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成為基建狂魔,中國70年來的煉獄修煉到底有多恐怖?

2020-12-23 騰訊網

回首往事,我們發現中國之所以能修煉為「基建狂魔」,既離不開工程技術的發展,也少不了一代代工程師和工人們犧牲自我的無畏精神。

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剛開始什麼技術都沒有卻還毅然選擇去幹最難的活,因而常常遭到其他人的歧視,但他不理會別人的看法埋頭認真幹了幾十年,回過頭看那些當年嘲笑他傻的人已經遠遠被拋在他身後.......

你可能在知音上聽過類似的勵志故事,但其實我們國家的基建工程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這些年中國多了一個我們年輕人喜歡的稱號叫做「基建狂魔」。所謂「基建狂魔」指的就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獨領風騷的霸主。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修煉了70年,中國的基建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川藏公路:用鮮血書寫的故事

位於我國西南的橫斷山脈橫亙巍峨,截斷了東西方向的去路。作為世界最年輕的山系之一,它顯得十分動蕩,災害頻發,以至於在新中國解放前,西藏這片13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仍沒有一段像樣的公路。

當時軍隊運送物資到拉薩,得繞道香港,將貨物從海路運到印度,再用人扛馬馱才能抵達拉薩。為了解放西藏,中國亟需建設一條入藏公路,於是在「一邊進軍、一邊修路」的號召下,1950年3月6日,18軍在樂山召開了進軍西藏的誓師大會,決心將「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

然而,在世界屋脊上築路,既要面對高寒缺氧、冰雪封山的困境,也要面對地災頻發的威脅。比如地震、滑坡、巖爆、巖溶、地下暗河、泥石流、不穩定巖堆,斷層破碎帶,高溫巖熱,高地應力等地質災害。

更困難的是當時中國工程建設能力還很糟糕,離如今的基建狂魔還相當遙遠。

為了給罕有人煙的地方找出一條合理的、科學的線路,勘察人員足足跋涉了兩萬多公裡,翻越了200多座空氣稀薄的高山,時而攀登懸崖、時而用繩索渡過冰河。等他們勘測完畢後,都像野人那樣滿頭長髮,滿腮鬍鬚,看上去面黃肌瘦。

在這之後,沒有任何的大型機械,戰士們全憑一雙手進行作業,經常被繩索吊在懸崖半空中幹活。稍有不慎,就可能會掉進萬丈深淵。

礙於當時的鋼鐵和水泥產量有限,他們就將沿途的巨石碎成一個個石子路。等到了河谷地帶,他們不畏嚴寒在冰冷的河裡撈石子,不惜磨爛雙手。

這當中,全程最為艱險的莫過於沙魯裡山脈的雀兒山口。這裡海拔5050米是川藏公路的最高點。那裡空氣稀薄、白雪皚皚,冬季氣溫可達到零下20-30℃。築路大軍花了近3個月的時才得以開山劈路、越過山口,卻也犧牲了不少戰士。

一位叫張福林的同志,便是為打通雀兒山光榮犧牲的英雄之一。當時他帶領炮班第一個衝上前鋒點燃了導火索。一陣轟隆巨響後橫亙在眼前的雪巖倒下了,上千方碎石砸在雪地上。

正當戰士們為這一炮炸千方的勝利感到歡喜時,正在俯首清理石塊的張福林不幸被突然墜下的兩立方米巨石砸中,永遠離開了人世。

由於沒有充足的後勤補給和醫療保障,有的戰士因為長期忍飢挨餓,正在拿著鐵鍬挖隧道,結果挖著挖著就突然倒下逝去了;有的戰士則因為一個感冒沒能得到及時的救治而死去等等。

在整個川藏公路的修建過程中,一共有3000多名戰士將血肉之軀奉獻給了這項工程。有人統計過,平均每1公裡就深埋著1名英烈的屍骨。那時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正值花樣年華的他們卻沒能來得及看一眼自己親手修建的公路;

歷時4年半川藏公路全線貫通,世界上最雄壯的山河才被中國人徵服。而西藏也隨著交通建設的發展,不再為大山圍困,逐漸成為祖國的後花園。

南京長江大橋:中國人的「爭氣橋」

如今的中國,既能造世界上最長的橋,也能造世界上最高的橋。中國橋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紀錄。殊不知1968年12月29日,中國第一座自力更生建設「爭氣橋」南京長江大橋才正式建成通車。

這是一座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的橋梁,耗時8年才建成,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在開工之前,外國專家就紛紛潑來一盆冷水,認為「在南京的江面上是不能建橋的」。

因為此處的工程條件十分複雜,江面處水深浪急,江寬平均1500米以上,最狹處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至30米,最深處超過70米等形成了「長江天塹」。

要徵服如此險要的地勢可謂是世界級的難題,但中國人還是毫無畏懼地迎難而上。

長江風光

不同於武漢長江大橋是在蘇聯專家協助下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在開工之初就遇上中蘇關係破裂之際。

當時蘇聯專家全部撤出中國,原本向蘇聯訂購的優質鋼材也被其斷供。於是,中國這一次使用了自己的國產鋼材,而且大橋的修建也全部由中國人獨自完成。

1960年,大橋的第一任總設計師梅暘春帶領工程組不分晝夜指揮,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1968年,長江大橋鋪設路面

然而1964年9月,大橋工程又遭遇建設中的最大危機:在洪水衝擊下,5號和4號橋墩的錨繩先後崩斷,自重6000多噸、七八層樓高的沉井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60米的周期性擺動。

一旦主錨崩斷,不僅大橋面臨著沉井傾覆、橋址報廢的危險,下遊百姓也要遭殃。建橋工人冒著連續搶險近兩個月,最終克服了沉井擺動,才穩住了使大橋轉危為安。

整個大橋的施工過程歷經波折,但都被工程師們一一克服了。最終,南京長江大橋於1968年12月公路、鐵路雙線通車後,宣告正式完工。

1968年12月,舉世矚目的跨江公、鐵兩用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為了檢驗這座大橋是否滿足戰略需要,部隊調了一個裝甲隊從中國人自己建的大橋上通過。

當時118輛坦克一字排開,車與車間隔50米,整綿延近10公裡,坦克車隊緩緩從大橋駛過。整個坦克車隊全部通過橋面後,大橋毫髮無損。

後來大橋還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收入金氏世界紀錄,得以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作為國家的標誌性名片,它曾接待了15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代表團,接待了無計其數的外國遊客。

正如當年最年輕的工程師常榮五說,「現在,長江上已有100多座橋。一座座氣勢磅礴、千姿百態的橋,讓全世界嘆為觀止。其實,我們的橋梁建設者,建的不僅是大橋,我們是在寫詩,抒發對祖國的深情。而南京長江大橋,正是這一切的起點。

高寒高鐵: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最北的「一橫」,哈牡高鐵的成功運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高鐵技術的「新高度」。此時,我們國家已經擔得起基建狂魔的稱號了。2012年開通運營的京哈高鐵不僅被譽為「世界第一條高寒高鐵」,也標誌著我國高鐵技術逐步走向成熟。

哈牡高鐵之所以被稱為高寒列車,是因為它經過的地區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40攝氏度。為了保證列車的正常供電,哈牡高鐵沿線建設了317座電塔來保障線路供電。

在東北極寒地區,冬夏溫差超過70℃。如此高的溫差會造成「凍融循環」的噩夢。所謂的凍融循環即凍結和融化交替出現,對鐵路的路基破壞力巨大,比青藏鐵路的永久凍土層更為棘手。所以,建造這條高鐵要克服的最大困難就是東北的嚴寒與風雪。

經過一系列的實踐摸索後,我國高鐵部門形成了應對嚴寒、冰雪天氣運營安全的措施。比如當降小雪時,就啟動電熱道岔除雪裝置,對道岔進行加熱融雪;降中雪時,採用列車按站間間隔行車;大到暴雪時,啟動道岔融雪裝置和人工清掃「雙保險」。

在隧道修建過程中,施工單位也採用了全新的防水材料,這樣既保溫又防水,攻克了在高寒地區的隧道施工難題。行駛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低溫環境中,就算擁有了良好的路基條件、進行了車體改造,仍然需要面對寒風、冰雪等一系列考驗。

為了能在冰雪條件下,防止冰雪進入剎車制動片之間影響剎車,我們把閘片和制動盤的間隙放大,把摩擦塊之間的間隙放大,通過該方式裡面就不會夾雜小冰塊了。

有了這些黑科技,這條高寒高鐵才得以建造成功。自2018年12月25日哈牡高鐵全線正式通車以來,僅是哈爾濱至牡丹江之間的鐵路運行時間由過去的四個多小時縮短至目一個多小時。

高寒高鐵的通車也標誌著我國走到了世界高鐵的前列。不只是高鐵事業,我們的各類工程建設已經遠遠將其他國家甩到了身後。

目前在維基百科列出的世界最高大橋排行榜裡,前100座橋的列表,中國橋佔了72個名額!

而青藏鐵路一口氣創下了9項世界之最,北京大興機場也被譽為是「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

不過回首往事,我們發現中國之所以能修煉為「基建狂魔」,既離不開工程技術的發展,也少不了一代代工程師和工人們犧牲自我的無畏精神。

陳文琪,王建霞.川藏公路上的青春故事[J].中國公路,2018(24):88-89.

易興華,黃煜雅.何光軒:修築川藏公路的6年[J].中國公路,2019(13):86-87.

左中甫. 「大橋情結」牽繫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N]. 南京日報,2018-12-27(A03).

吳水金,史平.南京長江大橋建設紀實[J].世紀風採,2018(08):33-38.

「高寒高鐵」刷新高鐵技術新高度2019-02-25 07:23: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世界第一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運送旅客逾3億人次[J].山西交通科技,2017(06):114.

相關焦點

  • 一年蓋103層高樓,修1萬公裡鐵路,第一代基建狂魔有多"瘋狂"?
    別看21世紀的中國在基建的規模、質量和速度上引領了新時代的步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但中國並不是第一個以基建聞名的國家。在此之前,20世紀的第一代"基建狂魔"——美國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
  • 難倒「基建狂魔」的地獄隧道,耗時12年終於被打通,中國再創奇蹟
    最近幾年,中國多了一個年輕人非常喜歡用的外號,那就是「基建狂魔」,所謂基建狂魔指的就是在基建建設方面我國獨領風騷,並且說第一,沒有國家敢稱第一。當然,這並不是誇大其詞,我國確實能承擔得起這個稱號。就拿路橋建設來說,100座世界最高的大橋排行榜中,我國橋的數量可以用誇張來形容。
  • 「基建狂魔」海外施工真面目:非洲圓了「中國夢」
    這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會戰,中國「基建狂魔」在非洲揮汗如雨,要完成一個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些細節鮮為人知,今天我要揭開「基建狂魔」海外施工真面目……   「7天變6小時,太快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人民的共識,對剛果(布)人民來說,尤其如此。
  • 超過100萬裡鐵路裡程,一年建成帝國大廈,美國的基建狂魔時代
    在90年前的1930年,美國就已經能夠如此快的速度建立起世界第一高樓,甚至比之今天被許多人贊為基建狂魔的中國也不遑多讓。那麼,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當時的美國基建有多牛呢?要知道,從新中國成立之後,經過70年的大力發展,時至今日,2018年時,中國全國鐵路營運裡程才13.1萬公裡,剛剛超過孫先生規劃的20萬裡鐵路目標。而以民國時期中國複雜的局勢和極端匱乏的工業和人才,怎麼有可能用10年的時間就修建起20萬裡的鐵路呢?
  • 印度:可笑的中國人,公路只有印度一半多,還自稱「基建狂魔」?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就十分重視基建發展和建設,並且我們有著「基建狂魔」的稱號。其實只是大城市擁有著密集的道路網線,如今在國內大大小小城市,哪怕是小縣城也都修築著很多公路,給當地居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並且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利民之舉」。
  • 飛龍在天:大瑞鐵路12年艱難建設終攻克,基建狂魔到底牛在哪?
    令人振奮的是,大瑞鐵路首孔T梁架設成功,這條經過12年艱難建設的鐵路正式進入線上實施階段。基建狂魔再次解鎖新成就,號稱「地球上最難修建的鐵路」即將被攻克。從北京奧運會開始挖掘,到建國70周年尚未結束,鐵路人太辛苦了,致敬偉大的鐵路工人。中國鐵路崛起,是中國新基建的有力代表。
  • 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背後,有他一份功勞
    都說中國是基建狂魔,擁有當今世界最強大的交通基建施工能力。誠不我欺。比如下面這條即將通車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珠港澳大橋。又比如近年來長江上如下餃子般落成的各種跨江大橋。這些奇蹟的背後,到底有些什麼投資機會嗎?1基建這個產業鏈有多龐大就不用囉嗦了,每年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大幹快上,相信你我都心中有數。但你心中或許仍有疑問,這個行業的黃金時代不是已經過去了麼?
  • 作為「基建狂魔」的中國,為何挖通一個隧道花費12年,有何緣由嗎
    距2008年已經過去了12年,大柱山隧道終於在2020年4月28日上午8點36分成功貫通,這一耗時12年的巨大工程終於完成,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身為「基建狂魔」的中國,為何挖通一個隧道花費12年,有何原由嗎?
  • 耗時12年!中國建成一座世界「最矮」高樓,不愧是「基建狂魔」
    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則是,中國建成一座世界「最矮」高樓,耗時12年!不愧是「基建狂魔」!或許大家聽說過杜拜塔,也都聽說過「小蠻腰」,但大家可能沒聽說過「世茂深坑洲際酒店」,因為這座大樓並不是以高度聞名,而是以「負高度」享譽全球。
  • 敘利亞難民:感謝中國幫助,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拒絕西方施捨
    好在接下來,敘利亞難民將迎來新生,而這一切又和中國有關。2、期待「基建狂魔」快來本周,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給出敘利亞吃下了定心丸:「支持聯合國在敘利亞難民上所做的一切,中方將會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從2013年至今,據聯合國難民署公布的數據,中國援助的敘利亞難民物質位居全球第一(這是不是直接打了西方白頭套的臉),這些物質包括戰爭時期最缺乏的醫療和糧食。也是在這一周,敘利亞負責重建的副總理親切的訪問中國,來到北京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人很熱情愛和平,當然這次這位副總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感恩北京無私的幫助,盛情邀請中國參加敘利亞的重建。」
  • 不愧是「基建狂魔」!又一「逆天」工程動工,建設最大的山區城市
    不愧是」基建狂魔「!又一「逆天」工程動工,建設最大的山區城市近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在許多國家也有目共睹,中國各領域的發展非常均衡,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受到許多國家的讚譽。因此,有不少國家稱我國為「基建狂魔」。說這是中國最逆天的項目也不為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延安這個城市主要以丘陵和山地為中心,所以人口只居住在河道兩側。這也被網友調侃為有名的「一線城市」,延安老城區的人口密度,已經超過了首都北京,這裡的交通十分不便。於是制定了12年延安新城建設計劃,但遇到了很多問題。
  • 中國就佔據了3座,不愧是「基建狂魔」
    ,得到全世界的萬眾矚目,也是為了證實自己的經濟和技術能力。其中中國就佔據了3座,不虧是被大家稱作「基建狂魔」的國家,接下來我們一起起看看到底是哪幾座建築吧!,這棟建築是為了眾多伊斯蘭教信徒所建設的,整棟建築的高度達到了601米,共120層,在建築的頂端還安有四面巨大的時鐘,看著無比壯觀。
  • 世界十大河流,連基建狂魔中國看了也沒法造橋的大河,竟然是它?
    世界十大河流,連基建狂魔中國看了也沒法造橋的大河,竟然是它?說起世界的十大河流,想必我們中國人都知道,我國境內就佔了兩條,長江和黃河。他們不僅河流的總長度比較長,而且河流的寬度都比較寬,也使得它們成了舊時代人們出行的天塹。
  • 衛星掃過中國上空,傳回的照片轟動西方,外媒:無愧基建狂魔之名
    衛星掃過中國上空,傳回的照片轟動西方,外媒:無愧基建狂魔之名。此前中國就公布了一組在戈壁灘上架設光伏發電板的圖片,讓世界都為之驚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發電站,將會正式部署到我國的寧夏,整個的戰地面積達到了六萬畝,整個場面都非常的壯觀。不光是寧夏,現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已經架設了光伏板,為電網提供了大量清潔能源。
  • 全球最大的鳥窩,冬暖夏涼擁有百年歷史,堪稱鳥類界基建狂魔
    全球最大的鳥窩,冬暖夏涼擁有百年歷史,堪稱鳥類界基建狂魔在21世紀的今天,基建狂魔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不僅僅是中國人自己稱自己是基建狂魔,就連國外的許多人一提起基建狂魔首先提起的是中國,這十幾年來,中國的世界之最建築已經遍布了全球,我國的基建主要是分為三大塊,全球電信基站數量之最
  • 日本專家:中國基建領域將和日本拉開差距!「基建狂魔」不過如此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排名前列的科技大國了。以前中國很多科技都還是依賴於國外的技術,但是現在中國已經在多個科技領域上面成為了世界一流,很多發達國家都驚詫於中國科技的發展速度,甚至連國內很多國民都有點恍惚,原來中國已經這麼強大了。
  • 又見基建狂魔!中國將打造全球最長跨海高鐵,帶動旅遊業崛起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各國開始重新定義旅遊業的發展,為了提高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旅遊業的發展,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知名度不斷提高,成為了知名度較高的旅遊大國。憑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燦爛的文明使全世界遊客訪華,同時中國國內的經濟突飛猛進,很多人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用於旅行上,開拓知識,了解外面的時間。
  • 馬斯克的瘋狂地下鐵「Boring」入華,他能如願成為「基建狂魔」嗎?
    很多人說,通過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十分積極的中國,馬斯克也可以因此廣鋪隧道獲得「基建狂魔」的稱號。事實果真如此嗎?Loop模式真的適合中國嗎?不如從拉斯維加斯這一首個Loop落地案例入手,嘗試尋找未來The Boring Co.在中國的舞臺。從單軌列車到Loop,馬斯克真的創造了一種可行的新交通方式嗎?
  • 挖地鐵、修鐵路、建全球最大的商場,這個東南亞基建狂魔,正在奮起...
    過去三十年,它在東南亞的存在感都很低。直到最近十年,它用可以與中國基建速度匹敵的勢頭,開啟了一場火熱的「大建特建」運動,大家才重新認識了這個國家。   如果說中國是世界級的「基建狂魔」,那菲律賓就是東南亞中的「基建狂魔」。   1東南亞的「基建狂魔」   被外界遺忘太久,終於有機會站起來了。
  • 修高鐵、建水電站,在國外感受中國基建狂魔的魅力
    在寮國北部,中國基建的身影無處不在,修路、修高鐵、建水電站,無愧狂魔稱號。寮國是中國車輛出境手續最簡單的國家 所有人都對繁雜的手續和苛刻的要求深惡痛絕,因而遠方不遠的異國自駕首站選擇了出關手續難度最最最最低的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