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通過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已在中國有效遏制,人們已經重新走進電影院、餐廳、體育館等。美國《紐約時報》也開始感嘆:在曾經的疫情「震中」中國,生活看起來開始恢復正常。
「中國本地新冠病毒傳播已近乎是零……在上海,許多社區的餐廳、酒吧擠滿人群;在北京,成千上萬的學生重返校園準備秋季開學;在8個月前暴發新冠疫情的武漢,如今水上公園和夜市人頭攢動,像以前一樣熙熙攘攘。美國與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當前仍在竭力控制新冠疫情大流行,但最近幾周中國很多地方的生活已經變得很正常了。」報導開篇這樣描述道。
報導截圖
「與大流行初期景象相比,現在已經截然不同。」報導稱,中國在疫情初期還是「震中」,政府實施了全面封鎖,人們嚴格遵循社交隔離措施。當時武漢的街道時常空無一人。但經過數月的出行限制與大規模的檢測後,中國本地新冠病毒傳播已近乎是零。截至周日(23日),中國已經連續第七天沒有報告本地新增病例。
在廣東一家油漆廠工作的熊(音)女士說道,「已經不再覺得有什麼可怕或危及生命的事情發生了。」她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她最近第一次去電影院看了電影。
當前,許多中國的城市重新開始辦起了大型活動,但對人群規模有限制。山東青島按計劃舉辦了啤酒節,上海舉辦了一場電競大會。歷經「76天」封城的武漢人的生活也早已回歸正軌,開始與親朋好友聚會。
近期青島啤酒節活動 圖自青島新聞網
《紐約時報》還注意到中國經濟正在明顯復甦。人們已經開始重返工作崗位,重新開始購物和旅行。但報導稱,中國復甦的同時,態度也仍然謹慎。比如電影院和旅遊景點人流量限制在50%。進入銀行、飯店和其他公共場所,人們必須配合做體溫檢查並出示健康碼。
文章還將中國的情況與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對比指出,美國正面臨著潛在漫長而痛苦的衰退,新冠疫情的衝擊也給歐洲幾個國家本已疲軟的經濟帶來壓力。相比之下,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中國經濟正在逐漸從疫情衝擊中復甦,工廠也重新開工嗡嗡作響。
《紐約時報》有些「酸」地表示,中國早期疫情應對存在滯後和失誤,但它承認,中國策略取得了成功。並且,最近幾個月,一旦出現本土病例,中國反應都非常快,比如6月在北京迅速採取措施,遏制少數本土病例的疫情傳播。同時,中國仍然禁止大多數外國人入境,擔心他們可能會輸入新冠病毒。
從疫情在美蔓延以來的數個月裡,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持續攀升,目前形勢依舊嚴峻。當前,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逼近57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17萬例。儘管美國已站上「500萬關口」,但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近5天來美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仍時常超過4萬例。截至昨日(23日),過去24小時新增病例數稍有緩和,為33160例。
眼下,美國秋季流感季又即將臨近。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美國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早已對此提出擔憂。他們表示,流感季的到來將使得美國公共衛生形勢雪上加霜,並強調儘快遏制疫情的重要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