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油紙傘,在雨中徘徊的人之所以不會被淋溼,是因為雨水沒法滲透過傘上的油膜。而人的認知也有一個對於新知的油膜,它讓我們本能地拒絕和否定與自己舊有的認知不匹配的新知。這層膜可以把它叫做潛意識,也可以理解為本能反應。
而迭代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獲得新知,然後把新知用於實踐,並把新知用來變現的過程。所以,要想改變人生,就必須獲得新知;不獲得新知,所有的改變都不可能發生。那麼,如何來破解這個困局呢?
《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說,破解這個困局的辦法是:清空自我。清空自我意味著放下舊有的成見,用開放、接納的心態來對待一切目前自己還不認識、不理解的事物,給新知留有進入的通道,給「改變」留下發生的可能。
為什麼呢?
因為人接觸到新事物的第一步,一定是要用自己的舊有認知來匹配的,也就是說,會用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來解釋這個新的事物,一旦解釋不了,本能的反應就是否定和拒絕。就像我讀到前文作者用「三個自己」來解釋對待機會的三種不同思維角度時,我的舊有認知告訴我,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並不是思維角度,而是會讓自己陷入的三種困境。於是我的本能反應就讓我開始牴觸接下來要閱讀的內容,然後,昨天的我就沒有繼續讀下去,也就沒有看到接下來的章節中,作者對「清空自我」的闡述。 因為我沒有放下舊有的成見,清空自我,所以就沒能躲開本能的操控。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呢?
我認為首先要覺醒,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隨時警醒,要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掉入對新知絕緣的陷阱。在還未全面了解新生事物之前絕對不能被本能操控,不能本能地拒絕和否定新知。但同時,要清空自己,在系統了解新生事物的過程中,也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如果實在想不明白,就把問題寫下來,或許等你了解完整了,問題也影刃而解了。比如我今天又拿起這本書繼續往下讀的過程中,其實,第一天的那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如果有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可以去請教有經驗的人。比如,我今天在看留言和大家討論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舊知和新知進行了融合,因而對昨天的問題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總之,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地清空自我,給新知留出進入我們大腦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