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疫情中的你們,現在是如何買菜的?還是每家每戶每天出一人,外出採購?還是微信上去相關的蔬菜平臺下單,快遞收菜?
這些形式,至少都需要你換上衣服出門或者到小區門口領取。
但在目前疫情嚴控下,在儘量無事還是少出門或者儘量不出門的要求下,哪種買菜方式更安全、更便捷?
2月2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接到反映說,
鄭州這個小區的做法,值得借鑑。
究竟是啥妙招?
不妨來看看這個小區賣菜人的「疫情生意經」。
業主在家開「菜店」,鄰居微信下單後一天之內隨時送菜上門
2月26日中午,家住鄭州惠濟區金達路某小區(應採訪對象要求,不提小區名字)的業主申女士,聽到門外有人大聲說話,「菜放這了啊。」
「好的,謝謝啦。」申女士說。
等送菜人走後,申女士拿起門口備好的酒精,對著一兜菜噴一噴,之後戴個手套把一兜蔬果和一瓶生抽拿進門,放進洗澡間,通風半天后,再去取用。
採購這些蔬果的,是她兒子。
疫情發生後,為避免去菜店交叉感染,兒子被鄰居拉進了這個群。
結果,兒子嘗試微信下單後,嘗到了送菜上門的甜頭——及時便捷又安全。於是,每隔一兩天,兒子就會下單採購。
原來,申女士兒子加的那個微信群,全是自個小區的業主。而賣菜的老闆,也是該小區居民。
「昨天預訂了三黃雞,再加4斤麵條。」
「餃子餡1斤,要五花肉的,大白菜兩顆,大蔥1斤,西紅柿1斤。」
……
2月26日上午,這個由200多名小區業主組建的微信群裡,大家紛紛下單,各取所需。
「下好單的鄰居,現在已經開始送菜了。隨時下單,立即配菜。」老闆在群裡說。
鄰居賣菜講究實惠口感,好評如潮
申女士體會最大的是,小區裡賣的這些菜,價格實惠,比著外邊菜店賣的還要便宜。最主要的是,水果口感很好,尤其香蕉,粘糯香甜。豆腐也很好吃。和他一樣,大家也都如此評價。
而老闆,也很大方夠意思。
「我們家的香蕉真的是太受歡迎了,現在只剩最後兩串,物美價廉。特別甜。下單立即送到家。為了感謝鄰居們的支持,剛剛到貨的香蕉特價4元一斤……」老闆時不時在群裡「吆喝」一聲,播報最新消息,「鄰居們最後一串香蕉了,需要還可以送。」
而且,每到一天快結束時,老闆還給大家發個小紅包,以表感謝。
2月26日,老闆又出銷售新招。
「為讓鄰居們嘗嘗我們的手工饅頭,下單的鄰居送手工大饅頭一個。」老闆在群裡廣而告之。
本不是賣菜的迫於生計才想到此法,一天四五十單生意全靠腿跑
採訪中,很多居民說,小區東門多家菜店,但現在很少人去店裡採購,很多業主在該微信群採購。一是方便省事,二是快捷安全。業主們都很感謝這位老闆,讓大家在疫情期間可以放心選購,一點也不用為日常生活用品發愁。
2月26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聯繫到這位老闆。
不願透露姓名的他說,疫情之前,家裡做的小生意並非賣菜。受疫情影響,家裡生意暫時沒法做,但為了生計,只能另謀生路。找準小區居民買菜難商機後,他們便開始打算。早上一早出門拉一車菜,供應小區一整天的採購。
「小區1000多戶居民,因為小區外邊就是幾家菜店,也方便。生意雖然還是不錯的,但也沒想像那麼好。」老闆說,平均一天下來四五十單生意,而每一單,他都是親自跑著送上門,「確實辛苦,但也沒法。疫情期間閒不住。也就賣這一段,忙過這段,該忙家裡其他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