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 通訊員 李明威)9月2日晚,來自英國倫敦的8000餘冊書籍順利抵達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併入藏。
「這下我終於可以放心了。」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欣慰地說道,「感謝多方的支持,特別是上海海關的幫助,讓我們能如約在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天布置好這些珍貴的書籍。」
圖說:上海海關特事特辦!8000餘冊書籍從倫敦漂洋過海,入藏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李明威/攝(下同)
這批8000餘冊書籍來自於一名居住在英國的82歲的猶太老人,老人一家人在1939年時為逃離納粹的迫害來到上海,於1948年離開上海前往英國倫敦定居,並開始了對猶太相關書籍的收藏。老人在聽說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計劃擴建並建立一座圖書館時,主動提出要捐獻自己的這批「寶藏書籍」,以紀念他深愛的父母,並感謝上海在1939-1948年間拯救了他們全家。
這批書籍全部都珍藏於老人英國倫敦的家中,按照書籍跨境流程規定,老人需要向上海外文圖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文書店」)先行報送一份書目,然而,整理8000餘冊書籍對於一名老人來說工作量實屬浩大,而且由於疫情影響,負責審讀書籍的工作人員無法如期前往老人英國倫敦的家中開展審讀工作。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一個難題:按照海關監管規定,在圖書類物品一線申報時必須出具的審讀單就無法及時出具了。
上海海關所屬外高橋保稅區海關(以下簡稱「保稅區海關」)在了解到這個特殊情況後,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討,結合保稅區內的現行政策和該批書籍的實際情況,決定特事特辦,允許該批書籍先行進入保稅倉庫,待審讀工作完成後,再進行審讀單的補寫提交,這樣一來,審讀工作人員在保稅倉庫內就能夠對該批書籍順利地開展審讀工作。保稅區海關的這一舉措方便了審讀人員的操作,節約了大量時間,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幫助老人實現願望。
這批書籍是在今年大年初一由英國倫敦抵達上海港的,在國內有序復工後,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貿文投」)便向保稅區海關諮詢了關於該批書籍申報的相關問題,保稅區海關在詳細了解情況後作出了答覆,在自貿文投遞交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批覆及商品清單等進境備案申報所需的材料後,保稅區海關第一時間安排專員專崗對這批書籍進行快速通關放行,遠渡重洋的書籍終於在2月下旬順利進入自貿文投位於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的藝術品倉庫。
圖說:上海海關特事特辦!8000餘冊書籍從倫敦漂洋過海,入藏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4月初,上海外文書店、保稅區海關及自貿文投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組織審讀人員進入保稅區倉庫,逐字逐句地對書籍進行審讀,由於書籍數量達8000餘冊且牽涉各國語言,審讀人員通過加班加點的高效率工作,最終用了一周的時間完成了所有審讀手續,保證了後續操作的及時開展,期間保稅區海關對該批書籍進行了保稅倉儲監管,全力支持配合外文書店進行審讀工作。
同時,在保稅倉庫內協助猶太難民紀念館、上海外文書店及自貿文投等相關單位共同召集志願者幫助整理書籍,大大節約了書目出具的時間。
為了能夠趕在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天在猶太難民紀念館布置好這批書籍,猶太難民紀念館緊鑼密鼓地開展紀念館的修繕和擴建,同時外文書店在完成審讀手續之後,加速開展審讀單的出具工作,包括系統內的書號核對,中英文的書號翻譯,以及部分內容的再次覆核等等,最終在五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審讀單的出具。
9月1日下午,該批書籍在保稅區海關申報進口,在進口手續繁雜的情況下,保稅區海關加急處理,第一時間完成了進口申報手續,並在完成進口申報手續之後立即安排過卡出區,僅僅耗費20多個小時,這批凝聚著海關人以及其他多方心血的書籍便已抵達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並將很快與上海市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