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生產孩子是每位媽媽都覺得艱難的時刻,在生產之前,頂著個大肚子,坐也不舒服,誰也不舒服,吃什麼都吃不下去,身體是那個累啊,身心都是疲憊的。並且生產後還要坐月子,這裡不能動,那個不能喝,做什麼都限制了自由。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最苦的,真正痛苦的,就是把孩子生出來那個時刻,有的媽媽說:「在生孩子那一刻,全憑一口仙氣吊著。」
其實到底為什麼會這麼痛呢?其實老一輩的人會說:「生孩子開骨縫」這個俗稱,單純從字面上理解,以為是女人在生孩子的時候骨頭的接縫處會被打開,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到底「開骨縫」是怎麼回事呢?
生孩子時,「開骨縫」是怎麼回事?
其實開骨縫並非把骨頭扯開,它的意思是生孩子的時候,子宮口首先展平,展平之後再張開,一直開到10cm,也就是開到10指時候,寶寶才可以順利從產道分娩到體外,這個就是老人們常說的開骨縫了。
更詳細地說,「開骨縫」主要分為這三個階段:
媽媽的孕肚會有下墜感,伴隨著長間距的陣痛,當這個陣痛變得有規律的時候,就應該立刻上醫院要分娩了。
宮縮得一定規律時候,子宮將會慢慢地被打開,子宮頸收到荷爾蒙的分泌,就會變得柔軟。子宮頸會隨著宮縮慢慢打開變薄,這個時候就像是痛經一樣隱隱作痛,隨著時間這種陣痛感就會更加強烈。
3.之後子宮口基本開到十指,胎兒的胸部會頂起來,下巴縮起來,開始配合媽媽進行分娩,意味著開骨縫已經把產道變成了弧形,胎兒就會順著生下來。
分娩的時候「開骨縫」真的就像是走了一趟鬼門關,但是其實還是有方法減輕這種的疼痛的,那究竟怎麼做呢?
如何減輕開骨縫的疼痛?
1.生孩子前多運動
在生孩子之前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儘量做一些腿部、胯部運動,這樣做是為了減輕生孩子的疼痛,因為經常運動,骨縫才會容易被打開,減少生產的時間,讓生孩子變得更快。
2.控制飲食
懷孕期間要適當地忌口,如果不忌口的話吃得太多,營養太充足,就會導致胎兒發育得過大,那麼生孩子就會變得困難。所以媽媽要在孕期要控制飲食,不要一味地大補,均衡的飲食對媽媽和寶寶才是最好的。
3.產前檢查
產前要進行檢查,聽從醫生的建議,適當調整胎兒的胎位,方便胎兒儘快進入骨盆。定期進行產檢,及時、準時地了解自己和胎兒的情況,為最後的生產做好準備。
4.生產期間呼吸代替喊叫
媽媽生產的時候會有陣痛,這時候不要大喊大叫,當疼痛的時候最好多一點反覆吸氣呼氣能減輕疼痛,也能減少體力的損失。其實,想要「開骨縫」沒那麼疼,順利產出寶寶,需要每個產婦不斷地學習和練習,控制食慾,多做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才是每個待產媽媽要做的事情。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