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培養愛與善,不讓人心鬼門開
20180820
以精純、真誠之心投身教育的「希望工程師」
吳麗雪、錢鳳蘭等新北市新莊、林口區的慈濟人返回精舍報告會務,上人肯定師兄師姊們深耕小區,帶動鄰裡投入環保,並且藉由七月吉祥月帶動大家茹素,傳達正信觀念。
上人談到菲律賓宿霧慈濟人為當地貧苦孩子助學,並且與當地師範學校合作,扶助、輔導貧窮小區,帶入慈濟人文精神。大人們接受引導,在小區裡建立守望相助的精神,孩子耳濡目染,跟著學習付出助人,助學生主動做資源回收,用回收物變賣所得買米糧、煮粥發放。孩子們這麼做,都沒有讓慈濟人知道,要給慈濟人驚喜;不過他們也坦言,二十八個人辛苦回
收了這麼久,變賣以後卻只有一點點錢(約合臺幣三十元),覺得有點難過。
「他們的家境都很貧苦,所住的房子甚至沒有牆壁、沒有屋頂,只是用竹子、破布搭出一個空間,有的連破布都沒有,一個小小的空間裡住七個人。但是家長們也很支持孩子做資源回收幫助人,鼓勵他們『對的事,做就對了』!家長們捐米、捐菜,湊足煮一鍋稀飯的量,讓助學生煮來供應給貧困孩童。」上人感動地說,菲律賓慈濟人濟貧、助學,也讓當地居民看見慈濟的慈善方法,懂得募集大眾的點滴愛心,合力幫助更為困苦的鄉親。
上人慨言,華人認為農曆七月「鬼門開」,其實不是哪裡特別有一個「鬼門」,地獄之門就在人心,鬼門就在人間;人心欲望難以滿足,天天都如同身處地獄一般,患得患失,自擾、自苦。世間有許多人生活在難以想像的困苦環境中,只要給予一點點,他們就很歡喜、很滿足。慈濟志工親身走入苦境、走到苦難人身邊,「見苦知福」,許多人因而轉變人生觀念,不再汲汲營營,懂得運用有限的人生時間,為天下苦難眾生付出,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而盡心努力。
所以,臺灣慈濟人接引生活富裕的實業家,也要帶動他們走入人群去付出,才能有深刻體會。「我時常對你們強調,要日日說慈濟,讓鄰裡日日都吉祥;不是只有農曆七月才是吉祥月,要日日推動正信、茹素、環保等等,只不過借重農曆七月的大型祈福會,再將這些觀念運用戲劇演繹、祈福法會等方式,引起大眾關注,從而改變大殺生、大拜拜的觀念與做法。」
「我們不一定非得舉辦這麼大場的祈福會,平時與人互動時,就要把握機會對人說慈濟;要像早期你們勸募會員,看到人就不放棄機會邀約行善,如果能夠人人都如此,對社會就有很大的幫助。」
日日培養愛與善,不讓人心鬼門開
籌辦今年度七月孝親吉祥月祈福會之志工團隊返回精舍,分享臺中靜思堂的八場祈福會優缺點,請示即將舉行的臺北場次方向,期間邀請加藤安昭師兄分享在日本做慈濟之情形。
加藤安昭師兄是在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時深受感動而投入,認為現在日本貧富差距大,有開辦「食物銀行」之需要,便與市政府合作,已推行十八個月,得到很多愛的迴響。上人予以肯定並祝福,要常常接近法,和慈濟人密切互動,合和互協地朝正確的方向力行。
對于吉祥月祈福會,上人強調要把握一年一度的機會,轉人心迷信為正信:「雖然長久以來的民間習俗,觀念一時難以改變,但是慈濟人已經努力了這麼多年,推動農曆七月是吉祥月,不燒紙錢、尊重生命不殺生,確實有許多家庭因此轉變了觀念,不再以「普度」之名大拜拜。
「為了『普度』,卻讓這麼多動物喪失生命,實為矛盾。我們要有生命平等觀,要有正信,若說七月開鬼門、開地獄門,也的確是開了人心的鬼門,開啟了人間的地獄門;人與人之間若沒有歧見,就沒有門可開。」上人進一步說明,人心的歧見與衝突,引發了貪、瞋、痴、慢、疑這「五毒」;雖然人人本具清淨本性,但若沒有時常引導,沒有一個善的大環境讓人時常薰陶,很容易又被這五毒蒙蔽而迷失。
一念心轉,可以轉惡念為善念,連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以帶動。上人感慨言,聽了加藤安昭師兄分享日本社會現況,覺得日本給人的印象是富裕、先進與亮麗,其實也藏有暗角;人間的「亮點」是靠著人們努力營造的,只要啟發了愛心,「黑區」也能變「亮點」,真正黑暗的地方藏在人心。
所以一年一度的吉祥月祈福會,當然要把握機會啟發虔誠善念,但是平時更要下功夫,應眾生的根機而引導,長久培植人人的愛心,不讓人心有機會「開鬼門」、起惡念。大型的吉祥月祈福會,要有道氣,能攝人心;事先與邀請投入的志工和會眾達成默契,人人都要齋戒茹素,以恭敬心參與。希望參與者除了受感動,也能明道理,不枉費在這麼長的時間,動員這麼多人力、物力,彰顯慈濟舉辦吉祥月祈福會的意義,確實發揮正面的影響力。
「很感恩大家的用心,有充分的準備,邀請各界人士虔誠投入;雖然臺灣大致平安,我們感恩過去,用心當下,還要虔誠面對未來。期待有今年的經驗,明年提前規畫,讓人動中可靜,靜下心來、啟發道心,共同虔誠祈願,讓虔誠的心聲上達諸佛、諸天聽。」
上人強調參與演繹不只動作到位,心更要入法;上臺之前,不只是齋戒、茹素,要讓人知道這是有道氣的「法會」,而不是熱鬧的「活動」,了解慈濟舉辦祈福會的用心,能夠關閉自心的「鬼門」,更進一步徹底去除「心鬼」,心燈常明。「心中有法,才能在演繹、祈禱時唱出心靈的音聲,這樣的『心音』才能上達諸天護法聽;要發自內心的真誠投入,這一念心很重要,不只感動在一時,要將法念入心、起於行動,燃起心燈照亮心地,走向光明正道。」
呈現精純史料,讓人靜心感受
新加坡濟協師兄、慈力師姊報告精舍展館規畫方向與內容,以簡單樸素的素材,呈現精純感人又豐富的慈濟歷史,展現靜思家風。上人十分肯定內容很有深度,生動留存寶貴的歷史足跡,邀請師兄師姊今晚對精舍常住及志工們分享,並且安排到臺灣各地的靜思堂及志業體分享。「這是一堂很生動的課程,應該要讓更多人能聽得到。」
上人表示現在世間變化快速,人的心態比以前複雜,所以若說有「鬼門」,是存在人心,而人心觀念難以轉變;慈濟一方面努力淨化人心,一方面也要留存過去純樸的人間歷史。所以展館的布置,除了考慮動線,一步步引人入勝,也要讓人一進到這個空間,自然就能靜下心來,用心體會與感受。
上人提到八月十一日到協力廠繞看時,看見一組牛車車輪改制的桌椅,那是早期會客室使用的,雖然是回收再利用的古物,卻是當時精舍最豪華的家具,很有紀念性,若可以規畫好精舍空間,可以將它再移回精舍。
以精純、真誠之心投身教育的「希望工程師」
與馬來西亞雪隆慈濟人及教聯會老師們溫馨座談,上人表示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負有教育眾生、導正觀念之責,所以慈濟人在臺灣各地、海外許多有華人的國家地區,舉辦七月吉祥月孝親祈福會,是希望藉此機會導正觀念、破除迷信;有正確宗旨,教導眾生向善的宗教,都值得尊敬。
「老師們投身教育,不只要用心,還要用法;對準方向,就要精進,要當一位精純的老師,用真誠、單純的心做教育。」上人勉勵老師們,既然「志為人師」,就要恆持初心,真誠傳道;要精、要真、要誠!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希望,而這分希望要靠教育成就。上人談到教育志業的成立,除了要為醫療志業培育理想人才,也是預感未來的人心會愈來愈剛強難調,希望以教育鞏固道德,助社會祥和平安。剛開始要開闢教育志業的這條「道」,實為艱辛,而現在此「道」已成,需要有志一同者共同鋪「路」。馬來西亞的慈濟志業有好因緣,人間菩薩「一」生無量,人人發心立願;位於雪隆的慈濟國際學校預計一年半以後就會建設完成,只要大家持續凝聚這分精、純的真心,不怕沒有成就志業的力量!「昨天的過程,就是今天的歷史。慈濟在臺灣,早期是用法髓來開道,雖然有明確的方向,卻缺乏人力、資源,所以走得很辛苦;這條『教之道』是用法的精髓開闢出來的,用真誠的心感動了許多老師,活用靜思語做教案,發揮很大的教育良能,後來也編輯成靜思語教學的教材,這給我很大的信心。雖然靜思語不談佛經,卻是老師們的心血精華,用過的好方法可以重複使用,這都是很精純的經典。」
「我們過去是用精髓之力來開道,現在就按照這一條開成的道去鋪路;這一條教育之道,可以從臺灣到國際間,靠著老師們繼續把路鋪展開來。馬來西亞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還有粒粒飽滿的種子,能夠再產生無量種子,所以我對你們很有信心,也真誠祝福你們。要把握時間自我充實,用很精純的心,用誠意為教育而付出。」
上人表示教育志業是「大舍」的志業,出於一分清淨無染的愛,全然付出無所求;慈濟教育注重品格教育,要將精純的人文精神落實在品格,讓社會國家有愈多好品格的好人才而「安邦定國」。教育是「希望工程」,每一位校長、老師都是「希望工程師」。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舊法新知】馬拉威人人來砌牆 磚房庇山村
【舊法新知】同理心 天涯也咫尺
【舊法新知】用愛與感恩調和勞資關係
【舊法新知】心量成就好事
【舊法新知】 積極與懈怠
【舊法新知】「企業化」還是「制度化」
【舊法新知】最有療效的飲食
【舊法新知】陪你曬太陽
【舊法新知】捐時間,做慈濟,最可貴
【舊法新知】就連廟婆也在做
【舊法新知】修行如爬山,要能進出自如
【舊法新知】心如枯葉翻飛
【舊法新知】找回初發心
【舊法新知】莫忘那一年
【舊法新知】草繩拖俺公,草繩拖俺爹
【舊法新知】莫三比克 找到能做的事上路(二)
【舊法新知】莫三比克 找到能做的事上路
【舊法新知】莫三比克 牽掛千裡之外
【舊法新知】點滴匯流成江如河 入海慈航普度苦難
【舊法新知】智者大師的兩度證悟
【舊法新知】轉識成智·善用資力
【舊法新知】用「功」者得法喜,有「德」者得人心
【舊法新知】「受用」與「利用」佛法
【舊法新知】開拓生命的能量
【舊法新知】將愛從臺灣傳到全世界
【舊法新知】提振慈濟心,找回初發心
【舊法新知】三公裡與五公裡
【舊法新知】「過秒關」
【舊法新知】南亞海嘯 亞齊災難
【舊法新知】書法家周良敦 身心合一寫法華
【舊法新知】心開意解好度日
【舊法新知】知足無貪,是真正富有之人
【舊法新知】上人講「生命儲存槽」
【舊法新知】各述所長,以達彼此教育之效
【舊法新知】與人互動的態度
【舊法新知】在「人間」 善用「時間」與「空間」
【舊法新知】米撲滿經濟學(三)
【舊法新知】米撲滿經濟學(二)
【舊法新知】米撲滿經濟學(一)
【舊法新知】心寬容世 入群無諍
【舊法新知】慈濟活水 莫忘初心
【舊法新知】師徒有緣 此生圓滿
【舊法新知】等不到但做得到
【舊法新知】和媽媽回精舍過年
【舊法新知】在緬甸「菩薩招生」
【舊法新知】周日醫院 車站大廳開張
【舊法新知】與眾生結清淨法緣
【舊法新知】澎湖垃圾浪潮中的島
【舊法新知】扛起環保的責任
【舊法新知】島上的庶民生活
【舊法新知】在蓮花池村 和綠豆說好話
【舊法新知】深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
【舊法新知】窮困背後的無窮希望
【舊法新知】菩薩不離眾生緣 點滴為善聚福緣
【舊法新知】從命運到運命 我的媽媽真勇健
【舊法新知】世風如此,老師難為
【舊法新知】苦 沒有了
【舊法新知】幫助別人 也幫助了自己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