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瑞東:雲頂山上的「自然農法」人
【頭條號】鄉村e站2018-03-06 21:35:19
閱讀(4150)
引 言他們心懷理想、奮發圖強,在專業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們不畏艱辛、樂觀向上,為了夢想而大膽創新,成為了身邊無數人學習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曾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
引 言
他們心懷理想、奮發圖強,在專業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他們不畏艱辛、樂觀向上,為了夢想而大膽創新,成為了身邊無數人學習的楷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曾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播撒一種榜樣,我們能夠時時看到奮鬥的目標和參照物。一個人、一個故事、一段話語,看似平凡簡單,卻能點燃許多人心中的激情與夢想。「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
《今日農業》全力出擊,多方聯繫,經專家推薦,全力尋找,發現了一群出類拔萃,影響大眾的榜樣人物,揭開他們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旨在樹立模範,激勵更多的人揚帆起航追逐夢想。從這些鮮活的例子裡,我們尋找真諦: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我們需要學習榜樣什麼?……一位榜樣,一種收穫。請持續關注我們全力打造的欄目《榜樣的力量》!
本期特邀嘉賓——北京當代仁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文旅版塊首席顧問劉勇
自然農法耕作起源於日本,主要特點是:擇荒地、自留種、不施肥、不灑藥、地連作。依循大自然法則的農業生產方式,以維護土壤生機的土壤培育為基礎,絕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和各種生長調節劑以及任何有殘害土壤的添加物。生態農業源頭就是原生態的種子,幾千年來的種子都是農戶留種,它是自然抉擇的產物,老品種蘊含著作物天然的味道和自然的能量。聶瑞東就是這樣的一位遵循自然農法的莊園農場主,他堅持「自然農法」的作為是值得推崇的。
歸屬感迫使他辭掉北京的工作,返鄉投身農業;使命感督促他開創一條有機農業循環發展之路;堅韌和熱忱指引他堅持自己的「自然農法」,開拓創新,帶領著鄉親們,成立了山西雲頂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他就是——山西雲頂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聶瑞東。
不耕地不施肥,僅通過改良土壤,改善生態,就能自然栽培出放心蔬果,還意外引來成片蜜蜂和蝴蝶成群結對地飛舞,這裡是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雲頂山上的一幕。這裡的主人就是山西雲頂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聶瑞東,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的他,畢業後在北京和上海從事著會計工作。一直都過著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漸漸地他感到焦慮與空虛,在心底萌發了不想再這樣生活的想法。
「如何能開創一條嶄新的奮鬥之路?如何能利用自己所長來重塑人生格局?」每每回到家鄉,親切感與歸屬感讓他越來越明白自己應該屬於這裡,在這裡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
2015年,他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決定返鄉創業。做起了名副其實的「農人」。
輾轉奔波 認準有機農業
2015年,聶瑞東奔波於各地的農場、農業園,參加各種農業論壇和展會,了解農業領悟的信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有機農業,感覺到這就是未來農業的方向,我們國家經過幾十年化學農業的發展,解決了溫飽,但是帶來的是環境的破壞和食品安全事件頻發,而有機農業遵循天地人的和諧共生,是一條自然大道,所以他堅定地認準了有機農業這條正確的道路。
所謂自然農法,即對農作物不除草,不用化肥,不用農藥,讓它純自然地生長。在聶瑞東看來,「大自然本來就有一條完整的生態鏈,我想做的是把已被破壞的生態鏈重新恢復良性自然循環,讓更多家庭有機緣分享自然、健康、風味的食品」。雲頂山的自然環境保持的非常好,基本沒有遭到外界的破壞,他決定投身這裡,組建團隊,尋找一個可行的有機農業生產運作模式。由此,李章超將身心全部沉浸到自然農法耕作生活中,他認為找到了內心真正的歸宿。
回鄉創業 推廣自然農法耕作
2016年,聶瑞東開始創業做生態農場。二十多年來,他第一次真正面對土地,從2016年5月開始,每天跟著當地的農民學習土地耕作原理,認識著各種節氣農語,山上還沒有通電,倒也是世外桃源,每天起來拾柴做飯,和大家到地裡幹活。
作為一個城市生活多年人,卻返鄉做農業,最初反對聲最大的就是父母親朋,他笑著說:「上一代人親身經歷了中國的傳統農業社會,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不想讓下一代再過這樣的日子,但是我想中國現在處在轉型升級期,農業也迎來了轉型的時候,我們有知識的青年應該擔起這份責任,所以毅然返鄉。」
正是由於他的堅持讓父母感動,全力支持他。但是創業路上肯定充滿了艱辛和波折。
2016年,他試種的1.34多公頃的黑玉米和黑土豆,因為沒有經驗,山上海拔高、溫度低,種植的時間有點遲,黑玉米沒有成熟;1.34多公頃黑玉米都當草被割掉。理想和現實總是會有差距,聶瑞東沒有灰心,他總結經驗,不斷學習農業科技相關知識。
堅持原生態 做「自然農法」人
在2017年12月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社會生態農業(CSA)大會上,由北京分享收穫CSA農場負責人石嫣博士等老師發起的「有種有種」,保護老品種的倡議,獲得了各界極大的反響。聶瑞東也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生態農業源頭就是原生態的種子,幾千年來的種子都是農戶留種,它是自然抉擇的產物,老品種蘊含著作物天然的味道和自然的能量。聶瑞東使用了呂梁黃土高原腎形黃豆、黑豆。他說:「農場的未來就是這些老品種,這也是我們這些「自然農法」人自己的使命和方向,從山西出發,找尋身邊的老品種,還原兒時的味道!這就是我們的理想。」
經過努力,2017年,聶瑞東的有機農場種植的黑玉米,獲得了豐收,經過加工包裝,開始對接各電商銷售平臺和實體店,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受到了市場的好評,銷售局面一片大好。由於遵循了自然農法,聶瑞東的黑玉米,不僅口感非常好,而且非常的健康。深得廣大客戶的喜愛。聶瑞東欣慰地說:「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未來我們仍將努力,為食品安全農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