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夢工廠」走入上海灘 |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中國景氣監測中心曾在北京、武漢兩座城市對結婚消費進行了居民調查,結果顯示,婚紗攝影作為結婚的時尚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婚齡青年及其父母所接受,此項支出排在結婚消費中的第五位。在許多都市年輕人的心目中,引領這股時尚之風則是涉足大陸剛剛十年的臺灣婚紗攝影。 夢想與成功 對於很多上海人來說,最初接觸到的臺灣時尚是來自於臺灣的婚紗攝影。十年前,當上海人從「王開」、「人民」、「上海」等老字號的照相館裡拿著三張一套的結婚照走過普陀區長壽路,看到一家剛剛開張的名叫「維納斯」的臺灣婚紗攝影店時,幾乎都會大吃一驚,發現「老三篇」式的結婚照原來也可以這麼拍:新娘、新郎身著絢麗耀眼的婚紗與禮服,仿佛電影海報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俯首低語或溫柔對視間,點燃起浪漫與溫馨的火花。這種創意新鮮、風格唯美的婚紗攝影一下子打動了上海人的心。雖然當時拍這種婚紗照的價格是國營照相館的幾倍,但不少追求時尚的上海新人還是選擇了臺灣婚紗攝影店,留下了一生中最美麗的倩影。一股拍攝婚紗照的熱潮由此而在上海掀起。 婚紗攝影在臺灣發跡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可稱得上是臺灣的一大特產。早在30年前,臺灣的婚紗業就頗具規模。臺北市西門町的昆明街出現了臺北第一條婚紗街,後來這條婚紗街漸漸轉移至位於中正紀念堂邊的愛國東路。大約10年前,在臺北的中山北路上又發展出了第三代婚紗街。這種規模化的經營大大促進了臺灣婚紗業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臺灣婚紗攝影也以其鮮明的風格和個性化的設計一度揚名海外。 1993年,臺灣的婚紗業發展已到飽和的階段,不少婚紗業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大陸市場。「維納斯」婚紗攝影是臺灣同業中最早進入上海市場的先行者。總經理李峻青來自臺灣一個專營婚紗攝影的家族企業。1992年,他開始考察大陸市場,1993年毅然決定進入上海。雖然在他來大陸之前,臺灣同行有的已經來考察過,所得出的結論是,至少再得等上5-10年的開發才可帶動上海的市場,但李峻青並不這麼認為,他準備以價格策略試探市場的消費水平。從最初人民幣198元 /套的定價,很快提升為開業前一周的298元/套,直到「維納斯」正式開業時所定的398元/套,這個雖然高於當地同業但仍被市場所接受價格,更加確認了李峻青對上海專業婚紗市場所蘊含潛力的判斷。「維納斯」在上海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成功。 此後,臺灣的「巴黎」婚紗、「儂儂」婚紗、「龍攝影新人世界」、「米蘭新娘世界」相繼進入 上海市場。創業初期,這些臺灣婚紗業者在上海由於初來乍到,條件比較艱苦。巴黎婚紗董事長李紹白剛踏入上海灘時,看中了租金昂貴的淮海路繁華地段,由於條件有限,他帶著手下將幾張桌子拼一拼就當作辦公室。而儂儂婚紗攝影的曾麗珍和同來的五位臺籍幹部則把第一間婚紗攝影店開在一家百貨公司的地下室。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海這座對流行有著高度敏感的城市很快就開始關注起這個來自臺灣的新時尚。據「巴黎」婚紗攝影執行副總經理胡昭臺介紹,自從1997年進入上海以來,在短短六七年的時間裡,「巴黎」婚紗相對固定的客人已累計達到4、5萬人,今年1-5月份的客戶量已超過3千對。而「儂儂」婚紗去年一年就有6000多對新人留影。在上海的成功使得臺灣婚紗攝影紛紛擴大經營規模。除了在最具時尚氛圍的上海淮海路擁有了一間較大規模的婚紗攝影流行館外,「巴黎」婚紗還在徐家匯開設了分店。此外,「維納斯」在上海擁有6家分店,「龍攝影」有4家, 「米蘭新娘世界」有2家。十年來,臺灣婚紗攝影迅速掀起了上海灘婚紗攝影的時尚之風,成為上海新人營造浪漫風情的「夢工廠」。 新美感與新理念 每天,一到太陽西下的時候,漫步淮海路,人們就會沐浴在從各家影樓的玻璃櫥窗中透出來的柔和燈光中。金溢流彩的婚紗攝影廣告與霓虹交相輝映,構成滬上夜色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據業內人士分析,臺灣婚紗攝影在上海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它帶來了婚紗攝影的新美感和營銷服務的新理念。 首先,成功的婚紗業者會把店址選擇在人流多的繁華熱鬧地段,如上海的淮海路、南京路、徐家匯商業區等地。整個店堂設計新潮時尚,前衛創新的櫥窗內點綴著白紗與晚禮服,營造著浪漫而溫馨的迷人情調。透過大幅落地玻璃窗,人們可看到店堂內摩登豪華的全景和正在化妝的美麗新娘。 其次,將婚紗禮服與時裝潮流接軌。臺灣婚紗店中陳列的多款禮服大多是來自臺灣或國外,並根據世界流行風,不斷推出當季新款。當《花樣年華》在上海颳起了「旗袍風」的時候,「儂儂」就很快設計了一批以旗袍為主的婚紗,當時有大約八成新人選擇了這種懷舊風格。 「巴黎」婚紗今年推出 「鑽石婚紗夢幻組合」,僅材質就有法國珍珠絲、義大利烏子絲、日本蠶絲、泰國香檳緞等等,時尚流行自然不用說,光聽聽這些名字就有著濃烈的惟美色彩。「米蘭新娘世界」針對春夏婚紗流行,不僅推出近百款春夏新款禮服,還包括前衛青年所推崇的E世代風格龐克系列。曾麗珍說「婚紗攝影是一個『夢幻行業』,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我們會緊跟流行,或者創造流行。」 化妝、造型及攝影上強調完美無缺的美感,也是臺灣婚紗攝影的一大特色。過去,臺灣婚紗攝影的角度和新人姿勢的選擇都是以唯美和端莊為主,與歐美婚紗攝影的典雅風格非常接近。但時下臺灣影樓更突出個性化,更多地體現了日本的流行趨勢,比如沒有表情的表情,乾淨的視覺效果,或是甜美如偶像歌手般的粉嫩質感等等。但無論是歐美的典雅,還是日本的新世代風格,流行與摩登始終是臺灣婚紗攝影追求的宗旨。 臺灣婚紗攝影不僅帶來了流行時尚,而且還帶來了讓當地同業耳目一新的服務營銷理念,這令它在上海,這個攝影業競爭激烈的城市裡很快爭得一席之地。以往在大陸,包括在攝影業發達的上海,婚紗攝影只是影樓的業務之一,而臺灣婚紗攝影則把婚紗攝影當成專業來經營,並使其成為結婚過程中的一個必需品。從客人到店的諮詢服務,提供套裝選擇,預約時間,到讓準新娘坐在落地玻璃店內進行化妝,以此來獲得櫥窗般的展示效果;從突破室內攝影的拍攝,將場景拉至戶外,拮取自然的風景,到照片經客戶選樣後,由美工包裝成10吋、12吋或18吋的精美的紀念相冊;從結婚當天婚紗租借,到婚禮中提供錄象拍攝服務,這個產業化的「一條龍服務」大大突破了當地傳統婚紗將之視為留念照片的公式做法。 與此同時,針對近年來上海的消費者從側重價格取向變為更注重服務水準的變化,臺灣婚紗攝影還推出多種服務和促銷手段。如,「巴黎」推出了「消費終身服務」的經營政策,特別贈送「結婚護照」,憑這本護照,客戶每一年可以免費拍攝周年照、寶寶照或全家福照。「維納斯」 為方便客戶,推出了網上預約和上門預約服務, 「龍攝影」則特別設立了全天候為新娘補妝換裝的「新娘秘書」,而每年幾度的婚紗秀更是抓住了眾多上海年輕人的眼球。凡此種種自然在追求海派時尚的上海掀起一番無法阻擋的熱潮。 競爭與發展 1996年3月,隨著臺灣大批影樓陸續進入大陸後,一個以廣告、價格和人才為代表的市場競爭在上海全面展開。 上海攝影業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藝術功底。早在三十年代南京路上就有一些知名照相館拍攝的電影明星藝術照,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但當臺灣婚紗步入上海市場後,上海攝影業面臨著一個從未有過的衝擊,「王開」、「上海」、「人民」、「中國」等老字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明顯處於劣勢。據王開攝影公司副總經理孫孟英回憶,在此之前王開一天要拍幾百對,後來一下子客人減少了很多,而其他幾家老店情況也很不好,不少國營照相館紛紛倒閉。不過,孫副經理認為臺灣婚紗對促進整個上海的婚紗攝影業的發展實際上起了不少的推動作用。「把照相從經濟槓桿上提升了一層,從藝術上來說,對照相攝影領域也是一種提升,豐富了攝影的內容。」他說,以「王開」為例,在臺灣的婚紗攝影進軍上海後很快開始調整經營策略。在堅持自己原有拍法的基礎上,摒棄了傳統的拍攝方式,借鑑臺灣婚紗攝影的拍攝風格和適合市場的營銷模式,增加了照相套系,豐富了拍攝品種。同時為了應對市場競爭,「王開」還注重引進人才和先進的拍攝器械,利用數碼攝影和電腦聯網開發高科技照相領域,以此來不斷地完善自己和升華自己。 隨著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為了佔有一席之地,臺灣婚紗業者也開始向有著深厚的藝術功底的上海同業取經。早期,臺灣婚紗攝影多用大平光來掩蓋人物面部的瑕疵,結果是人雖美,但千人一面。隨著消費者要求的不斷提高,他們也開始學習上海攝影的用光、構圖的經驗與技巧,加強產品研發與科技含量。李峻青曾評說:在上海的這些年,和許多上海人打過交道,他們的精明和講求格調,對我來說是一種磨練,讓我更加注意一些細節上的挑剔,這對我而言是一種認識,它能督促我更好的發展。 經過十年的競爭、交流與發展,目前,上海的婚紗攝影業已形成了鮮明的分水嶺。以臺灣婚紗為代表的時尚攝影吸引了追求流行的年輕人,以人物攝影見長的上海老字號則鎖定了一批講究莊重典雅的演藝名人與知識群體,而一批上海個體藝術影樓則在臺灣婚紗攝影所開闢的時尚道路上邁出更為個性與前衛的步伐。(茆曉明 劉志揚 楊雨文) (華夏經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