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哥賣菜每月收入超2萬,銷售火爆,因為他的菜「顏值高」!

2020-12-23 外公是美食家

老王是農民,一直做蔬菜生意,對蔬菜也是相當了解了,因為種植蔬菜大棚太辛苦了,幾年前就跟媳婦進城租了一個蔬菜攤賣菜。賣菜,看起來簡單,其實也挺操心的。生意好的時候顧客多,賣的多,賺的自然也多,但要是遇上生意不好的時候,每天就得操心怎麼招攬顧客,怎麼能更好的去賣出自家的菜。

直到三年前,老王終於摸索出了一個賣菜的小竅門,自那以後,來老王家買菜的顧客越來越多,加上,兩夫妻誠信經營,深受顧客的喜愛,僅僅5平米的蔬菜攤,每個月銷售的收入就超過了兩萬元,僅僅三年的時間兩夫婦收入已經達到了70多萬。

到底是個什麼的改變讓老王夫婦的生意變得這麼火爆呢?老王說,其實很簡單,就是花了點心思讓自己家的菜在顏值上有了提高。怎麼個顏值提高呢?老李說,幾年前,他跟媳婦從農村老家來到太原賣菜,白手起家從街邊菜攤一步步打拼到現在,就在三年前,兩夫妻租了個門麵店開店賣菜。

在整理蔬菜時,老王發現蔬菜的顏色深淺搭配擺放最好看,比如黃色和紫色,紅色和青綠色,黑色和白色擺放在一起,對比強烈。於是兩人就在擺放的位置上做了一些調整。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改變,讓他的蔬菜攤火了起來。經他這麼一擺放,蔬菜的顏值瞬間就提高了不少。看著這不足5平米的蔬菜攤,滿滿當當擺了4排菜架,深紫色的茄子旁邊是翠綠色的茴子白,紅辣椒、黃辣椒、青辣椒依次擺放,深淺搭配,讓人賞心悅目。

相關焦點

  • 賣菜賣到抖音上去了?小夫妻創業賣菜生意十分火爆!
    這家蔬菜店夫妻兩個人經營,生意十分火爆!每天上午的時候,都會有很多阿姨過來買菜,她們一般都是附近小區在家帶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三五成群,結伴而來。生意最好的還是每天下班的時候,十平米不到的店裡擠滿了人,大家上了一天的班,都想在這裡挑點新鮮的菜,回家做點好吃的好好犒勞一下自己!
  • 農村集市上火爆的小生意,一天收入600塊,投資少利潤高,穩賺!
    看到這個五顏六色的小吃,人們就感覺特別的有激情,好奇,這究竟是一道什麼樣的小吃,看著好好吃的樣子,這個小吃是我們農村集市上賣的相當火爆的一道小吃,這個小吃叫做特色炒酸奶,這個炒酸奶裡面添加了各種配料,讓這個炒酸奶不僅僅是賣相特別的完美,而且吃起來的味道也是獨一無二的,在農村集市上風靡一角啊
  • 農村大哥擺攤賣「自助餐」,10元10個菜吃到飽,出攤1小時被搶光
    農村大哥擺攤賣「自助餐」,10元10個菜吃到飽,出攤1小時被搶光!中國地大物博,美食的種類也是有很多的,而且每個地方的美食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地理環境不同和文化的差異,所以食物的味道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 農村發現一新奇水果,農民大哥嘗試種植500顆,每斤10元收入15萬
    農村發現一新奇水果,農民大哥嘗試種植500顆,每斤10元收入15萬我們生活當中的水果蔬菜品種都非常的多,有一些水果或者蔬菜可能在名字或者是他們的生長習性上存在一些差別,有的甚至是大小上有差,別就像是番茄和小西紅柿一樣,雖然外表上有一些差別,但是在口感上他的差別並不是非常的大
  • 網際網路大佬們瞄準賣菜生意 競爭異常激烈
    「現在下班前先在網上預定菜,回到家就能直接燒,能節省半個多小時。」有時想吃水果又懶得出門,許女士也會網購。談及線上買蔬果生鮮的經驗,她說自己通常會看配送速度和產品品質,優先選擇品牌店。 實際上,像許女士這樣想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記者從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得到的數據顯示,每日優鮮杭州區蔬菜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達608.2%。
  • 「第九街市」的網上賣菜經
    儘管成立不到一年,但它現在每月已經實現盈虧平衡。網上賣菜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廣州的第一批賣菜網站如好幫手、廣州買菜網等興起於2008年,但真正能堅持到今天的卻寥寥無幾。那麼,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  網上的菜賣給白領?錯  今年33歲的趙仕碩,創業前在一家IT公司做財經軟體開發,收入相當不錯。
  • 每月收租 60 萬!竟感嘆人生毫無意義?
    每月收租 60 萬!竟感嘆人生毫無意義?,是繼承父母的房產 隨著深圳的房價水漲船高 他靠著收租也成為了一個月入60萬的有錢人 於是有許多房東 開始做一些工資不高的工作 保安、賣菜、送快遞、賣鴨仔飯等等
  • 這位第一書記,微信賣菜賣火了!
    他說:「在農村抓黨建,一定要結合農村實際,千萬不能影響農業生產,否則農民會反感,也會失去民心。」組織黨員群眾開會學習,嶽宗官儘量選擇颳風下雨天,避免耽誤農活。嶽宗官開會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他喜歡在節假日組織黨員群眾學習開會,因為這時在外打工的村民基本都回村裡來了,這個時候開會,人員到的就會更多一些。
  • 永春桃城鎮:鎮村幹部「吆喝」賣菜 「滯銷菜」變「暖心菜」
    為解農民之困,永春縣桃城鎮村幹部迅速行動,先利用媒體和網絡「吆喝」賣菜,再採用點對點配送方式,讓變「滯銷菜」為「暖心菜」。 社區書記林金仙(右一)幫忙摘菜 送、菜 菜農2萬斤蔬果滯銷 幹部上微信「吆喝」賣菜
  • 林志穎賣腸粉的大哥近況曝光!月收入5萬多,還提供房子給他住
    林志穎雖然被譽為「最完美的男人」,但一直以來也是有著諸多「非議」纏身,而在所有的「非議」當中最為讓人感到無法理解的就是他的大哥林志傑。按照常理來說林志穎現在身價不菲,應該會盡全力幫助哥哥,但哥哥林志傑卻至今賣腸粉。
  • 就因為賣個菜,網際網路巨頭們急了
    急著賣菜的巨頭,帶來了線下的瘋狂。一波一波的地推鐵軍掃遍了邊邊角角,有網友感慨自己樓下40米就有2個自提點;0.99元一盒的雞蛋、免費領的蔬菜買嗨了社區大媽;成長於興盛時代的老團長們,手握著幾百人的微信大群,被幾大巨頭以高佣金瘋狂挖角。
  • 長沙2萬畝蔬菜基地今年有望種臺灣菜
    不和農民搶飯碗,菜農家門口地裡刨金。  「過完年就不出去了,就在家門口種菜。」常年在外打工的長沙縣春華鎮九田村村民劉秋林盤算,九農蔬菜基地建立後,他不再外出打工。「在家種菜就能掙錢,不比外面差。」不和農民搶飯碗,這是九農集團堅持的一個原則。記者了解到,蔬菜基地採用承包管理、勞務聘請等方式,讓農民自己種臺灣蔬菜,地裡刨金。
  • 中國總計14億人口,每月收入超過1萬元,到底有多少人?
    在7.75億勞動人口中,大約有4.5億在城市工作,3.2億生活在農村。由此可見,我國各個領域的工資標準差距很大。例如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例如程式設計師等,工資水平相對比較高。例如那些專業性比較低的工作,工資收入則相對低了很多。除了工作領域和崗位的差別,還有就是城市的差別。我國的城市規模,分為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城市等等。其中,城市之間的規模差距很大,薪資待遇的差別也非常巨大。
  • 農民1家4口做紅燈籠年銷售20萬對收入卻低,說自己給自己打工
    這位農民大哥他叫馬海龍,今年52歲,他製作紅燈籠已經有31年的歷史了,他在自己的家裡也經營著一個家庭紅燈小工廠,名字叫做稷山楊趙海爾燈業,談到他的家庭紅燈籠小工廠的經營,馬大哥說一路走來有喜有悲有無奈。
  • 農村大哥養魚新模式,每到周末來的人真不少,生意好的不得了
    農村大哥是一個實在人,以前在一個咖啡廠上班,主要是搬運工,特別的能吃苦,唯一的缺點就是喜歡喝酒,但是做起事情來卻一絲不苟,而且頭腦也非常的好使,很多的點子他都能想出來,在村裡也算是半個能人。,而且一年四季氣溫都比較高,在當地吃燒烤非常流行,燒烤中肉和魚自然是少不了,這樣他魚塘的魚基本上也能銷售大半,羅非魚批發價才幾個錢,而如果他直接自己做的話,25元一條這個利潤就大多了。
  • 青島首條賣菜公交開通 穿隧跨海只拉扁擔客
    今年79歲的王正邊,家住青西新區王臺鎮,早上4時許,就出門乘坐公交車,計劃在濱海學院乘坐隧道1路到市區,賣完菜後再回家。「賣菜人大多來自王臺、紅石崖、柳花泊,都是坐早上第一班村村通來的。 」隧道二隊隊長唐建軍告訴記者,海底隧道開通後,因為用老年卡乘車免費,青西新區附近鄉鎮的老人,把地裡吃不完的蔬菜,拿到團島早市上賣。在團島早市不但賣得快,還能比在本地多賣上點價錢。
  • 電影院送外賣、海底撈賣菜,線下企業的困獸之鬥
    以萬達電影而言, 2018年年報顯示,萬達電影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和商品、餐飲銷售收入毛利率分別為10.33%、68.6%和59.67%,其中商品餐飲銷售是最具盈利能力的業務。換句話說,大部分院線在票房收入之外,是靠影院內爆米花、可樂等零食飲料、餐飲休閒收入、電影衍生品銷售為支撐的。而在今年電影市場停擺,院線無電影放映的情況下,大部分院線也選擇以影院賣品為突破口。
  • 人均GDP超2萬美元!寧波躋身全國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隊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中國高收入城市排行榜單—— 截至2019年末,中國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5萬美元,達到高收入標準,可稱為「高收入城市」。其中,寧波達到2.08萬美元,成為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城市。
  • 14歲賣菜少年火了!稱「幫父母賣菜比出去旅遊有意義……」
    「王龍澤特別懂事,我們整個市場沒有不誇他的,不光是這個國慶在這裡幫忙,只要他放假,都在這幫著賣菜。」張玲玲告訴記者,自己和孩子爸爸老家都是德州農村的,在濟南靠批發蔬菜生活。因為沒人照顧孩子,孩子自幼就帶著身邊。耳濡目染了父母的辛苦,小小年紀的王龍澤特別懂事。
  • 無印良品也賣菜了,盒馬該如何應對?
    緊緊圍繞餐桌銷售半成品菜、熟食、中式糕,盒馬工坊的熟食、半成品菜、麵點,對應著家庭宴請時的冷盤、小炒、大菜、湯羹鍋物、點心。在過去一年,盒馬的門店已從159家擴展至227家,線上活躍買家也從2000萬增加至2500萬,且同店銷售收入比去年成長了32%。在盒馬快速增長的同時,盒馬工坊、盒馬火鍋也一一浮出水面,開始嶄露頭角、攻城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