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桃源的山林之志——周臣、唐寅、仇英為「一師二徒三個樣」

2020-12-14 紫禁城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中國古代文人多有心系桃源的山林之志。

明 唐寅《山路松聲圖》軸局部

自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來,歷代文人墨客的桃源山林之作非常多,直抒寄情山水的胸臆,表達超凡脫俗的志氣,謀求個人高尚人格,此類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充滿天趣、真意的性靈之作,也不乏附庸風雅的無病呻吟,但「好天然」、「尚真趣」的「桃源之作」成了屢見不鮮的人氣主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明唐寅步溪圖軸(局部)絹本水墨縱一六〇釐米橫八四·五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具體到繪畫方面,山水畫反覆加強了前述這一傾向,「桃源圖」成了傳統山水畫中的一個大宗。

山水畫中有天然真趣的作品很多,從畫的部類而言,此種天然真趣進入文人畫與士大夫文人的「書卷氣」相糅合便有了諸多文質彬彬的秀潤之作。

此種天然真趣與和尚禪僧的「禪機」相糅合便出現一些充滿生機與真性的禪畫,有如「桃源春水」一般。唐寅所處吳郡文物阜盛、人物風流,吳門畫派的人筆下少不了寄情山水的「桃源之作」,身為「吳門畫派」領軍人物的唐寅自是不在話下。

明唐寅步溪圖軸(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事實上,「吳門畫派」的人大多畫過「桃源圖」一類的風景山水,比如唐寅的老師周臣。唐寅早年學周臣,最終超越了周臣,在於唐寅的畫法不步人後塵,不拘於一格,更在於唐寅的「書卷氣」,也就是他的才華。

明周臣春山遊騎圖軸(局部)絹本設色縱一八五·一釐米橫六四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周臣曾畫過一幅《春山遊騎圖》,從此畫的布局、皴法來看,周臣的畫法偏於宋人路數,畫中遠山、林木、流水、小橋、山中人物俱為「桃源圖」的格套標誌,這類景致在唐寅的山水畫中也很常見,是畫的泛濫了的東西,但是周、唐二人的畫格就是不一樣,為什麼唐寅師從於周卻反有「青藍之譽」?

面對時人的這一詰問,周臣自己的回答極其中肯:「但少唐生三千卷書耳。」

明周臣春山遊騎圖軸(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作畫不僅僅停留在畫法技巧,更在於他的文採風流,在於他崇尚天趣的文人胸臆。

「吳門畫派」中的仇英也是畫過「桃源圖」的,他的桃源之作尺幅巨大、篇幅恢弘,精細描摹,令人有耳目為之一新、面貌為之一振的感覺,通過細節的精細描繪再現了群山林立中「桃花林」的神秘浪漫。

明周臣春山遊騎圖軸(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仇英不是文人而是一個畫工,不像唐寅那樣畫裡畫外有那麼多故事,也沒有像唐寅那樣壯遊各地山水,他就是一個關在畫室裡看畫、學畫、作畫,一輩子以畫為業的人,賣畫謀生這一點上倒是與唐寅一樣。

仇英的經歷與見識較之唐寅少了很多,他就是勤奮、用心地畫。

明唐寅行書龍頭詩軸紙本墨筆縱一四六·五釐米橫三六·二釐米蘇州博物館藏

仇英的畫上一般不題詩,更談不上用題畫詩來表達畫的主旨境界、與同道相互唱和,通過各種鈐印題款來表明心志態度,這一點仇英做不到,但這恰恰是唐寅的拿手好戲,其緣故仍是唐寅作為文人的「書卷氣」,當然經歷與遊歷的差異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有趣的是,唐、仇二人皆為周臣的學生,同列「明四家」之一,兩人卻是不同的畫格。正如老話所說「一娘生九子,連娘十個樣」,周臣、唐寅、仇英他們是「一師二徒三個樣」。

明文徵明萬壑爭流圖軸(局部)紙本設色縱一三二·四釐米橫三五·二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再和文徵明相比較,唐寅與文徵明相識甚早,為通家之好,唐、文二人過從甚密,甚至因性格差異一度不相往來,後來二人又重修舊好。文徵明的山水畫中也有「桃源山林」的題材,比如現藏南京博物院的《萬壑爭流圖》和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古木寒泉圖》。

明文徵明萬壑爭流圖軸(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兩幅畫均為設色立軸,畫面信息豐富,充滿了山巒、林木、流水等素材,一眼觀之從畫面布局、景物比例、尺幅設色、皴法等角度來看文徵明的師從來源也是很複雜的,取法多家,畫法很熟練,對畫筆有很強的把握力。

明文徵明萬壑爭流圖軸(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這兩幅畫都是畫面滿鋪風景素材,僅在尺幅頂端留出少許空白,畫面「立地不頂天」,題畫詩用小字懸於上首,顯出非常節制的樣子,毫不誇張。這與文徵明的性格有緊密聯繫,文徵明其人遵守法度不逾矩,心態平和自律性很強,做事情極為認真,這些性格特點都反映在了他的畫作上——不偏不倚,中規中矩,溫潤謙和,顯示出經營和維持的功夫。

明文徵明古木寒泉圖絹本設色縱一九四·一釐米橫五九·三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點唐寅與之截然相反,唐寅的題畫詩更加汪洋恣肆、狂放瀟灑。

觀畫如觀人,從畫面上乍看上去,文之中正節制與唐之恣意瀟灑一目了然。這裡徵引唐寅忘年交、文徵明之父文林的一句話作為佐證抄錄於下,畫格與人品之關係略見一斑:

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原文作者:曾誠原文來源:《紫禁城》2019年6月刊《桃花塢裡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唐寅詩書畫裡的桃源仙鄉》(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刪減)

相關焦點

  • 周臣的徒弟不僅有唐寅,還有一位享譽至今!吳門四傑仇英!
    周臣他有兩個學生特別著名,一個唐寅,另一個仇英!而唐寅、仇英青出於藍,風格上極為接近,但當時名氣已超過老師。今天重點講解下仇英!仇英(仇,音Qiu,可參見仇姓),約1498年(一說約1509年)—1552年在世,字實父,號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
  • 周臣:唐寅的畫作比我的賣得好,是因為他讀書比我多
    ,但是唐寅的畫在當時卻比周臣賣得好,有人曾經問過周臣,為什麼自己學生的畫比你的還賣得好呢?▲周臣《春泉小隱圖》(局部)02仇英為工匠畫高手當然即使是這樣,在這些工匠畫人手裡也出現了不少高手▲唐寅作品《落霞孤鶩圖》比如仇英就是出生比較貧苦,幼年的時候就不能上學了,剛開始是做漆工的,是在屋頂棟梁上面做彩繪,後來拜了周臣的門下學畫畫,最難得的是,他在當時一位大收藏的家裡看到了許多古代的名作並進行臨摹,這使他的繪畫技術有了非常大的進展
  • 雖不如明四家出名,但卻是仇英、唐寅恩師,培養出「明四家」二家
    周臣:字舜卿,號東村,中國明代職業畫家。吳(今江蘇蘇州)人。雖然其在畫壇史只用這寥寥幾筆,其名氣確實不如仇英、唐寅。但是卻培養出兩位明代書畫大師,充分證明周臣是一位出色的書畫教育大師級人物。周臣畫像周臣不但是唐寅的恩師,還慧眼識珠收漆匠出身的仇英為徒。唐寅的畫很受其風格影響,有人為了讓畫賣出好價格,甚至把周臣的畫款印挖去,改成唐寅之作。
  • 吳門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吳門四家」指吳門畫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與仇英,也被稱為「明四家」。四人都屬於詩、書、畫三絕的文人名士,淡於仕進,以詩文書畫自娛。他們秉承元人尚意趣、精筆墨、饒士氣的繪畫傳統,其山水花鳥畫具有寧靜典雅、蘊籍風流的藝術風格,進而體現自得其樂的精神生活。
  • 傳世名畫 第2幅|仇英·《漢宮春曉圖》
    後人猜測有幾種可能:一是受恩師周臣的影響,因為周臣傳世的作品,題款也是極少見到詩文,大多僅題「東村周臣」,而且都是在不起眼的石隙邊角;二是有人推測由於當時其他的吳門畫家的詩書太強,而仇英自知詩書修養欠缺,所以為了藏拙不得已為之。
  • 仇英《松溪橫笛圖》裡的桃源仙境
    這是明代畫家仇英所作《松溪橫笛圖》(見圖),縱116、橫65.6釐米,絹本設色,南京博物院藏。該畫作繪寫隱居仙境人物,畫面為一處靜美的深山幽谷,高山聳峙,青峰參天,山下樹木蔥鬱,溪岸老松虯曲,樹叢中茅舍隱現;一輪明月高掛,一隱者跣足橫笛,泛舟溪上,煞是一派出塵仙境。山石的勾勒與皴法細潤綿密,設色柔和,意境深遠。這幅圖既繪畫山光水色,也展現安寧仙境,是一幅山水人物並重的作品。
  • 歷代名家筆下的桃源美景!
    陸治(1496-1576)明代畫家。 6、明 仇英《桃花源圖卷》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周臣(1460–1535),字舜卿,號東村,中國明代職業畫家。吳(今江蘇蘇州)人。擅長畫人物和山水,畫法嚴整工細。他有兩個學生特別著名,一個唐寅,另一個仇英。
  • 明,仇英《夏木垂陰圖》欣賞
    款識:仇英實父堇制。文嘉題識:長夏齋居景物清,蕭然庭樹雨初晴。幽人會得無言意,不在琴聲在阮聲。茂苑文嘉。周天球題識:高齋清夏木垂陰,道外氛埃窅不侵。古調自於琴阮得,相逢那更覓知音。吳郡周天球。仇英(1494-1552)字實父,號十洲,中國明代繪畫大師,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生年不詳。吳門四家之一。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且佐以詩句題跋,就畫格而言,唐、仇相接近。
  • 與唐寅齊名的仇英工筆扇面作品賞析
    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願此內容對你有幫助!仇英,字實父,號十洲,明代著名畫家,後移居吳縣。擅畫人物,尤長仕女,偶作花鳥。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 臺北故宮推唐寅書畫展(組圖)
    人民網臺北7月4日電(記者 尹曉宇、吳亞明)臺北故宮博物院7月4日推出唐寅書畫展,特別遴選了院藏唐寅與其師友作品共七十(組)件,依主題規劃為「詩畫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書法藝術」等四個單元,展期自7月4日至9月29日。 唐寅書畫展是臺北故宮今年推出的「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系列展覽之一。
  • 60億天價畫作背後的仇英,既然是唐伯虎的師弟
    簡而言之的來講,仇英的畫跟吳門另外三家以及歷史上多數繪畫人物比起來,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便是畫面飽滿卻又沒什麼文字,可以說他的畫面基本就是一個窮款。所謂的窮款是說落款只落名字外加一兩枚印章,不會在畫面中題過多的詩文。仇英的畫還有一個特點也是與另外三家不同,他的畫面色彩非常濃豔,初看之下,眼前一亮且印象深厚。
  • 賞仇英《漢宮春曉圖》,看古代建築及人物服飾的演變過程
    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全卷絹本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絹本設色,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此長卷描繪後宮佳麗百態;畫中后妃仇英(約1482-1559)仇英,字實父,號十州,太倉人,後移居吳縣(今蘇州)。初為漆工,為人彩繪棟宇,有志丹青,周臣發現有異才,收為弟子教之,得文徵明稱譽,知名於時。
  • 大美文物之唐寅《長松泉石圖軸》!共賞明代大師級作品!
    唐寅《長松泉石圖軸》,明代。貴州省博物館藏。縱335.9釐米、橫133釐米、絹本。 此幅《長松泉石圖》乃為其師王鏊七十歲壽辰的獻壽之作。有詩:「蓮社酒杯陶靖節,獺囊詩句謝元暉。無疆獻上諸生祝,萬丈岡陵不算巍」,將王鏊比作著名隱士陶淵明和謝朓,讚揚了王鏊的名士風度。
  • 明代周臣《幽亭客至圖》:石滑巖前雨,泉香樹杪風
    此《幽亭客至圖》為掛軸,絹本設色。此圖描繪山齋主人待客來訪的情景,布局嚴謹周密。山齋為全圖的重心,它處於岡巒環抱、溪流縈繞、嘉木交陰的環境裡,顯得幽深隱蔽。一客曳杖正朝山門行來,不遠處溪河橋上亦有來客,並有攜琴僮僕相隨,點出了「客至」的主題。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仇英《漢宮春曉圖》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仇英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並稱「明四家」。仇英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屌絲」完美逆襲的一生。那仇英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油漆工逆襲成與三大文豪齊名的大畫家呢?我認為主要是這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仇英個人的品質,第二是貴人的賞識與幫助,第三是歷史的公平性,概括起來也正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 唐寅「歲寒三友」展三日,三場對話三點唐伯虎
    館藏作品唐寅《歲寒三友圖》展出現場不同於明代文徵明所代表的傳統文人範例,明代畫家唐寅更為公眾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對兩個名字的認知分別指向的是理論和大眾文化領域,從「唐寅」到「唐伯虎」的轉變在「存天雅集·博物賞識」中,被解析為三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