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的母親要求和別人合住一間屋,我還是願意母親一個人住

2020-12-25 西風依舊雲已淡情感

今天去養老院看望母親,八十五歲的母親和我隔著門見了面,母親一見到我,就對我說,讓我和院裡談談,她不想一個人一間房子了,她想和別的老太太合住,我堅決不同意。

母親住的養老院是鎮醫院的康復中心,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單間二十平米左右,再一種就是雙人間,布局都是一樣的,有一個單獨的衛生間和陽臺,一點簡單的家具,母親一住進養老院,是自己一個人住,這也是我們早就決定的。

房間是一個人的,那就是你私密的空間,我們去的時候可以自由和母親交流,偶爾我們還會住在母親那裡,那就是母親在養老院的家,在我們看來,我們只是在養老院租了一間房子,有人做飯幹家務,母親不再寂寞,但是如果有了同住的人,那就不同了,也就沒有了家的感覺。

母親肯定是在住進養老院以後,和別人交流費用問題,單人住一間的費用是兩個人一間的一倍半多一點,母親是心疼我們花錢。

我們都不同意母親和別人合住,還是讓母親一個人一間,反正養老院有服務人員,沒有必要和別人在一起。

和母親同住一個養老院的李阿姨是我們的老鄰居,她和一個老太太兩個人合住,我們去的時候,她就囑咐過我們,不要算計那點錢,為了讓母親住的開心,最好讓母親住單人間。

李阿姨同屋的老太太,看起來乾淨利索,說話和藹可親,但是李阿姨和她在一起直接住夠了,李阿姨願意看電視,那個老太太不願看,就經常鬧矛盾,兩個人在一間小屋裡,一張桌子要共用,衛生間兩個人用,經常為一點小事互相甩臉子。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他們不能去餐廳吃飯,都是在自己房間用餐,那個老太太好像有點糊塗,非說屋裡的桌子和椅子是她女兒給她買的,不讓李阿姨在桌子上吃飯,生氣的李阿姨自己端著飯去餐廳裡吃,李阿姨經常氣得生病。

有了李阿姨的教訓,我們更不願意讓母親和別人合住,母親住進養老院,我們是希望她快樂幸福,不希望她有任何的彆扭。

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各有各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很難改變自己去遷就別人,他們出現摩擦的機會,比幼兒園的小朋友還要多,更重要的是,小朋友是不知道生氣的,一會兒就忘了,而這些老太太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就耿耿於懷,因為心情不好,導致身體上出現問題。

看著十幾個老太太安詳地坐在太陽地裡,互相開著玩笑聊著天,覺得養老院裡很好,然後各回各的房間去休息,關起門來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不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必迎合別人,也不必討好別人,兒女去看望,可以說點心裡話,這才是住進養老院的基本條件。

我們不會讓母親和別人合住,就算多花點錢,我們也願意,因為有母親的地方就是家。

未來我們這一代人住進養老院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選擇獨立的住房,不管多大年齡,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相關焦點

  • 「娘把房子過戶給你,住養老院的費用你出一半」「我管了娘21年」
    老母親說:「我沒想那麼多,我自己有養老保險。」在和老母親的溝通中,老母親明確告訴調解員她想去養老院。老二的女兒提問:「如果我奶奶要去住養老院,那麼費用怎麼攤?我奶奶每月只有2700元養老金,這筆錢不夠住養老院。」
  • 82歲的母親把四個兒子告上法院,要求他們還債,網友:看完淚奔了
    82歲的母親把四個兒子告上法院,要求他們還債,網友:看完淚奔了昨天在報紙上看到有這麼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四個孩子長大,而且盡所能的供他們讀書,娶到老婆,而當母親已經82歲時,四個兒子都不願意給她養老,甚至趕她,罵她,厭她,不願意承認她這個母親。
  • 我的母親:矛盾的母親
    我覺得我的母親,是一個矛盾的人。矛盾的點很奇怪,就是我不知道她是省錢的人,還是不省錢的人。從小到大,母親都一直在工作,這沒什麼,對於大人來說,工作也挺正常的。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母親,受過幾回傷。不管,母親是受傷還是生病,每次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快快的回去工作。大傷動了手術,休息也不過一個月,就回去工作了,醫生打電話來催,她也不去。我們責怪她,從那時到現在,但是她卻總回答說「不是好好的嗎」,也是從那時到現在。不久之前,我牙疼,就從小就有得蛀牙。小的時候我也想讓老媽帶我去看看,但是我媽總說忍忍就過去了。事實上,這些年來確實也是忍忍就過去了。
  • 70歲母親哭訴:兒子的孝順,讓我過得苦不堪言、以淚洗面
    導語一位70歲母親哭訴:「兒子的孝順,讓我過得痛苦不堪,每天都以淚洗面。蔣大媽/70歲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我的身體也越來越差,身上的毛病越來越多,一個人住的時候覺得特別沒有安全感,因為我怕出現意外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然後我就打算去養老院。
  • 四川:不孝子在樓房外建鐵皮屋 讓七旬癱瘓母親住
    村民紛紛表示憤慨 不該這樣   對於張華的回答,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鄰居介紹,就算他家樓頂熱,瓦房漏,也可以將正屋隔一半給老人住。而另一村民說出一個理由,「他家就是想多佔地修房屋,不管怎樣,不該這樣對待老人。」
  • 我的母親,我的天(圖)
    我聽到母親哽咽的聲音,一字一句,沉重而堅定的說話聲:「不,王奶奶,我生的孩子,我就……要把他們養大……」  這一天,我真的長大了。  母親是一個極為聰明能幹的人,她用很少的收入,儘量妥善地安排好全家人的生活。從我們家到母親工作的蛋粉廠有十多裡路,母親捨不得花那一趟4分錢的汽車票錢,早出晚歸,每天都步行上下班。
  • 母親,一個勤勞執著的老女人,我想帶你回家
    我叫小五,今年28歲,家裡兄妹五人,我在家排行老五,小時候家裡條件很艱苦,雖然經濟條件不好,可母親還是把最好的愛給了我們。記得小時候母親總是每日每夜的忙,瘦小的身板擔起家裡所有的農活,那個時候父親在外地打工,每次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家裡的好幾畝田地都靠母親照料,她不僅要幹農活還要照顧我們兄妹五人,我實在無法想像這種辛苦,她如何承受的了,印像中最深的場景是母親把我和三姐綁在凳子上,她就在屋前面的田裡幹活,幹一會就看一眼我們,再幹一會再看一眼,現在想想也許母親是怕了,怕我們到水塘邊玩水
  • 活埋母親的人
    「我回到家裡,屎尿全在床上,臭烘烘的,我受不了了。」據媒體報導,這是警方所透露馬樂寬活埋母親的動機。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就將其活埋的馬樂寬,在周遭人的眼中卻算得上是個好人。「老實」,是《等深線》記者走訪時,聽到對他最多的評價。
  • 我的母親:她很偉大,當之無愧
    我依稀記得小的時候晚飯後或者是閒暇的時候,我和姐姐總是趴在媽媽身上,睜著大大的好奇的眼睛,聽媽媽講述她的故事。那個時候,聽著媽媽講述著她的故事,只是覺得新奇,沒有體會到母親對於自己所處時代下發生的故事的情感。
  • 群山| 顧健:母親的秘密
    等幹完所有的活,終於到晚上吃飯的時候,我的手會酸痛到連飯碗都端不起來了,一端起碗來手就發抖,只好將飯碗放在桌沿上,彎著腰把嘴湊到碗邊去扒飯。往往還沒等扒完飯,眼皮就重得不行,有時竟趴在飯桌上睡著了。我那時雖然才十一二歲,可是母親對我的要求還是很嚴格的。
  • 比電影更可怕的棄嬰事件,妹妹死亡,哥哥和母親坐牢
    坎城電影節的大獎公布了,是枝裕和獲得金棕櫚大獎,他拍攝的電影又重新被大家關注起來,其中有一部電影,很多人看了一遍,就不敢再看第二遍了。我介紹朋友看這部電影,他們都沒法堅持下去。」「看了一遍,心情很壓抑,一連幾天都緩不過勁來。」
  • 養老院開放探視,女兒為母親訂蛋糕下麵條過百歲大壽
    3月30日,葛阿姨是上海楊浦區第一批進入養老院探視的家屬。這一天是葛阿姨的媽媽——吳奶奶的百歲生日。「百歲福壽雙星」蛋糕。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楊浦」微信公眾號為了守護老人健康,在疫情防控時期,上海楊浦的養老院自春節開始就逐漸封鎖院門,暫停了老人家屬的入院探視。
  • 丁進華:我的母親是好人,寫在母親去世30周年前夕
    早晨的山裡有些冷,光著手拔豆子手還有些凍,但那時候的人捨不得買手套戴上拔,一隻手套用不了一個小時就爛的用不成了。我發著狠、彎著腰捨命的拔,不一會兒,手也不凍了,渾身冒出了熱汗。身後的坬上,是我和哥哥拔的放在地上一掐一掐(農民說掐,就是一胳膊能摟住的那麼多,一個身體好的人最多能背十二掐)的豆子。
  • 周杰倫:我人生最好的導師,不是別人,是我的「母親」葉惠美!
    他在社交媒體上掛了一張和母親凝望交談的照片,並配了文字:「我母親不僅是學校的美術老師,更是我的人生導師。」   周杰倫:我人生最好的導師,不是別人,是我的「母親」葉惠美!
  • 今天,觀世音菩薩節日,也是母親的節日
    母親性情沉靜,少言寡語,向來不喜歡到處走動。有時間她倒更願意坐在家裡念經咒。姐姐和外甥女們平時忙於聽法、做功課,除非我這邊有東西交給她們,需要她們跑一趟公共區域來取,否則她們不會輕易給我打電話,就是見我,也是和學院其他人一樣偶爾在經堂等處見一面。儘管如此,我們一家人的感情還是很深。
  • 榕排查養老院 驚現「鐵皮泡沫屋」
    消防監督員在三樓通道裡發現,該養老院使用的貼紙式安全疏散指示標誌,為國家明令禁用的過期淘汰消防產品。監督員立即找來該場所消防安全負責人了解情況,該負責人一臉茫然地說:「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淘汰消防產品。」 「發生火災逃生時,貼紙式的指示牌在黑暗和黑煙中無法起到作用。」
  • 「我媽幫帶十年孩子累出病,卻被老公送養老院」離婚後,報應來了
    我叫郭美,在一家公司當會計,雖然工資不高,但是非常穩定,偶爾還是能賺上一筆額外的收入的,我和老公已經結婚有12年了,這12年過的還算是平淡,也沒有跟婆婆住在一起,孩子老人也不幫著帶,怎麼說她都不願意,最後我只能把我母親接過來幫著帶孩子,結婚第二年我們有了女兒,母親就給我帶了將近十年的孩子
  • 為何日本老人願意主動住養老院?看完他們的養老院,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篇文章火了起來,講述的古時候的中國南方邊陲某地有這樣一個習俗,家中老人到了60歲的時候,會被子女活埋在瓦罐中,送一頓飯就加一塊磚頭,一直到死去。當然,這個習俗也沒有正史記載,就算是真的也是蠻夷的習俗,早就不存在了。不過古代世界上其實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存在這一現象。
  • 「母親進城送土雞蛋,丈夫留她住三天,我的婚姻就此分崩離析」
    「母親進城送土雞蛋,丈夫留她住三天,我的婚姻就此分崩離析」前言:婚姻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一個階段,在沒踏入婚姻之前,我們還是男孩或者女孩,進入婚姻後,就成了男人和女人,婚姻可以使人快速的成熟起來劉敏的婚姻經歷:我是個農村裡長大的孩子,但是父母很寵愛我,供著我讀了大學,畢業後也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雖然出身農村,但是父母沒讓我受一點苦,工作後,我漸漸不願意再回家了,那個家破舊髒亂,到處都是雞屎和泥土,享受到大城市繁華的我,不願意再回到農村。
  • 你如何看待養老院老人的「夕陽戀」?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大多數老人不願意跟子女住,選擇了養老院。一個條件較好的養老院可以接受上千個家庭的老人。裡面有很多娛樂場所,供老人玩遊。最近常聽養老院劉某某與張某某有了黃昏戀,周某某與盧某某在一起親熱……根據這些情況筆者去走訪了三個老人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