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特事特辦!8000餘冊書籍從倫敦漂洋過海,入藏上海猶太難民...

2020-12-15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 通訊員 李明威)9月2日晚,來自英國倫敦的8000餘冊書籍順利抵達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併入藏。

「這下我終於可以放心了。」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欣慰地說道,「感謝多方的支持,特別是上海海關的幫助,讓我們能如約在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天布置好這些珍貴的書籍。」

圖說:上海海關特事特辦!8000餘冊書籍從倫敦漂洋過海,入藏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李明威/攝(下同)

這批8000餘冊書籍來自於一名居住在英國的82歲的猶太老人,老人一家人在1939年時為逃離納粹的迫害來到上海,於1948年離開上海前往英國倫敦定居,並開始了對猶太相關書籍的收藏。老人在聽說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計劃擴建並建立一座圖書館時,主動提出要捐獻自己的這批「寶藏書籍」,以紀念他深愛的父母,並感謝上海在1939-1948年間拯救了他們全家。

這批書籍全部都珍藏於老人英國倫敦的家中,按照書籍跨境流程規定,老人需要向上海外文圖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文書店」)先行報送一份書目,然而,整理8000餘冊書籍對於一名老人來說工作量實屬浩大,而且由於疫情影響,負責審讀書籍的工作人員無法如期前往老人英國倫敦的家中開展審讀工作。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一個難題:按照海關監管規定,在圖書類物品一線申報時必須出具的審讀單就無法及時出具了。

上海海關所屬外高橋保稅區海關(以下簡稱「保稅區海關」)在了解到這個特殊情況後,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討,結合保稅區內的現行政策和該批書籍的實際情況,決定特事特辦,允許該批書籍先行進入保稅倉庫,待審讀工作完成後,再進行審讀單的補寫提交,這樣一來,審讀工作人員在保稅倉庫內就能夠對該批書籍順利地開展審讀工作。保稅區海關的這一舉措方便了審讀人員的操作,節約了大量時間,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幫助老人實現願望。

這批書籍是在今年大年初一由英國倫敦抵達上海港的,在國內有序復工後,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貿文投」)便向保稅區海關諮詢了關於該批書籍申報的相關問題,保稅區海關在詳細了解情況後作出了答覆,在自貿文投遞交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批覆及商品清單等進境備案申報所需的材料後,保稅區海關第一時間安排專員專崗對這批書籍進行快速通關放行,遠渡重洋的書籍終於在2月下旬順利進入自貿文投位於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的藝術品倉庫。

圖說:上海海關特事特辦!8000餘冊書籍從倫敦漂洋過海,入藏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4月初,上海外文書店、保稅區海關及自貿文投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組織審讀人員進入保稅區倉庫,逐字逐句地對書籍進行審讀,由於書籍數量達8000餘冊且牽涉各國語言,審讀人員通過加班加點的高效率工作,最終用了一周的時間完成了所有審讀手續,保證了後續操作的及時開展,期間保稅區海關對該批書籍進行了保稅倉儲監管,全力支持配合外文書店進行審讀工作。

同時,在保稅倉庫內協助猶太難民紀念館、上海外文書店及自貿文投等相關單位共同召集志願者幫助整理書籍,大大節約了書目出具的時間。

為了能夠趕在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天在猶太難民紀念館布置好這批書籍,猶太難民紀念館緊鑼密鼓地開展紀念館的修繕和擴建,同時外文書店在完成審讀手續之後,加速開展審讀單的出具工作,包括系統內的書號核對,中英文的書號翻譯,以及部分內容的再次覆核等等,最終在五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審讀單的出具。

9月1日下午,該批書籍在保稅區海關申報進口,在進口手續繁雜的情況下,保稅區海關加急處理,第一時間完成了進口申報手續,並在完成進口申報手續之後立即安排過卡出區,僅僅耗費20多個小時,這批凝聚著海關人以及其他多方心血的書籍便已抵達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並將很快與上海市民見面。

相關焦點

  • 8000餘冊書籍從倫敦漂洋過海,入藏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8000餘冊書籍從倫敦漂洋過海,入藏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2020-09-09 14:48 來源:
  • 訴說人類共同的情感,猶太難民與上海的故事還在世界流傳
    吳思敏 設計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大批歐洲猶太難民不遠萬裡,從納粹德國的魔爪下逃離,來到東方「諾亞方舟」——上海。在上海虹口區長陽路62號,一座紅磚拱門的歐式建築,曾是猶太難民的宗教活動中心——摩西會堂。2007年之後,迎著「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新名牌上的猶太教燈盞圖案,許多當年避難上海的猶太難民或他們的後代走進這裡,重溫那段艱難而又溫馨的歲月。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12月8日,觀眾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廣場參觀上海猶太難民名單牆。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為進一步保存、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上海拯救猶太難民的歷史記憶,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加速擴建。
  • 7499個郵包滯留韓國機場,上海海關特事特辦助力「通關」
    7499個郵包滯留韓國機場,上海海關特事特辦助力「通關」 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2020-02-25 15:41 來源
  • 北外灘文化會客廳|走進猶太難民的上海家園
    說起北外灘的歷史,人們可能都聽聞過上世紀戰爭年代,18000名猶太難民為躲避納粹暴行,遠渡重洋到上海求生的經歷。這片成為猶太人「避難所」的虹口提籃橋地區,也留下了民族交融的痕跡,成為了中外文明交流歷史、猶太民族歷史的見證。那麼,猶太人的上海家園究竟是怎樣的面貌?其中又藏著哪些故事?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擴建後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用現實的場景設置和生動的音畫效果展現出那一段難忘的歷史。12月8日,擴建後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以全新面貌亮相。為紀念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接納和保護猶太難民的這段歷史,2007年,虹口區以摩西會堂舊址為核心建立了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 舟山路:猶太難民的「上海方舟」
    紅色的外牆、狹窄的拱門、高聳的屋頂、連為一體的數棟建築……這段舟山路是當年猶太難民隔離區中最繁華的街道。如今,曾經的不凡就深藏在一幢幢積滿歲月滄桑的老房子裡。當歐洲猶太難民大批進入上海後,上海一些上層人士和多國反戰人士一起成立的「救援歐洲猶太難民委員會」出面在提籃橋地區買下一些房子給難民居住,又撥出地塊,讓猶太人自行建造居室。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擴建完成重新開放
    12月8日,觀眾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廣場參觀上海猶太難民名單牆。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為進一步保存、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上海拯救猶太難民的歷史記憶,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加速擴建。2007年上海市虹口區以二戰時期「摩西會堂」舊址為基礎,設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此次經過擴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整體面積增至4000多平方米,展覽分為逃亡上海、避難生活、同舟共濟、戰後離別、特殊情誼、共享未來六部分,陳列展品增加到近1000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首次亮相的文物,包含二戰上海猶太難民及後人的捐贈品。
  • 千件文物回到虹口裡弄,再現二戰猶太難民的上海記憶
    美國東部時間已經過了午夜,然而生活在美國各地的十幾位猶太人不約而同地打開了他們平時不常用的微信,請求他們在中國的朋友傳一些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現場照片和視頻 。此時在大洋彼岸的上海,12月8日下午,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正在舉行新館開館儀式。
  • 以色列攝影文化展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揭幕
    2020年12月13日下午, 「多彩以色列——以色列攝影文化展」揭幕儀式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舉行。本次活動也是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新館開放後的第一個攝影文化展,在紀念館多功能廳共展出84幅攝影作品。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以色列駐滬總領事Edward Shapira、上海美術館協會會長朱剛、上海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毛安吉和丁和、嘉興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輝、作家貝拉、攝影展組織者吳愛雯等出席開幕式。
  • 一個猶太難民的老上海記憶:東方故鄉庇我平安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記者金悅磊)「我的飛機甫一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紀錄片的拍攝就正式開始了。」10月的一天,91歲的美國老人莉蓮·威倫斯經過20個小時長途飛行,抵達上海。比起拍攝紀錄片,更讓她興奮的是將與半個世紀前老上海的人生軌跡重合。莉蓮·威倫斯在華盛頓家中接受採訪。
  • 360°全景看全新亮相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360°全景看全新亮相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2020-12-09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房子裡匯集「高科技」,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老房子裡匯集「高科技」,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參觀者可以通過瀏覽影像資料,聽猶太難民親口說一說當年經歷;可以通過一件歷史文物,了解猶太難民如何從海上逃亡到上海;通過一個復原場景,知道猶太難民和上海鄰居的生活環境;更可以通過一部歷史短片,快速了解歷史背景。尤其展館序廳部分,通過多媒體影像裝置實現了類似肉眼3D的特殊效果,讓參觀者瞬間就融入凝重的歷史氛圍之中。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預約參觀方式在此
    參觀者可以通過瀏覽影像資料,聽猶太難民親口說一說當年經歷;可以通過一件歷史文物,了解猶太難民如何從海上逃亡到上海;通過一個復原場景,知道猶太難民和上海鄰居的生活環境;更可以通過一部歷史短片,快速了解歷史背景。尤其展館序廳部分,通過多媒體影像裝置實現了類似肉眼3D的特殊效果,讓參觀者瞬間就融入凝重的歷史氛圍之中。
  • 用心記述猶太人在上海的特殊歲月——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千件展品...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曹繼軍  面積從1000多平方米到4000多平方米,展品從150件到近1000件……歷時近3年,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完成了改擴建工程。日前,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舉行新館開館活動,以色列、德國、波蘭、美國駐滬總領事來到活動現場,上海猶太難民史料研究中心也同時揭牌。
  • 訴說「諾亞方舟」的救助故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當世界各地幾乎都將猶太難民拒之門外時,中國上海向他們敞開了大門。1933年至1941年,大批猶太難民遠涉重洋,上海給予了他們溫暖的庇護。對他們來說,上海是他們的第二故鄉,是在腥風血雨中庇護猶太人的「諾亞方舟」,由此也留下了一段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故事。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從1000多平方米麵積到4000多平方米,從150件展品到近1000件,歷時近3年,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完成了改擴建工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來客。經擴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總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除摩西會堂舊址原封保留外,紀念館展廳、廣場等部分均進行了擴容和升級,展覽面積擴大至4倍,展陳面積擴大10倍。通過擴建,紀念館新展廳內部不僅設計簡約、時尚,而且展品也更為豐富。
  • 獨特的歷史樣本 | 上海猶太社區
    1938 年 7 月 13 日,世界上三十二個國家在法國埃維昂召開猶太難民問題國際會議,結果所有國家均強調種種困難,拒伸援手。何鳳山目睹猶太人的慘劇,在掌握了中國上海當時被日寇佔領,猶太人入滬無須籤證,也不用經濟擔保的情況後,在十分困難的環境和各種壓力之下,毅然向猶太人發放去往上海的「籤證」,使許多猶太人從而獲得 「生的希望」。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今起全新亮相!預約參觀方式在此→
    虹口新聞辦說,歷時近3年,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完成了改擴建工程,自今天(12月8日)起向公眾開放。紀念館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停止入場。目前因疫情防控需要,紀念館實行預約參觀制,參觀者可通過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官網(點擊「閱讀原文」直達)預約後購票進入。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向全世界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哈佛法學院教授勞倫斯·泰伯1941年10月出生於上海,他說:「我的父母是躲過了大屠殺的猶太難民。因為有了上海這個避風港,我的餘生才有了可能。我很高興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重新開放。」  他們的期待是有理由的。經擴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展覽面積擴大4倍,展陳面積擴大10倍。除摩西會堂舊址原封保留外,紀念館展廳、廣場等部分均進行了擴容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