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播清宮劇《延禧攻略》裡,太監壽錫、宮女玲瓏因為嫁禍於女主角魏瓔珞,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送到慎刑司接受處罰。
慎刑司,就是清朝皇宮裡負責處置違法太監、宮女的機構。
慎刑司屬於內務府的一個正式機構。最初名叫尚方司,1655年曾經改名為尚方院。1677年改名為慎刑司。慎刑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等員。所轄有管轄番役處,以內務府人員兼充司員,設正副頭目各4人、番役40人,負責緝捕案犯。
那麼,慎刑司的職責是什麼呢?
簡而言之就是7個字:掌上三旗刑名。這就意味著,在內務府管轄範圍之內的上三旗內部案件,都由慎刑司按照相關法律進行處理。
很明顯,慎刑司就相當於皇宮內部設置的一個司法機構,權力相當大。宮女、太監進了慎刑司,往往不死也會脫層皮。所以,宮女、太監畏懼慎刑司,視為「鬼門關」。
光緒皇帝很寵愛珍妃,冷落了隆裕皇后,惹得慈禧太后不高興。「戊戌變法」後,慈禧太后不但將光緒皇帝和珍妃軟禁起來,還將光緒皇帝和珍妃手下的一批太監交付慎刑司,以「結黨營私」的罪名,每人重打200大板。
這一頓板子下來,幾乎沒了人樣。
不過,如果是比較重大的案件,比如有可能要牽涉到殺頭的,慎刑司就管不了了,必須移送到「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凡審擬罪案,皆依刑部律例,情節重大者移諮三法司會審定案。」
在清朝晚期,皇宮裡有一個年輕的太監,叫寇連材。寇連材為人聰明能幹,做事精細謹慎,且頗通文墨,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愛,待遇十分優厚。寇連材奉命服侍光緒皇帝(實質上是監視)時,又將光緒皇帝伺候得妥妥噹噹,不時得到光緒皇帝的賞賜。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關係很僵。寇連才能夠同時得到他們兩人的喜歡,確實有過人之處。
寇連才不是一個普通的太監,他憂國憂民,頗有正義感。1896年,寇連才有感於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以及《馬關條約》的禍國殃民,不顧清朝嚴禁太監幹政的禁令,模仿康有為等人「公車上書」的做法,給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摺,提出了「頤和園不宜駐蹕」「停止勘修圓明園工程」「不宜使皇上日近聲色」「請立皇子」等10條建議。
慈禧太后看了奏摺,勃然大怒,將寇連才交給刑部,而不是慎刑司處理。刑部根據慈禧太的旨意,以「內監言事者斬」的朝例,加上「私通宮外,洩露宮內事」的罪名,擬定「斬立決」。很快,寇連才就被送到京菜市口刑場處決。
如果是後宮嬪妃犯了法,她們也會送到慎刑司受罰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按照清宮制度,後宮嬪妃由皇后管理。她們犯了法,交由皇后處置。
如果案情比較嚴重,則會由皇帝親自審理。
乾隆皇帝有一個惇妃,此人性格殘暴,喜怒無常。1778年,惇妃曾經活活打死一名宮女,在宮廷裡引起軒然大波。乾隆皇帝親自審理案件後,發布上諭,將「惇妃即著降封為嬪,以示懲儆;並令妃嬪等嗣後當引以為戒,毋蹈覆轍,自幹罪戾」。
不過,短短一年後,乾隆皇帝就下令恢復了惇妃的身份。這名宮女白死了。
【參考資料:《清實錄》《大清會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