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形態奇特玄武巖

2020-12-25 環球網

11月7日消息,呈現石鐘乳狀形態的海底玄武巖(11月5日攝)。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的「向陽紅01」船近日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一些形態奇特的玄武巖樣本,如呈現出麻繩狀、樹枝狀、石鐘乳狀等。新華社記者 王卓倫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的「向陽紅01」船近日在南大西洋海底獲得一些形態奇特的玄武巖樣本,如呈現出麻繩狀、樹枝狀、石鐘乳狀等。新華社記者 王卓倫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呈現樹枝狀形態的海底玄武巖(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卓倫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呈現麻繩狀形態的海底玄武巖(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卓倫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向陽紅01」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勝利凱旋
    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是為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在「十三五」期間組織的第一個融合資源、環境、氣候等多學科交叉的環球綜合考察航次,在我國尚屬首次,這也是「向陽紅01」船交付使用以來首次執行的跨洋區、至極區的綜合遠洋考察航次。
  • 「向陽紅01」完成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凱旋
    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是為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在「十三五」期間組織的第一個融合資源、環境、氣候等多學科交叉的環球綜合考察航次,在我國尚屬首次,這也是「向陽紅01」船交付使用以來首次執行的跨洋區、至極區的綜合遠洋考察航次。
  •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
    新華社青島3月21日電  題: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記者近日採訪「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的科考隊員時了解到,「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
  • 「向陽紅01」完成環球海洋綜合科考
    齊魯網5月18日訊 5月18日,我國新一代具有無限航區及全天候觀測能力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船,圓滿完成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順利返回青島。這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組織的第一個融合資源、環境、氣候等多學科交叉的環球綜合考察航次,也是「向陽紅01」船交付使用以來首次執行的跨洋區、至極區的綜合遠洋考察航次。(齊魯網發 記者 郭靜攝)
  • 我國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奇特現象
    【每日科技網】  新華社青島3月21日電 題:我國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記者近日採訪「向陽紅01」船南極科考的科考隊員時了解到,「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進行了物理海洋與氣象
  • 海底熱液冷泉並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海底熱液冷泉並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時間:2018-03-21 12:01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底熱液冷泉並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近日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進行了物理海洋與氣象、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形與測繪、海洋化學與生物生態和海洋環境熱點等六大學科領域調查
  • 【大洋科考40天】⑦:如何從海底「淘寶」?
    「金記者」2月15日從模里西斯出發,乘坐「向陽紅10」船,開啟為期40天的中國大洋科考第43航次第三航段。印度洋時間2月24日,順利抵達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話說此行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尋寶」,「金記者」就帶領大家看一看科考團隊是如何從海底「淘寶」的——  【從海底抓取了兩樣寶貝!】
  • 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抵達南海海山作業區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26日電(記者 張旭東)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船經過2天航行,於26日17時左右抵達南海海山作業區,繼續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具體下潛作業時間將根據作業區海況確定。
  • 澎湖海底發現奇景 柱狀玄武巖宛如海底城牆
    鄭明修率領研究團隊在澎湖大磽嶼海底,發現柱狀玄武巖,節理明顯,宛如「海底城牆」。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澎湖北方海域的大磽嶼海底有一處開口朝西北、呈微笑狀的柱狀玄武巖,長度達200公尺,高約10公尺,每枝石柱的直徑約1公尺,節理明顯宛如「海底城牆」。 發現它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說,這片海域以前沒有任何研究調查的紀錄,海底柱狀玄武巖應是首次被發現。
  • 臺灣澎湖海底發現柱狀玄武巖景觀
    鄭明修率領研究團隊在澎湖大磽嶼海底,發現柱狀玄武巖,節理明顯,宛如「海底城牆」。中新網1月4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澎湖北方海域的大磽嶼海底有一處開口朝西北、呈微笑狀的柱狀玄武巖,長度達200公尺,高約10公尺,每枝石柱的直徑約1公尺,節理明顯宛如「海底城牆」。發現它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說,這片海域以前沒有任何研究調查的紀錄,海底柱狀玄武巖應是首次被發現。這處壯觀海底奇景的發現,純屬意外。
  •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青島3月21日電 題: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記者近日採訪「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的科考隊員時了解到,「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進行了物理海洋與氣象、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形與測繪、海洋化學與生物生態和海洋環境熱點等六大學科領域調查,取得了豐碩科考成果,特別是在全球首次發現了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
  • 臺灣澎湖海底發現奇景 柱狀玄武巖呈微笑狀(圖)
    [提要] 研究人員在澎湖北方海域的大磽嶼海底發現柱狀玄武巖,長達200公尺,節理明顯宛如「海底城牆」。這處海底奇景的發現過程非常偶然,當時研究人員到海底調查珊瑚礁、魚群的生長狀況,準備遊回船上時,一回頭,赫然看到前方黑壓壓的一片,就像看到一片城牆,遮擋了原本應該是深藍的海水顏色……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澎湖北方海域的大磽嶼海底有一處開口朝西北、呈微笑狀的柱狀玄武巖,長度達200公尺,高約10公尺,每枝石柱的直徑約1公尺
  • 南大西洋異常的原因是什麼?科學家推測南北磁極將開始反轉
    可近200年的數據表示,北極區域的磁場強度已經損失了全球平均磁場強度的9%,並且北極磁場位置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間,已經形成了磁強度降低的區域,這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並且還在非洲西南部發現了另一個場強降低中心,這表明南大西洋異常可能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單元。與此同時,北極磁場位置還在以每年約20公裡的速度向西移動。調查南大西洋異常然而問題的重點在於:地球磁場異常的起因是什麼?關於這一點科學家也沒法直接解釋,畢竟以目前的科技還沒辦法深入地核深處。
  • 「大洋一號」從海底獲取500公斤枕狀玄武巖
    原標題:「大洋一號」從海底獲取500公斤枕狀玄武巖 ■ 直擊大洋34航次科考⑩   科技日報西南印度洋「大洋一號」1月15日電 (記者劉莉)從14日下午開始,「大洋一號」開始進行電視抓斗作業,截至記者發稿時(東四時區15日下午2時,北京時間下午6時),已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四個站點進行了四次抓取,從2000—3000米深的海底獲得了大量海底巖石
  • 「大洋一號」從海底獲取一塊重達500公斤枕狀玄武巖
    原標題:「大洋一號」從海底獲取一塊重達500公斤枕狀玄武巖   原標題:「大洋一號」從海底獲取500公斤枕狀玄武巖 上圖 從海底取出的巖石樣品上的附著的海綿狀生物。   科技日報西南印度洋「大洋一號」1月15日電 (記者劉莉)從14日下午開始,「大洋一號」開始進行電視抓斗作業,截至記者發稿時(東四時區15日下午2時,北京時間下午6時),已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四個站點進行了四次抓取,從2000—3000米深的海底獲得了大量海底巖石、沉積物和少量生物樣品。
  • 地圖看世界;南大西洋的戰略重地阿森松島
    直到1881年,該島才從皇家海軍戰艦名冊中刪除,作為聖赫倫那島的附屬地列為殖民地,大東電報公司在該島擁有海底電纜中繼站.阿森松島的軍事基地是英美海軍在南大西洋的戰略地基地,可以威懾非洲和南美洲,足以「媲美」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森松島上的軍事基地起了巨大的作用。
  • 航行96天創新紀錄,「向陽紅06」船完成太平洋航次返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李國剛 陸會勝 7月18日,隨著「向陽紅06」船緩緩靠泊自然資源部北海局青島科考基地碼頭,由該船執行的「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2020年太平洋調查航次正式結束。
  • 冰島這座奇特玄武巖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冰島這座奇特玄武巖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在冰島南部瓦特那冰川國家公園內,有一座由黑色玄武巖構成的奇特瀑布
  • 7000多米的海底,竟然有這麼多「神奇」
    「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吊起「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013年7月3日攝)。 這是通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獲得的海底毛瓷蟹(白色)和貽貝(褐色)圖像(2013年6月17日攝)。新華社發 沙忠利說:「熱液噴口附近有大量細菌,它們依靠熱液中的硫化氫等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