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養生: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拒絕晨練」

2020-12-25 長沙新聞網

      星辰在線11月24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通訊員 楊楠 陳雙)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進入小雪節氣後,天氣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這個節氣該如何養生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譚超副教授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從生活起居、運動、飲食以及情志護理方面著手。

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上午日出以後,下午、傍晚都是較好的運動時間。資料圖。 星辰拍客 望黃鶴 攝)

      生活起居:早臥晚起 適時增減衣物不要暴露肌膚

      關於寒冷季節的養生,《黃帝內經》裡早就說過說:「水冰地圻,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皮膚」。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寒冷的冬季裡,不應當擾動陽氣,因此,要早睡晚起,太陽出來才起床,這樣既保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 又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早臥就是順應陰精的收藏,晚起有利於陽氣潛藏。二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適時增減衣物,不要暴露肌膚。

      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受了寒,傷了陽氣就容易頭痛。而腳位於遠心端,陽氣相對不足,腳一旦受涼,將導致抵抗力下降,誘發多種疾病,因此在冬天要儘量做到讓自己「腳暖一身暖」。

      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易生凍瘡。凍瘡常常發生在手、腳、耳等部位,一般只有紅、腫、痛、癢等症狀,嚴重時還可能起水皰,甚至潰爛。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機體陽氣不足,外感寒溼之邪,使局部氣血運行不暢,血脈瘀滯所致。

      譚超建議,把生薑切片,在冬季容易生凍瘡的皮膚局部反覆塗擦,每天2-3次,堅持一周以上,可有效防止新發或再發凍瘡。如已生了凍瘡,在沒有潰破的情況下,可將生薑榨汁後去渣擠出薑汁,在鍋內加熱熬成糊狀,涼後塗抹於患處,每日2-3次,連續幾天即可有效緩解或解除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凍瘡發生後忌用火烤,也不能用熱水燙,遇熱凍瘡引起的痛癢都會加重,同時要避免患處皮膚破損。

      適當運動: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拒絕晨練」

      中醫學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可以導致痛、嘔、吐、瀉等多種疾病,再者寒性收引,最易凝滯血氣,可以引起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中醫學裡有「動能生陽」,「久臥傷氣」的說法。天氣冷,手腳涼的時候適當地活動一下肢體,跑兩圈,蹦跳幾下,全身就會暖和起來,這就是陽氣通達於四肢的表現。

     譚超指出,冬天不用做劇烈運動,只要根據自身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運動過程要包括熱身-運動-放鬆三個階段。在運動過程中讓自己微微出點汗。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機體的臟腑功能,在驅寒同時讓溼邪通過汗水排出體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拒絕晨練」。因為在早晨,人們的血壓及心率往往呈現逐漸升高加快的過程,一個晚上沒喝水,血液的黏稠度也高,早上身體的各種耐受閾值都很低,加上天氣溼冷,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明顯升高,因此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上午日出以後,下午、傍晚都是較好的運動時間。

      不想外出運動時,可以選擇冬季室內健身「五搓」:搓手、搓臉、搓頭、搓腳、搓胸背。具體方法如下:站姿、坐姿均可,全身放鬆,兩手掌相互摩擦至溫熱,先在面部按摩49次,再用手指自前頭頂至後頭部、側頭部做梳頭動作49次,使頭皮發熱,然後用手掌搓兩腳心,各搓49下,最後可以搓搓胸、腹、背部,直至搓熱為止。大家還可以在「五搓」熱身之後,輔以穴位按摩。如按摩腎俞穴可有效緩解腎虛、腰痛。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飲食調護:補充一些能夠讓我們「熱」起來的食物

      小雪季節,氣溫較低,人體陽氣潛藏,寒氣相對旺盛。因此,在這個時節需要補充一些能夠讓我們「熱」起來的食物,如牛羊肉、鵝肉等這類溫補的食物。因為冬季腎臟當令,色黑就能入腎,因此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木耳、黑芝麻,黑米、黑豆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雪節氣,腎氣相對旺盛,要特別注意不要吃得太鹹。如果過多食用鹹味食物,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加亢,使心陽的力量減弱,人就會更加怕冷。所以,小雪時節的飲食要減鹹增苦,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和臟腑的平衡。寒冷的冬季,不少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女性更容易畏寒怕冷,有時還伴有倦怠乏力等不適症狀,譚超推薦小雪時令藥膳——蓯蓉當歸羊肉湯。

      情志護理:別讓好心情被「凍」住

      小雪時節,天氣變化大,天氣陰冷,人體缺乏足夠的光照,導致一部分人容易出現情緒紊亂症狀,即冬季抑鬱症。冬季抑鬱症的典型表現是毫無緣由的情緒低落,懶於和家人朋友接觸,好像好心情都被「凍」住了。

      譚超建議,小雪時節天氣晴朗的日子,可以適當到戶外活動和曬太陽,找朋友熟人聊聊天,千萬別讓小雪的寒冷凍住了自己的笑容,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冬季抑鬱症的發生。

      【相關閱讀

       蓯蓉當歸羊肉湯 

      材料:肉蓯蓉20g,當歸15克,羊肉300克,生薑5片,調料適量。

      做法:材料洗淨瀝乾,切塊備用。將羊肉放入沸水焯燙,撈起瀝乾。鍋放入植物油燒熱,將羊肉放入大火快炒至顏色轉白。將肉蓯蓉、當歸、生薑,水和調料適量一起放入鍋內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約1小時後熄火,軟爛適中即可使用。

      功效:補虛弱,益氣血,驅寒溼。肉蓯蓉質地溫潤,補陽氣卻不燥熱,能溫通腎陽、補腎虛,且補性和緩;當歸辛、甘性溫,入心、肝、脾經,功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生薑辛溫散寒,羊肉是有溫補性質的血肉有情之品。

      用法:這款藥膳適合各年齡段的陽虛、血虛體質的人群服用,每周1-2次。

相關焦點

  • 節氣養生丨小雪養生的重點就是:藏——藏好腎中的精氣
    二、起居養生1.早睡晚起:《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說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 必看,小雪節氣養生小常識來了
    小雪到冬至這30天越來越冷,這段時間容易產生溼氣,讓人感到更加寒冷。這個階段宜多食入熱量較高的膳食、新鮮蔬菜。忌食寒性之品,如海鮮等。那麼小雪節氣期間如何養生呢?小雪節氣養生小常識:1、多吃葉酸食物防抑鬱小雪節氣是冬季開始的標誌,同時也進入抑鬱多發的季節。要常食菠菜、獼猴桃、牡蠣、橘子、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抵抗抑鬱。
  • 小雪養生要點
    這就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若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傷腎氣,到來年春季就要得痿厥一類的疾病,以致供給春天生發之氣的力量就少了。因此,小雪養生重點為補腎,藏精。殺了豬,東家要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多食粥湯  冬天多食熱粥有益健康,如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冬季多喝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魚湯則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
  • 心腦血管患者有備才會「無患」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呂二函 通訊員 陳晨)寒潮來襲,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要注意了!昨日,記者從羅湖人民醫院了解到,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近期有明顯增多的趨勢。醫生提醒,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皮膚瘙癢症等病症最易在冷空氣環境下復發,寒潮襲深這幾天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準備,同時儘量避免過多的戶外活動。
  • 小雪養生:吃三樣,喝三樣,健康就靠這三樣!
    小雪是冬天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天地閉塞、陰陽不交,氣溫逐步降低到0℃以下。因為天氣變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雖有降雪,但是雪量不大,所以稱之為小雪。俗話說:冬季進補,開春大虎。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養生得益,來年身體才能健康無憂。
  • 小雪養生,講究這兩個字!(值得收藏)
    雨凝先為霰,霰成微粒,霰為霏,飛揚瀰漫為小雪。寒冷遇初雪,養生防病氣。小雪之後,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小雪節氣有三候 - 一候虹藏不見。古人認為,天虹出現是因為天地間陰陽之氣交泰之故,而此時陰氣旺盛陽氣隱伏,天地不交,所以「虹藏不見」。
  • 大降溫在路上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請注意
    前幾日,我市氣溫小幅下降,67歲的吳先生在晨練時突發腦卒中,幸虧救治及時才挽回了生命。醫生提醒,我市即將迎來大幅降溫天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氣溫驟降給身體帶來的影響,避免疾病復發。一個多星期前,在公園晨練的吳先生突然感到嚴重的頭痛,緊接著就是噁心、嘔吐,直到失去意識,路人趕緊撥打120,將吳先生送到了鞍鋼總院急診科。急診常規血壓測量後發現,吳先生的血壓竟高達240/110mmHg,再做頭顱檢查發現有大面積的腦出血,醫生立即為其進行急診手術。目前,吳先生已脫離危險,正在康復中。
  • 明日小雪,安全過冬最有用的法子,別錯過
    小雪節氣前後,這段時間,天氣常是陰冷晦暗的。從中醫角度來講,此時身體內循環正處於陰盛陽衰的階段,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山西省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胡蘭貴建議,對於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裡,就別再早出運動了,否則易引起感冒,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病!咱們要懶一點,把鍛鍊安排在日出後或者午後,而不是越早越好。
  • 小雪怎麼養生
    1.夜晚泡腳能禦寒 到了小雪節氣的時候,大家應該要養成每晚用熱水泡腳的習慣,不過因為一些疾病患者不適合泡腳就不要用這個方法了。在中醫角度來看「寒從腳起」,適當的用熱水泡腳,能夠通過刺激足底穴位,這樣就可以做到溫腎、補腎的作用,還能夠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 小雪養生—一清一防一補一灸
    天寒地凍,要保護自己的陽氣不受損傷。早睡晚起,隨太陽出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到溫暖的地方去,避開寒冷,不要把皮膚裸露於外,損傷陽氣。這就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若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傷腎氣,到來年春季就要得痿厥一類的疾病,以致供給春天生發之氣的力量就少了。因此,小雪養生重點為補腎,藏精。
  • 今日小雪|節氣養生要點
    入冬時節,天氣寒冷,人們的養生適宜和飲食起居各方面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小雪節氣養生尤其要注意~1、起居養生小雪時節,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空氣的溼潤對於呼吸系統的疾病會有所改善。但雪後會出現降溫天氣,所以要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 小雪時節防風寒、補腎陽
    小雪(英文名:LightSnow)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也是反應氣候特徵的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或23日。「小雪」是反映氣候特徵的節氣。隨著天氣逐漸變冷,人留在室內時間變長,戶外活動變少,身體血液循環減慢,人體抗病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疾病,要積極運動,加強鍛練身體,強健體質,預防疾病。
  • 科治好:小雪節氣前後,養生要注意「三防」
    防寒  小雪節氣前後,西北風颳得多了,由於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而據科治好了解,「頭為諸陽之會」,即頭部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風寒,所以科治好建議大家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保護陽氣。  防燥  科治好了解到,在小雪節氣前後,室內暖氣都開始供暖,外面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
  • 冬季養生之如何運動——冬時三月天氣冷,防禦寒邪與賊風!
    從節氣講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從氣候學上講,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10C算作冬季。冬季在很多地區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選擇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越冬。「冬」本來意思是「終了」的「終」,其甲骨文就像是一根繩子,兩頭都打了結,表示終結。
  • 小雪節氣後,日常飲食起居應如何順應時節?
    上周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小雪前,北京也迎來了入冬後的第一場雪。冬雪雪冬小大寒,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是寒冷開始的標誌。小雪節氣後將開啟入冬模式。在漫漫寒冬中如何順應時節特點,養精蓄銳,且看今天的小雪養生話題。
  • 節氣養生:小雪防抑鬱,溫補多吃黑
    小雪期間,長江中下遊開始進入冬季,部分地區可見初霜。但初雪來得遲,一般在12月中下旬。小雪時節,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此時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一些人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 今日小雪,這些養生小提示請收下!
    今日小雪,這些養生小提示請收下! 小雪有三候 一候虹藏不見 水霧折射出七彩虹霓
  • 今日小雪,聊聊24節氣中,關於「小雪」的那些古詩詞和養生知識
    小雪時節,天氣寒冷,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心腦血管、胃腸病等疾病。起居方面,宜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要持之以恆進行鍛鍊,以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和小雪有關的古詩詞如下:1.《夜泊荊溪》(陳羽)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2.
  • 【特別推薦】今日小雪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冬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對於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織或絲織內衣、內褲,儘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 改善老年人心血疾病 負離子空氣淨化器有用嗎
    心腦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也是中老年的最主要疾病,已成為危害中老年生命的第一殺手。由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潛伏期較長,開始的時候不容易發現,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空氣淨化器能老年人心血疾病嗎?目前不少空氣淨化器宣稱能夠防止老年人心血疾病的產生,主要是產品內置的負離子發生器所產生的負離子能為老人提供更好的環境,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系統,防止心血疾病的產生,那麼負離子空氣淨化器是否真的有那麼神奇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