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有救了!新型抗癌藥成「黑馬」,確認可治療多種癌症

2020-12-25 騰訊網

51%有效率!這種新藥為胃癌患者帶來希望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有一款新藥爆出了大冷門。這款名叫DS-8201的抗癌新藥,除了在乳腺癌、胃食管交界癌、非小細胞肺癌和腸癌等多種癌症治療上優勢突出,又在胃癌治療上,達到了51%的有效率,成為了治療胃癌的一匹黑馬

此次臨床試驗總共招募187名HER2陽性胃癌患者,並隨機分成了2組,分別是化療組和SD-8201組。臨床結果表明,新藥組的客觀緩解率達到51%,說明有一半患者,腫瘤明顯縮小。在總生存率也可看到,化療組總生存為8.4個月,而新藥組多增加了7個月的時間,將患者死亡風險降低了41%

從此次治療效果對比來看,FDA非常有可能根據目前的結果,直接將DS-8201批准為胃癌藥物,讓HER2陽性的晚期患者在二線以上使用。

2020年5月,在日本DS-8201也已被補充提交了新藥的新適應症申請——將該藥用於治療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患者。如果申請通過,DS-8201將成為治療胃癌的第一個ADC藥物。

現狀:我國是胃癌大國

據《柳葉刀》發布的全球胃癌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17年期間,195個國家和地區的胃癌發病情況。結果表明,全球多地胃癌的發生和死亡總數不降反增,尤其以東亞地區居多,而中國更是佔據東亞地區總數量的一半。

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全國癌症報告》顯示,我國不僅胃癌發病率高,死亡率也位居於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第二位,女性第三位

數據來源:2019全國癌症報告

為什麼胃癌早診率那麼低?

臨床數據表明,胃癌的治癒率並不低,若是能在早期發現並配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90%。那為何我國胃癌的死亡率竟然居高不下?這是因為有8成以上的胃癌患者被確診時,已經是腫瘤中晚期了。

日本早期胃癌檢出率達70%,而我國早期檢出率僅有15%,是什麼原因造成早期胃癌難以察覺?醫生提醒,下面3件事儘量別做。

1.不夠重視

人們緊張的生活節奏,三餐不按時已經是常態,偶爾引起腸胃病,也是隨便吃幾顆藥解決。實際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胃癌家族史、飲食生活習慣不規律者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這類人若不重視自己的腸胃,往往就會忽略胃癌早期發出的「信號」。

2.沒發現症狀

早期胃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最明顯可能就是偶爾會胃痛、食欲不振等,往往與胃炎、胃潰瘍等病症極其相似,因此難免被誤判。

3.逃避胃鏡

胃鏡檢查是發現胃癌的「利器」,而我國對於胃鏡檢查的宣傳並不如發達國家到位,而且還存在不少人認為胃鏡檢查會「很痛」,而選擇逃避這類檢查。

預防胃癌,從細節做起

胃癌的發生與日常習慣密不可分,想要預防胃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1.規律飲食

一日三餐準點準時,多吃水果多吃菜,少吃油炸、煎烤、醃製食物,用豆類、魚類和家禽代替紅肉或加工過的肉類,可以減少患上胃癌的機率。

2.分餐制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而幽門螺桿菌又具有傳播性,尤其是一家人共餐,很容易相互感染。建議外出吃飯或家庭聚餐時,儘量採用分餐制,提倡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3.除了生活習慣,定期篩查也是重要一環

胃鏡是公認的篩查胃癌「金標準」,它不但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還能獲取病變組織,做進一步的病理學檢查。

對於一般人群,建議45~5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若檢查結果沒有問題,3~5年再複查即可;若檢查後發現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等危險因素,應每年定期隨訪

而針對以下三類人群:

·有腫瘤家族史;

·有不良生活習慣;

·有慢性胃病;

患胃癌機率會更高,應該及時留意身體症狀,至少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相信不久,新藥將成為新一代的胃癌靶向治療武器,中晚期胃癌患者又多了一線生的希望。

參考資料:

[1]每年死亡50萬,中國胃癌病人的命運會因神秘新藥改變嗎?,知識分子,2020-0-08

[2]HER2陽性胃癌首個ADC藥物!第一三共抗體藥物偶聯物(ADC)Enhertu在日本提交新適應症申請!,生物谷-癌症研究,2020-05-08

[3]《柳葉刀》全球胃癌大數據發布,中國竟是胃癌大國!,臨床前線,2020-01-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17種癌症都能治!「廣譜」抗癌藥上市,治癒率高達75%
    Vitrakvi美國FDA正式批准上市的精準抗癌藥 Vitrakvi 可治療多達17種癌症!可有效治療的癌症類型包括:肺癌、甲狀腺癌、黑色素瘤、胃腸癌、結腸癌、軟組織肉瘤、唾液腺、嬰兒纖維肉瘤、闌尾癌、乳腺癌、膽管癌、胰腺癌等17種。  廣譜抗癌藥不是第一次出現  事實上,早在2017年,一種名為Keytruda的免疫藥物就被美國FDA批准用於「MSI-H/dMMR亞型」的實體瘤。
  • 癌症晚期轉移時,還有必要治療嗎?綜合治療情況下,一定配合中藥
    癌症的晚期階段,一般會發生轉移到其它臟器組織,甚至還會多處、遠處轉移,一旦到了這個階段病情的治療就會非常棘手。但是很多老百姓會誤認為一旦處於晚期且多處轉移的階段,就失去了治療的意義,其實不然。即使是晚期多處轉移,也一定不要放棄治療,並且在治療手段上一定要綜合手段治療,在治療方法上切勿單打獨鬥,尤其是針對晚期轉移的癌症病人,要多種手段相向而行,互相配合彌補利弊。
  • 癌症到底能不能治好?癌症已經到了晚期,還有必要繼續治療嗎?
    其實,這是對癌症的誤解,癌症並非完全治不好。根據腫瘤健康中心所公布的數據,六成的癌症是可以在早期發現並且治癒的。特別是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皮膚癌等比較「溫和」的癌,早發現和早治療,五年的生存率可達90%以上。就算是肺癌和肝癌這些比較兇險的癌,發現得早,治癒率也是比較可觀的。
  • 42種新型抗癌藥臨床應用須「守規矩」
    醫院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情況或將與醫療機構考核指標體系、醫療機構定級評審「掛鈎」  ■本報首席記者 唐聞佳  近年來,抗癌新藥在我國上市的腳步日益加快,且隨著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醫保等惠民新政落地,患者對藥物的可及性也越來越高。規範新抗癌藥的應用,納入國家監管部門的視野。  昨天起至本月21日,為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 III期隨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Nivolumab在經治晚期胃癌患者中展現出...
    「ONO-4538-12研究是首個使得經治晚期或復發性胃癌患者生存率提高的腫瘤免疫藥物III期隨機臨床試驗。我們認為Nivolumab治療的結果令人鼓舞,因為胃癌位列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前列,在化療不耐受或化療失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存在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百時美施貴寶胃腸道腫瘤部研發主管、醫學博士Ian M. Waxman指出。
  • 傳統治療無效!注射了4個月新型抗癌藥,他的全部腫瘤消失了
    拉羅替尼由Loxo Oncology和拜耳公司共同開發,是一種新型口服小分子、高選擇性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抑制劑。這款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抗癌新藥,主要用於治療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的成人和兒童患者。這意味著, NTRK基因融合實體瘤都可以使用拉羅替尼進行治療。
  • 「不限癌種」廣譜抗癌藥開啟新篇章!​十款實體瘤「明星藥物...
    2018年11月,整個醫療界和癌友圈都為一款FDA新批准上市的抗癌藥物沸騰,這就是全球首個不區分腫瘤來源用於初始治療的靶向藥--Vitrakvi ®(拉羅替尼,larotrectinib),這款新型的抗癌藥物每年可以幫助成千上萬的人,它已經給世界各地的患者來了新的希望。   各類NTRK融合癌症接受治療後奇蹟重生!
  • 橫跨17大癌症 !廣譜抗癌藥拉羅替尼治療各類癌症的臨床數據匯總
    這款堪稱「治癒系」的廣譜抗癌藥獲批的臨床數據的療效讓人印象深刻:在橫跨17類TRK融合癌患者的臨床試驗中,入組的55位患者,拉羅替尼的總緩解率高達ORR為75%,其中22%的患者完全緩解。基於此數據被批准用於成人和小兒具有神經營養受體酪氨酸激酶(治療NTRK)基因融合的實體瘤治療。
  • 胃癌治療藥物研究進展(2018)
    題記胃癌,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死亡率均較為靠前;由於其早診率低,大多數患者早期缺乏明顯的臨床症狀,診斷時往往已處於疾病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化療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其生存期,但大多數化療療效局限且維持時間短,中位生存期與2年生存率都很讓人無奈,故胃癌相關治療藥物的開發,迫在眉睫
  • 一家五兄弟,竟然有四個得了胃癌!癌症也會傳染?
    一家五兄弟,竟然有四個得了胃癌!這癌症也會遺傳?這不是電視劇,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五兄弟是江西人,老三王富生75歲,今年確診了胃癌,之後老五也確診胃癌,此前老大、老二都因胃癌去世。難道癌症真的會傳染?為什麼四兄弟相繼患癌?
  • 為何大多數癌症一查就是晚期?醫生:3種「小病」你沒當回事
    被確診為癌症晚期的那一刻,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是不相信,身上也沒感覺到什麼明顯的異常,怎麼就會患上癌症呢,並且還到了晚期,難道癌症都喜歡搞「突然襲擊」嗎?其實癌症也沒那麼「壞」,它還是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的,只是很多人沒將「小病」當回事,因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 其實最好的抗癌藥就在我們的身上,一種中產家庭抗癌的有效解藥
    一個疾病最終發展成癌症,一般來說需要經過十幾、二十年的不斷演變。例如,胃癌一般都是先從各種胃病開始的,包括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再加上如今社會節奏的加快,上班族承受的壓力日漸增大,生活、飲食都極度不規律,這些都加劇了胃功能的紊亂,長期熬夜也會讓抵抗力下降。
  • 這款宣稱能治癒75%癌症的「廣譜抗癌藥」只能讓少數人獲益
    作者:王麗娜這兩天被兩件事刷屏,一個是基因改造過的嬰兒出生,另一件就是能治癒率達75%的「廣譜抗癌藥」問世。前一件震驚科學界,後一件震驚科普屆。第二件的內容發布者是幾個不知名的公眾號,但起的文章題目卻不小,「重大突破! 昨日,美國FDA正式上市「廣譜」抗癌藥,治癒率高達75%!」
  • 應對癌症最好的辦法是什麼?他們說這樣做比抗癌藥降價更有效
    我國啟動抗癌藥專項談判後,17種抗癌藥價格大幅度下降,並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如何預防腫瘤比較有效?目前腫瘤預防和治療過程中的痛點難點是什麼?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季加孚、王貴齊、任紅做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5G新媒體直播欄目「委員夜話」,一起聊腫瘤防治。
  • 羅氏新型靶向藥物entrectinib治療NTRK融合陽性實體瘤...
    entrectinib是一種新型、口服、選擇性、具有CNS活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靶向治療攜帶NTRK1/2/3(編碼TRKA/TRKB/TRKC)或ROS1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entrectinib能夠穿過血腦屏障,阻斷TRKA/B/C和ROS1蛋白的激酶活性,從而導致攜帶ROS1或NTRK基因融合的癌細胞死亡。
  • 健康釋疑,在刷屏的廣譜抗癌藥是何方神聖
    這個藥的特點為是不考慮癌症的發生區域,也正是由此被冠上了「廣譜」,其實質還是個靶向藥,靶向的目標是TRK,批准使用的範圍是治療攜帶NTRK基因融合的成年和兒童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廣譜這詞,讓人聯想到廣譜抗生素,就是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殺滅作用的藥物,例如曾經戰績十分輝煌的青黴素。
  • 袁響林教授解讀2020版CSCO胃癌診療指南:免疫治療更新或成風向標
    近日,腫瘤瞭望特邀CSCO專家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袁響林教授就胃癌診療指南的更新進行了深入解讀。診療更新各具亮點,免疫「納」入I級推薦2020版指南的變化主要在於病理診斷、可手術胃癌的綜合治療、轉移性胃癌藥物治療三方面。
  • 哪些食物可以抗癌 哪些癌症可治癒
    猴頭菇治療胃癌有很好的效果,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進步免疫力。銀耳對癌瘤有按捺效果。近年發現茯苓中90%的B茯苓聚糖可增強免疫功用,有抗癌瘤的效果。含有多糖物質和幹擾素誘導劑,能按捺腫瘤。香菇對胃癌、食道癌、肺癌、宮頸癌有必定的效果。8、果品杏仁可進步機體的免疫功能。按捺細胞癌變。它對口腔枯燥等症狀有緩解效果,但對口:腔有炎症、潰瘍以及鼻出血的患者不宜食用。
  • 麥苗汁能治療癌症嗎 癌症治療方法有哪些
    癌症是很難治的疾病,一般治療的時間都很長,在早期治療效果還會好些,晚期治療的效果不太好。很多患者都會找一些治療癌症的方法自己嘗試,麥苗汁就是其中一種。那麼,麥苗汁能治療癌症嗎?癌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飲食上要注意什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兩會進行時:更多陽光灑向癌症患者
    開展抗癌藥國家談判、實施抗癌藥降稅降價、印發18個腫瘤診療規範……2018年,國家在癌症防治領域實施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政府將在癌症防治中傾注更多心血,讓更多政策陽光灑向癌症患者。在農村開展機會性篩查「篩查和早診早治是全世界普遍認同的降低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