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柴魚博物館:臺灣最佳水產類觀光工廠

2020-12-24 騰訊網

七星柴魚博物館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上、七星潭風景區內,原本是廢棄已久的柴魚加工廠,後來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原則,七星柴魚博物館成為一個具有人文及生態特色的主題館,整合地方資源,充分利用文化資產,結合產業文化,以充實花蓮觀光旅遊內容。

七星柴魚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夏季,旨在通過展覽展示、現場參觀柴魚的製作過程以及品嘗其清甜的滋味而使這項傳統好手藝得以傳承和發揚。走進充滿古意保留完整的場內空間,迎面而來的是陣陣煙霧,燻魚香氣,斑駁焦黑的烘焙室,這些都將遊客的思緒一點一滴的燻回從前的那股滋味。博物館內置魚頭加工製作區、柴魚歷程展示區與DIY體驗區等,將柴魚的工廠原貌、七星潭海域生態區與柴魚製作過程詳細的展示給遊客。此外,該博物館內還有許多特產與美食提供,是可以和柴魚進行一線接觸的最佳地方。

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設計院認為這是一個以柴魚為主題而建成的產業博物館,是對柴魚主題的充分開發,進而通過旅遊增加收入的絕佳案例,也是臺灣眾多觀光工廠項目的縮影。

歷史

二十多年前,帶著一身的漁產製作技藝,餘宗柏(創辦人)與好友從三棧來到了漁業盛豐的花蓮七星潭, 靠著專精的柴魚製作經驗,開始了他們的事業與生活...。

漁業的有利條件下,運轉了將近20 年,自製的柴魚乾品質更是優異穩定,常吸引大批日商來此選購採買,但在2001 年初期,卻也因為整個大環境改變與種種長期高溫下所導致的職業病症...,柴魚工場逐漸沒落走入歷史。一腳踏進充滿暖意的柴魚工場,迎面而來的是陣陣煙霧、燻魚香氣,終年因燻煙而呈現焦黑的斑駁、 低矮建築體,使得高個的人們不得不駝著身軀配合著它,忙進忙出的工人、魚車,這是多年來柴魚工場的風景寫照。

1984 年設立的七星柴魚工場

2003 年盛夏,「生活即是文化」並不因為結束而塵封消失,餘老為了讓歷史得到見證,讓當地居民有個聚會、回憶場所,也為了讓更多年輕朋友了解臺灣這與海共生的海洋民族性, 2003 年盛夏,透過各方力量的集結,特別邀回擁有60 多年魚產製作經驗的老友親授技藝,「七星柴魚博物館」夢想開始成形,更為花蓮地區增添新文化風採。

2017 年前博物館舊照

滿載40 年歷史的柴魚工廠轉型而為的產業博物館,於2017 年7 月的某夜時分,一場無名大火燒毀整座致力保留的檜木房舍,僅存的焦黑建築體仍靜靜地矗立在七星潭聚落,成為現今唯一能夠回想過去風華的地標。

2017 年7 月的無名大火

無懼一切阻攔的力量-文化不會因為封塵而消失」,我們積極進行拆除工程並致力於原址重建的作業, 重建期間(2018 年7 月起)我們除了繼續在原址空地以2 座鐵皮貨櫃來提供柴魚商品展售、DIY 體驗及借問服務外,更採用補強與復原的手法,讓燻制柴魚的烘房建築能夠透過原始記憶得以繼續傳承產業的文化技藝,也藉由牆上的圖文及解說員的一一訴說,讓柴魚產業文化能夠在花蓮七星潭繼續傳遞下去。我們相信,七星柴魚博物館將會從灰燼中重生,從腐垮中再起.....。

2018 年搭建臨時貨櫃照

2019 年7 月1 日(兩年後的我們正式對外開放試營運了),七星柴魚博物館整合了在地海洋生態教育、 黑金產業文化、五感探索體驗與食魚教育推廣等多方目標發展,得以重現全臺唯一承襲日本制魚技藝與在臺生根發展的海洋故事館,提供遊客深度的在地遊程體驗,享受七星城鄉慢遊、慢食、慢活的在地風情!

2019 年7 月試營運照

現狀

七星柴魚博物館全館450坪,不只保留舊建築歷史風格,並且配合花蓮特色發展出以漁業為基礎的休閒產業;七星柴魚博物館全館分為『主題展示區』、『特產區』、『DIY體驗區』、『簡餐區』及『熱食區』,其中主題展示區又分為舊建築歷史探索、漁業史、七星海洋魚類展示、柴魚製程及七星潭文化,其中最特別的簡餐區中還保留有當年烘焙柴魚的器具及文物,並進一步利用作為桌椅,讓民眾體驗懷舊的古老氣氛。

一區:為柴魚製程介紹,在舊建築中由繡鐵組成的大片樓面地板,是柴魚製作過程中為了讓底層的柴煙均勻擴散而特別建造的,十分特殊。

二區:為柴魚製作主題,遊客可以看到來自臺灣和日本的柴魚製造流程、相關烘焙柴薪和衍生食品等等,都是相當珍貴的資料典藏。

三區:為海洋主題,點點藍光的設計配置,讓整個空間洋溢著悠靜的氣氛,以七星潭漁業生態、周遭景觀和特色魚種等為介紹,許多有趣的魚類小秘密,等待遊客親自來發現,並從中建立起對臺灣海域的保護之心。

現場

在七星潭旁邊就是【七星柴魚博物館】,

門口有超可愛公仔,

入口處的牆面有七星潭的可愛簡圖,

在博物館的旁邊有用餐區和其他的伴手禮專區,用餐區做得很有特色,

沿著路線會介紹柴魚的來源和歷史,

館中設立的主題展示區、特產區、DIY體驗區、簡餐區及熱食區,其中展示區裡,紀錄著七星漁業歷史、柴魚製程、七星海洋魚類等;特產區裡有獨家研發的」黑潮拌麵」、」曼波魚丸」,還有以曼波魚骨熬製高湯和入細緻麵粉揉成七星」特製曼波麵條」,皆是獨家特有的伴手禮。

臺灣是個海島,漁獲資源非常豐富,漁業的歷史過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這區介紹做柴魚的種類

柴魚的切片機,

二樓是介紹"定置魚場",

還可以看到花蓮的特色魚"曼波魚"標本,長的扁扁的很大一隻,

三樓是餘宗柏故事館,關於餘宗柏早年經營魚產銷售的餘宗柏先生,在機緣巧合下,利用友人在七星潭閒置的柴魚工廠,在2003年投入建置了七星柴魚博物館,重燃他與友人對漁業的熱情。

花蓮七星潭,是早年漁業豐盛的地方,柴魚博物館的創立者之一-餘宗柏先生與友人,皆是從那時就投入漁產製作,但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柴魚工廠避不了走入歷史的命運。

餘宗柏先生等人不願見柴魚工廠就此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著手改造了原來的柴魚工廠,成為了今日我們見到的七星柴魚博物館。

回到一樓,可以看到柴魚切片的機器,

旁邊的七星海洋魚類也很有看頭,

特殊的螳螂蝦,

鮮豔的海星,

石頭魚,

最後經過最重要的"試吃區",不用客氣吃到飽喜歡了再買。

臺灣的觀光工廠目的都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旅遊買產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做法也比較一致,通常以所涉及的企業、產品及行業為主題,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將企業或行業的發展娓娓道來,講述歷史,展示關鍵節點和實物,打造體驗互動,設置產品展銷,致力於提供驚喜服務。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二十多年來一直推行這種做法,為國內的企業帶來眾多優良的借鑑案例,幫助企業獲得成功。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好的九個飲食類工業旅遊
    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了解到加總起來全臺竟有高達160家的飲食類觀光工廠,包含通過經濟部認證、業者自行轉型、網友及媒體冠上觀光工廠名號者,主題範圍更涵括了糕餅甜點、農產品、酒類、飲料類、生技保健類、醬料調味類、水產品、餐點類、肉品等9大類!下面是臺灣專業媒體《食力》對這些觀光工廠做得一份調研,以下是調查結果。
  • 臺灣最好的九個工業旅遊項目
    今天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聚焦臺灣工業旅遊,為大家帶來臺灣最受歡迎的九個工業旅遊項目,供大家參考學習。臺灣飲食類型觀光工廠的主題範圍涵括了糕餅甜點、農產品、酒類、飲料類、生技保健類、醬料調味類、水產品、餐點類、肉品等9大類,各具特色。為了了解這9大類、160家飲食類觀光工廠到底誰能獲得消費者青睞,《食力》於2019年1月22日至2月10日舉辦「好吃好玩又好拍!
  • 臺灣十大美食觀光工廠
    2015年臺灣十大美食觀光工廠胃飽了腦子也漲見識全臺各地越來越多觀光工廠成立,全家大小一起到觀光工廠來個半日遊已成為時下新興的旅遊方式,這些觀光工廠提供生產流程公開、導覽講解、DIY體驗、互動活動甚至產品試吃試用,全臺各地越來越多觀光工廠成立,全家大小一起到觀光工廠來個半日遊已成為時下新興的旅遊方式,這些觀光工廠提供生產流程公開
  • 突發:臺灣一博物館被大火燒光 館方稱很快會再見面
    資料圖位於七星街的七星潭柴魚博物館是臺灣唯一以柴魚為展示主題的博物館,20多年前曾經是柴魚工廠,閒置後轉型為產業博物館,於2003年開幕,成功將傳統產業賦予新精神,讓民眾體驗歷史建築及認識漁業史、柴魚製程及七星潭文化
  • 臺灣工業旅遊(觀光工廠)概況
    觀光工廠其實就是當今的工業旅遊,臺灣人說的觀光工廠也就是產業旅遊,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部小編認為臺灣的翻譯還是比較正確的,小編在以前也曾闡述過這個觀點,工業旅遊其實翻譯成產業旅遊比較合適。世界的工業旅遊大概是源自歐洲英、法、德,轉入美日,進入臺灣,而今中國、俄羅斯等博採眾長,工業旅遊漸漸進入頂峰。下面我們進入正題,了解一下臺灣的工業旅遊概況。臺灣人眼中觀光工廠的緣起觀光工廠之源起可以追溯自十八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某座木器工廠開放予外人參觀,而成為當今普見於世界各國之觀光工廠的濫觴。
  • 你們知道柴魚怎麼做好吃嗎?
    柴魚,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燻曬乾的樣子就像平日裡燒的柴火一樣,而且又因為它的硬度跟柴火一樣硬所以廣東人就將這類魚叫作柴魚。其實日本人將它叫做鰹魚或木魚,就是將金槍魚科的鰹魚,去頭去尾去內臟,取魚肚上的那塊肉,將其煙燻幹,堅硬程度不亞於木材。
  • 把淘汰工廠變成觀光勝地?臺灣宜蘭縣這一步走的真贊!
    「觀光工廠」是一種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遊景點!來源:讀道文旅臺灣的宜蘭縣,一直被稱作是臺北的「後花園」,開車也不過40分鐘的旅程。由於大地的脈動和溪水、海浪、季風的相互糅雜,宜蘭擁有臺灣其他地方少有的獨特景觀。
  • 振興學堂|把淘汰工廠變成觀光勝地,臺灣宜蘭縣的全域工業旅遊...
    3菌寶貝博物館 全臺灣第一座以微生物為主題的博物館,成立於2011年,由拜寧生物科技集結來自美國和臺灣的頂尖微生物科學專家們設置成立。在微型工廠可以設計專屬自己的商品包裝,烘焙坊自助式iPad教學搭配現場專人指導。自助式用餐環境舒適,是親子家庭的最佳選擇!安永心食館結合科技X美食X玩樂趣的多重享受!
  • 看臺灣如何將生意做成文化!
    因此,在相關發展計劃中,根據臺灣經濟研究院分類的稅務行業而定出的「文化、運動與休閒服務業」,包含出版、電影及錄像帶、手工藝品、古物、古董買賣、廣播電視甚至文化觀光、婚紗攝影等16類,每一類都吸引著臺灣本地、亞洲乃至世界的目光。北京方家胡同的一家臺灣生活品小店裡,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像是一道道謎語,主要設計者、來自臺灣的女孩孫淑玲介紹每一件東西都會讓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
  • 把淘汰工廠變成觀光勝地,臺灣宜蘭縣的全域工業旅遊「野心勃勃」
    下面列舉其中16家觀光工廠及其產業簡介如下:橘之鄉蜜餞形象館是全臺第一家蜜餞觀光工廠,裡面設有咖啡館,另外還有金棗蜜餞DIY體驗活動,可以了解蜜餞的製作過程。亞洲區唯一花旗參概念館,該工廠系大地天然生物科技公司與美國許氏參業集團合作,導入該集團專業技術與原料,讓消費者在臺灣宜蘭就能購買最正宗的花旗參產品,並添加了人參的零嘴、堅果類、人參冰淇淋等各式伴手禮。
  • #7Mの逸遊寶島# 逸の太平洋-七星潭 D3-5
    Our JourneyDAY3 臺北-花蓮 七星潭、遠東商場11:45自強號臺鐵 七星潭度假飯店接駁,入住七星潭度假飯店 下午風小一點打車去了七星柴魚博物館。對於逸來說,這裡雖然生動有趣,但顯然不大適合他,沒多久在背帶裡就被晃蕩著了。
  • 學習臺灣:把生意做成文化
    因此,在相關發展計劃中,根據臺灣經濟研究院分類的稅務行業而定出的「文化、運動與休閒服務業」,包含出版、電影及錄像帶、手工藝品、古物、古董買賣、廣播電視甚至文化觀光、婚紗攝影等16類,每一類都吸引著臺灣本地、亞洲乃至世界的目光。北京方家胡同的一家臺灣生活品小店裡,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像是一道道謎語,主要設計者、來自臺灣的女孩孫淑玲介紹每一件東西都會叫記者「猜猜看這是什麼」。
  • 臺灣最受歡迎的十大美食觀光工廠
    最後一站式室內的可可樹溫室,可進入溫室體驗可可生長的溫度、溼度及環境戶外的小水池也吸引了很多的小朋友嬉戲玩耍除此之外,「臺灣麻糬主題館」、「大黑松小兩口牛軋糖博物館」、「朝露魚鋪觀光工廠」、「登峰魚丸博物館」、「手心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橘之鄉蜜餞觀光工廠」、「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 臺灣「觀光工廠」日趨多元
    臺灣花蓮酒廠就是這樣一家集生產與觀光為一體的體驗式酒廠。  在酒廠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和遊客一起體驗了如何現場釀造新鮮啤酒和米酒。從原料選擇、廠房糖化、發酵、過濾到充填,遊客在這裡不僅能夠親眼看到新鮮的麥芽如何轉化成杯中香濃的啤酒,還能現場品嘗和購買。
  • 臺灣「觀光工廠」製造產業觀光化創意分享
    臺灣「觀光工廠」的出現可一次性滿足消費者旅遊、觀光、購物、體驗的需求,它的本質是將製造產業觀光化,將「商業、旅遊業、製造業、文創產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產業鏈。最近,臺灣最受歡迎的十大美食「觀光工廠」更是以好吃又好玩的特點成為消費者和旅遊消費者節假日最願意去的地方。
  • 你想去哪 | 去逛臺灣各式的「觀光工廠」
    去逛臺灣各式的「觀光工廠」也是很有意思和意義的一次體驗。臺灣「觀光工廠」是近幾年開始流行的旅遊項目,主要結合「傳統再造」、「體驗經濟」、「文藝展演」等元素,加上寓教於樂的活動,成為了觀光客最熱門的活動之一。其實,「觀光工廠」的浪潮由歐洲興起,但是在日本得到發展。如日本的「白色戀人」,是石屋制菓長期暢銷的產品,白色的餅乾夾著白巧克力。
  • 被逼出來的臺灣觀光工廠,其實也很精彩
    「觀光工廠」是一種將傳統工廠與觀光旅遊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旅遊景點,以工廠生產設施、生產流程、工人作業等工業生產風貌作為旅遊項目,配以相應的解說、導覽、DIY體驗等服務,讓遊客獲取觀光、休閒、科普、手工製作、購物等多元化體驗。
  • 臺灣「觀光工廠」的秘密
    資料圖片  提到臺灣旅行,你一定知道日月潭、阿里山、淡水老街,你或許也知道臺北101、眷村或華山1914文創區……但是你感受過「觀光工廠」嗎? 「觀光工廠」 是近年開始在臺灣流行的旅遊項目,它的最大賣點是讓遊客親臨生產線現場,收穫身臨其境的互動效果。
  • 盤點臺灣另類博物館:這家博物館藏有220公斤重超大金塊
    臺灣各類主題的博物館眾多,展示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比想像中有趣得多,無論是想深入研究某領域,或想在旅行途中打發時間,又或下雨天沒有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