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法新知】佛法恆在人間

2021-02-13 靜思大良福田

佛法恆在人間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二○一八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十七日

道理常在,人間就有希望。

受用佛慧,如同佛壽延續在我們的生活中;

與人互動,如同與菩薩共處,感恩、尊重、愛。

二○○八年五月,熱帶氣旋納吉斯侵襲緬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淹沒良田,災情慘重;當地沒有慈濟人,比較靠近的馬來西亞志工立刻趕往,打開通路、就此承擔,一路走過來,已經十年了。

佃農生活本來就不好過,風災後損失嚴重,對他們而言,播種最重要,但是以往借貸買稻種耕作,收成還了借款,總是難以溫飽;災後數年,慈濟人持續致贈稻種,讓農民耕作,不再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

農民們聽聞慈濟日捐五毛錢的「竹筒歲月」,了解「粒米成籮、滴水成河」的精神,也是從這五毛錢的買菜錢,成就慈濟在全球救人;他們雖然沒有能力捐錢,但可以省下每頓飯的一把米,放在塑料桶中,成為「米撲滿」。

在慈濟致贈稻種的岱枝鎮瑞那滾村,從二○一五年迄今,已有九個村落、三百多戶響應「米撲滿」,每月集中起來,可以幫助四十多戶貧困居民。

四秉滾村農夫烏緬誒,二○一○年獲贈慈濟稻種,和太太開始日存五十元緬幣(約新臺幣一點一元),五、六年後,終於再遇到慈濟人來到村內,如願捐出一張張迭得平整的紙鈔。

他們說,既然發心做好事,這幾年即使再辛苦,也沒有去動用這筆錢;雨季潮溼,他們會把紙幣拿出去曬太陽,或者以熨鬥熨燙。錢幣雖然陳舊,但被保護得乾乾淨淨。

對他們而言,捐出去就是救人的菩薩錢,不敢使用;心很清淨,長時間沒有動搖;「深心信解,清淨質直」,這分志節令人尊重,也值得效法。

行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付出。農民們生活雖然貧困,心靈卻是豐富,無論是五十元或者一把米,日無間斷。心無雜念,點點滴滴善念匯積,也能救人。

如果心有貪念,不舍日存這把米,日子同樣過去。勇猛心行善事,很有力量、也沒有困難,三百戶就可以援助四十戶,真正是「善有餘」。

這分善願收之於一念心,擴散出去「六度萬行」,開闊沒有邊際。人在天地之間雖然渺小,但是愛心可以通達全世界!

慈善不只是供應物資,

更要安定心靈、導向良善。

新聞報導,瑞典多年來收容許多國際難民,其中有數百名兒童罹患「放棄求生症候群」,他們身體沒有疾病,但就是長期沈睡;根據研究,或許是在逃難過程中的痛苦,讓他們心靈創傷,所以拒絕清醒。

氣候災難苦,人禍災難更是。近幾年來,敘利亞戰禍難以平息,相互衝突,甚至發動化學武器攻擊,無辜的人們哀號遍地。難民數量有增無減,又該何去何從。

難民們攜家帶眷,流落不同國度,關關卡、關關難,數年無法歸國;長途跋涉,受盡氣候與人情的冷暖,孩子們當然能夠感受得到。

慈濟長期關心逃到約旦、土耳其、馬來西亞的難民,也為停滯在塞爾維亞的難民們,提供餐食與禦寒衣物。語言不通,就比手畫腳,有心就有語言,表情柔和善順,心意即可互通。

雖然照顧難民們的生活、醫療與教育,負擔很重,但就是無法放下。在土耳其,每月定期發放六千戶,援助四所難民學校,讓三千個孩子不至於中斷學業;志工付出善與愛,也很注重孩子的心態,希望把他們的心靈教育得很健康,關懷天下事,善解人間事,知足感恩,不要因為環境而產生心理仇恨,對立與不平衡會造成社會動蕩。

孩子們也效法「竹筒歲月」,平日累積零錢做好事;這幾年來,無論是臺灣臺南震災、花蓮震災、美國哈維風災,孩子們主動倡導、呼籲,將竹筒帶來捐出,及時援助受災居民。

一切的苦難都是從心開始,開啟了慾念,就破壞天地安寧。慈濟關懷難民,最重要還要安住心靈,慈善不只停在供應物資,還要導向善良,表達真誠與尊重,啟動人人的愛心。

菩薩道場在普天之下,

隨處成為「救處、護處、大依止處」。

今年元月,六個國家慈濟人齊聚葡萄牙,向去年林火受災居民發放購物券、毛毯,提供健康諮詢。其中一位人醫會醫師分享,遇到一位七十餘歲的老婆婆,來看診時眼神放空,沒有精神;醫師將手放在老婆婆的膝蓋上,柔和地看著老婆婆的臉,輕柔細語關懷她。

醫師拿了一個吊飾,上面寫著「安」字,跟老婆婆說,了解她的心情還很難過驚惶,但是危險的事情已經過去,現在的她很安全,心安下來,血壓也會慢慢平穩。

老婆婆漸漸恢復了眼神,握住醫師的手,甚至露出笑容摟住醫師。她並沒有服藥,但她的病卻消除了;醫師有感而發說,最好的藥並不是來自於知名藥廠,而是真誠的愛。

這段時間以來,歐美多國志工不舍葡萄牙林火受災居民受苦,隨眾生所需要,也隨自己的這分愛,不辭辛勞往往返返,深入災區勘災與發放。

《無量義經》教導行菩薩道,「是諸眾生不請之師」,苦眾生所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克服種種困難,自動自發去付出;菩薩也是眾生「安隱樂處」,菩薩的道場就在普天之下,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在那裡成為「救處、護處、大依止處」。

去年十月,美國聖塔羅莎發生加州史上最大林火,燒毀八千戶;火勢猛烈延燒,難以靠近,志工心急如焚,但是耐心等候。迄今六個多月來,關懷行動沒有停止,完成了千戶發放,也陸續發現生活原本就困難的居民,失去家園後,在寒冬只能夜宿在車上;有車的人還好,沒有的無家可歸,即使能申請入住收容所,但期限一到又得遷出。

看到他們攜家帶眷,不知何去何從,志工深刻體會到難熬的苦,也鍥而不捨為他們設法,找尋永久住處。近期終於有好消息,當地機構和政府感受到慈濟人為苦難人奔走的誠意,願意共襄盛舉,一起成就好事。

能夠為苦難人找到一線希望,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居士分享時,歡喜得如同自己得到豐富的寶藏。志工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行入菩薩的方向;集中愛的力量,共知、共識、共行,即是菩薩芳蹤。

佛陀的教育,就是身體力行用誠懇的愛去付出,解開眾生苦難;眾生得安樂,就是人間菩薩最快樂的時候。

時光飛逝,

勿停滯在凡夫地,

對準生命指南針精進。

人世間成住壞空、生老病死,隨著時日過去,年齡、體態、記憶等等由不得自己;但不是去細數自己的年紀,而是提升精神能量,秒秒精進,才是最實在的。法接受入心,應用在日常,普遍在人群中互動、互教,讓人人能了解生命的價值。把握時間,利益眾生結善緣,雖然說是利益別人,但其實心發好念,最先利益自己,身體力行,更為來生積道糧。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說《法華經》,有形的人間有阻隔,無形的心土沒有距離,若能悟入佛的知見,此刻就是佛在說法的時候。眾生了解道理多少、佛壽就有多長;道理常在,人間就有希望。

佛的智慧永留世間,受用佛慧,如同佛的壽命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心靈道場時時莊嚴;與人相處,感恩、尊重、愛,則周圍無不都是菩薩。

能日日沐浴在法流之中,要感恩與知足;這麼開闊的世間、這麼眾多的人口,難得因緣,與同師共道的善知識投入六度萬行,更要包容與珍惜。

這條菩薩道,有的人比較早到,或者走得比較快;也有的人比較晚到,或者瀏覽在原地風光中。要相互勉勵,叮嚀分秒不空過;彼此牽繫,一起再向前精進。

一生中沒有一秒是重複的,生命不會停留與等待;如果任由煩惱無明固執停滯,世間濁氣沒有淡化,是很令人擔憂的。儘管擔心又無奈,還是要趕緊回歸「受持法、弘正教」,有幾秒鐘就盡幾秒的責任。把握剎那,就是永恆,對準生命的指南針,精實精進。

請大家多用心!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舊法新知】我準備好了!

【舊法新知】我的阿母三十六歲

【舊法新知】大孝成全父親大願

【舊法新知】「子」要「學」;「見」要「覺」

【舊法新知】川震十年

【舊法新知】還有明天嗎

【舊法新知】苦過,馮玉霞無債一身輕

【舊法新知】我的醫師爸爸

【舊法新知】聽經時如果覺得自己被罵就有救了

【舊法新知】自度利他福田僧

【舊法新知】施善、行善、教善

【舊法新知】弟子事師如事佛

【舊法新知】三變淨土力挽狂瀾

【舊法新知】轉觀念,改脾氣

【舊法新知】團體和氣攝受人心

【舊法新知】信念深心中有節奏

【舊法新知】是正信的法理,要智信而不可迷信

【舊法新知】素食是精進料理

【舊法新知】心量寬 延伸生命線

【舊法新知】來不及 生命在告急

【舊法新知】照顧親人 不忘照顧自己

【舊法新知】無意間養成習氣,招致未來之苦

【舊法新知】長者之子學佛記

【舊法新知】自我修養與人和氣,團體和氣攝受人心

【舊法新知】輕安覺支

【舊法新知】「不殘食戒」的風波

【舊法新知】念無常 盡力在當下

【舊法新知】「愛心」──照顧好自己的心

【舊法新知】心所願 分秒可成就

【舊法新知】時間愈善用愈多

【舊法新知】聽到做到

【舊法新知】善用此生、此身,成就生命大意義

【舊法新知】善能覺了

【舊法新知】人有心結,嫉賢妒能

【舊法新知】度眾的智慧

【舊法新知】兩百歲的老比丘

【舊法新知】念念一心,心要常住真理中

【舊法新知】精進不息長慧命

【舊法新知】一切都是因緣果報

【舊法新知】老人沒問題

【舊法新知】從別人的聲色言行,照見自己的無明習氣

【舊法新知】不要就是不藥

【舊法新知】罹癌之後 自我祝福

【舊法新知】 啟動愛的基因

【舊法新知】改頭換面翻轉人生

【舊法新知】環保站的護花使者

【舊法新知】善緣靠自己結,功德在當下修

【舊法新知】天地間的最大能量

【舊法新知】溫柔月光灑落我心

【舊法新知】我還擁有當下今時

【舊法新知】真假鑽鏈

【舊法新知】用佛心走入人群,體會佛心境界

【舊法新知】馳騁童年 玩轉校園

【舊法新知】方圓之間薰陶美感

【舊法新知】墨西哥強震後,讓愛生根

【舊法新知】回歸法源 合和互協

【舊法新知】為未來的人生「存款」

【舊法新知】我仍有夢再寫傳奇

【舊法新知】不要吝於說慈濟

【舊法新知】善用生命成就慧命

【舊法新知】既本具佛性,何必學佛?

【舊法新知】慈濟十戒是必須身體力行的戒律

【舊法新知】維持體力,激蕩腦力

【舊法新知】希望,不曾倒下

【舊法新知】落實清淨安和的菩薩境界

【舊法新知】眾愛,相伴前行

【舊法新知】善力,磁吸效應

【舊法新知】病中聞法心自由

【舊法新知】順理成道

【舊法新知】菜蕊阿嬤發大願

【舊法新知】微隙揚善 守心不動

【舊法新知】聞法受用,轉變人生

【舊法新知】要向「鐵板」說抱歉

【舊法新知】也要當自己慧命中的貴人

【舊法新知】「佛心」長駐心頭,「師志」銘刻於願力中

【舊法新知】心單純,事就單純;心能合,力才能合

【舊法新知】會理合心

【舊法新知】真煩惱假煩惱

【舊法新知】人生與眾生 視自己作為

【舊法新知】看山又是山

【舊法新知】實心實做好人生,過關

【舊法新知】搶救生命大福田

【舊法新知】演繹真理,經典傳世

【舊法新知】法不自了,精進共行

【舊法新知】育善覺性,擔籮無量

【舊法新知】清流護地,水養福德

【舊法新知】施醫滌心,聚眾拔苦

【舊法新知】「心急」,今昔之不同

【舊法新知】不輕行道,寸愛灑鋪

【舊法新知】風飄信深,心燈遞傳

【舊法新知】覺情相續,菩薩無退

【舊法新知】  來生的三個願望

【舊法新知】壽量銀行存高齡

【舊法新知】正確的修行態度

【舊法新知】大林慈院醫療志工李美英

【舊法新知】慧命的活泉

【舊法新知】上孝下育

【舊法新知】慈悲之境

【舊法新知】真實故事 才有說服力

【舊法新知】影響人心的力量

【舊法新知】人生只有一次

【舊法新知】海南女兒回家

【舊法新知】菩提傳承,竹喻生息

【舊法新知】回歸起點 拉出愛的延長線

【舊法新知】在醫療中見證慈善的偉大

【舊法新知】鏡頭下的酸甜苦辣

【舊法新知】為一萬個家庭奔走 

【舊法新知】行動傳法 連結心靈共鳴

【舊法新知】世間愚痴的人

【舊法新知】珍惜唯一的每一秒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

相關焦點

  • 【舊法新知】瑞那滾村,米撲滿傳奇
    藉以開解烏善丁,並以上人的話勉勵他,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之事,將佛法活用在人間,利益他人。烏善丁似乎有點領悟了,緊接著村裡發生一件大事——正值青年的郭繆倫(Ko Myo Lwin),工作砍樹時不幸被倒樹重壓,導致神經受損,下半身癱瘓。
  • 【舊法新知】桃園接機 任務刻不容緩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朝善之道 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地方【舊法新知】不是看到差異,而是尋找相同點【舊法新知】回到善的源頭 心靈的故鄉【舊法新知】師志己志 行經法華【舊法新知】見證價值 回歸踏實【舊法新知
  • 【舊法新知】​扛起環保的責任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島上的庶民生活【舊法新知】在蓮花池村 和綠豆說好話【舊法新知】深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舊法新知】窮困背後的無窮希望【舊法新知】菩薩不離眾生緣 點滴為善聚福緣【舊法新知
  • 【舊法新知】日日培養愛與善,不讓人心鬼門開
    >【舊法新知】 積極與懈怠【舊法新知】「企業化」還是「制度化」【舊法新知】最有療效的飲食【舊法新知】陪你曬太陽【舊法新知】捐時間,做慈濟,最可貴【舊法新知】就連廟婆也在做【舊法新知】修行如爬山,要能進出自如【舊法新知】心如枯葉翻飛
  • 【舊法新知】環保站小旅行 實境震撼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從照顧好心念做起【舊法新知】推動「用愛管理」的理念【舊法新知】整體的美來自個體的美【舊法新知】大愛是寬廣的心【舊法新知】以尊重感恩心對待實驗動物【舊法新知】佛教是生活化的宗教
  • 【舊法新知】澎湖垃圾浪潮中的島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舊法新知】扛起環保的責任【舊法新知】島上的庶民生活【舊法新知】在蓮花池村 和綠豆說好話【舊法新知】深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舊法新知】窮困背後的無窮希望【舊法新知】菩薩不離眾生緣 點滴為善聚福緣【舊法新知】從命運到運命 我的媽媽真勇健【舊法新知】世風如此,老師難為【舊法新知】苦 沒有了【舊法新知】幫助別人 也幫助了自己【舊法新知】投資潛力「鼓」 我們不一樣(二)
  • 商業新知「新知達人·人氣挑戰賽」圓滿落幕
    來源:商業新知12月7日,由商業新知主辦的「新知達人·人氣挑戰賽」圓滿落下帷幕,經過激烈的集贊角逐,新知達人「To B CGO」摘得人氣王桂冠。本次活動是商業新知為回饋新知達人創作者一直以來的信任與支持,同時鼓勵廣大用戶為優質內容點讚助力,讓創作者收穫更多「成就感」,進一步完善商業新知的泛商業知識生態,聯合小狗電器、好望水、善診、醫加壹等優質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新知達人·人氣挑戰賽」活動。自11月27日挑戰賽開啟以來,廣大新知達人創作者積極參與,迅速在網上掀起集贊熱潮。
  • 美9歲男童成功說服官員淘汰舊法
    美國9歲男童成功說服官員終止舊法。鎮長麥克勞德每年都會告訴同學,可以試著去挑戰這些存在已久的舊法,但從未有人真的實行,今年貝斯特選擇當開路先鋒。在同班同學的幫助之下,貝斯特四處搜集支持廢止這項規定的聯署信與籤名,並積極準備在市議會上發表演說,他告訴在場所有出席民眾與官員,「這是條非常過時的法律,而且我想光明正大地丟雪球!」在他的說服之下,全場無異議通過終止這項法律。
  • 三聯書店創辦新雜誌《新知》 揭秘"新知"的前生
    三聯書店的新雜誌《新知》將於本周面世。眾所周知,三聯書店的全稱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隨著新雜誌的出爐,《三聯生活周刊》、《讀書》和《新知》三本雜誌終於聚齊。此前外界曾紛紛猜測,《新知》雜誌究竟是一本科普類雜誌,還是會傳承原新知書店的理念,辦成理論性刊物?對此,該雜誌主編苗煒披露了一個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答案:這是一本「智識生活雜誌」,其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多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
  • 快速獲取新知
    今日讀書心得:避開本能抗拒 快速獲取新知我們人生迭代的過程就是不斷獲取新知,然後把新知用於實踐。並把新知用來變現的過程。4個字清空自我,大家都不陌生吧。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在獲取新知 我們需要去接納認識了解新鮮事物和信息。而不是一上來拿舊有認知來排斥。如果是我,我會這樣做先保持空杯心態了解一下而後思考再決定。這樣顯然更讓自己多些機會和思辯能力。當我們遇到一些新的事物和舊有事物經過你的思考會有一些疑問?這時怎麼解決呢 你們會怎麼選擇解決?
  • 【舊法新知】1993年尼泊爾水患—慈濟與尼泊爾的救災因緣
    該會已在尼國從事十四年救援工作,對於本會的來意,負責人柏佩先生表示非常歡迎,他說:「尼泊爾人民善良溫順,勤勞務實,來這裡可以和當地百姓建立深厚友誼,更何況這次的水災,對受災農民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我期望你們也能向他他們伸出援手!」本文選自《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感恩您的關注!
  • 清空自我,是獲取新知的關鍵
    而人的認知也有一個對於新知的油膜,它讓我們本能地拒絕和否定與自己舊有的認知不匹配的新知。這層膜可以把它叫做潛意識,也可以理解為本能反應。而迭代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獲得新知,然後把新知用於實踐,並把新知用來變現的過程。所以,要想改變人生,就必須獲得新知;不獲得新知,所有的改變都不可能發生。那麼,如何來破解這個困局呢?
  • 創辦《新知》雜誌,三聯夢想成真
    新京報訊 (記者姜妍 見習記者江楠)三聯書店的全稱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世紀70年代末,三聯創辦了《讀書》雜誌,90年代創辦了《三聯生活周刊》,而春節後《新知》雜誌也將誕生試刊,這是昨日新雜誌主編苗煒在電話裡向記者確認的。這樣,就像《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在微博上所言,「三聯書店的三個品牌就齊全了」。
  • 新命、新知、新民、新德
    二是「新知」價值觀。先秦哲人不但崇尚「新命」,讚頌政治革新,而且還倡導「新知」,追求認識和知識更新。孔子十分重視認識的更新和新知的學習。他不但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種永不厭倦的學習精神,有「入太廟,每事問」的謙虛態度,而且還明確指出了追求新知的重要性。他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十三經註疏·論語註疏》對「溫故而知新」的解釋是:「溫,尋也。
  • 科界新知|破億!
    科界新知|破億!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馮華、楊璐、戚鐵磊原標題:《科界新知|破億!》
  • 三聯書店創辦《新知》雜誌 定位"智識生活"
    三聯書店的全稱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世紀70年代末,三聯創辦了《讀書》雜誌,90年代創辦了《三聯生活周刊》,而春節後《新知》雜誌也將誕生試刊,這是昨日新雜誌主編苗煒在電話裡向記者確認的。這樣,就像《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在微博上所言,"三聯書店的三個品牌就齊全了"。
  • 哪來這麼多新知舊學
    研究室的牆上掛著朱熹的名句,「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是一位90歲的老先生題的。詩寫得好,字也寫得好,朱熹的學問大概是沒說的,寫出這兩句,裡面有讀書人自己體會出來的甘苦和經驗。閒來無事,看乾隆爺的集子,挑不出幾句值得記下來的警句,卻看到也有很多寫「新知舊學」的句子。
  • 三聯書店計劃恢復讀書出版社與新知書店
    三聯書店計劃恢復讀書出版社與新知書店 未來還計劃恢復讀書出版社與新知書店。  出版文藝及生活實用圖書  生活書店是1932年7月成立於上海的出版機構。1948年與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合併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來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948年根據形勢需要,三聯書店合起來是很好的,而隨著時間推移,分開來也是形勢的需要。」
  • 新知 日本發現脂肪肝發病機制
    (原標題:新知 日本發現脂肪肝發病機制)
  • 搭建知識宮殿,舊知與新知相融合
    今天閱讀的是《精力管理手冊》,作者:張萌,第七章:構建精力藍圖:掌控人生的工具-舊知與新知融合的反饋學習的本質就是構建知識宮殿的過程,其中的關鍵步驟就是處理好新知與舊知的關係。如果兩者發生不兼容,我們就要學會向他人提問,變成自己的新知。學習的目標是自我成長,自我成長是實現你終極目標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