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有效率!這種新藥為胃癌患者帶來希望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有一款新藥爆出了大冷門。這款名叫DS-8201的抗癌新藥,除了在乳腺癌、胃食管交界癌、非小細胞肺癌和腸癌等多種癌症治療上優勢突出,又在胃癌治療上,達到了51%的有效率,成為了治療胃癌的一匹黑馬。
此次臨床試驗總共招募187名HER2陽性胃癌患者,並隨機分成了2組,分別是化療組和SD-8201組。臨床結果表明,新藥組的客觀緩解率達到51%,說明有一半患者,腫瘤明顯縮小。在總生存率也可看到,化療組總生存為8.4個月,而新藥組多增加了7個月的時間,將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41%。
從此次治療效果對比來看,FDA非常有可能根據目前的結果,直接將DS-8201批准為胃癌藥物,讓HER2陽性的晚期患者在二線以上使用。
2020年5月,在日本DS-8201也已被補充提交了新藥的新適應症申請——將該藥用於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患者。如果申請通過,DS-8201將成為治療胃癌的第一個ADC藥物。
現狀:我國是胃癌大國
據《柳葉刀》發布的全球胃癌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期間,195個國家和地區的胃癌發病情況。結果表明,全球多地胃癌的發生和死亡總數不降反增,尤其以東亞地區居多,而中國更是佔據東亞地區總數量的一半。
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全國癌症報告》顯示,我國不僅胃癌發病率高,死亡率也位居於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二位,女性第三位。
數據來源:2019全國癌症報告
為什麼胃癌早診率那麼低?
臨床數據表明,胃癌的治癒率並不低,若是能在早期發現並配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90%。那為何我國胃癌的死亡率竟然居高不下?這是因為有8成以上的胃癌患者被確診時,已經是腫瘤中晚期了。
日本早期胃癌檢出率達70%,而我國早期檢出率僅有15%,是什麼原因造成早期胃癌難以察覺?醫生提醒,下面3件事儘量別做。
1.不夠重視
人們緊張的生活節奏,三餐不按時已經是常態,偶爾引起腸胃病,也是隨便吃幾顆藥解決。實際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胃癌家族史、飲食生活習慣不規律者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這類人若不重視自己的腸胃,往往就會忽略胃癌早期發出的「信號」。
2.沒發現症狀
早期胃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最明顯可能就是偶爾會胃痛、食欲不振等,往往與胃炎、胃潰瘍等病症極其相似,因此難免被誤判。
3.逃避胃鏡
胃鏡檢查是發現胃癌的「利器」,而我國對於胃鏡檢查的宣傳並不如發達國家到位,而且還存在不少人認為胃鏡檢查會「很痛」,而選擇逃避這類檢查。
預防胃癌,從細節做起
胃癌的發生與日常習慣密不可分,想要預防胃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1.規律飲食
一日三餐準點準時,多吃水果多吃菜,少吃油炸、煎烤、醃製食物,用豆類、魚類和家禽代替紅肉或加工過的肉類,可以減少患上胃癌的機率。
2.分餐制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幽門螺桿菌又具有傳播性,尤其是一家人共餐,很容易相互感染。建議外出吃飯或家庭聚餐時,儘量採用分餐制,提倡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3.除了生活習慣,定期篩查也是重要一環
胃鏡是公認的篩查胃癌「金標準」,它不但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還能獲取病變組織,做進一步的病理學檢查。
對於一般人群,建議45~5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若檢查結果沒有問題,3~5年再複查即可;若檢查後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等危險因素,應每年定期隨訪。
而針對以下三類人群:
·有腫瘤家族史;
·有不良生活習慣;
·有慢性胃病;
患胃癌機率會更高,應該及時留意身體症狀,至少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相信不久,新藥將成為新一代的胃癌靶向治療武器,中晚期胃癌患者又多了一線生的希望。
參考資料:
[1]每年死亡50萬,中國胃癌病人的命運會因神秘新藥改變嗎?,知識分子,2020-0-08
[2]HER2陽性胃癌首個ADC藥物!第一三共抗體藥物偶聯物(ADC)Enhertu在日本提交新適應症申請!,生物谷-癌症研究,2020-05-08
[3]《柳葉刀》全球胃癌大數據發布,中國竟是胃癌大國!,臨床前線,2020-01-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