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柯布西耶街區住宅設計

2020-12-12 設計時報

該項目坐落於印度的昌迪加爾。昌迪加爾是由勒·柯布西耶所設計的一座城市,位於德裡北面250公裡處。這座城市是印度獨立之後第一座擁有主體規劃設計方案的城市,同時也是這個國家現代主義的象徵。基地所處的社區,因踐行了CIAM工作生活方式,還被稱為昌迪加爾的柯布西耶式社區。住宅所處的地塊位於街角,並在四面都有區域規劃的用地限制。

該項目是為了給一家六口提供一個居住的空間,包括一對40多歲的夫婦,他們70多歲的父母,以及2個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同時,建築師還給家政服務人員預留了必需的空間。

建築師試圖將東方的空間規劃和西方的美學價值觀捏合在一起,通過相覆的建築平面和交織的空間體塊,來塑造一個自由的空間狀態。建築師通過對這戶家庭成員細緻的理解和分析,在空間中設置了兩個層面的互動關係。

立面圖

建築師在設計過程中利用了相交軸線的概念,以一根垂直軸線將中心的交通流線和水平方向的景觀庭院串聯在一起,提供了一個開闊的觀景視野。同時,建築師還通過垂直軸線上的空間變換,對居住者所感受到的空間形態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控,實現了從公共到私密的空間轉換。建築師還通過多個庭院和露臺花園的設計,在將自然引入室內空間的同時,探索庭院空間介入都市語境的可能和方式。

建築師在設計過程中主要關注於公共與私密空間的兩者轉換。公共空間面向室外,並有一個巨大的開口;而私密空間則面朝庭院,並在外部設有一個空間阻隔。建築師不光在平面布局上去試圖實踐柯布西耶的理論,其還在建築的表達元素上進行了嘗試。該項目作為當地轉變過程中第一階段的首個試水項目,如何體現現代主義,就成了其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

建築師在住宅內設置了5間臥室。地面層主要用於客廳、廚房、小型辦公室和年邁父母的起居空間。廚房則被設置在空間的中心,建築師還專門提供了一個單獨的香料廚房,以滿足印度飲食的烹飪需求。

一層設有3間臥室,其中2間是青少年孩童的居住空間,而另一間則是預備的客房空間。建築師在建造過程中,還關注了當地常見建造手法和本土材料的使用,選擇了包括磚石建造在內的一些特定手法和材質。

項目圖紙

草圖
草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細節圖

項目信息

建築師:Charged Voids

地址:昌迪加爾,印度

項目年份:2019

攝影師:Javier Callejas

主創建築師:Aman Aggarwal

項目團隊:Rahul Vig, Akshat Batra

3d視覺:Haneet Khanna

結構顧問:Pankaj Chopra

相關焦點

  • 與柯布西耶聊聊天
    勒·柯布西耶具有多重身份,他的設計幾乎運用了所有的藝術手段和技術,從早期在義大利、希臘、土耳其所繪製的水彩畫,到印度的規劃草圖,展品包括照片和建築模型,是有史以來覆蓋面最廣、最全面展示柯布西耶的創作千變萬化的展覽。
  • 柯布西耶的17個房子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建築大師柯布西耶分布在7個國家的總計17處作品,也被列入遺產名錄。以20世紀著名建築師個人系列作品跨國聯合申遺,尚屬首例。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是柯布西耶擁躉,他曾評論柯布的作品說:「通過這些住宅,我們了解到孤獨的巨人,有著奮鬥的苦惱和創作的糾葛,對於生長在資訊時代的年輕學生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
  • 柯布西耶,還將繼續影響我們
    設計首都國際機場的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說:「我追隨柯布西耶的腳步,改變人類的居住環境。」  功能主義背後的脈脈溫情  2016年7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柯布西耶現代建築系列作品」加入世界遺產名錄。
  • 最新世界遺產:柯布西耶的17個房子
    他的這些作品分布在在法國、瑞士、比利時、德國、阿根廷、日本和印度。以20世紀著名建築師個人系列作品跨國聯合申遺,尚屬首例。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是柯布西耶擁躉,他曾評論柯布的作品說:「通過這些住宅,我們了解到孤獨的巨人,有著奮鬥的苦惱和創作的糾葛,對於生長在資訊時代的年輕學生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
  •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勒•柯布西耶與他的17個房子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是柯布西耶擁躉,他曾評論柯布的作品說:「通過這些住宅,我們了解到孤獨的巨人,有著奮鬥的苦惱和創作的糾葛,對於生長在資訊時代的年輕學生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 1.拉羅什-讓訥雷住宅年代:1923 國家:瑞士類型:住宅柯布西耶為母親設計的房子,母親在這裡渡過了剩下的漫長時光,直至101歲。3.弗呂傑城
  • 開啟神秘的印度建築之旅,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Benjamin Hosking開放紀念碑 | 勒·柯布西耶這是柯布設計的一座手狀的雕塑,在昌迪加爾政府的三座建築之間。多西為了耐受城市中心炎熱的氣候,多西設計了這座半地下式畫廊,其中展示著印度現代主義畫家馬克布勒·菲達·海珊的作品。設計綜合了電腦輔助規劃和傳統的部落茅屋搭建技術,前者可幫助避免不必要的建造差池。多西的靈感來源於印度的阿旃陀石窟與埃羅拉石窟內部圓形和半圓形的設計,海珊的壁畫則受到舊石器時代洞穴藝術的啟發。藝術家與建築師的交鋒誕生了最意想不到的結果。
  •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對現代主義運動的傑出貢獻—日本
    柯布西耶1887年出生於瑞士西北納沙泰爾州,汝拉山區的拉紹德封。1907年先後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築,在巴黎到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築師維克多·拉盧處學習。德國孟德爾松事務所工作,埃瑞許·孟德爾松事務所以嘗試用新的建築處理手法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築而聞名,在那裡他遇到了同時在那裡工作的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一起開創了功能主義建築的思潮。
  • 2018 年的「建築奧斯卡」,給了一直在為印度定義「好生活」的...
    2018 年 3 月 8 日,91 歲的印度建築師巴克裡希納·多西(Balkrishna Doshi)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築獎。在六十多年的設計生涯中,他在印度進行了多樣化的建築實踐,從公共建築、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共住宅,到私人居所、美術館。
  • 柯布西耶來了,有17件建築作品入選世遺的他,給自己建造的「臨終...
    提及柯布西耶,很多人會想到他的著名理念「住宅是居住的機器」。柯布西耶曾在《新精神》上發表數篇文章,大力呼籲建築設計領域的革命與突破,提倡建築走上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的道路。正是得益於柯布西耶以人為本的建築思想,現代建築才能打破古典主義的桎梏,走進他一直踐行的的功能主義和純粹主義的新紀元。
  • 這次印度之旅絕不容錯過!追溯柯布西耶、路易斯·康的現代主義之路 | 11月行程最後報名中!
    其一生都在進行了多樣化的建築實踐,從公共建築、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共住宅,到私人居所、美術館,他的作品影響到「社會上各個經濟階層人們的生活」。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路易斯·康設計的艾哈邁德巴德印度管理學院,以極強的表現力讓我們領略到何為大師筆下的質感、比例與細節層次。多西是第45位普利茲克獎得主,亦是該獎的第一個印度建築師。多西曾經是勒·柯布西耶和路易·康的學生以及後來的合作夥伴,已從事建築設計有70餘年。他的建築深受印度東方文化影響,極具詩意。建築在外觀上顯露出裸露的紅磚牆和質樸的混凝土框架,北側天窗和南向風洞的設計,融入了不少的印度元素。
  • 一人千面丨偉大的建築師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不僅向母親聲辯自己的成就,還時時向她傾訴。他在描述1926年佩薩克住宅開發的勝利,向她講述一部有關自己的電影,在電影中她的那個「出色而笨拙的男孩被詳盡地刻畫出來」。 柯布西耶在小木屋上方的陡坡上設計了「羅克和羅伯」住宅(未建成)。設計稿中的住宅擁有優美的瀑布狀縱向拱頂空間,可以直接俯瞰大海。
  • 逝世50年後仍未走出爭議漩渦,柯布西耶其實是另一個畢卡索?
    來自世界各地的名人靜默地出席了一場特殊的葬禮,印度建築師掬來了一把恆河水,希臘人捧著雅典衛城的泥土,同樣的悼念活動此刻正在日本和巴西同步進行。而所有的榮光與緬懷都屬於那個撼動世界建築和城市設計理念的奇才——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法國文化部長代表法國政府主持了這場國葬,他在悼詞中提道:「柯布西耶一生有很多對手,他們中的幾位今天也來到這裡,而另一些已先他而去。
  • 建築大師柯布西耶大展亮相國內,精彩不容錯過
    印度昌迪加爾城市規劃 2016年,由柯布西耶設計的17座建築作品,以「柯布西耶現代建築系列作品」的名義加入世界遺產名錄。 印度昌迪加爾城市規劃 內部細節 柯布西耶的第一次出遊源自啟蒙老師的鼓勵。
  • 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系列:柯布西耶-蘇維埃的宏偉構想
    他超前的現代主義設計在日內瓦國際聯盟總部的競賽中遭遇慘敗,只因當時已74歲的法國著名新古典主義建築師 Henri Paul Nénot強烈反對他的設計。因為懦弱保守而不敢接受新建築風格、新建築思想的法國和瑞士已不值得柯布西耶的留戀,他把目光轉向了東方。在西歐得不到的,柯布西耶在蘇聯又能得到什麼呢?
  • 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堪稱現代建築史中最為重要的住宅之一!
    我們也可以從住宅的天井庭院中看到很多這種具有相同性質的靈活的中心空間由具有單一、固定中心的空間構成所形成的房間集合體的例子,我剛才列舉了路易斯·康康設計的達卡國會議事堂,但是這種中心型的構成在宗教建築當中是非常普遍的。
  • 奧佔方住宅的現代主義
    在我們以後要講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之前,先要講講奧佔方的住宅,即柯布西耶的好朋友,畫家的家。柯布西耶對於畫家有著一個迷一樣的崇敬,以至於自己明明是靠著現代建築成名於天下,自己卻非得說自己先是畫家。why?
  • 柯布西耶:作品多變性令人難以置信,創造建築界的新時代
    薩伏伊別墅,是坐落在法國一個小鎮山頂上的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建築,這座建築是建築史上現代主義建築的宣言,也是柯布西耶「新建築五點」設計思想的集中表現。柯布西耶的畫作他的畫作交織了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思考。比如他迷戀幾何與線條,但在色彩和對女性身體的表達上卻富有情感和詩意,喜歡將一個二維的空間與三維空間結合起來,頗具浪漫主義情懷。白色的居住機器他的建築風格在創造與設計過程中隨時間而有所變化。
  • 柯布西耶的「洄遊動線」,怎麼就火了?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提到「洄遊動線」,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柯布西耶的湖邊小屋或者是日本庭院,甚至有一些媒體人會將洄遊動線的「首次運用」「提出」「發明」之類說辭扣到了柯布西耶的頭上,對此,我想說: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 當德語區開始興建現代主義工人住宅之時,法語區則更關注城市住宅
    但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新時代的建築也在湖畔孕育而出:1925年,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設計了母親住宅。1928年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在法語區的成立,變革的浪潮最終也吹到了這裡。20世紀30年代,當德語區已經開始興建現代主義工人住宅之時,法語區的建築師則關注城市住宅的設計。當德語區開始大規模使用混凝土之時,而法語區建築師卻更鍾情於鋼結構。
  •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入選世遺名錄 系亞洲唯一柯布西耶建築
    據日本《東京新聞》7月18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重啟審議,決定將20世紀法國代表性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1887年-1965年)設計的東京上野公園的國立西洋美術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