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食城記》已有點久遠,有興趣的話,在對話框裡回復臺灣,瓜總會把上期發給你的。
食城記之臺灣(中)
文:夏目的喵
還是以吃為題,中篇講的是中部(臺中)和東部(花蓮+臺東),外加一些夾帶的私貨。圖多,慢慢看。
【中部】
在臺北晃蕩一遭之後,我們去了臺中。東海大學和高美溼地都是美不勝收的所在,尤其是高美溼地,很適合看落日。
此處應有小貼士:
身材瘦削的妹子/漢子們,如果遇到風大的天氣,走上觀海步道之後,請立即趴下、沿著步道匍匐前進,以防落海(像我這種噸位的基本可以倖免啦)。
別怕,無論狂野的海風用哪種姿勢吹亂你的髮型,或掀起你的衣角、褲腳、裙角以及一切它能掀的東西,當你越過重重障礙到達步道盡頭,往前一步就是波光粼粼的海面,而你也終於可以降低重心,安坐下來看夕陽在地平線上燃盡,此刻,海風的張狂與鹹濕,定會被你拋諸腦後。
抒情完畢,言歸正傳。接下來聊聊臺中的夜市。
時間有限,我們只去了逢甲夜市。早就聽聞這裡的「官芝霖」大腸包小腸相當好吃,經鑑定,滿分若是10分,它可以拿個8分了。
官芝霖大腸包小腸
對於夜市,沒做太多攻略的好處在於:吃到好吃的,你就會覺得是撿到寶了。我們在逢甲撿到的寶有:「豬寶盒」和「按摩雞排」。倒是攻略上推薦的「明倫蛋餅」,門前排著大隊,我們抱著「來都來了」的心態嘗了嘗,卻一致認為很一般。
「豬寶盒」在順著夜市的岔道走進去沒多遠的地方,黃色招牌很顯眼。
豬寶盒的門臉,我爪子上的是排號卡
豬寶盒的真相(顏色有點失真)
這上面的沙拉非常之好吃
豬寶盒邊上還有家胡椒餅也很贊,比我在深圳或上海吃過的都好吃得多。沒辦法,人家的東西料足,實在。
胡椒餅
「按摩雞排」位於官芝霖隔壁,招牌也挺大的。他家雞排不裹粉,夠特別麼?而且只有兩種口味,一是爆漿,二是碳烤。我們幾個選擇恐懼症晚期患者想了半天,還是決定兩種都買,不留遺憾——結果,雞排不負我啊,兩個口味竟然都相當好吃!
鮮嫩多汁的按摩雞排
(拍得急,不記得是哪種口味了)
出了夜市,我們到街對面的便利店買水喝,沒想到巷子裡別有洞天。下圖這家當歸鴨,店裡都是本地人,一看就是當地原汁原味、未經開發的小吃,所謂最「在地」的東西莫過於此。我們買了好多,回去一嘗,味道果然不錯。
臺中的特產是鳳梨酥,推薦兩家店:
宮原眼科和一福堂。
這家宮原眼科(沒錯啦,是賣「日出」牌鳳梨酥的,不是醫院),除了包裝極美、東西好吃,建築也是別有風情。別的攻略應該都會提到這個地方,我就不贅述了。放幾張照片好了。
宮原眼科正門
內部,歐式圖書館的感覺很贊
店內的各式點心也像圖書館的書一般
分門別類擺放
「土鳳梨酥」和「米鳳梨酥」是他們家的經典款,皮薄餡厚料足,味道偏酸。米鳳梨酥是特色產品,米皮咀嚼起來帶著點大米的顆粒感,口感比較奇特。
禮盒裝的米鳳梨酥
除了鳳梨酥,宮原眼科還賣巧克力和霜淇淋(也就是冰淇淋)。巧克力造型別致,做工精細,但我們都沒買,不知味道如何。
至於霜淇淋,當然讓我們趨之若鶩了。下圖這個三球霜淇淋,是三人份的,我們四個吃也綽綽有餘。配料可自選。我們要的三個球分別是西柚、綠茶和荔枝味,配料是7號鳳梨酥(一整個鳳梨酥!)、朗姆葡萄乾和薏仁碎。霜淇淋本身份量超足,甜度較低,保留了原料的原味,相當清爽。
霜淇淋
除了宮原眼科,一福堂的鳳梨酥也蠻好吃的(他家的裝潢相比之下就弱了很多),口味比日出的甜一些,但還是比其他牌子的略酸,因此吃起來不覺得甜膩,禮品盒也有自己的特色。送禮的話,如果不知對方偏好,一福堂應該是比較穩妥的了。
小貼士2號:
鳳梨酥的保質期很短,一般只有14天。如要饋贈親友,離得近的當然是當面奉上,離得遠的,請務必用某豐快遞以保證口感。
臺中的印象大致如此,走馬觀花一圈之後,我們去了青青牧場。錯過了羊群的表演日期(好像是暑假),所以感覺牧場也不過爾爾。羊們很沒有節操就是了,只要你手上有飼料,它們就會追著你跑,想餵羊的不妨去看看。下山以後路過紙箱王,裡面的小東西挺有意思的,逛了逛,順便蓋章、寄明信片。
去青青牧場的途中,倒是有家味道不錯的餐館(忘了店名啦),筍湯、烤雞都十分鮮香,之前從未見過的野菜「野山蘇」也非常好吃。
【東部】
太平洋西海岸的風浪,造就了臺灣東海岸的奇美。其實我還真不想推薦東部啊,這是此行最美的一段風景,簡直想要私藏。
到達花蓮時已經入夜,我們向民宿老闆借了自行車,然後帶著他給的美食地圖,直奔各個目的地。順帶推薦這家民宿:花蓮的「慢點」。房間面朝大海(對,拉開窗簾就是海的那種),寬敞明亮不用多說了,裝修風格也大愛,原木地板和超級大床什麼的,還有老闆本人也是超級nice啦。
他們家住宿含早。出門右轉,街對面那家藍色門臉的小店就是了。西式早餐,味道還不錯,分量不小,花樣也挺多,選擇恐懼症患者請務必叫別人幫忙拿主意,免得發生「大家都吃上了而你還在看菜單」這種悲劇哈。
話說,從民宿拿上美食地圖之後我們就直奔第一站:牛肉麵,結果又吃了閉門羹,只好去了夜市。我對當晚匆匆吃過的幾樣小吃已經沒有什麼印象。只記得一個甜羹,裡面的芋圓很不錯。
當晚的最後一站是張震嶽的酒吧Komod'z,當然,我們並沒見到張震嶽本人,只看到了掛在牆上的他的滑板鞋,啊不,衝浪板。
衝浪板
店內酒單
店外招牌(其實特別低調,印象中大門就一個水泥板,我們還以為仍在裝修==)
第二天,我們從花蓮一路玩到臺東。花蓮的海,最美的算是七星潭了吧。清水斷崖也美,可是它的美你無法觸摸,因為那是斷崖,你只能站在觀景臺上遠眺,頂多照幾張風景照or遊客照。七星潭呢,你到海灘上,腳下就是繽紛的卵石,眼前就是無垠的蔚藍和時不時湧上岸來的白色海浪。關鍵是人少啊,你要擺什麼pose拍照或被拍都好,你的鏡頭裡或照片的背景上,幾乎沒有路人甲。乾淨。如今大陸的海灘恐怕少有這樣的景致了。
一路南下,途徑石梯坪,恰逢陰天,風浪巨大。不同於七星潭,這裡的美是粗獷的,甚至有點猙獰的。
再往南走一會兒,就會遇到北回歸線地標,文科生們,去跟它合個影吧。
我們抵達臺東又是晚上了。住的地點貌似比較偏僻,當晚七八點外出覓食的時候,路上已幾乎沒有人煙,黑燈瞎火的,特別適合拍驚悚片。
穿過幾條蜿蜒的巷子,終於找到之前的司機師傅推薦的特選海鮮店。這家店做的菜挺貼近我們的口味,確實好吃,而且實惠。尤其那道炸小卷,簡直難以忘懷。
誘人的炸小卷是也
野山蘇,終於也上鏡了
最後再無私地告知大家:從臺東去墾丁,如果可以,請沿臺11公路一路南下。如果你終日在都市裡忙亂,那就看一眼那裡的海吧,包治百病。
全文照片均由手機拍攝並經過壓縮,略渣,還請見諒。咱們下期見,麼麼噠。
——————the end——————
回復「臺灣」獲取一城之味臺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