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新增專項債宜控制在3.2萬億左右

2020-12-25 全景網

  閆衍 袁海霞 汪苑暉

  穩增長需求下專項債

  新增規模需保持平穩

  政策邊際收縮疊加風險累積,專項債新增規模受限。伴隨近幾年專項債的大幅擴容,尤其今年在抗疫情、穩增長需求大幅加大的背景下,新增額度超常規提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所上升,地方政府專項債務率(專項債務餘額/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也已攀升至100%以上,專項債務風險已不容忽視。與此同時,專項債募投項目迅速攀升,但由於專項債項目存在制度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的不足,項目全生命周期中仍面臨較多風險,例如資金閒置及挪用風險、項目收益不及預期風險等。因此,在後續規模型財政政策邊際收縮疊加專項債務風險、募投項目風險不斷積聚的背景下,專項債的進一步擴容空間有限,且將更加注重質量、從「量」向「質」轉變,減少繼續擴容可能引發的新增風險。

  已儲備基建項目趨於飽和但增量項目尚未備足,專項債大幅擴容空間有限。根據審計署報告,2019年新增專項債資金閒置比例較2018年增加,今年專項債的更大規模發行或帶來更高比例的資金閒置,疊加2020年財預94號文提出的「對因準備不足短期內難以建設實施的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一定程度上或反映當前各地已儲備的基建項目已逐步趨於飽和,對於新領域新項目的儲備尚未在較短時間內完全充足,未來專項債或將多用於存量項目,與募投項目數量及規模不匹配的專項債規模或導致債券資金無法「跟著項目走」、繼續出現閒置及挪用風險,因此,2021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大幅增加空間有限。

  基於穩增長及化解隱性債務需要,新增專項債額度不宜大幅下降,需保持平穩。在穩增長需求依然較高、財政政策積極基調延續的背景下,專項債仍將是2021年積極財政的重要著力點,新增額度不宜大幅下降;同時,作為地方政府融資「正門」,發行專項債有利於規範引導債務顯性化,替代融資平臺在基建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地方政府融資功能,隱性債務化解需求下新增專項債額度仍需保持一定水平。此外,參考近年來專項債新增額度變化,2019年2.15萬億元新增額度按增速逐年遞減的規律,理論上應在2021年達到3.8萬億元左右的水平,但今年新增額度已超常規提升至該高位,為了避免政策「大起大落」可能導致的潛在問題及風險,2021年新增額度需與2020年規模基本接近,以保障政策實施的連續性及市場運行的穩定性。

  2021年新增專項債

  額度建議

  在穩增長和地方財政支出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專項債依然是2021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著力點。一方面,受政府債務限額增長限制,專項債規模不宜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基於穩增長和化解隱性債務需要,新增專項債額度也不宜出現大幅下降。建議明年新增專項債額度3.2萬億元左右;同時,為保證存量項目接續資金儘早到位,建議安排萬億左右的提前批額度,並於明年初啟動發行。

  從財政赤字率角度看,今年考慮積極財政「三支箭」後的廣義赤字率或達到8.2%,較2019年的5.0%增加3.2個百分點,若2021年規模型財政政策或邊際收縮,例如狹義財政赤字率下降至3%、特別國債暫緩啟用等,廣義財政赤字率或較今年明顯下降至6.1%以下;從歷年赤字率變化看,2018-2020年廣義赤字率均值約為5.7%,考慮到目前穩增長背景下日常財政支出仍有較高需求,2021年廣義赤字率或略高於上述三年均值,對應新增專項債額度需保持在3.2萬億元左右的水平。

  與此同時,專項債新增額度的設定還應考慮特定時期的特殊用途。從今年專項債投向結構看,約7%用於疫情防控,在目前國內疫情穩定可控的背景下,明年用於疫情防控的部分或將陸續向其他領域轉移,雖有支持部分存量醫療項目建設的需求,但整體規模或有一定下降;另外,在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要求下,專項債仍將繼續聚焦基建領域補短板,但考慮到目前專項債拉動基建投資效果並未完全顯現,且已儲備基建項目逐步趨於飽和,明年投向基建的專項債規模或稍低於今年水平;疊加棚改三年計劃臨近收尾,政策逐漸側重推進舊改,專項債支持棚改規模也將出現一定下降,或多用於存量項目;此外,今年有2000億元新增額度用於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大概率於明年完成發行,考慮到專項債首次注資效果尚待觀察,明年新增額度或不會較快考慮再次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綜合來看,明年專項債新增額度或較今年水平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或降至3.2萬億元左右。

  假定明年專項債新增限額為3.2萬億,同時結合明年名義GDP預計增速10%、預計赤字率3%、國債餘額預計增幅2.28萬億元、新增一般債1萬億元,政府負債率或繼續上升約2個百分點至46.3%左右,但仍未超過國際警戒線及發展中國家水平,債務風險依然可控。

  在確定明年專項債額度的基礎上,建議安排萬億提前批新增專項債額度,保障項目資金接續需求。為加快地方債發行和使用進度、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可在當年新增地方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債務限額。若按今年新增額度的60%測算,2021年可提前下達的地方債額度為2.84萬億元,專項債2.25萬億元,一般債0.59萬億元。但基於對今年特殊情況以及明年一季度跨年跨春節供給壓力的考量,2021年提前下達的額度將大概率低於上述測算規模。從發行時點看,由於今年新增專項債於10月完成發行,考慮到額度下達、項目申報、審核、債券發行的全過程耗時較長,因此年內啟動提前批專項債發行的概率較小,大概率於明年初啟動發行、一季度末基本完成發行。因此,結合前述建議的新增專項債額度,並按今年各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估算,明年一季度或需完成全年30%左右新增額度的發行,估算2021年提前批新增專項債額度約為1萬億元,與今年一季度發行規模接近,或能較好滿足存量專項債項目資金接續需求,保障增量資金的及時到位。

  (閆衍,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副所長;袁海霞,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副院長;汪苑暉,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焦點

  • 中誠信國際:建議加快地方債發行和使用進度 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率
    在政策或邊際收縮、專項債快速擴容風險積聚、儲備基建項目趨於飽和的背景下,專項債大幅擴容空間有限,但基於穩增長及化解隱性債務需要,新增規模不宜出現大幅下降,綜合考慮明年項目建設需求、廣義赤字率、政府加槓桿空間等因素,中誠信國際建議,2021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保持在3.2萬億元左右。
  • 專項債發行量新高背後:符合條件的基建項目越來越少
    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共發行專項債券22313億元,完成全年計劃(37500億元)的59.5%,超過2019年2.15萬億元的全年新增規模。在如此巨大的發行規模背後,各地專項債當前使用情況如何?未來應該如何推進專項債的規範使用?
  • 國常會要求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專項債,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穩投資再加碼,3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全國發行地方債規模達15291.97億元。其中,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0343.85億元。
  • 首地專項債注資銀行細節曝光:廣東發行100億專項債 4家銀行受益
    時隔小半年,首地公開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細節!  12月1日,廣東省披露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細節。根據中國債券網,12月7日,廣東省將招標發行100億元支持4家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
  • 100億中小銀行專項債落地廣東 粵財控股間接入股1家農信社和3家...
    補充資本金據記者了解,廣東省此次募集的100億中小銀行專項債投向為1家農信社和3家農商行。其中鬱南農信社的債券金額為40億元,普寧農商行的債券金額為37億元,揭東農商行的債券金額為14億元,羅定農商行的債券金額為9億元。
  • 明明:固定收益2021年投資策略-債牛回歸|研討會嘉賓觀點速遞
    從明年來看,消費將逐步的回到一個歷史平均水平,大概8%左右增速。外需方面。2020年經濟好很重要的一塊是外需,這跟年初直觀認識分歧比較大。展望2021年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全球需求復甦的背景之下,中國的出口整體可能還會維持一個相對高的水平。
  • 11月新增社融超2萬億,難改信用擴張放緩趨勢,這一指標顯示...
    12月9日,央行公布11月金融數據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多增456億元;當月社融增量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對於明年一季度的新增信貸展望,王一峰表示,明年一季度銀行貸款「開門紅」的基礎是有的,因為信貸需求穩定,目前貸款儲備項目也比較充分。明年春節相對靠後,預計春節前信貸投放量會比較大,整個一季度新增信貸或呈現前高后低特徵。
  • 川普再放大招,呼籲2萬億美元基建;國常會連出...
    為了進一步穩定美國經濟,周二美國總統川普呼籲2萬億美元基建法案。此外,昨晚國常會連續出臺包括定向降準在內的多個重大利好政策。美股衝高回落 川普呼籲2萬億美元基建 為了進一步穩定經濟,川普周二呼籲國會通過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川普周二在推特上表示,對一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法案來說,現在正是時候,因為現在的利率接近於零。
  • 績效評價要跟著專項債項目走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今年,我國新增專項債規模達到3.75萬億元,實施績效管理意義重大。目前,各地已經圍繞地方政府債務績效管理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在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等方面依然面臨多項挑戰。  財政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全國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55萬億元,發行進度95%。當這些寶貴的財政資金投入到各地各項目中時,如何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真正釋放補短板穩增長效應?對此,業內人士已凝聚共識——緊緊抓住績效管理這個「牛鼻子」。  各地加速探索步伐  「地方政府債務是財政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納入預算績效管理範疇。
  • 新版地方債發行管理辦法出爐 四條規定放開發行期限額度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辦法(2015)》中,曾就地方債的發行期限提出過明確要求:對於專項債券,《辦法(2015)》規定的期限為「1年、2年、3年、5年、7年和10年」,且「7年和10年期債券的合計發行規模不得超過專項債券全年發行規模的50%」。
  • 盤前必讀丨1萬億元專項債提前下達,美國擬允許與華為合作
    而在科技股帶動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上漲0.5%至8854.3點。科技股集體上揚,Facebook和奈飛分別上漲了0.7%和2.3%。亞馬遜上漲了1.4%,而蘋果收盤也漲了1%。二是在年初已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1.29萬億元基礎上,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新增限額,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三是對保持就業崗位基本穩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延長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並創設政策工具支持銀行更多發放信用貸款。
  • 從「加力提效」到「提質增效」,明年財政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專家普遍預計財政赤字率在今年2.8%基礎上或有小幅提高,但不會突破3%。不納入財政赤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在今年2.15萬億元規模上有望提高至明年3萬億元以上,用於穩投資補短板。2020年預計不會出臺新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而重在鞏固和拓展今年減稅降費政策的成效。
  • 粵開李奇霖:如何理解專項債注資中小行
    7月1日,國常委會召開,市場關注的是專項債可以給銀行補充資本金。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對專項債合理補充資本金建立市場化的到期及時退出機制,嚴防道德風險。從國常會通稿裡,讀出的幾個關鍵信息有:1、補充資本金的方式,是專項債買銀行的可轉債。2、補充資本後,中小銀行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微企業。
  • 地方債規模出現縮水,發行利率上行自始至終——2017年地方債市場...
    其中,新增債券15898億元,略低於2017年計劃新增1.63萬億元;置換債券27683億元,受到地方債務置換難度加大、市場利率走高影響,置換債券發行明顯少於16年。  2、2017年地方債發行利率走勢表現出如下特點:首先,地方債發行利率明顯上行。其次,地方債信用利差整體走闊。再者,公募發行利率上升幅度與定向發行相比先升後降。最後,地方債專項債券發行利率略高於一般債券。
  • 地方債未來五年改革方向,財政部劃出兩項重點
    為應對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近些年地方政府發行政府債券規模快速攀升,今年底債務餘額近2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率逼近國際警戒區間下限(100%),地方債風險有所加大。「十四五」時期地方債管理有何新趨勢?如何防範地方債風險?對此,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近期發表的《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一文中給出答案。
  • 純債基金怎麼都會跌?債市究竟是震蕩還是反轉?
    從5月以來,短債基金下跌0.064%,中長期純債基金下跌0.351%,一級債基和二級債基也分別下跌0.748%和0.614%,和今年1-4月份尤其是春節之後的走勢而產生的慣性思維是有一個衝擊的,下跌的幅度也是超出了市場的預期,那引發這輪下跌的原因是什麼呢?
  • 日本拋143億美債,卻增持53億中國債券!超2.7萬億外資也加速來華
    拋售143億美債後,日本增持53億中國債券!美媒12月9日消息,日本財務省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日本基金淨買入中國債券85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2020年累計淨買入505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17億元)。
  • 樓繼偉:未來要提高一般債佔比,降低專項債佔比(附實錄)
    樓繼偉表示,要優化債務結構,提高地方一般債佔比,降低地方專項債佔比。順應促進消費、投資結構調整和群眾美好生活的趨勢。樓繼偉認為,實現新發展格局需要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措施。其中,金融市場的內外開放佔據重要地位,需要改革、改進的方面很多。國債市場規模太小、流動性不足,國債收益率曲線斷續,是重要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