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商人員在一家店鋪檢查電動車銷售情況。
超標電動車「十一」大限即將來臨,8月23日,本報記者在漢口三眼橋路轉悠了一陣,這條路上開了至少四五家電動車銷售點。記者看中了一款牌子為「綠能」的電動車,跟老闆討價還價,原價2380元一輛,用舊電動車置換,實付1680元。老闆叮囑:下周約好時間一起去漢口古田電動車上牌點上牌。
「包你上牌,武漢的電動車都這樣」
8月31日,周六。早上8點半,記者按約定時間來到這家電動車銷售點,出發前,老闆另外提了一盒電動車電池上車。記者有點納悶:新車電力充足,這裡離古田也沒多遠,來回一趟難道還要備用電池,難道新車上的電池蠻「水」?
老闆看出記者的疑問,解釋說:新買的電動車用的是鉛酸電池,蠻重,整車肯定超過40公斤,上不了牌;他拿的是鋰電池,蠻輕,上牌的時候,臨時換上,整車重量就不會超過40公斤,就可以上牌了。
記者將信將疑:「那為什麼不直接裝鋰電池呢?」老闆說:「鉛酸電池便宜,動力足,車子有勁跑得快。如果裝鋰電池,車子如果不賣個三四千塊,就要虧本。再一個,鋰電池沒勁,速度慢,又貴又慢,哪個買咧?」
記者追問:「那你賣的車子也是超標車啊,萬一上不了牌,麼辦呢?」老闆說:「包你上牌,整個武漢賣的車都這樣。」
車行途中,下起傾盆大雨,記者感覺新電動車由於整車較輕,速度較舊電動車更快,一剎車容易跑偏打滑,一路上搞得手忙腳亂。
「重車」變「輕車」
離位於古田的電動車上牌點還有50米遠的地方,老闆停下來,熟練地把鋰電池給新車換上,再蹲下來把限速器裝上。記者有點打「退堂鼓」,問老闆:「要是上不了牌,我就要退車啊!」老闆拍著胸說:「沒問題,包過!你一個人去上牌,我不跟過去,上牌的人看到『車老闆』要說的。」
拐個彎就到了上牌點,記者把車子推上地磅一稱,顯示為「40.5公斤」,超標0.5公斤,工作人員大手一揮:「不行!」
記者把車子推到離上牌點一牆之隔的一個車行內,老闆一見就說:「麼樣,超重了?沒事,把腳踏下掉就可以了。」老闆找來扳手,三下五除二下掉踏板,邊下邊說:「我們都是這樣搞的。」
下掉踏板,再上地磅,這回顯示「39.5公斤」,車子體重合格了。工作人員又查速度,因為裝了限速器,速度也達了標。等了約一刻鐘,記者成功領取了電動車行駛證。
上完牌,老闆又幫我裝上踏板,換上超重的鉛酸電池,苦笑著說:「我們賺點錢不容易,純粹是體力活。」
電動車銷售商違規攬客
「放心好了,你拿著正規資料上完牌照後,再到我這裡,我幫你更換電池,不需要額外花錢,保證交警查不出來。」一位電動車銷售員拍著胸脯說,他已經這樣為不下十名顧客辦了更換手續。
昨天上午,在武昌南湖涵洞附近的幾家電動車銷售點,記者聽到了大量這樣的保證。
記者以快遞員的身份,先找到南湖涵洞附近一家銷售綠源電動車的銷售點。
「老闆,這臺電動車最快能跑多少?」
「時速35公裡,你們做快遞這一行的,速度太慢了不方便,我這裡還有能跑更快的電動車,不過上牌照前,你要到車管部門先調速,調到規定的最大時速20公裡,稱重後,辦好牌照,你再回我這裡,我幫你把車速再調快。」
「那萬一在路上被交警發現了怎麼辦?」
「基本上全市就那些重點檢查點,你們天天在路上跑,應該知道的,一旦行駛到這些檢查點,你減速行駛就不會引起交警注意。」
這位老闆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沒有問題。還建議儘快購買新車,因為這段時間上牌照雖然人多,但因為要趕在國慶新規實施前整治完畢,所以辦照速度很快。要是等到國慶後,辦牌照會更加嚴格。
「你想啊,就這麼十幾天時間了,全市20多萬輛電動車要換牌,審核手續肯定會松一些,但過了這段時間,審核就要更加嚴格了。」這位老闆說,他最近3天時間,已經幫不下於10位顧客調過速度了,都沒事。
「大電池」上註明「低電壓」
離「綠源」不遠處,有一家「奇蕾」電動車銷售點。
一名年輕小夥子說,他們店裡有電壓更大的電池可以更換。「你購買符合標準的電動車後,拿著正規資料上牌,上完後再回來,我們可以給你換更大的電池,這樣你上路,交警就不會發現了。」
「要是碰到交警檢查電池怎麼辦?」
「你放心,我們用來更換的電池,外觀和上面註明的電壓大小,都是符合標準的。就像別人拿礦泉水瓶子裝茅臺酒一個道理。」
「換了大電池,重量肯定會超標吧?」
「你以為交警吃飽了沒事幹,天天還帶著秤到路上執勤啊。」這位小夥子說,更換電池的技術,一般人還不會,他們也是通過特殊手段才學到了。「交警又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員,他們怎麼發現得了?」
昨天下午,一向火爆的後湖萬國摩託車市場,突然冷清了許多。不少店主說,因為工商檢查,凡是銷售超標電動車的,都暫時關門了。
記者再次暗訪時,正好遇到工商執法部門的檢查。工商執法人員要求,所有銷售電動車的店面,必須張貼新的銷售目錄,只有目錄上有的車型,才能出售,否則就要受到處罰。
一位電動車店主說,這兩天市場裡肯定不會銷售超標車,但是等檢查結束後,就很難說了。「也許有的人會將超標車銷售到二線城市或者鄉村,有的人會暗中處理掉,但肯定不會有人願意虧本。」
不少車主心存僥倖
在後湖市場門口,市民劉先生看著自己才買了3個月的電動車很是心煩。
「真是想不通,既然早就決定不讓超標車上路,為什麼不早點停售超標車?」劉先生住在竹葉山環島附近,因為要裝修,今年6月,他在後湖市場花2000多塊錢買了一輛電動車,誰知道現在又不能上路了。
按照市場上的行情,劉先生的這輛車,如果以舊換新,差不多值500塊錢,要是買一輛同品牌配置相對好一點的達標車,差不多要花1900多塊錢,怎麼算都覺得划不來。左思右想後,劉先生決定,還是不換了,「大不了以後我走小路,避開交警,或者過段時間等風聲過去了再上路。」
在武昌南湖涵洞附近的電動車銷售點,剛換完電池的市民張凱說,他相信交警不會查出來,「我把換完電池的車和店裡的原裝車(符合標準的車)擺在一起,比較了半天,真是一點區別都沒有,除非交警真的帶著臺秤執勤。」
而剛剛調完速度的市民謝小姐說,現在的電動車上,沒有顯示速度的儀錶盤,不像以前的電動車,有最高時速,所以她相信店裡銷售員的話,「要是真出了問題,我肯定會找店裡要說法,這可是他們保證了的。」
對這些車主的僥倖心理,江岸交警大隊的劉中隊長說,交警肯定會有辦法識別一些「改裝車」,而且一旦出了什麼問題,車主和店方都會受到處罰,建議大家不要心存僥倖,畢竟電動車只是代步工具。
文/記者趙家新 梁爽 圖/記者喻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