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涪陵天湖小鎮小區,一提起張繼文和汪藍英,居民們除了羨慕,還會感慨:「一對有情調的老頑童」、「浪漫而新潮的老夫妻。」退休後,他們就一起週遊全國,為對方拍照定格美好瞬間,還繪製了走過的各個地方的地圖,十多年來,兩人手繪的地圖超過100張。最令人感動的是,張老花16年帶著老伴跑完長江。他對母親河的一往情深,堪稱「長江之哥」。
七旬夫婦週遊全國
手繪百餘張旅遊地圖
今年74歲的張繼文曾在涪陵一家建材公司工作,老伴汪藍英曾在一家公司做會計,退休後兩人就一起旅遊。「爸媽從2002年開始旅遊,每年出去兩三次,去過香港、澳門、臺灣,國內現在只剩河南沒去了。」老人的兒子張興楊說,家裡的一張張地圖就是父母這些年走過的地方的證明。
昨日,記者來到張繼文的家中,一進門就看到一張長約1.2米、寬約0.8米,用玻璃相框裱起來掛在牆上的地圖。湊近一看,這張地圖是手繪的,各個省市用不同顏色標明區別,山脈河流也清晰明了,地圖上還畫滿了小紅旗。
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畫小紅旗的地方有200餘處,其中包括三亞天涯海角遊覽區、澳門大三巴廣場、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等著名旅遊景點。「第一次旅遊回來,我們就找來紙,開始用原子筆、粉筆畫地圖,這張圖是我和老伴花兩個多月時間畫的,畫小紅旗的地方,是我們去過的每一個景點。」張繼文說。
「除了這張地圖,我們還畫了很多地圖。」70歲的汪藍英說著,打開書櫃抱出一堆地圖。這些地圖大的有1米長,小的僅有0.1米長,有全國多地的地圖,也有長江等流域圖,還有一些如長城、華山等景點地圖。記者數了一下,這些地圖有100餘張。
汪婆婆說,每次外出旅遊,他們都是自己到當地後再找旅行團,而每走一個地方,他們就會用相機把路線照下來,「回來後,我們通過照片和記憶,把所有景點一一都描繪了下來。」
「我和老張一起畫,共同回憶走過的點點滴滴和所見所聞,也是一種樂趣。」汪婆婆說。
16年徒步跑完長江
與50餘座長江大橋合影
「這是我們畫的長江地圖。」汪婆婆指著一張地圖說。
記者看到,這張名為「徒步長江」的地圖,長約1米,從雲南省水富縣的西部大峽谷畫起,途經四川、重慶、湖北,直至上海,沿途經過的城市和跨長江大橋,也用小紅旗標註出來。記者發現,沿著長江,還畫有許多紅色的細線。
「地圖是老張徒步16年來的縮影,細線是他徒步跑的線路,雲南水富、四川宜賓、重慶奉節、湖北武漢、江西九江、安徽蕪湖、江蘇啟東……看嘛,他從國道線上徒步跑完了長江流經的所有城市。」看著地圖,汪婆婆細數起老伴跑過的城市。
「徒步跑長江時,老伴也陪著我,路程不遠她就陪著我跑,給我照相;路途太遠,她就先坐車去目的地,等著我過來。」老張說。
聽老張這麼說,汪婆婆翻出了自己為老伴拍攝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有老張與朝天門大橋的合影,與湖北西陵長江大橋、巴東長江大橋的合影……「他能與50多座長江大橋合影,全是我的功勞,為了拍照,我特意備了4個相機。」看著自己給老伴拍的照片,汪婆婆樂呵呵地說道。
「這照片最特別了!」汪婆婆拿出一張照片說道。照片中,老張出現在江蘇省啟東市一邊防派出所前。汪婆婆說,去年4月,他們來到位於啟東市的長江入海口處,一覽長江的壯觀後,兩人開始拍照。「警察同志見我們拍照,以為我們是壞人,把我們帶去了派出所,那還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派出所,得知我們是遊客,警察同志還送了我們一程。」
「他在外徒步,最擔心的就是我。」汪婆婆稱,一個背包、一頂安全帽、一個用紅布自製的火炬,為了看長江,老張帶上這三樣東西就出發,往往一去就是10多天,「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從宜昌到武漢,跑了20多天。」
「2011年,我陪他走巫山,遇到暴雨只好僱一輛三輪車,車開到一半時,前面一塊山石滾下,砸到我們前面5米處,可嚇壞了我們。」汪婆婆說。
老張說,接下來他們準備去長江源頭和登長城。
徒步跑長江時間和線路
1998年7月,從涪陵長跑到豐都;1999年,從豐都出發到忠縣;2000年,忠縣到萬州;2001年,萬州到雲陽;2008年,從雲陽到奉節;2009年,從奉節到巫山,同年12月,從宜賓出發,途經江安、瀘州、江津、巴南到達重慶城區;2011年,從巫山出發,前往湖北,途經巴東、秭歸,到達宜昌;2012年,從宜昌出發,途經荊州、赤壁,到達武漢;2013年,從武漢到南京;2014年,從南京到上海,同年從江蘇南通到「萬裡長江入海口」啟東市。
花絮
衣服帽子縫上家人電話號碼
記者發現,老張身穿的一件白色運動衣上,胸前有一長串數字,仔細一看,是用紅線縫製而成的電話號碼。「這是老伴的手機號,要是我遇上突發情況,別人可以通過號碼聯繫我的家人。」老張說著,又翻出自己的紅色的安全帽,帽子上也有兩串用黃色的油漆塗成的手機號。「這是老伴和兒子的手機,多寫些號碼以防萬一。」商報記者 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