在北一工具機生產車間,兩條KN95口罩生產線正在進行調試。本報記者鄧偉攝
本報訊(記者 孫杰)在啪嗒啪嗒的機器聲中,潔白的熔噴布沿著生產線緩緩前行,經過壓邊、焊接、切割等多道工序,每兩秒鐘就有一隻KN95口罩誕生。前天,位於順義的京城機電北一工具機車間內,經過35天技術攻關,該企業自主研製的兩臺KN95口罩機調試完成,即將交付給口罩生產企業。
北一法康是北一工具機的下屬公司。疫情發生後,這家生產汽車零部件生產線的企業緊急轉產,研製並交付了4臺一次性防護口罩生產線設備。在給客戶交付設備時,北一法康黨支部書記兼中方總經理孔維傑得知,對方需要防護等級更高的KN95口罩自動生產線設備,於是團隊又開始了新的攻關。孔維傑立刻上網搜索KN95口罩自動生產線設備的相關視頻和資料,為設備的圖紙設計做基礎準備。隨後,通過到海澱一家正在進行KN95口罩生產線設備安裝的企業現場觀摩、學習,耗時7天完成了設備的技術圖紙設計。在克服生產製造環節的困難後,最終用時35天時間,成功研發出KN95口罩生產線。
據介紹,新研製的KN95口罩機已實現完全自動化,如果生產線24小時運轉,一條線預計每天可生產口罩43200隻以上。孔維傑表示,生產線設備的成功研發下線,也就意味著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馬上就能迅速提高KN95口罩生產線的設備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