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未亮,就有一位挑著蔬菜的大叔,「闖進」了城市的霓虹,深山裡的小城,早上5點多還沒有太多車流和行人,這位大叔熟練地穿過兩條馬路,肩上的扁擔配合著腳步,一顛一顛地來到青龍橋旁的菜市場。
這是一個臨時菜市場,大叔趕到時,就已經有菜農在這裡擺攤了,他找了個位置,小心翼翼地放下蔬菜,用手擦了一把汗水,又站在那裡喘了一會兒,這才彎腰擺放筐中的蔬菜。
據大叔介紹,他所在的村子,距離這裡有五裡多的山路,這些筐子裡的蔬菜都是自己在山坡上種植的時令蔬菜,像這種小白菜、紅蘿蔔、香菜及折耳根等,都是昨晚剛拔掉的,整理乾淨後,今天凌晨3點多鐘,就起床裝筐挑到這裡來賣,至於這些菜的重量,也就100斤左右吧。
5裡多的山路,沒有任何照明設備,挑著百餘斤重量的蔬菜,摸黑一個多鐘頭就走到了城裡,看這位大叔歲數也不小了,難道他的腿是鐵打的嗎?還是練就了走山路如履平地的飛毛腿?
對此,大叔呵呵笑道:「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雖然我已經60歲了,但走這樣的山路也差不多60年了,你們認為不好走,可對我們山裡人來說,早就習慣了,如果說我是飛毛腿,那山裡人個個都練成了「鐵腿功」。
對於山裡的農村人來說,再有兩條「鐵腿」,走起來也是很辛苦的,況且還要背負那麼重的蔬菜,其實,掙錢最好的方式就是外出打工,他也外出掙過幾年的錢,可家裡的父母歲數大了,腿腳不便,他得在家守著照顧!
在家也不能坐吃山空,就在山坡上種菜,種植各種時令蔬菜,如果願意,每天都可以進城來賣,自家哪天供應不上了,還可以幫著鄰居賣,說實話,大叔還是比較幸運的,離城裡相對較近一些,這些來賣菜的菜農,遠的都有十幾裡路,而且全是山路,挑一擔菜大約能賣100元左右,運氣好的話,半早上就可以賣完,運氣差些,要等到吃午飯才能賣完。」
據了解,大叔所在的菜市場,其實並不是城裡正規的菜市場,而是菜農們自發集聚的一個臨時菜市場,來這裡賣蔬菜的,幾乎全是自家種植的菜農,在大山裡種植蔬菜,基本上不用農藥化肥,增長全靠人糞尿,雖然蔬菜個頭不是太大,但都是原始的味道,這也是這個菜市場受顧客青睞的主要原因。
有人說,既然每天都進城賣菜,為啥不買輛摩託車呢,那樣馱著豈不是更快捷方便?至少不那麼辛苦了。
大叔表示自己歲數大了,那玩意兒弄不明白,再說了,一輛摩託車要好幾千元,這要賣多久的蔬菜才能掙過來呢,所以,自己辛苦些,能多掙些錢,至於輕鬆呀,舒服呀之類的,咱農民也不能太過於追求,真要閒下來,這身上磨損嚴重的零件,估計都要報廢了,每天多辛苦一些,說不定還能多維持幾年!
和大叔聊天的時候,天色漸漸亮了,前來挑選蔬菜的顧客也漸漸多了起來,他趕忙站直了身子,和路過的行人推薦他的蔬菜,臉上堆滿了笑容,雙眼充滿了期待,祝大叔早點把菜賣完,早點回家吃上一頓熱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