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地上懸河」 護「入海生態」 封面新聞探訪山東黃河治理保護

2021-01-13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黃河治理保護工作重心正在從防洪、興利逐步過渡到生態優先。」山東黃河河務局辦公室四級調研員周曉黎這樣向記者描述。

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展開。一年來,在各部門努力下,山東黃河段呈現新面貌。近日,記者跟隨水利部採訪團走進黃河山東段,探訪當地防洪、生態保護等情況。

從菏澤東明縣開始,到東營市墾利區注入渤海,黃河在山東流經9市25縣(市、區),河道全長628公裡,佔整個下遊河道80%。這裡「地上懸河」防洪形勢嚴峻,同時,入海口生態保護意義重大。

黃河濼口段 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百年水文站迎戰24年最大洪峰

在山東濟南市天橋區黃河南岸大堤邊上,有一座百年水文站——濼口水文站,始建於1919年的它是黃河幹流上建設最早的水文站。在濼口段黃河大堤,記者看到一塊石碑上刻著濼口水文站歷史最高水位線的記錄——「30.60米,1996.08.18」,1996年8月18日,濼口站附近的黃河水位上升至30.60米,比現在河面高了6米。

濼口水文站集水面積751494平方千米,是黃河下遊幹流重要控制站,承擔向國家防總、黃河防總水情報汛的重要任務,在防汛抗旱中充當著「耳目」和「參謀」角色。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黃委」)防禦局方案技術處副處長任偉介紹,今年黃河幹流先後出現6場編號洪水。濼口水文站也迎來24年來最大洪峰,站長萬鵬告訴記者,7月1日11時54分,大流量洪峰順利通過濼口斷面,相應洪峰流量為4680m/s,直逼1996年8月該站最大流量4700m/s,為「96·8」洪水後濼口水文站最大流量,「但對比當時,濼口站水位下降了1.95米,河道行洪能力、防洪工程抗洪能力大幅提升。」

任偉介紹,為有效防範「黑天鵝」事件,黃委組織優勢科研力量成立編寫組,按時完成黃河流域大洪水應對措施和黃河、渭河、沁河超標洪水防禦預案編制編寫工作。「今年6-7月,黃委開展了黃河超標洪水防禦調度演練和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進一步檢驗《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歷城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巡迴法庭 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生態調度補水 最年輕溼地生態系統重煥生機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黃河在這裡入海。

今年7月,黃河口現行流路口門處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1世紀以來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標誌黃河口海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也說明黃河生態調度的顯著成效。

此前,受黃河斷流影響,黃河口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海水蝕退陸地,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沙化,渤海淺海生物鏈斷裂,三角洲溼地水環境失衡,大量魚類、鳥類絕跡。

黃委副主任牛玉國介紹,2008年以來,黃委結合調水調沙實施黃河下遊生態調度,持續向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進行補水,增加溼地水面面積,提高地下水水位,修復黃河下遊代表物種棲息地和魚類洄遊通道等水生生態系統生態功能,促進黃河下遊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尤其從2018年起連續實施的黃河生態調水,極大改善溼地生態環境,為河口地區魚類洄遊和產卵提供了有利條件。

據了解,河口溼地恢復區的明水水面已由統一調度前的15%增加到60%;區域內有各種植物1900餘種,鳥類數量達數百萬隻,溼地生態系統實現良性恢復。

黃委水調局副局長程豔紅介紹,今年,黃委在往年實施下遊生態調度的基礎上首次開展全流域生態調度,編制印發《2020年黃河生態調度實施方案》,確定了黃河幹流和7條主要支流26個斷面生態流量指標、河道外生態補水計劃及河口三角洲生態補水要求、骨幹水庫洩流指標及保障措施等。

山東黃河河務局黃河河口管理局四級調研員王梁山告訴記者,截至9月8日,已向黃河三角洲實施生態補水6億立方米。在今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期間,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補水自6月18日開始至7月17日結束,補水總量15473萬立方米,「生態補水期間,黃河達到近30年來最大流量4580立方米/秒,生態補水量創歷史最高,補水範圍最廣。」

8月26日0時,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後第二輪生態補水啟動,「主要利用黃河中下遊洪水過程崔家節制閘開啟,向刁口河流路進行生態補水。」據悉,截至9月10日9時,刁口河渠首累計引水量2043.9萬立方米,進入保護區154.2萬立方米,入海水量374.6萬立方米。

黃河入海口 攝影:封面新聞記者滕晗

水行政執法「強制力」基礎提升

「為破解『移送案件難』『強制執行難』等行刑銜接工作中存在的瓶頸問題,各級河務部門積極與地方公檢法部門溝通聯繫,推動建立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作配合機制。」黃委政法局副局長規帆介紹。

今年1月,山東河務局聯合山東省公安廳印發《關於建立山東黃河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聯勤聯動工作機制的通知》,各級河務部門與同級公安部門全部完成對接,印發區域聯勤聯動工作方案,開展聯合執法巡查。同時,山東省黃河河務局與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協調推進山東黃河生態環境巡迴法庭全覆蓋,已有7家河務局建立黃河環境資源審判巡迴法庭,並成立聊城、濱開、東平東平湖黃河生態司法修復基地。

在濟南市歷城區河務局,記者參觀了剛成立一個多月的歷城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巡迴法庭,「法庭統一審理歷城黃河流域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糾紛,近距離開展巡迴審判。」歷城區黃河河務局局長杜加雷向記者介紹。

「更重要的作用是威懾,同時有助於提升水行政執法的『強制力』基礎。」杜加雷說。

相關焦點

  • 守「地上懸河」 護「入海生態」 封面新聞探訪山東黃河治理保護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黃河治理保護工作重心正在從防洪、興利逐步過渡到生態優先。」山東黃河河務局辦公室四級調研員周曉黎這樣向記者描述。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展開。一年來,在各部門努力下,山東黃河段呈現新面貌。
  • 關注黃河 地上懸河是如何形成的?
    黃河,我們的「母親河」,中國第二大河,它由西向東,橫貫中國,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裡。而自河南鄭州以北的花園口開始,至山東東營入海口,黃河多為河底高於地面數米的地上河,所謂「人在河底走,抬頭見帆船」,正是對這「地上懸河」的貼切形容。這「地上懸河」是怎麼回事呢?
  • 關注黃河 地上懸河是如何形成的?
    黃河,我們的「母親河」,中國第二大河,它由西向東,橫貫中國,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裡。而自河南鄭州以北的花園口開始,至山東東營入海口,黃河多為河底高於地面數米的地上河,所謂「人在河底走,抬頭見帆船」,正是對這「地上懸河」的貼切形容。這「地上懸河」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夢·黃河情】以「減沙增流」等方式化解黃河下遊「地上懸河...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的最大威脅」,「地上懸河」與洪水威脅始終制約著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和社會發展。黃河最大支流渭河下遊及其南山支流、上遊寧蒙河段也已經形成「地上懸河」。此外,黃河下遊淤積數量巨大,據統計,1950-2004年期間黃河鐵謝—利津河段淤積量高達85.3億噸,全下遊段淤積量估算約150-200億立方米,「地上懸河」仍在加劇之中,洪水與泥流等災害風險日益加大。
  • 清朝黃河改道山東入海,以後還會改道江蘇嗎?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最近的這次黃河大改道為什麼會發生,以後黃河還會再改道嗎?在這次改道之前,黃河是從山東、安徽、江蘇交界地帶流過,奪淮河水道在江蘇省境內入黃海。鹹豐五年夏,黃河流域大範圍降特大暴雨,導致黃河水位短時間內暴漲,從開封蘭陽縣(今開封市蘭考縣)銅瓦廂決口北流,奪大清河後從山東利津縣入渤海。
  • 清朝黃河改道山東入海,以後還會改道江蘇嗎?
    鹹豐五年夏,黃河流域大範圍降特大暴雨,導致黃河水位短時間內暴漲,從開封蘭陽縣(今開封市蘭考縣)銅瓦廂決口北流,奪大清河後從山東利津縣入渤海。 圖-俯瞰黃河入海口 二、黃河治理工作不到位 清朝時期,對黃河的治理工作不夠重視
  •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關於懸河,也就是地上河,其實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情況,尤其是一些大河流的中下遊地區,因河流改道和地勢較低,很容易被河水帶來大量泥沙而堆積越來越高,進而成為地上河。而說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懸河,非黃河莫屬。主要集中在黃河下遊地區,大概是從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間的流域,大概有768公裡,主要集中在山東和河南地區。歷史上黃河成懸河,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只能年年花錢加固加高大堤,更頭疼的問題就是,越是加高大堤,黃河越是危險,來年還要花更多的錢加高加固,簡直是無解死題。
  • 黃河中上遊出現「地上懸河」河底高比屋頂
    據新華社電 提起黃河,家住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市防汛辦副主任王墨田憂心忡忡:「現在的黃河河床已『懸』在我家的房頂上了,說『黃河之水房上流』一點也不過分。」據沿線水文站監測,黃河內蒙古河段在過去十年中「躥」高了兩米多,已成為繼下遊河南、山東段後又一「地上懸河」。
  •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關於懸河,也就是地上河,其實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情況,尤其是一些大河流的中下遊地區,因河流改道和地勢較低,很容易被河水帶來大量泥沙而堆積越來越高,進而成為地上河。而說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懸河,非黃河莫屬。主要集中在黃河下遊地區,大概是從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間的流域,大概有768公裡,主要集中在山東和河南地區。歷史上黃河成懸河,而且一天比一天高,只能年年花錢加固加高大堤,更頭疼的問題就是,越是加高大堤,黃河越是危險,來年還要花更多的錢加高加固,簡直是無解死題。黃河要是堤壩塌了,後果很嚴重,幾個省遭殃,幾千萬人民無家可歸。
  • 黃河下遊變「地上懸河」之謎
    黃河下遊變「地上懸河」之謎 黃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千米。 遊人在黃河邊玩沙子 黃河下遊怎麼會變成「地上懸河」? 黃河的「地上懸河」也是逐漸形成的。早期,黃河下遊河道在平原遊蕩漫流,形成多股河道,故有「九河」之稱。
  • 確保「地上懸河」永不泛濫的奇思妙想
    到明代,黃河下遊兩岸的河堤就基本建設完成。隨著時間延長,黃河河河堤的不斷提高和河床的不斷上升,使得桃花峪到入海口,全程768公裡的黃河,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懸河」。在河南開封,地上懸河的河床竟高出地面10米。新鄉市地上懸河的河床高出地面30米。新中國成立以後,偉大領袖毛主席非常關注黃河那段「地上懸河」的安全,非常關心黃河流域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 央視新聞《跟著黃河入大海》主題活動東營開啟:滔滔黃河入海 寫入...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九曲黃河,從青海奔騰萬裡,穿越九省區,來到了山東的入海口。 9月30日,央視新聞「跟著黃河入大海」系列直播的收官之站將來到山東東營,並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一場以「送黃河源頭水入海」為主題的線下活動。
  • \"齊\"心\"魯\"力|黃河奔流入海_山東各地 _山東新聞_新聞_齊魯網
    黃河,在山東蜿蜒千裡,奔騰入海,哺育了齊魯兒女,潤澤了山東大地。
  • 視頻|大眾日報記者講述黃河入海報導背後的生態故事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了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九曲黃河從山東入海。
  • 黃河成為地上「懸河」,為何不清理河裡沉積的泥沙?說了你別不信
    久而久之,黃河的河道便不斷抬高,以至今日下遊的河床高度竟然比兩岸的許多人工建築都高。以開封為例,該處的河床比開封市高出三到十米,而黃河水面最高時更是比開封高出75米左右。 隨著黃河從中遊攜帶的大量泥沙,到了水流平緩的開封地區不斷沉積,黃河的河道也不斷抬升,時至今日,開封地區的河床已經高出開封市10米,成了河高於城的「地上懸河」。
  • 黃河中上遊驚現「懸河」(組圖)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新華社記者 丁銘攝  提起黃河,家住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市防汛辦副主任王墨田就憂心忡忡:「現在的黃河河床,已『懸』在我家的房頂上了。說『黃河之水天上來』有點玄,但說『黃河之水房上流』一點也不過分。如果這一段大堤決口,站在房頂上都躲不過滅頂之災。」  據沿線水文站監測,黃河內蒙古河段在過去十年中「躥」高了兩米多,已成為繼下遊河南、山東段後又一「地上懸河」。
  • 央視新聞《跟著黃河入大海》主題活動東營開啟:滔滔黃河入海 寫入萬裡胸懷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九曲黃河,從青海奔騰萬裡,穿越九省區,來到了山東的入海口。「跟著黃河入大海」系列直播的收官之站將來到山東東營,並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一場以「送黃河源頭水入海」為主題的線下活動。
  •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山東臺記者王雨帶你乘船沿黃河看兩岸堤壩生態...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山東臺記者王雨帶你乘船沿黃河看兩岸堤壩生態長廊  編者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山東是黃河最後流經的省份,在東營黃河入海口,九曲黃河滔滔東進,經千萬裡壯闊迂迴,匯於大海。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讓這裡擁有了世界上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
  • 面對「地上懸河」的對策
    面對「地上懸河」的對策
  • 黃河入海處 萬裡入胸懷——東營市全面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把脈時代的號召,更是鼓舞人心的號令。「黃河戰略」由此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