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法新知】環保站小旅行 實境震撼

2021-02-24 靜思大良福田

環保站小旅行 實境震撼

遍布在全臺各小區,八千八百多個小區環保據點,歡迎民眾實境體驗──原來人人享受便利生活,卻在不知不覺中製造了這麼多汙染;環保的關鍵人物正是自己,能讓「物無廢物」。

「美國《華爾街日報》二○一六年五月刊出一篇報導,標題是「臺灣:全世界垃圾處理的高手」(Taiwan:The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盛讚臺灣資源回收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不僅遠優於美國的百分三十五,與德國、奧地利等環保模範國相較亦不遑多讓。

國際評比顯示,臺灣人的環保意識與行動,在各國間名列前茅;但是即使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耕耘做出環保成果,當境外廢棄物跨海而來、大環境破壞日益嚴重,島上的人們難以獨善其身。

也因此慈濟人在彎腰做環保,帶動小區左鄰右舍一起做的同時,也持續著力將減廢、減碳的生活理念以及切實可行的做法,傳達給世界各地的朋友,努力落實社會環保教育。

⊙一頓早餐,碳排放多少?

「大家願意來參訪我們的環保站,是很讓人感動的,因為大家都覺得愛地球非常重要。請跟我來!」打開掛在腰際的擴音器,教職退休的志工鄭花,開始為遠道而來的四川實業家們上一堂慈濟環保課。

一行人「小旅行」的地點,是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在這群蜀地朋友來訪之前,當月已有泉州環保志工、美國達拉斯學區校長團、新加坡小學師生前來參訪。一年超過三百場的導覽,讓內湖慈濟人在「低頭做環保」的同時,練就了一口「抬頭說環保」的好功夫。

參訪的第一站,鄭花帶眾人來到「ㄊㄢ真多早餐店」,注音符號旁印上了幾個紅色C開頭的二氧化碳化學式,這是臺式的「黑色幽默」。

「ㄊㄢ真多,閩南語的意思是賺很多錢,可是從早餐開始我們也製造了許多二氧化碳……」

鄭花站到餐檯後面扮演店員,接著詢問一位參訪者:「你想買什麼早餐?」

「包子!」「你想吃肉包還是菜包呢?」打開櫥窗,拿出食物模型,條形碼一刷,肉包、菜包、牛肉漢堡等食物的碳排放量,相繼顯示在液晶屏幕上。不含肉的菜包,產生的碳排放量只有零點一公斤,而一份牛肉漢堡的碳排放量卻有四點五公斤之多,四十五倍的對比,凸顯了肉食與素食對環境衝擊的差距,要怎麼做才能愛護地球也就無需多言了。「臺灣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二點七個塑膠袋,一年下來就九百多個塑膠袋。」來到第二站,鄭花拿起海龜模型,解說國際媒體關注的海洋廢棄物問題。她撥開一堆塑膠袋,露出被埋在裡頭的假人,「如果這些塑膠袋纏繞在你身上,你願意嗎?我們都不願意,可是我們都把它纏繞在地球身上。」

⊙環保毛毯,物命能再生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統計,僅是二○一五年,全球就產生了多達三億噸的塑料廢棄物,其中百分之七十九掩埋、堆置處理或棄置,百分之十二送進了焚化爐,進入回收體系的僅有百分之九。

如何減少塑料的用量,避免塑料廢棄物不當棄置,加強回收再利用,是當前重要的環保課題。而慈濟環保的強項之一,就是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毛毯」,投入海內外救助行動。內湖環保教育站所在的園區,是環保毛毯裁切加工的地點,實業家志工在那裡設置展示館,具體而微地呈現從寶特瓶回收、切割成瓶片、造酯粒、抽絲紡紗、織布的過程。

「現在的溫度是兩百七十五度,不要靠近喔!我們把瓶片放進去以後就融成聚酯條,切成這樣一粒一粒,叫酯粒。把酯粒放進去拉絲,有沒有看到幾條絲?」

操作人員啟動改裝過的吸塵器,小心翼翼地將吸入口對上抽絲機的孔洞,在強大吸力的牽引下,從小孔流出的液態PET塑料,瞬間被拉成比頭髮還細的七條絲線。

回收寶特瓶所製成的紗線,能做的不只是毛毯,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特地站到眾人面前,以一身整齊的領帶、襯衫、西裝褲現身說法:「我身上所穿的,包括衣服、褲子,所有的東西都是寶特瓶;人不是寶特瓶做的,人是資源再生。」

⊙高齡志工,實做成老師

鐵皮頂棚下,年紀八、九十的環保志工比比皆是,在紙類區,九十六歲的徐平聚精會神,把紙上印字與留白的部位剪開分類。一頭銀髮的他在內湖環保站做志工已二十六、七年了,儘管年事已高,但拿剪刀的右手依然靈巧;而在訪客沒有參訪到的其他各區,同樣有高齡志工默默做分類,延續物命。

七十四歲的黎錦照,置身一處小角落,拿起螺絲起子拆解被丟棄的錄音帶、錄像帶,「這種帶子幾乎都淘汰了。」卡帶拆解開來,其中螺絲、塑料零件等多項材料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損壞的雨傘在拆解後,傘骨、傘布也都可以繼續被回收使用。

李廣義則是拿美工刀在文件夾的塑料皮面劃個叉,接著將裡頭的硬紙板取出。用心分類之後,原本看似無用的垃圾,轉眼就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而動手做的人,賺到了健康與歡喜。「十七年前,我家師姊來慈濟,我看她做得不錯,就跟她進來了,一直做到現在九十二歲了!」李廣義中氣十足地說。

用心就是專業,實做就是身教,高齡志工們用親切的笑容與健朗的身影,讓原本一知半解的訪客,開始有了概念及感動。

「對環保,我們覺得是很浩大的工程,想到就把自己嚇退了。但是到慈濟來以後,看到點點滴滴的用心跟表達,結合新科技,再回到現實生活中。」在參訪結束,即將前往下一站前的空檔,來自四川成都的張先生分享了心得,也表示做環保「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捲起袖子幹一幹」。

接著,擔任高階主管的楊女士,道出了心中的感動。「有一位奶奶,她是山東人,聽出我口音是東北人,跟我聊幾句,她問我,東北有沒有環保回收站?我不清楚有沒有,但通過在慈濟的學習和了解,我願意做環保的引路者。」

帶隊的四川實業家王瑞榮董事主席,則從更高的層次說起:「環保站的情景讓我看到了人們自覺的文化和理念,尤其是長者,他們九十多歲高齡了,在慈濟這樣的平臺,不僅活得很有尊嚴,而且活得很有品味。」

而談到二○一八年起,中國大陸禁止洋垃圾造成的震撼,王瑞榮認為,「洋垃圾帶來了二次、三次的汙染,它的影響不只是從甲地拉到乙地,不管從美洲大陸拉到亞洲大陸或哪裡,它總是都在地球上,整個人類的地球啊!」

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參訪者,在環保教育站內,看到了慈濟人如何做到「物無廢物,人無廢人」,所做不是為個人的生計,而是為了大地萬物的「生機」,努力在生活中以行動守護大地,期待親眼看、動手做,帶動更多人減少廢棄物、減少碳排放,從清淨在源頭開始,保護環境才來得及。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舊法新知】從照顧好心念做起

【舊法新知】推動「用愛管理」的理念

【舊法新知】整體的美來自個體的美

【舊法新知】大愛是寬廣的心

【舊法新知】以尊重感恩心對待實驗動物

【舊法新知】佛教是生活化的宗教

【舊法新知】慈大北大文化科技交流

【舊法新知】善緣苗生,永續度人

【舊法新知】生命的至情

【舊法新知】行蘊系緣,匯善耘福

【舊法新知】無常如常,不忍堪忍

【舊法新知】彎腰做環保,抬頭說環保

【舊法新知】合法中設法,該幫就要幫

【舊法新知】專業熱誠,別人事要緊事

【舊法新知】不是幹涉,而是減少遺憾

【舊法新知】安頓安心,比什麼都重要

【舊法新知】幫窮苦人找資源過日子

【舊法新知】明義小學 在藝術中培養人文精神

【舊法新知】實盡本分,名歸眾人

【舊法新知】真如會光,勤行無量

【舊法新知】時時記取,真誠美善

【舊法新知】慈悲利他 如是我行 如是我做

【舊法新知】精神和合,以愛化城

【舊法新知】生生世世緊緊跟隨

【舊法新知】我的「大醫王」孩子

【舊法新知】成立印證基金會的緣由

【舊法新知】點滴分明,福蔭苦難

【舊法新知】最美之手,勤做命好

【舊法新知】白袍初心,超越之愛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

相關焦點

  • 【舊法新知】​扛起環保的責任
    .目前慈濟在16個國家地區,設置561個環保站、10,267個小區環保點,106,498位在地居民自發性地投入環保志業。在臺灣超過9萬名慈濟環保志工守護小區,其中在澎湖有1個環保站、16個小區環保點日日運作。
  • 【舊法新知】佛法恆在人間
    【舊法新知】聽到做到【舊法新知】善用此生、此身,成就生命大意義【舊法新知】善能覺了【舊法新知】人有心結,嫉賢妒能【舊法新知】度眾的智慧 自我祝福【舊法新知】 啟動愛的基因【舊法新知】改頭換面翻轉人生【舊法新知】環保站的護花使者【舊法新知】善緣靠自己結
  • 【舊法新知】瑞那滾村,米撲滿傳奇
    慈濟並資助他們採買物資,在門前開了小雜貨店,讓他們可自立。點點滴滴,烏善丁看在眼裡很感動,自身參與,更能體會慈善助人的真義,「我以前學佛,只重獨善其身;現在終於明白,要兼善天下,多為人群付出,才是正確之路。」
  • 【舊法新知】桃園接機 任務刻不容緩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朝善之道 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地方【舊法新知】不是看到差異,而是尋找相同點【舊法新知】回到善的源頭 心靈的故鄉【舊法新知】師志己志 行經法華【舊法新知】見證價值 回歸踏實【舊法新知
  • 【舊法新知】澎湖垃圾浪潮中的島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扛起環保的責任【舊法新知】島上的庶民生活【舊法新知】在蓮花池村 和綠豆說好話【舊法新知】深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舊法新知】窮困背後的無窮希望【舊法新知】菩薩不離眾生緣 點滴為善聚福緣【舊法新知】從命運到運命 我的媽媽真勇健【舊法新知】世風如此,老師難為【舊法新知】苦 沒有了【舊法新知】幫助別人 也幫助了自己【舊法新知】投資潛力「鼓」 我們不一樣(二)
  • 【舊法新知】日日培養愛與善,不讓人心鬼門開
    >【舊法新知】 積極與懈怠【舊法新知】「企業化」還是「制度化」【舊法新知】最有療效的飲食【舊法新知】陪你曬太陽【舊法新知】捐時間,做慈濟,最可貴【舊法新知】就連廟婆也在做【舊法新知】修行如爬山,要能進出自如【舊法新知】心如枯葉翻飛
  • 創互聯合商湯研發的中國首個混合實境導航系統於長沙IFS震撼上線
    (10月22日,深圳)全國首個室內混合實境MR(Mixed Reality)導航系統於華中商業旗艦長沙IFS全新震撼上線。該系統名為「iGO混合實境導航」,由創互、商湯和長沙IFS合力研發,將AR導航和互動營銷結合,構建虛實融合科幻空間。
  • ...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園區...
    證嚴法師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迄今為止慈濟環保站已有 28 年的時間。環保志工是撫慰地球的菩薩,是環保種子也是地球的貴人;環保志工們樂意付出,對環保付出作為自己的使命,這也是環保志工越做越開心的原因。臺灣站的第四天,我們參訪了臺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和華山1914文創園區,收穫頗豐。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愛惜地球不分你我!
  • 承禮學院臺灣站Day4|慈濟內湖環保站垃圾分類實踐&華山1914文創...
    證嚴法師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迄今為止慈濟環保站已有 28 年的時間。環保志工是撫慰地球的菩薩,是環保種子也是地球的貴人;環保志工們樂意付出,對環保付出作為自己的使命,這也是環保志工越做越開心的原因。臺灣站的第四天,我們參訪了臺北慈濟內湖環保站和華山1914文創園區,收穫頗豐。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愛惜地球不分你我!
  • 迷霧世界實境寶箱在哪 實境寶箱刷新點介紹
    導 讀 迷霧世界實境寶箱在哪?
  • 旅行回顧 | 異域星球+全程實境英文課,這次旅遊大不同
    有人說旅行是一段美好幸福的時光 可以忘記煩惱 脫離紛繁的現實生活 如今每個人都很忙 篝火晚會bonfire party,小夥伴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載歌載舞,近距離和當地百姓,接觸、互動更多的了解、認識甘孜。在海拔4100米,有一處號稱「全國海拔最高的極限滑草場」,這個名字光聽起來就覺得有些刺激呢。從上而下,展開雙臂,可以體驗在離藍天白雲最近的地方滑翔的感覺。你看,學員們玩得多開心。
  • 三聯書店創辦新雜誌《新知》 揭秘"新知"的前生
    三聯書店的新雜誌《新知》將於本周面世。眾所周知,三聯書店的全稱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隨著新雜誌的出爐,《三聯生活周刊》、《讀書》和《新知》三本雜誌終於聚齊。此前外界曾紛紛猜測,《新知》雜誌究竟是一本科普類雜誌,還是會傳承原新知書店的理念,辦成理論性刊物?對此,該雜誌主編苗煒披露了一個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答案:這是一本「智識生活雜誌」,其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多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
  • 新知KOL專訪|衣魚911:讀書養人,旅行樹人
    從寶寶五個月起,衣魚就開啟了親子旅行,並成為了各大平臺認證的旅行家、知名旅遊博主、親子旅行達人、窮遊精華作者、電視及廣播電臺節目嘉賓等。由於擅長生活方式、攝影穿搭、好物分享、探店及目的地自由行攻略,因此長期為攝影圖庫及雜誌社供圖,微博也經常被推薦為熱門微博。
  • 日上免稅行實境商城2.0全面升級 「O世界」服務平臺面世
    日上免稅行近日推出實境商城升級版——「O世界」,融合虛擬藝術空間與真實社交互動帶來的多元化增值體驗,為顧客提供更真實、更藝術化的便捷服務平臺。同時日上集團也啟動了位於上海自貿區的國際商品運營中心的建設。 日上免稅行是知名的免稅店經營企業,目前在北京和上海的國際機場開設有出境和進境免稅店。
  • 新知KOL專訪|衣魚911:讀書養人,旅行樹人
    旅行對於衣魚911來說,並不僅僅是一種休閒娛樂,更是一種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在旅行的過程中:探索世界之美,捕捉閃亮瞬間。作為新知百略籤約的KOL,衣魚911的寫作能力首屈一指。但一切美好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早年間一個人帶著旅行箱、背著相機行走世界,白天出沒於城市的角角落落,晚上坐在床上抱著電腦修圖寫文,而當孩子出生後,衣魚便開啟了帶娃旅行模式,因為旅行中多了一個「重物」——胖胖小朋友,因此每次除了既定的工作外還需要額外照顧小朋友,而帶娃旅行其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提前準備很多東西成了旅行常態。
  • 商業新知「新知達人·人氣挑戰賽」圓滿落幕
    來源:商業新知12月7日,由商業新知主辦的「新知達人·人氣挑戰賽」圓滿落下帷幕,經過激烈的集贊角逐,新知達人「To B CGO」摘得人氣王桂冠。本次活動是商業新知為回饋新知達人創作者一直以來的信任與支持,同時鼓勵廣大用戶為優質內容點讚助力,讓創作者收穫更多「成就感」,進一步完善商業新知的泛商業知識生態,聯合小狗電器、好望水、善診、醫加壹等優質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新知達人·人氣挑戰賽」活動。自11月27日挑戰賽開啟以來,廣大新知達人創作者積極參與,迅速在網上掀起集贊熱潮。
  • 人間菩薩:臺北內湖區慈濟環保站唯一女司機
    晚上下班到內湖倉庫環保站開環保車,到各個定點收環保回收物,並在車上把回收資源堆放好。江春美:因為我感冒去那邊看病,剛好看到有個月刊,寫著慈濟、花蓮,我就問老闆娘,老闆娘問我要不要參加,回來就打電話。慈濟的委員,別的事不要緊,聽到有人要捐錢,一定跑第一。我捐了以後,去上班就跟同事講,她們也願意加入。
  • 張雙南教授科普「黑洞」新知,《亦莊學院》創院第一課震撼開講
    本場活動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宣傳文化部主辦,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實力電傳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首個科技前沿新知系列講座《亦莊學院》的首場活動。該系列活動定位為聚焦全球前沿科技普及、前沿產品發布,主打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大型科技前沿新知系列講座,是北京經開區作為高新科技集聚高地推出的傳播科技前沿新知的品牌文化活動。
  • 美9歲男童成功說服官員淘汰舊法
    美國9歲男童成功說服官員終止舊法。鎮長麥克勞德每年都會告訴同學,可以試著去挑戰這些存在已久的舊法,但從未有人真的實行,今年貝斯特選擇當開路先鋒。在同班同學的幫助之下,貝斯特四處搜集支持廢止這項規定的聯署信與籤名,並積極準備在市議會上發表演說,他告訴在場所有出席民眾與官員,「這是條非常過時的法律,而且我想光明正大地丟雪球!」在他的說服之下,全場無異議通過終止這項法律。
  • 美國將建設虛擬實境遊樂設施「The VOID」
    美國一家新創科技公司宣布,預計將於2016年起在南北美洲、亞洲、歐洲與澳洲等地設立結合虛擬實境技術與真實場景的嶄新遊樂設施「The VOID(The Vision of Infinite Dimensions)」。The VOID 結合虛擬實境技術與實體場景,來提供超越虛擬與真實的嶄新娛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