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這幾十年,
伴隨著北京人長大,
承載著兒時記憶的館子,
成批成批地關張、消失,
再想吃一口過去的味道,太難,太難了...
現在吃飯,最怕瞅見大門緊閉,
或是在網上看見XX店下月即將閉店之類的消息。
偶爾看見哪家老店新址重開,
甭管離著多遠,都想去嘗嘗。
雖說十樣吃食裡,
也就一兩樣能咂摸出小時候的味道,
但還是如此的「樂死不疲」,
您說我是為了這口嘴麼,還不是被回憶牽著走。
今兒個,
我想帶您回味回味那些年我們下過的館子!
合 義 齋
過去,老北京講究吃前門外都一處的燒麥,
鮮魚口會仙居的炒肝兒,
穆家寨的炒疙瘩,
還有後門橋頭合義齋的煎灌腸。
小時候聽老輩兒講,
這裡的煎灌腸,
是京城獨一份兒的葷灌腸。
但對我來說,
這裡的包子炒肝兒最讓人牽腸掛肚。
「二兩包子、一碗炒肝兒」
曾是很多北京人的兒時記憶。
尤其是在那個不富裕的年代,
想要改善生活的時候,才會來上一碗。
芡亮汁濃、蒜香撲鼻、勾芡合適,
腸子跟肝更是不用多說,
不管盛多滿,也不會起尖。
不像現在有的店,芡汁過濃,
除了看著多以外,還真找不出其他優點...
如今,您想吃這口,
再上後門橋,可找不到合義齋了,
咱得奔護國寺大街去了,
合義齋也改名為「惠豐門釘肉餅」。
點評網上那些「合義齋」,別信就對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nllxxx)
五 芳 齋
在過去,
有這麼兩家包子捕獲了北京人的胃和心,
一家是西四二友居,一家就是五芳齋。
過去上東風市場,
必定得去五芳齋買個包子。
剛出鍋的包子捧在手裡燙得要命,
想要來回倒倒手吧,又怕給弄掉了,
只能用嘴吹,薛薇有點涼了,趕緊咬上一小口,
那味道,一個字香,兩個字好吃!
五芳齋的大包子,真正的薄皮大餡兒,
上嘴咬一口,連油帶肉,
一個下肚,保準半天都不會餓。
這些年吃了不少包子,但覺得哪的都不如五芳齋。
(圖片和五芳齋的大包子有出入,請見諒!)
消失了這麼多年的五芳齋,
如果在未來,
能夠回歸,那該有多好~
豐盛公小吃店
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心裡也有一千種對美食定義,
但我敢說,只要您吃過豐盛公的奶油炸糕,
那其他店的,真就再也入不了您的眼了,
那時候有人騎車一小時就為了這一口「甜蜜」,
您說它能不好吃麼。
這裡除了奶油炸糕以外,
還有甜香味美的核桃酪、
冰涼軟嫩的杏仁豆腐、
江浙風味的慄子肉粽...
可那年豐盛公隨著東風市場改建,不翼而飛,
如今在京城已無跡可尋,
儘管如此,每每路過豐盛公曾在的位置,
我的鼻子好像還能嗅到那奶油炸糕的味道!
凱琳滷煮
在北京,最不缺的就是吃滷煮的地方,
但十個人裡總有三、四個人對凱琳情有獨鍾,
尤其是南城孩子,誰還和這裡沒點故事。
小早去了這麼多次,就沒瞅見老闆笑過,
不過他家的天津包子,吃完給我美樂了,
一口咬下,有滋有味,還有湯,
比京天紅的好吃多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伊壁鳩魯派)
網上對他家的滷煮,評價褒貶不一,
但我個人覺得還行,
每次路過都要進去吃上一碗。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貓鼬在旅行)
凱琳的炒肝兒,也是中規中矩,
但當肝兒、腸兒、蒜沫一起進嘴的那一刻,
越嚼越香,
再配上兩包子,美滋滋~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翡翠蟬)
凱琳的老闆
對吃炒肝兒不用勺這件事更是特執著,
瞅見誰用勺,還得過來數落你幾句。
可如今,
這一口味道只能靠回憶了,
凱琳也因治理拆牆打洞關了門。
燕龍餐廳
今年8月,
在方莊經營了30多年的燕龍餐廳閉店了...
又一個承載著一代人回憶的館子,不在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徐小哈)
燕龍的地方不大,
裝潢和餐具也都有些老舊和破損。
一到飯店,滿屋的客人,都沒個落腳的地兒,
服務員之間說話全靠吼。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京城武)
儘管如此,
很多已經不住方莊的老主顧,
還會特意回來吃上一頓這可口的飯菜。
焦溜丸子、宮保雞丁、魚香肉絲幾乎是桌桌必點。
尤其是這兒的宮保雞丁,
和外面做得不太一樣,
有點像醬爆雞丁和宮保雞丁的結合體,
醬香口兒,特下飯。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蜜罐兒花孓孓 )
小早看新聞,
未來這裡可能會裝修重開,
但老一波的服務員,怕是不會回來了...
滿 朋 軒
滿朋軒,南城嘴有名的羊蠍子店,
在天壇南門對面那。
小早在貼吧看見有瓷打電話問過,
給到的回答是,不幹了,
這個吃了幾十年的店,
不知道在未來還會不會重開。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乖乖滴寶貝兒)
他家的羊蠍子,鮮、香,地道。
羊蠍子好啃,肉爛入味足。
湯底口味也不鹹,
等羊蠍子吃的差不多了,
就可以涮菜了,寬粉、腐竹......
最後還得再來上份兒抻面,完美!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anxiaoxiao)
比他家羊蠍子還好吃的,
是他家的小燒餅。
過去上他家買上一鍋羊蠍子,
還得再帶幾個剛出爐的燒餅走~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咖啡咖啡)
秋雲萍快餐店
有京城「蓋飯之王」的秋雲萍,
自1989年開業,經歷了阜成門的修路擴路,
也開開關關幾次。
但在去年,它是真的離開了我們...
至於未來還能不能吃到這熟悉的味道,
現在看來還是個未知數。
秋雲萍,
這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店,
卻在開店的這些年裡,
給無數北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zayz)
一共就六張桌子,
但趕上飯點,這裡卻人滿為患,
稍微去晚一點,就只能剩什麼點什麼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Caius_Ballad)
我最喜歡泥腸、扣肉、紅燒肉。
您說這裡的味道和別地兒的有什麼不一樣麼,
我也說不上來。
可能是菜便宜,老闆實在,
就算是特能吃的半大小子,
一份兒飯下肚,也準撐的直打嗝。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supertutu037)
西四包子鋪
記憶裡的西四包子,
薄薄的包子皮浸滿了汁水,
咬上一口,熟蔥的味道混著肥美的肉餡,
這裡的包子,那叫一個香~
原來位於西四路口西南角的西四包子鋪
重新開張的西四包子鋪,
可以說是爭議不斷。
弄得小早也開始想,
自己排了半個小時隊買到的包子,
到底是不是真正「西四包子」了。
直到我看見北青網的新聞,才恍然大悟!
二友居創始於1921年,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由於種種原因二友居更名為「西四包子鋪」,歸屬北京市西城區飲食公司(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前身)。而其以「西四包子鋪」為名,一直在西四路口經營到2001年。由於周邊環境整治、道路拓寬,該店才結束了經營,暫停營業。
後來由於暫時沒有合適的經營場所,因此西四包子鋪閉店後,暫時被回收進了華天集團的老字號庫中。隨著對老字號的發掘,北京華天集團最終決定以其原本的字號「二友居」的字號來重啟經營。2015年,華天二友居肉餅店全新亮相。
下次,您要想吃西四包子,
知道上哪去買了吧!
豐年灌腸
還記得今年年初,
看到停業多年的「豐年灌腸」要重開時的激動心情。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粉戀桃心)
您知道「豐年」兩字,
在咱北京幾乎相當於灌腸的代名詞,
多少北京人曾因為它的消失而遺憾過,
又有多少北京人因為它又能回來而卻雀躍,
還不是就是為了那一口老味道!
也許是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從油到製作,不說了,全是淚...
(圖片來自: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兒)
過去,
豐年灌腸講究切菱形塊兒,
薄厚也不一樣,
為的是吃起來能有不同的口感。
煎熟之後微微發黑,
口感脆,微焦,很有鍋巴的感覺。
豐年的蒜汁兒更是讓人讚不絕口,
偏鹹口兒,不辣嘴不燒胃。
製作時,不用刀,用蒜臼子一點一點搗爛,
這是為了保證大蒜所有的精華不被浪費。
馬凱餐廳
重回地安門的馬凱幾乎天天爆滿,
再加上緊挨鼓樓、菸袋斜街,
想吃一頓,還真費勁。
回歸之後的價格更是漲了不少,
偶爾來撮上一頓,一看帳單,還真有點肝疼。
小早個人覺得毛氏紅燒肉、
東安子雞、鱖魚兩吃,響油鱔糊都不錯,
還有幾乎每桌都會點的糖餅,
滿滿的麻醬和紅糖超級好吃。
有人說馬凱的味道變了,
有人說馬凱還是過去的味道,
小早覺得這事兒,
還是過去住這兒的老街坊最有發言權,
您說呢?
香妃烤雞
說香妃烤雞離開過,其實它也沒離開過,
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多了幾家分店。
最早香妃烤雞好像在西單大悅城那。
過去來西單,就吃香妃烤雞,
記憶裡的香妃烤雞又香又嫩,皮的滋味最好。
那時候條件不允許,
吃一個烤雞腿,就很心滿意足了!
這裡的油酥火燒也是一絕,
外酥裡軟,層次分明。
配著雞肉吃,就一個「贊」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程式設計師大人)
如今,香妃烤雞隻剩下四家店,
三家在西單附近,一家在鳥巢那。
有人說香妃烤雞早已沒有過去的味兒了,
但我覺得,也許是您山珍海味吃多了,
已經看不上這簡單的快餐了~
西單明珠酸辣粉
「我們不再逛西單明珠,
卻時常想起這碗粉」
其實人家有自己的名字,
但北京孩子好像都習慣叫它
「明珠那的酸辣粉」了。
過去逛完明珠、華威,
準要來這裡吃上一碗酸辣粉再回家的。
那時候幾個人端著碗去對面樓梯,中友(漢光)露臺
吃酸辣粉的事,您還有印象麼?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咣吃咣吃)
您說它好吃麼?但就是喜歡。
茲要是一提它,
湯底的那股酸辣味,就開始在嘴裡轉悠,
一碗吃完,不管外面有多冷,保準您直冒汗。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是你的甜心小王)
他家老店在明珠那塊,
現在搬到大秤鉤胡同裡去了。
雖然換了新環境,但一走進去,
還有點重回學生時代的感覺,
只不過是身邊的人變了...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夏天26度Ryc)
如今,
有的店還在,有的店關了,
有的店「下落不明」,有的店新址重開,
可不管怎樣,
味道一旦形成記憶,就再也忘不掉了!
聲明:本文轉自 老北京城(ID:beijing-cheng),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執行編輯:小早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