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11月2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通訊員 楊楠 陳雙)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進入小雪節氣後,天氣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這個節氣該如何養生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譚超副教授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從生活起居、運動、飲食以及情志護理方面著手。
(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上午日出以後,下午、傍晚都是較好的運動時間。資料圖。 星辰拍客 望黃鶴 攝)
生活起居:早臥晚起 適時增減衣物不要暴露肌膚
關於寒冷季節的養生,《黃帝內經》裡早就說過說:「水冰地圻,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寒冷的冬季裡,不應當擾動陽氣,因此,要早睡晚起,太陽出來才起床,這樣既保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 又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早臥就是順應陰精的收藏,晚起有利於陽氣潛藏。二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適時增減衣物,不要暴露肌膚。
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受了寒,傷了陽氣就容易頭痛。而腳位於遠心端,陽氣相對不足,腳一旦受涼,將導致抵抗力下降,誘發多種疾病,因此在冬天要儘量做到讓自己「腳暖一身暖」。
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易生凍瘡。凍瘡常常發生在手、腳、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紅、腫、痛、癢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起水皰,甚至潰爛。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機體陽氣不足,外感寒溼之邪,使局部氣血運行不暢,血脈瘀滯所致。
譚超建議,把生薑切片,在冬季容易生凍瘡的皮膚局部反覆塗擦,每天2-3次,堅持一周以上,可有效防止新發或再發凍瘡。如已生了凍瘡,在沒有潰破的情況下,可將生薑榨汁後去渣擠出薑汁,在鍋內加熱熬成糊狀,涼後塗抹於患處,每日2-3次,連續幾天即可有效緩解或解除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凍瘡發生後忌用火烤,也不能用熱水燙,遇熱凍瘡引起的痛癢都會加重,同時要避免患處皮膚破損。
適當運動: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拒絕晨練」
中醫學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可以導致痛、嘔、吐、瀉等多種疾病,再者寒性收引,最易凝滯血氣,可以引起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中醫學裡有「動能生陽」,「久臥傷氣」的說法。天氣冷,手腳涼的時候適當地活動一下肢體,跑兩圈,蹦跳幾下,全身就會暖和起來,這就是陽氣通達於四肢的表現。
譚超指出,冬天不用做劇烈運動,只要根據自身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運動過程要包括熱身-運動-放鬆三個階段。在運動過程中讓自己微微出點汗。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機體的臟腑功能,在驅寒同時讓溼邪通過汗水排出體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拒絕晨練」。因為在早晨,人們的血壓及心率往往呈現逐漸升高加快的過程,一個晚上沒喝水,血液的黏稠度也高,早上身體的各種耐受閾值都很低,加上天氣溼冷,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明顯升高,因此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上午日出以後,下午、傍晚都是較好的運動時間。
不想外出運動時,可以選擇冬季室內健身「五搓」:搓手、搓臉、搓頭、搓腳、搓胸背。具體方法如下:站姿、坐姿均可,全身放鬆,兩手掌相互摩擦至溫熱,先在面部按摩49次,再用手指自前頭頂至後頭部、側頭部做梳頭動作49次,使頭皮發熱,然後用手掌搓兩腳心,各搓49下,最後可以搓搓胸、腹、背部,直至搓熱為止。大家還可以在「五搓」熱身之後,輔以穴位按摩。如按摩腎俞穴可有效緩解腎虛、腰痛。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飲食調護:補充一些能夠讓我們「熱」起來的食物
小雪季節,氣溫較低,人體陽氣潛藏,寒氣相對旺盛。因此,在這個時節需要補充一些能夠讓我們「熱」起來的食物,如牛羊肉、鵝肉等這類溫補的食物。因為冬季腎臟當令,色黑就能入腎,因此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黑豆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雪節氣,腎氣相對旺盛,要特別注意不要吃得太鹹。如果過多食用鹹味食物,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加亢,使心陽的力量減弱,人就會更加怕冷。所以,小雪時節的飲食要減鹹增苦,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和臟腑的平衡。寒冷的冬季,不少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女性更容易畏寒怕冷,有時還伴有倦怠乏力等不適症狀,譚超推薦小雪時令藥膳——蓯蓉當歸羊肉湯。
情志護理:別讓好心情被「凍」住
小雪時節,天氣變化大,天氣陰冷,人體缺乏足夠的光照,導致一部分人容易出現情緒紊亂症狀,即冬季抑鬱症。冬季抑鬱症的典型表現是毫無緣由的情緒低落,懶於和家人朋友接觸,好像好心情都被「凍」住了。
譚超建議,小雪時節天氣晴朗的日子,可以適當到戶外活動和曬太陽,找朋友熟人聊聊天,千萬別讓小雪的寒冷凍住了自己的笑容,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冬季抑鬱症的發生。
【相關閱讀】
蓯蓉當歸羊肉湯
材料:肉蓯蓉20g,當歸15克,羊肉300克,生薑5片,調料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瀝乾,切塊備用。將羊肉放入沸水焯燙,撈起瀝乾。鍋放入植物油燒熱,將羊肉放入大火快炒至顏色轉白。將肉蓯蓉、當歸、生薑,水和調料適量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約1小時後熄火,軟爛適中即可使用。
功效:補虛弱,益氣血,驅寒溼。肉蓯蓉質地溫潤,補陽氣卻不燥熱,能溫通腎陽、補腎虛,且補性和緩;當歸辛、甘性溫,入心、肝、脾經,功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生薑辛溫散寒,羊肉是有溫補性質的血肉有情之品。
用法:這款藥膳適合各年齡段的陽虛、血虛體質的人群服用,每周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