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延誤險5年被女子薅羊毛300萬該如何補洞?

2020-12-23 耀哥說

李某利用航班延誤險騙保300萬被警方刑事拘留

近日有媒體報導,李某因虛構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從保險公司獲賠近300萬元,目前她因涉嫌詐騙罪和保險詐騙罪被南京警方刑事拘留。

據媒體報導,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熟悉航班延誤險賠付中沒有人工核驗的漏洞。警方調查後發現,李某有提前獲取航班取消或延誤信息的途徑,她在網上挑選了延誤率較高的航班,再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無極端天氣,隨後再進行購買機票及保險等操作。

一份延誤保險的保費在幾十元左右,賠付金額在400到2000元不等,甚至可以高達7000-8000元。李某從2015年開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從保險公司獲賠近300萬元,這意味著她從每次航班平均獲賠近3300元。

實際上李某這樣的情況不是第一例,已經有很多其他的例子,只是李某更加熟悉漏洞,做得更加隱蔽,時間拖得更長,薅羊毛涉及的金額更大而已。

在4月,也是在南京,一位月薪2萬的高管通過航班延誤險,半年騙保707筆、共14萬餘元。讓他萌生鑽航空險漏洞的想法源於一次成功的延誤險理賠經歷。在一次出差過程中,這位男士的航班遭遇飛機延誤,結果保險公司沒有核驗他是否登機,便自動把200元航班延誤險打入了乘客支付寶帳戶。

他因此緊盯著天氣預報中可能延誤或取消航班的班次購買機票從而套取延誤理賠。

無獨有偶,上海市公安局也在今年5月披露了該市首例航延險系列保險詐騙案。據了解,犯罪嫌疑人楊某、何某等人招募組建團隊,以免費乘機住酒店並提供一定報酬為幌子,對外招攬乘機人。之後,犯罪團夥根據掌握的航班延誤信息購買對應航班機票,並分別通過保險公司官網、保險代理公司等渠道重複投保多份航延險,虛構被保險人需要航空出行正常如約達到的事實,並使用私刻的航空公司及機場印章,偽造多份航班延誤證明,分別向各家保險公司申請理賠,涉案金額超過2000萬元。

為什麼航空延誤險會被盯上?

所謂的航班延誤險,更多的是一種具有某種意義上對賭特性的保險,就是你在乘坐飛機的時候,如果出現了比較長時間的航班延誤,那麼你就可以通過購買航班延誤險的方式來對衝這種時間的損失。

實際上按照保險公司的精算分析,乘客購買航空延誤險被理賠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總的來說,保險公司的航空延誤險是賺的,而航空公司通過售賣航空延誤險可以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務檔次,而乘客花幾十元錢購買航空延誤險則買了一個心理安慰,這是一個三贏的局面。

然而,由於在已經曝光的薅羊毛的案例中,這些騙保的人都是利用航空延誤險理賠時的漏洞:不會核查乘機人是否領取登機牌、是否登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個非常明顯的漏洞,才使得航空延誤險才有可能被薅羊毛。因為航空延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天氣情況,而天氣預報是公開透明的。這些案例都是選擇天氣惡劣的情況投保航空延誤險的。

那麼現在這些薅羊毛的案例到底是不是真的構成了犯罪呢?由於筆者對法律不熟悉,對此不發表任何意見。

但是這些案件裡面引起爭議的正是因為在我們的保險合同中,保險公司是處於非常強勢的地位的,所有的保險協議都是有利於保險公司的,所以當他們自己的這個航空延誤險出險理賠漏洞時就狀告騙保詐騙就讓民眾覺得很無語,會一邊倒調侃都是保險公司說了算,從來不從自身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漏洞

實際上解決這種航空延誤險用現在的大數據非常容易解決的,各個保險只需要向各個航空公司要一條購買了航空延誤險的乘機人是否有過安檢的數據即可,因為過了安檢就表明乘機人到了機場,不是虛假乘機人。如果航班延誤需要理賠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個購買記錄+過安檢的數據自動進行理賠即可。

至於一個乘機人購買了多個保險公司的多份航空延誤險,就更加好解決了,只要各個保險公司之間公開共享這個數據即可。在現在的大數據技術下,只要公開共享了,這些利用漏洞的人很快就可以被發現。

從李某5年的騙保經歷可以看出,航空服務內部人員早就明白有著這個漏洞,保險公司的風控部門早就應該知道這個漏洞了。而這個漏洞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就不能不說保險公司自己覺得可以承受這樣的風險吧。

19年險企業內有一件頗具重要意義的事件發生:14家險企加入保險風控區塊鏈平臺聯盟。信息不可篡改是險企看好區塊鏈的原因,畢竟信息公開透明和不可重複就能讓重複投保者無所遁形,這是金融風控的關鍵也是區塊鏈的天然屬性。

如果真正使用這個區塊鏈技術的話,那麼李某最後填寫的航空延誤險的手機號碼和理賠帳戶都是相同的,這樣根本不必要等到5年之後900次才被發現。

小編結語

李某等人利用保險規則漏洞進行騙保確實應該受到譴責,不過保險公司也應該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風控體系。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的發展,也在顯著提升保險公司對風險進行更加精準評估的能力,科技應用正是保險公司應對道德風險與逆選擇的利器。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小編的最大鼓勵和支持

健康碼來了,大數據打通復工最後一公裡!

在大數據時代怎麼抓住人販子「梅姨」?

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已成為「反腐利器」,讓貪腐無處藏身!

發現勞榮枝到底是指紋還是監控的功勞?

月入三千卻透支信用卡超百萬,如何利用大數據杜絕此亂象?

相關焦點

  • 女子買延誤險獲賠300萬?!「薅羊毛」竟要他人買單
    最近,南京女子購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萬元被警方刑拘的案子,在網上吵翻天了!也讓航延險成為廣大網友熱議的焦點。有人驚呼,還有這等發財的好事?我怎麼沒有早發現!這是保險公司失察的結果,不應該由投保人承擔……還有人提問:航班延誤到底保什麼?是保航班延誤,還是保個人因航班延誤受到的損失?該女子不實際乘坐飛機,能不能算有損失?
  • 薅航班延誤險的羊毛 犯法?
    最近,「女子利用航班延誤騙保300多萬元」一事引發網友關注。對於該女子的行為,究竟是合理利用保險漏洞,還是涉嫌詐騙,也引起了熱烈討論。對於女子利用900次延誤航班獲賠300萬元,有網友評論稱這是利用保險公司的規則漏洞獲利,認為「薅羊毛無罪」;也有網友稱「主觀惡意,確實騙保」。@東麟先生:保險公司虧了還不想賠系列。@小火柴桑-437:大家拼概率,精算師棋差一招罷了。
  •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萬引發爭議 詐騙還是無罪?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萬引發爭議民警對嫌疑人李某進行訊問。圖據揚子晚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從2015年至今,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近300萬元,真可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
  • 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 獲利300萬引爭議
    在購買航班之前,她會對航班及天氣進行分析,並從親朋好友處騙來身份信息和銀行卡,用以購買多份航空延誤險。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會延誤,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儘量減少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開始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據警方披露,從2015年至今,李某在近900次延誤航班中,獲得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
  • 利用航空延誤險獲利,是薅羊毛還是詐騙犯?
    前兩天,有媒體報導了一起由南京警方偵辦的利用航空延誤險實施詐騙的案件,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報導是這麼說的:警方披露,自2015年以來,李某用自己及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購買機票,自己估摸成功近900次飛機延誤,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
  • 買航班延誤險獲賠超300萬「薅羊毛」與騙保界限在哪裡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記者劉銘)近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成都市律師協會金融與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及刑事法律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航空延誤險法律問題」研討沙龍,圍繞最近熱議的航空延誤險騙保案相關話題,就「薅羊毛」與騙保之間的界限等問題開展了深入討論。
  • 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多萬!是「薅羊毛」,還是騙保犯罪?
    利用900多次延誤「獲賠」300多萬女子涉嫌詐騙被刑拘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業的工作經歷,她根據自身工作經驗預測容易發生延誤的航班,使用親朋好友的身份信息購買機票和多份航班延誤險,待航班延誤後隨即申請理賠。
  • 偽造航班延誤材料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的行為,毫無疑問是犯罪
    近日,一則關於李某因利用航班延誤薅羊毛涉嫌騙保300多萬的新聞引起了網民熱議。據最新報導,南京警方稱李某多次偽造航班延誤證明等材料,虛構航班延誤事實,騙取巨額保險金。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李某如何薅的航班延誤險羊毛?第一步,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精研航班延誤規律,為此她在網絡上選取延誤率高的航班,再去查該航班的航程中有沒有極端天氣。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三百萬被抓,這樣薅羊毛算不算違法
    據媒體報導稱,當地警方抓獲了一名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經查,從事過航空保險工作的李某自2015年以來,多次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結合自己的「經驗」預測出近900次飛機延誤,包括分析航班延誤率、考察極端天氣、用不同身份大量購買延誤險等手段,近年來累計騙取保險理賠金高達300多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騙保「慣犯」。
  • 倒推靠航空延誤險薅羊毛的路徑後,我好像發現了保險公司的大bug
    山東的李某,利用航空延誤險獲利300萬,然後被警方抓獲。現有的報導在案件尚未最終結案、案件事實尚未完全公布的情況下,開始大範圍討論,李某有沒有罪。我呢,就去看了看幾家保險公司的航空延誤險合同,想知道這個到底是什麼險種,倒退了李某的薅羊毛軌跡。首先,航空延誤險不止理賠航班晚點,航班取消、航班返航這些,也是可以理賠的。
  • 反思利用航班延誤獲利300萬元:薅保險公司「羊毛」能算違法嗎
    CNSPHOTO供圖「薅羊毛」行為是否違法今年4月27日,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鼓樓派出所接到某保險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報警,稱其在進行機票延誤險賠付時,發現多人使用不同的護照號、身份證號,多次理賠,懷疑有人惡意騙保。
  • 利用多個身份購買機票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捕
    每次購買機票都用四五個身份 最多購買三四十份延誤險 成功近900次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捕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從2015年至今,女子李某遇上延誤航班近900次,獲得理賠金高達300餘萬元。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4月29日,南京警方將犯罪嫌疑人李某抓獲歸案,並依法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 女子合理利用航班延誤險,猛薅300萬!保險公司可以甩鍋羊毛黨嗎
    誰能想到,「航班延誤險」一個如此不起眼的險種,居然也可以被人利用起來發家致富。 南京的李某從2015年至今,通過對航班以及當地天氣進行分析,利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通過購票虛構行程,成功的押中了近900次飛機延誤,並獲得了高達300多萬元理賠金。 目前,這個很有創意的李某已被南京警方以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刑事拘留。
  • 薅航班延誤險羊毛獲利300多萬,利用規則還是騙保?律師:構成詐騙罪
    見習記者丨鄒璐徽「航班延誤,發家致富」,日前,一則女子虛構行程,利用延誤險漏洞獲利300多萬的新聞引起輿論熱議。南京市公安局6月9日發布消息稱,鼓樓警方成功偵破一起涉嫌航班延誤保險詐騙案。在該案中,從2015年至今,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的李某,為獲得延誤險索賠,會在網絡上挑選延誤率較高的航班,並使用親朋好友的20多個身份證號以及護照號購買機票,每一個身份最多購買30-40份延誤險。如果航班可能不會延誤,她就會在飛機起飛之前把票退掉,儘量減少損失。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利用航空公司無需本人申請理賠的規則,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
  • 航班延誤險騙保300萬?薅航班延誤險的羊毛到底有沒有問題?
    來源:江瀚視野6月10日,根據媒體報導,李某因虛構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從保險公司獲賠近300萬元,目前她因涉嫌詐騙罪和保險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據媒體報導,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自2015年以來,李某用親戚朋友的身份信息,靠自己估摸成功的近900次飛機延誤,累計從保險公司獲取保險理賠金高達近300萬元。據江蘇電視臺報導,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熟悉航班延誤險賠付中沒有人工核驗的漏洞。
  • 褥保險公司延誤險,她是如何做到的
    從2015年到2019年,女子李某通過買機票及航班延誤險,之後利用飛機延誤獲得保險公司理賠,獲利近300萬元。日前,李某被南京鼓樓警方以涉嫌詐騙和保險詐騙採取刑事強制措施。6月9日,現代快報披露此事後,引發社會熱議。圍繞著李某行為如何定性、是否涉嫌犯罪的問題,法律界也存在著不同聲音。
  • 女子薅延誤險羊毛900次騙保300多萬,你一次理賠就遭拒,問題出在哪
    近幾年,很多保險公司都提供了航班延誤險,如果飛機延誤就能獲得理賠。一份航空延誤險的費用僅幾十元,賠付金額400-2000元不等,國際航班賠付額可達7-8千。本是一份便民保障,卻有人打起了薅羊毛的歪主意。今年4月,保險公司發現有人多次使用不同身份證和護照號,頻繁申請飛機延誤險理賠,懷疑遭遇了保險詐騙,遂報警。
  • 購買航班延誤險「薅羊毛」300萬被抓?可能真的沒犯罪!
    某保險公司在4月份向南京警方報案,稱在進行航空延誤險理賠時發現多個不同的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後通過警方調查發現,來自青島的女子李某,在6年間通過航班延誤險的漏洞,詐騙合計金額將近300萬元。是什麼樣的高智商能夠發現如此「商機」?其實不然,她用的可能是每個人都能想到的笨辦法。首先,李某以購買理財產品為名。
  • 是「薅羊毛」還是涉嫌犯罪?專家對買航班延誤險獲利行為作出分析...
    原標題:是「薅羊毛」還是涉嫌犯罪?專家對買航班延誤險獲利行為作出分析→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乘飛機出行的時候,很多人不願意聽到的消息就是航班延誤,延誤的時間越久就會給我們帶來越大的損失。可有的人卻樂於見到這種情況發生,正所謂「航班延誤,發家致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關注一起發生在江蘇南京的案件。
  • 購買航班延誤險理賠300多萬被抓,是保險公司玩不起還是觸犯法律
    近日南京警方抓獲一名女子,目前,該女子因涉嫌保險詐騙罪和詐騙罪被警方刑事拘留。該女子靠自己綜合天氣以及航班以往延誤率進行推算,利用航班延誤實施保險理賠獲利300多萬元。網上兩種聲音比較大:一種是該女子並不是真實出行,是以獲得保險理賠為目的惡意行為,已經觸犯法律;一種是該女子只是利用規則漏洞薅羊毛,並未虛構和故意製造航班延誤,是保險公司自己有漏洞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