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洞又稱琅天洞,石垣群建在絕壁石崖上,露出其窗戶,遮住其洞,共分為三層,其中樓上有現有的完整洞穴45孔,洞裡寬敞明亮,設有暗道,連接上下洞穴,洞外懸崖上修好棧道,有梯子,連接洞孔,留下痕跡, 舊所在地有句話叫「宋金人避兵在這裡」,估計是在南宋之前建造的,據當地人說,古代首先為了避免匪徒混亂,經常躲在斷崖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陸續挖洞住在這裡,饒邑縣位於鹹陽市北部,歷史悠久, 位於東依黃陵、耀縣、銅川、南傍淳化、西鄰鄭州市、北接甘肅正寧、渭北黃土高原溝區,革命戰爭年代為陝西甘寧邊區南門。
說到邑邑,必須提到這裡的地標性建築——邑寶塔(泰塔), 泰塔位於誅邑縣中學,是樓閣式磚塔,共分八角七樓,高五十三米, 建於北宋仁宗年間,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這座泰塔的獨特之處是清風徐按著那悅耳的風鈴,聽了心情變得輕鬆,各級屋頂在角部的中央線上,用青石做一根方石, 其外端特意加工刻在脖子上,從翼角伸出, 腳踝的脖子上各有鐵製的鑄件,用於系鈴鐺, 正因為有了這個細微的工序,才能聽到這麼清亮悅耳的鈴聲,令人感嘆。
唐家大院是清朝遺留下來的傳統民居,位於漳邑縣東北7公裡,其規模大小可追溯到唐朝,鼎盛時期共有87座院子落下,達到2700座房間, 現存的只有二進三院,比不上當年,但可以反映其深厚的傳統基礎,歷史的沉澱,文化的薰陶,深厚的基礎,磚一瓦,塵一礫,精工細作,無論是木雕磚雕刻還是雕刻石刻都是完美的,經過多年的歷史,這裡已經沒有當年的風採了,但在這個現代科學技術發達的時代,這裡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值得我們慢慢品味。
石門山位於饒邑縣東南部28公裡清鹽鎮石門關,距縣30公裡,是關中北部的最高點, 園內氣候溼潤,空氣清新,林草豐茂,風光如畫,被稱為「天然動植物王國」,馬挖泉水,又稱神泉,清澈的霖霖,甜得很, 據秦傳說,大將蒙恬率有30萬軍隊築起筆直的道路,因為沒有水不能喝, 有一天,扶蘇驚訝地跑在這裡,挖汪清泉,即為解決軍隊飲水困難而命名,扶蘇廟在石門東峰山,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本應該繼承總統,但遭到奸商的傷害, 漢唐時感到不公平,在這裡立廟祭祀,接受烽火洗禮,但這裡還在持續香火,每年初15日,有人為燒香祈禱,秦直道被稱為「天下第一道」,是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南侵,迅速集結部隊而運輸糧草。
饒邑縣古豳文化博覽會閱覽園位於饒邑縣城東大街體育場的西側, 主體由古象犀牛化石展廳、文廟、北宋泰塔、庫淑蘭剪紙紀念館、泗邑民間手工藝品展覽館組成,古象犀牛化石館內展示了距今約300萬年前的邑邑黃河劍牙象化石、世界上第一顆板牙牛犢化石、距今約1億2千萬年前的恐龍足跡化石等,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你是時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這個美麗的地方呢?歡迎在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