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抗戰時期的中國女童子軍

2021-01-19 一笑走天下

童子軍是近代資產階級對兒童進行社會軍事教育的組織。它最先由英國軍官貝登堡於1907年在英國南部多塞特郡勃朗海島上建立。它最初的成員只有20多名,主要組織兒童過露營生活,進行烹飪、偵察、攀登等活動。1920年,國際童子軍總會在倫敦成立,童子軍運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從而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組織。 1912年2月25日,武昌文華書院的教員嚴家麟借鑑歐美的童子軍模式,在書院裡召集志願青少年成立了中國第一隊童子軍。

1926年3月5日,國民黨通過「中國國民黨童子軍」的提案,要求由國民黨主持中國童子軍事務,這是國民黨建立童子軍的開始,對於國內的童子軍運動,國民黨十分關注。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中國童子軍由一個民間組織,成為國民黨下屬的青少年組織,其訓練重點也日益軍事化和黨化。在新的童子軍軍歌中赫然有著「中國童子軍是三民主義的少年兵」的詞句。

為提高童子軍的地位,1929年中國童子軍司令部成立,由何應欽擔任司令;1934年,又改組為中國童子軍總會,這次由蔣介石親自擔任會長。這個時候,一方面為了控制青少年,另一方面也為了即將來臨的抗戰的需要,國民黨要求童子軍的訓練科目成為中學必修科目,而加入童子軍也一改以前的自願募集原則,要求所有學生一律加入童子軍。

1932年,在上海一·二八事變中,上海的100多名童子軍深入戰區,從事戰地服務工作,為各界所讚賞,其中4名童子軍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經過訓練的童子軍在此後的抗戰中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1936年,全國1萬多童子軍聚集南京進行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檢閱活動。當時擔任會長的蔣介石親自檢閱了童子軍,童子軍在紫金山從事大規模的科目訓練,引起世界矚目。其中,日本特別加以關注,認為中國在訓練青少年方面的能力不可輕視。

抗戰爆發後,大量童子軍積極參加抗戰宣傳,跟隨老師去城鎮、鄉村作街頭講演和宣傳。有的還自發走出校門,有的地方專門成立了「童子軍歌詠隊」,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宣傳活動,通過演出募集資金,捐獻給抗日前線。蔣介石推行「新生活運動」時,童子軍便成為戰時規定執行的監督者。童子軍監督員不分晝夜地巡視著各處碼頭,禁止乘客夜間飲酒,糾正路人歪戴的帽子和監視正在飯店用飯的食客是否超出了四菜一湯的標準。

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當謝晉元率800名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時,11名童子軍冒著槍林彈雨,不顧生命危險,將三大載重車的慰勞品送給他們。其中年僅16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孤身一人冒著敵人的炮火,泅渡蘇州河,向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獻旗,使抗戰勇士鬥志為之一振。 圖為女童子軍楊惠敏送旗給守軍的雕塑。

晚年的楊惠敏和飾演她的著名演員林青霞

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忙於打內戰,中國童子軍的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不再兼顧它。各省的童子軍理事會改為各省的教育廳領導。中國童子軍運動走向衰落。到1949年,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童子軍運動終於在大陸壽終正寢。

相關焦點

  • 數百件文物和老照片 講述重慶抗戰歲月
    你知道抗戰時期的重慶童子軍嗎? 想看拱衛重慶的威猛高射機槍嗎? 想了解川軍士兵出川抗日的家國情懷嗎?    重慶晨報訊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作為抗戰時期的戰時首都、統戰舞臺和東方堡壘,重慶這座山城,在八年抗戰中,凝聚著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華戰爭的決心和毅力,見證了八年抗戰和最終的勝利。    為了讓市民們能更好地了解重慶的這段重要歷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常設展廳《抗戰歲月》,在閉館一年半後,將於9月3日重新對外開放。
  • 2019暑期7月童子軍「天空騎士」精彩來襲
    首先迎來「天空騎士」戰隊的集結令:主題:航空航天系列童子軍——《天空騎士》地點:浙西航空小鎮營地(7天6夜)    活動主題是《天空騎士》地點在浙江建德,屬於航空航天系列的童子軍。這次主打高端的航空主題!孩子們將共聚建德航空小鎮……一起體驗乘坐直升飛機遨遊藍天的高逼格項目!
  • 百年廣州人 | 健壯活潑的童子軍
    民國四年(191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行,中國的童子軍組織了幾百人的大會操,步伐整齊,精神飽滿,有如今日的志願者,還在場內為大家服務,獲得了中外人士的好評。由於運動會的影響,各地也紛紛成立童子軍,但是各搞各的,未連成一體。因其編制與軍隊相似,1929年南京決定全國統稱為「中國童子軍」。
  • 【龍遊往事】抗戰時期的龍遊中學
    龍遊曾是日寇侵略的重災區,是中國軍隊與日寇抗爭極其慘烈的交織區。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91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抗戰時期的龍遊中學,是如何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  硝煙瀰漫中的奮發圖強  抗戰時期,日寇長期盤踞龍遊隔壁的金華,「頭上敵機隆隆,林中書聲琅琅」是險惡環境辦學的真實寫照。
  • 美國童子軍申請破產 美國童子軍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源:flickr由於數百起性侵官司纏身,有著上百年歷史的美國童子軍組織(Boy Scouts of America)不得不走上破產保護這條路。美國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市聯邦破產法庭2月18日歸檔的一份文件顯示,美國童子軍組織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美聯社稱,這可能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型、最複雜的破產案件。據美聯社報導,破產申請書中顯示,美國童子軍的資產為10億到100億美元,而債務規模為5億至10億美元。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小文創 大歷史」文物文創作品展在滬展出
    記者在現場看到,淞滬抗戰時童子軍使用的哨子,炮彈造型的保溫杯,飛虎隊的紙飛機模型,造型生動的抗日戰士人偶……這些充滿歷史記憶又躍動著現代創意的產品頗為引人矚目。展覽現場。本次展覽邀請上海市社科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民革景德鎮市委會,以及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滇西抗戰紀念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等多家抗日紀念場館參與,以文物和文創產品承載抗戰記憶,傳播抗戰精神,激發愛國情懷。「通過小小的文創產品,讓更多人了解了波瀾壯闊的抗戰歷史,社會影響廣泛。」
  • 銀幕上的抗戰烽火——中國抗戰電影巡禮
    這兩場戰爭實際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前曲,也正是這樣兩場戰爭,催生了中國抗戰電影的創作。這一時期的抗戰片大多以戰爭作為背景,描寫戰爭給人們的家庭和生活帶來的變化。影片關注的人物,一是農村中受欺壓的農民,二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戰爭只是人物命運轉折的一個契機,最終,正面人物都會在抗戰這個大背景下覺醒,參與到抗戰的火熱鬥爭中去。
  • 傳承千年的習俗——都江堰放水節,抗戰時期放水節背後的歷史意義
    實際上,國民政府更是以都江堰放水節祭祀為契機,一方面檢查評估上年度水利修繕的效果,同時促進和加強川中百姓的凝聚力和抗戰積極性,因此都江堰放水節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具有了特殊的歷史意義。抗戰時期的清明放水節民國時期,當時的清明放水節被稱為開水大典。從民國時期每年參加都江堰開水大典的名單我們可以發現,都江堰清明開水大典在當時受到了高度的重視。
  • 二戰時期受傷和犧牲的中國女飛行員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二戰時期,中國女飛行員不像蘇聯、美國女飛行員那樣成建制。蘇聯有3個女飛行員團,共1000餘人;美國有約200人的女飛行員大隊。
  • 留美通2018年美國童子軍夏令營Coming to an end
    這次,我們山西晉中很榮幸邀請到美國童子軍西洛杉磯委員會副主席Harrison Lee,這是他首次來到中國。美國童子軍訓練場地童子軍小隊由學校、教堂、服務性會社和其它社區組織主辦。全美有13萬多家這樣的小隊,分屬大約340家地方童子軍會(council)。每四年舉行一次全國性露營活動稱為童子軍大露營(jamboree)。
  • 從八佰看兩岸抗戰史話語權變遷
    △ 外國記者從上海公共租界建築物中所拍攝升起的旗幟 後來一直宣揚四行倉庫保衛戰期間,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看到四行倉庫上空沒有國旗飄揚更遑論其霸佔女學生,倒賣物資之舉,此人不值一哂。 拍抗戰片,描述國軍將士捨生忘死抗擊日寇的悲壯和忠勇,沒有問題。但將這種寡廉鮮恥之徒捧為抗戰英雄就不合適了。
  •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再現抗戰時期生動場景
    9月23日,「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採訪團走進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參觀,了解抗戰期間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紅色歷史。該紀念館依託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建立,是一座功能設施完善,集展覽、研究、文物保管為一體的綜合陳列館,展示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在抗戰期間的豐功偉績和桂林文化抗戰的地域特色,再現抗戰時期桂林人民與全國甚至世界各地來桂文化工作者、軍民積極參戰、鼓舞抗戰、團結抗戰的生動場景,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桂林人民和在桂軍民為抗日鬥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做出的民族犧牲及歷史貢獻。
  • 抗戰時期的湖南大學
    這批學生結業後,被分配到各縣訓練和動員民眾抗日,成為傳播抗戰文化的辛勤園丁。 1938年春,湖大建立了中共地下組織。當時因受「左」的影響,開始發展黨員時,曾把讀過幾本馬克思主義著作列為入黨條件之一(據中共湖南省工委組織部長聶洪鈞《關於湖南省三個月工作總結》)。省工委遂把長沙市臨時工委書記丁務淳(周宏明)調任該校黨支部書記,支委成員有陶家淦、張端元(女)、施俊。
  • 抗戰時期,我國的道教都在做什麼?網友紛紛表示:刷新了對道教的認知!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它是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時期,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 北京抗戰地圖:歷史鐫刻於斯
    中國日報網8月28日電 2015年8月24日,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其中位於北京的有五處;在2014年8月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北京入選三處。
  • 謝人堡:中國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的一輪新月
    據徐廼翔、黃萬華編著的《中國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記載:謝人堡,原名謝仁甫,雲南武定人。1940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後致力於小說創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葡萄園》和長篇小說《春滿園》《逐流之歌》《月夜三重奏》,都出版於1942至1944年之間。  謝人堡的短篇小說集《葡萄園》,1942年3月由天津唯一書店———建築書店出版,收入小說22篇。
  • 講好中國抗戰故事——《中國抗戰漫畫展》在波蘭格但斯克舉行
    所以這次我們特意挑選了館藏的抗戰時期創作的一些漫畫。這些漫畫有深刻的內容能夠揭露日本當年侵略中國的罪行,能夠展現中華民族抗擊侵略的決心和信心。我認為,漫畫這種藝術方式可能更容易打動人們的心靈。」中國和波蘭都是深受二戰時期法西斯侵略的受害國,兩國在銘記歷史、避免悲劇重演上有著共同的責任。
  • 練體能增自信 中國兒童在美體驗童子軍生活
    中新社舊金山7月29日電 題:練體能增自信 中國兒童在美體驗童子軍生活  中新社記者 劉丹  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和遊戲機,更沒有爺爺奶奶及爸媽的呵護,來自中國北京和河南鄭州的69名兒童29日結束了一周的美國童子軍營地活動,前所未有地體驗野外生活,鍛鍊自理自立能力,培養自信心、榮譽感及團隊合作精神。
  • 唐山玉田燕山疊翠發現民國三十年抗戰時期地圖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劉芳)日前,網友高先生給環渤海新聞網編輯部打來熱線電話,稱有村民在玉田境內發現了民國三十年抗戰時期地圖。經有關文物專家鑑定,該地圖確為抗日戰爭時期遺存。  據地圖首位發現者村民石鳳山介紹,7月3日下午2點半,他同其他村民在打通前往山腰老母洞的山間小路之後,鑽入老母洞山洞進行探查,在老母洞的洞頂石縫深處,意外發現一張保存完好的民國時期抗戰地圖。  玉田縣文書專家石永剛結合當地史料分析,該地圖應為當時冀東抗日所使用。石永剛認為,在日本全面侵華77周年之際,地圖的發現為日本侵華的歷史增添了新的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