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街市」的網上賣菜經

2020-12-23 中國經營網

  公司名:

  廣州第九街市貿易有限公司

  創業者:趙仕碩

  創立時間:2010年

  創業地點:廣州

  融資紀錄:無

  經營業績:已收支平衡

  這家公司的業務很簡單———網上賣菜。儘管成立不到一年,但它現在每月已經實現盈虧平衡。網上賣菜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廣州的第一批賣菜網站如好幫手、廣州買菜網等興起於2008年,但真正能堅持到今天的卻寥寥無幾。那麼,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

  網上的菜賣給白領?錯

  今年33歲的趙仕碩,創業前在一家IT公司做財經軟體開發,收入相當不錯。但在粵西農村長大的他,一直對農產品貿易有著濃厚的興趣,加上自己的IT背景,他決定把很多人天天例行公事的「買菜」搬上網,並創立了一家名叫「第九街市」的網上賣菜公司。

  有趣的是,與那些藏匿在CBD中心某高檔寫字樓裡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同,趙仕碩把自己的辦公地點直接安在了菜市場裡。由於辦公環境的簡陋,讓他在有客人來訪時常常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但趙仕碩坦言,把辦公室設在菜市場裡,一來租金便宜,二來也方便他了解各種菜的行情。

  可是,這網上的菜究竟會賣給誰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會選擇網上買菜的應該是一些「白天忙於工作,無暇買菜」的白領們,此前有不少賣菜網站也的確是這樣定位自己的目標人群。但趙仕碩的回答卻讓記者非常意外。

  就第九街市而言,第一類佔主流的是集團客戶,目前有七八家。其中,包括某知名IT公司廣州分公司和一家政府機構,「有時一單就有6000多塊錢」。這些客戶並不是趙仕碩主動開發的,而是「不請自來」。現在,這些集團客戶不僅每天能帶來較穩定的訂單量,支撐著第九街市的整體運營,也成了趙仕碩將來主攻的目標客戶。

  第二類才是個人客戶,但也並不是我們通常以為的「沒時間買菜的白領」,而是以家庭主婦為主。對此,趙仕碩的解釋是,如果是連買菜的時間都沒有的白領,哪還有時間和習慣做飯呢,而家庭主婦大多數是在家裡帶孩子,買菜很不方便,才會有更迫切的「上網買菜、送菜上門」的需求。

  針對這樣的個人客戶,第九街市每送一次菜會收取3元的路費。「這一部分雖然盈利不多,但可以讓我們很好地了解市場。」趙仕碩解釋。而為了吸引這些個人用戶,趙仕碩還在第九街市的網站上增設了買菜參考的欄目,提供各式各樣的菜譜。用戶一旦點擊查看某個菜譜,還能在同一頁面下直接下單購買相應的食材。據趙仕碩介紹,目前第九街市有將近1000名個人客戶,主要分布在公司所在的海珠區。

  生存容易擴張不易?對

  相比菜價和第九街市的收費模式,很多人更關心的還是對於蔬菜、魚肉、水果這類講究成色和新鮮度的商品,究竟該如何把握其從採購到配送到用戶手中之間的節奏。

  目前,第九街市有8名員工,趙仕碩稱他們個個「都是多面手」。其中兩人負責個人客戶所需產品的採購,由於下單時只需提前兩個小時,採購一定要迅速。而集團客戶則要提前一天下單,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鐘,趙仕碩和幾名員工就會趕到各個批發市場,採購最價廉物美的菜。廣州這麼多批發市場,哪裡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的菜?「我對每家批發市場都非常熟悉,熟悉每種菜的價格。」在他看來,對市場的了解是第九街市的競爭力之一。

  看過了這幾年賣菜網站的起起伏伏,趙仕碩並不太擔心後來者對第九街市所造成的威脅。「賣菜的不會去搞IT,搞IT的不會去賣菜」,趙仕碩認為自己正處在兩個行業相互交叉的狹小地帶,而這也間接說明了進入這一領域的門檻所在。

相關焦點

  • 南沙四大市場網上賣菜,市民在線下單後直送小區
    針對這些問題,南沙區市場監管局迅速行動,推動建設網上生鮮街市,把菜場搬到網上,通過阿里本地生活、「餓了麼」等網絡平臺,重點解決市民買菜難問題,讓市民們能夠隨時吃到熟悉菜場檔口的生鮮食材。記者了解到,目前區內的南沙街金洲菜市場、大湧菜市場、南沙街中心菜市場、黃閣新鴻基菜市場等4家大型菜市場已經實現線上購菜,為菜場附近居民在疫情期間提供優質、新鮮和平價的蔬果食材。
  • @版農貿市場:網上賣菜
    在長沙,不少白領及準媽媽興起網上買菜,只要空閒時下好訂單,在約定的時間內就有新鮮的蔬果送到家門口。據記者調查,長沙平均每天有200多人上網「淘菜」,且數量在不斷增長。    王槐術是個23歲的毛頭小夥,他創辦的長沙第一家買菜網已運營了一年多。    「長沙好多人工作忙,下班後要麼買不到菜了,要麼就是蔬菜不新鮮,而且下班高峰期又那麼堵,買個菜真鬧心。」
  • 網上賣菜是個什麼生意
    最近如火如荼的社區生鮮團購其實並不是什麼新的創新模式,早在三四年前的時候,其實各路勢力就已經盯上了線上賣菜這塊業務。當時阿里的盒馬鮮生,還有京東和永輝一起搞的永輝到家,還有蘇寧,大潤發等當時都曾經進入過這一個領域。
  • 全新的經營理念 「網上賣菜」叫好難叫座
    ◆核心提示  近兩年,「賣菜網」這一新名詞逐漸進入百姓生活,只要打開網頁輕點滑鼠,新鮮的蔬菜就會被送上門來。如今,在上海、深圳等城市「賣菜網」已經非常普及,青島目前也有「青島生活客」和「幸福老家」兩家農貿食品銷售網站開始嘗試網上賣菜。
  • 三個大學生當上網上「賣菜郎」
    南昌市某機關的公務員陳建輝這兩天上網閒逛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賣菜的網站。這讓陳建輝很新奇:如今在網上購物早已不是新鮮事,可賣菜的網站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至今還單身的陳建輝每天下班回家,最希望能吃上一頓熱乎飯,可在政府機關每天都要按部就班,「每次下班之後再去菜市場買菜,基本上都買不到什麼新鮮菜了」。
  • 曾志偉灣仔街市探秘 謝霆鋒買菜備受大媽寵愛
    浙江衛視《十二道鋒味3》本周六晚即將迎來第十期節目,走遍全球尋訪美食的謝霆鋒回到老家香港,準備與老友曾志偉來一場灣仔街市探秘。未想曾志偉語出驚人,他自曝母親未婚時在灣仔賣菜為生,更是豔絕灣仔的「街市西施」。而跟隨曾志偉走街串巷的謝霆鋒也是備受街坊大媽寵愛「天天看你的節目! 」。    從影數十年來,曾志偉演技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他媽媽「街市西施」的故事卻鮮為人知。節目中,曾志偉頗為得意地向謝霆鋒介紹自己與灣仔街市的淵源「我媽媽以前在這裡賣菜,外號叫『街市西施』,那是出了名的。」
  • 淘寶網上「賣菜」開心農場催生新職業月入三五千
    首頁 > 評論 > 關鍵詞 > 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淘寶網上「賣菜」開心農場催生新職業月入三五千
  • 怎麼做賣菜的軟體商城?
    如今電商已經發展到可以實現在網上買菜的地步了,許多商家也瞄準了這一發展機會開始在網上搭建賣菜平臺發展賣菜業務。不過搭建平臺還需要一款專業的系統軟體,那麼對於商家來說做個賣菜的軟體具體要怎麼弄呢?一、做個賣菜的軟體要怎麼弄對於商家來說做個賣菜的軟體可以有許多種方式,可以是購買現成的系統軟體,也可以是尋找開發公司進行軟體的定製,如果自己有開發能力還可以自己研發賣菜軟體。1、購買現成的系統軟體一般是大多數企業會選擇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最快捷的。
  • 外賣小哥都來搶賣菜生意了,菜市場會被搬到網上?
    今天你網上買菜了嗎?冬天來臨,你是不是發現身邊網上買菜的人比以前多了。「北京風這麼大,我出門買菜會把我颳走的。」在被問及為什麼選擇線上買菜時,瘦小的小可開玩笑道,「很多時候懶得出門,我經常在線上買菜,免費送貨上門,還能預約時間,菜品新鮮,魚也是現宰的,送到我家還在動尾巴。」
  • 網上賣菜大戰中,巨頭們的「原子彈」,能幹掉菜販子的電三輪麼?
    自從疫情以來,武漢網上賣菜訂單倍增,這給了這些電商巨頭們一個錯覺,他們認為「疫情」教育了「生鮮網購」市場。於是,本來已經斷氣或者半死不活的生鮮電商,再被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看好,巨頭們手裡的巨額資本,就像投放在生鮮市場上的原子彈,一場老套路的補貼大戰正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
  • 拼多多賣菜的生意,靠什麼贏?
    但是不要忘了,馬雲收購了大潤發就是開超市賣菜的,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也是要賣菜的。馬雲要解決的最後一公裡,就是要解決賣菜的問題。當然,這裡的菜就是一個家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可不是或大或小的生意,這就是一門大生意,否則馬雲又會如此重視呢?如果拼多多真的能把賣菜這個生意做起來,那麼拼多多基本上也就夠到了淘寶這個天花板。
  • 線上賣菜,真是一本萬利嗎
    當時,她特別希望能在網上實現買菜功能。幾年過去,線上賣菜像是突破了瓶頸,一下子湧現出了眾多平臺與賣家,充分地滿足了消費者線上買菜的願望。這也不禁令人感慨,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消費者隱藏的、潛在的消費需求很容易被挖掘出來,也很容易被捕捉到。所以願望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 一天四五十單生意全靠兩條腿 看看小區業主當賣菜人的「疫情生意經」
    不妨來看看這個小區賣菜人的「疫情生意經」。業主在家開「菜店」,鄰居微信下單後一天之內隨時送菜上門2月26日中午,家住鄭州惠濟區金達路某小區(應採訪對象要求,不提小區名字)的業主申女士,聽到門外有人大聲說話,「菜放這了啊。」
  • 天冷晝短購物不便網上買菜漸成潮流
    天冷晝短購物不便  網上買菜漸成潮流  本報訊(記者 覃巖峰 實習生 李雅薇)隨著天氣轉冷、白天變短,消費習慣的網際網路化,網上買菜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  「在線選購,隨時支付,既方便又快捷。」昨日,在經三路與廣電南路一家屬院,市民張先生說起他的「買菜經」頭頭是道。
  • 最美90後女老總:深夜幫老人拉板車賣菜(圖)
    周蕾幫老人拉板車賣菜 網友供圖  昨日,一組名為「最美90後女孩在冬夜中為鄉下老人拉車賣菜」的圖片在網上熱傳,圖片中,有一位老人在寒風中被凍得瑟瑟發抖,另外還有一位衣著時尚的年輕女孩,在拉著板車走街串巷賣菜,
  • 誰說水果店不能賣菜?百果園都開始了!
    疫情下,「賣菜」領域好不熱鬧。各種線上賣生鮮的都紛紛傳出「爆單」消息。比如,京東生鮮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470%;沃爾瑪春節全國整體O2O「到家」業績暴增,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超4倍;美團買菜在北京的日訂單量達到節前單量的2-3倍;多點Dmall到店到家全渠道單量同比增長89%! 近日,水果零食業巨頭百果園宣布正式「賣菜」了。
  • 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寫道:「我想那縹緲的天空,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松崗柯盤天街,就是詩中那美麗的天上街市。在馬爾康松崗鎮梭磨河南岸,松崗鎮的最高點,海拔2600多米,有一個美麗的雲上天街,它以傳統的嘉絨民居、醇香的咂酒美食、高聳入雲的土司碉樓、獨特的嘉絨風情,而被譽為「柯盤天街」。
  • 網際網路大佬們瞄準賣菜生意 競爭異常激烈
    近日,重量級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入局線上賣菜市場——上月底,第一家盒馬菜市在上海開業;蘇寧小店將於4月下旬上線蘇寧菜場業務;口碑餓了麼聯手估值百億元的「叮咚買菜」,定下全國500城的小目標;美團買菜繼今年1月在上海低調測試後,3月底也已開始在北京上線…… 「大佬」們的一系列操作,不禁讓人疑問——線上賣菜為什麼突然火了起來,難道老百姓的菜籃子裡有金礦?
  • 網上賣菜,怎麼這麼難?
    04賣菜為何這樣難?燒錢的存量博弈對資金依賴明顯,生鮮電商要想挺過這輪淘汰期,最重要的就是足夠的資金儲備。網際網路、零售巨頭企業以及每個垂直賽道排名一二的企業,在這方面擁有絕對優勢。賣菜這件小事上,最質樸的可能最動人,但做好卻難上加難。這輪行業大調整,生鮮電商中小玩家九死一生。(註:應受訪者要求,王強為化名)
  • 走進香港首個「無現金」街市
    在香港觀塘秀茂坪的寶達街市,楊女士興奮地在電話裡和內地的親戚交談。當天上午,在送完小孩去幼稚園上學後,忘記帶錢包的她在街市服務臺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註冊了支付寶帳戶,並成功購買到當天所需的食材。「不用帶錢包,一部手機就能完成交易,行動支付真的很方便」,楊女士滿意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