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燃面是最有特色的美食!但這些好吃的,也不差!
作為一個宜賓人,想以宜賓人的視角安利一下四川小吃。宜賓的面,宜賓燃面是宜賓最有特色的面了,但是其實宜賓還有很多其他好吃的面。這是我之前去麵館吃麵隨便拍的去宜賓的任何一家麵館,想知道他的面好不好吃,先吃燃面,如果吃著有油辣椒的香味,麵條乾爽有韌性,配料(芽菜,香蔥和花生碎)新鮮,配著一碗清湯(一般是放了一點點鹽的海帶湯,菌湯,骨湯等),吃完一碗覺得剛好不膩,就是一碗合格的面。但除了燃面,宜賓還有其他好吃的乾拌麵,這家店叫"一面之緣"。
特別喜歡我宜賓三中附近的一家麵館,酸蘿蔔面和炸醬麵是他們的招牌,開胃爽口,材料實在量多且新鮮,肉末淨瘦且細膩,就靠這兩碗面,他們家一年四季每天只做到中午就收工,生意爆滿。除了這些,還有生椒牛肉麵,姜鴨面(有一道經典川菜叫仔姜鴨,姜鴨面就是用這道菜拌的),辣雞面(同上,辣子雞拌的面)等等乾拌麵,有時候可能一個很普通的小麵館或者小麵攤做出來的面都非常好吃。這裡提名我高中每天早上都吃的那個小麵攤,也在三中附近,最喜歡的是那個大叔做的豇豆面。新鮮的酸豇豆切成顆粒,每天早上現炒的肉末(淨瘦肉),配上清油,早上吃特別開胃。
當然我這種不吃辣會死星人,每次都會讓他加生椒,那味道真的是絕了。除了乾拌麵,一般麵館還會有各種湯麵,常見的有口蘑面,三鮮面,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圖,一般就是筍片,木耳和肉末,牛肉麵,每家麵館的牛肉麵都會稍微有點區別,但都是紅燒牛肉麵,這個是以前在麵館吃的時候拍的排骨麵(無圖,大概就是把上圖牛肉麵裡的牛肉換成排骨,香菜換成香蔥),肥腸面,等等。一些比較特色的店會有自家的招牌面,比如蹄花面,大概這樣,燉雞面等等。口蘑面,三鮮面,蹄花面,燉雞面都是不辣的鮮湯麵,牛肉排骨肥腸都是辣湯麵。
一般我去一個麵館,吃燃面和牛肉麵是很難踩雷的,去哪吃味道都差不多,也算是經典了。夏天的小吃雙河葡萄井涼糕,正宗的形狀在宜賓人眼中,夏天的必備小吃應該至少有涼糕,涼蝦和冰粉這三種吧,小時候一到夏天就有很多阿姨推著一個冰櫃,上面放一個喇叭喊"涼糕,冰粉,涼蝦",(其實現在也有,但是少多了),一般種類多一點的會再加上綠豆湯和銀耳湯。我手機裡只有以前拍的涼糕的照片,在網上找了冰粉的圖,這個冰粉看起來比較老,我還是喜歡吃手搓冰粉(用冰粉籽隔著紗布搓出來一種物質,加在水裡就可以凝結成冰粉),比較嫩滑。
最近幾年開始流行在冰粉裡加各種料(山楂,芝麻,糯米丸子等等),口味也可以選擇除了紅糖原味的各種水果味,但是我還是喜歡最原始的紅糖冰粉。夏天吃一碗冰粉,涼蝦或者涼糕,比吃一個冰棍解暑解渴。還有香辣口的夏季小吃,就是涼皮,涼麵,涼粉,這三樣也是一般都會一起賣。涼皮我覺得是稍微特別一點的,我在其他地方似乎沒見過宜賓的這種涼皮,但是我好久沒吃了,也沒拍照啊,涼麵涼粉就是和別的回答裡的差不多。還有一種小吃,我感覺在宜賓都快滅絕了,但是是我童年的回憶。十樣卷,就是這個老爺爺,他的十樣卷最好吃,我去百度竟然找到了這個照片。
這個老爺爺,就是我小學的時候每天在學校門口賣十樣卷的爺爺,那時候0.5元一個。十樣卷大概就是十種左右的素菜,切成絲,和好調料,塞進一個很薄的餅皮裡。我很難形容它的味道。總之就是黃瓜絲,蘿蔔絲,萵苣絲,折耳根等等加上一種黑乎乎的醬(好像是黃豆醬?),辣椒麵花椒麵醋等等就有一種清新脫俗的味道,而且那個辣椒一般都很辣,無辣不歡的人吃著很爽,吃不了也可以不要辣。李莊白糕,是一種傳統糕點,口感綿軟,微甜。小時候常吃的白糕還有另一種口感,就是完全是幹的塊狀,咬到嘴裡散成渣,吸收口水之後變得軟軟的。但是現在我更喜歡前者的口感,綿軟溼潤,有一點點嚼勁。白糕可以做出很多種味道,都很好吃。
原味白糕,玫瑰味白糕,炸土豆,這個應該是四川通用味道,我記憶中的炸土豆的樣子,網上找了張圖,我記憶中的炸土豆就是這樣,油辣椒和折耳根是必備的,大多數四川人還是喜歡折耳根的吧,反正我吃炸土豆要是沒有折耳根我就覺得缺少靈魂。再加點醬油,醋,聰和花椒麵調味,完美,大學去了北方,就很少吃到這種炸土豆了,有一次在學校外面看到一個小店貼了個和上圖差不多的狼牙土豆,我滿心歡喜,結果他做出來的完全不一樣,把土豆炸幹得都可以叫薯條了,隨便放點辣椒麵就完事,我吃了一根就全給同學吃了,這些小吃就是我從小很喜歡吃的傳統小吃,如果有漏掉的以後想起來再補充。
喜歡就關注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