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佔方住宅的現代主義

2020-12-07 藝知現代

在我們以後要講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之前,先要講講奧佔方的住宅,即柯布西耶的好朋友,畫家的家。

柯布西耶對於畫家有著一個迷一樣的崇敬,以至於自己明明是靠著現代建築成名於天下,自己卻非得說自己先是畫家。why?

道理說來很簡單,柯布西耶有一個哥哥,他哥哥是個畫家,即便哥哥沒有弟弟如此世界聞名,但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哥哥第一,弟弟第二,因為柯布西耶的家庭是畫家出身的。父母更喜歡畫家。

單純從視覺的角度看,奧佔方住宅有著一種幾何形狀的古典美。這是一個奇怪的概念,但卻又是恰如其分的。古典美通常與安靜是一同義詞,奧佔方住宅的觀感就是安靜。而其立面的大玻璃則是完完全全的現代感。樓梯的感覺則有則一種格羅皮烏斯影響的存在感。

外部樓梯既有功能性作用,其實還有一種心理作用。這種外在樓梯的暗含意味通常表面主人是外向的 open 的。

幾何形式的邏輯性與簡潔性在這張圖裡一表無疑。奧佔方住宅的立面圖與奧佔方本人的畫幾乎是一致的,現代的直線,準確而富含意蘊的分割。

在奧佔方住宅裡,我們可以感覺到許多後來對柯布西耶的建築產生影響的方方面面。

富於動感跳躍的平面以及樓內樓梯的設計。樓梯的功用既是上升下降之用途。又從視覺上也是一種分割,在意識裡就是一種空間的互立。一剎那間一切既變又不變。

房屋外部的矩形平面與螺旋曲線的交叉融合是一種立面上的有效功用,同時從視覺形式是一種形式上的互補,方對圓,圓對方,曲線上升具有一種升騰的意象。

屋頂玻璃保證了整座屋子的採光,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能源意識的超前考量。從這個角度看去,富有一種濃厚的歷史觀融合感,景色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即便空間跨度很大,卻儼然給人一種天地融合之感。這就設計的精妙之處。感覺是油然而生的,設計卻是故意而為之的。

外立面的幾何線條呈現出不對稱中的對稱,對稱中的不對稱,既是一種矛盾體又是一種融合體,正是如此才使其具有了永恆的魅力:現代性。

相關焦點

  • 柏林現代主義住宅區—德國如畫般的建築群
    柏林現代主義住宅區包含六個聚落區,呈現當年柏林不同都市分區結構。這些地區約於1913至1934年起建,建築師以當代風格設計。該世界文化遺產主要是由六個部份所組成,分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興建的法肯貝格公園城市以及魏瑪共和時期所興建的席勒公園聚落、布裡茲巨型聚落、卡爾-萊吉恩住宅城、白城與西門子巨型聚落城等六處。他們代表的是戰後社群住宅區的時空意向。清楚與新穎的造型是當時社會期待的樣式,他決定20世紀建築與都市房屋的走向。
  • 10 ICONIC BUILDING - 現代主義標誌建築
    隨之,也就有了後來確定戰後二十世紀後現代主義建築的標誌性建築。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現代主義建築基於新的建築技術與材料像鋼筋水泥,鋼以及玻璃而建成。這種建築風格一度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大學與政府建築裡,直到 1980 年才開始遭到來自於後現代主義與新現代主義建築形式的挑戰。
  • 當德語區開始興建現代主義工人住宅之時,法語區則更關注城市住宅
    但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新時代的建築也在湖畔孕育而出:1925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設計了母親住宅。1928年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在法語區的成立,變革的浪潮最終也吹到了這裡。20世紀30年代,當德語區已經開始興建現代主義工人住宅之時,法語區的建築師則關注城市住宅的設計。當德語區開始大規模使用混凝土之時,而法語區建築師卻更鍾情於鋼結構。
  • [分享]現代主義著名建築大師資料下載
    查看詳情 瀏覽數:190 關鍵詞: 範斯沃斯住宅 聖家族大教堂
  • 現代主義建築PK後現代主義建築,你更鍾意哪個?
    在20世紀50年代現代主義日漸衰落的時候,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開始盛行。後現代主義源於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作為現代主義的大師,密斯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理論,在今天也極為流行。
  • 百年包浩斯(上)| 走出德國,開啟歐美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本文將介紹包浩斯在關閉後,多彩和裂變的局面,以及一個現代主義乃至國際主義風格的衍生和發展。在此,筆者將介紹包浩斯在關閉後的、多彩的和裂變的、一個現代主義乃至國際主義風格的衍生和發展。魏森霍夫住宅斯圖加特的魏森霍夫住宅1927年,就在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在德紹重建包浩斯學校,親自設計了包浩斯風格的校舍和教師住宅的第二年,由德意志製造聯盟的領袖人物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和雨果·海林等人在德國西南部城市斯圖加特的市郊魏森霍夫發起了一場現代主義建築的成果展。
  • 縱觀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史及發展歷程
    當我們討論「中國現代主義建築」這一論題時,相信許多人心懷疑慮:「中國是否有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借用了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中國的情況,至少:  第一以「建築大師的傑作」作為衡量尺碼;  第二以西方現代主義建築轟轟烈烈發展的歷史作為參照。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重構現代主義」|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現代主義...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出首個與海外美術館聯合策展的大型展覽「重構現代主義」(Reframing Modernism)。
  • 包浩斯百年回首:柏林與德國各地,現代主義依舊蓬勃
    柏林擁有六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現代主義莊園。位於該市東北10公裡處的貝爾瑙的ADGB工會學校因其對包浩斯和「古典現代主義」的雙重重要性而被列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單上。它們都是簡約、整潔、優雅的,以及擁有對現代材料運用的自豪感和開放的信念。古爾納表示:「它們無需點綴或是過度擁擠。建築物可以是更新,更好的,而不是複製任何已經存在的東西。
  • 經典的法國現代主義設計
    當我們想到現代主義,極簡風潮時,Bauhaus,Nordic Design常常是最直接的連接,而法國則會被聯想到新古典主義,裝飾運動等另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
  • 庭院風格-現代主義風格
    現代主義風格的庭院屬於簡約主義的庭院,多配合在現代主義風格或20世紀末建成的建築的周圍,它體現的是一種簡約之美,追求自由,奔放和大氣。這類庭院主要通過引用新的裝飾材料,加入簡單抽象地元素,大膽的對比小品色彩等,突出庭院新鮮和時尚的超前感。
  • 現代性的張力——現代主義的一種解讀
    如果我們把現代主義藝術的出現視為一個標誌,那麼前後期的分界可以用現代主義來標識。但問題的難處在於,現代主義本身又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註:關於現代主義的形成時間,一種較常見的看法是出現在1860年代(如傑姆遜的《後現代主義和文化理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 現實主義、現代主義、浪漫主義文學的比較
    一、現實主義文學與現代主義文學的比較 現實主義又稱「批判現實主義」,其文學作品表達出人們對正義戰勝邪惡的堅定信心和鬥志,激勵人們為改造現實社會、爭取自由幸福而不斷鬥爭。
  • 預告:閒談現代主義住宅和鄉建民宿|烏鎮烏村藝術沙龍第三期
    下期預告【主題】《閒談現代主義住宅和鄉建民宿》【主講人】王青【時間】8月15日 15:30【地點】烏村知青咖啡吧【預約方式】電話預約:0573-8873 3009
  • 開放式豪宅設計 洛杉磯山頂住宅
    由SAOTA設計的Hillside住宅坐落在洛杉磯日落大道之上的海角上,與Pierre Koenig的地標性建築Stahl 住宅僅一牆之隔。該地塊佔地20,000平方英尺,擁有300度的洛杉磯天際線與洛杉磯的城市景觀。項目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綠洲,而不是一個傳統的房子。
  • 劉奎︱陳映真與冷戰時期臺灣的現代主義問題
    在《現代主義底再開發》這篇批判現代主義的文章中,陳映真明確表明自己的作品是非現代主義的,他的說法是,他因為對現代主義的警惕,因而「一直沒出過『現代主義』的疹」。回看陳映真早期的文字,他在寫那些帶有現代主義色彩的小說時,對現代主義又持極為明確的否定態度。
  • 西洋棋理論發展|超現代主義理論
    阿隆-尼姆佐維奇便是這樣的一個超現代主義棋手,在他最喜歡的一個開局中,尼姆佐維奇在前三步出兵之後,隨後一步便是出後。他的好友理察-雷蒂也在書中寫到:新一代的棋手並不喜歡循規蹈矩,他們總是特立獨行。他們最為特立獨行的看法便是對於中心區域的看法,既e4、e5、d4和d5格的看法。
  • 穿越回現代主義建築早期世界
    現代主義闡述:主要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築界進入現代主義;主要介紹人物1:1918年,瑞士建築師—查爾斯。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代主義走向國際化。現代主義早期發展時間:19世紀80年代—20世紀初期特徵關鍵詞:鋼結構框架;直線式外立面;方形建築;高度;派生於古典的裝飾;石材表面鋼結構框架:坐標:美國芝加哥——瑞萊斯大廈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推出「重構現代主義」聯展
    新華社新加坡3月30日電(記者包雪琳)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30日晚為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和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聯合舉辦的「重構現代主義」展覽揭幕。該展覽把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與20世紀歐洲藝術家的作品並列展示,為解讀藝術作品的「現代性」提供新的視角。
  • 印度柯布西耶街區住宅設計
    這座城市是印度獨立之後第一座擁有主體規劃設計方案的城市,同時也是這個國家現代主義的象徵。基地所處的社區,因踐行了CIAM工作生活方式,還被稱為昌迪加爾的柯布西耶式社區。住宅所處的地塊位於街角,並在四面都有區域規劃的用地限制。該項目是為了給一家六口提供一個居住的空間,包括一對40多歲的夫婦,他們70多歲的父母,以及2個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