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這麼一個地方,她被稱作「亞洲第一溼地」。這個溼地是中國最美的河谷溼地,清澈的根河靜靜流淌,曲水環抱草甸,岸邊矮樹灌木叢生,綠意盎然,溼地上花草搖曳,山間白樺林連綿成片——這裡便是額爾古納溼地。
一路上,看到路邊一晃而過的一塊塊木製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宣傳牌:「大美額爾古納」、「醉美額爾古納」、「冬去海南三亞、夏來額爾古納」等,心隨車輪飛揚,恨不得足跡踏遍額爾古納每一寸土地。
我們的下一站便是亞洲第一大溼地——額爾古納溼地,說實話,在前往的路上,還一直在嘀咕:現在各地都在吹噓本土如何如何,哪裡會有那麼大溼地?
【途】額爾古納市
中午時分抵達額爾古納市,當地人也叫拉布大林。我們準備在此解決肚子問題,然後前往額爾古納溼地(根河溼地)。
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邊陲小城無處不散發著擋不住的異域風情。
【遊】額爾古納溼地
首先要強調一下:根河溼地,其實並不在根河 ,而是在額爾古納市市府所在地的拉布大林鎮。大家千萬別像我那樣自以為是,險些與享有亞洲高緯度、低海拔,有著亞洲第一溼地美譽的額爾古納 溼地失之交臂。
由於已經進入旅遊淡季,電瓶車停運了,但好在遊客的車允許開進園中。
進入溼地公園後,放眼望去,最醒目的建築便是博物館,也許是被其奇異的造型,亦或是被其豔麗的色調所吸引,我們的第一站便是溼地博物館。
儘管博物館是新建的,展出內容也很豐富,但我依然心心念念那窗外的風景。因此,我建議大家,去博物館參觀最好放行程的最後。
博物館對面這座山便是景區內的制高點,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溼地。於是,我們將其鎖定為下一個目標。
山頂,木刻楞式的遊客服務中心,在午後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溫暖。
遊客中心旁的「樹抱石」,開始還以為是天然的,等走近了一看,才發現這是一個天然與人工合成的雕塑。
山頂最醒目的就是這「亞洲第一溼地」石碑,沿旁邊的木棧道下去直達距河最近的觀景臺。
額爾古納溼地屬於額爾古納河及其支流(根河、得爾布幹河、哈烏爾河)的灘涂地,是中國目前保持原狀態最完好、面積較大的溼地,也被譽為亞洲第一溼地。
為了避免遊人擅自進入溼地,也為了遊客行走方便,在溼地周圍建起了長長的木製步行棧道。
這個季節,已經沒有遊人的喧囂。我沿著木棧道,來到最高處,靜靜地縱覽整個根河溼地全貌。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極目遠眺,眼前的景象真令人興奮!
清澈的根河靜靜流淌,曲水環抱草甸,形成了壯觀秀麗的河流溼地景觀。
四周起伏的遠山,環抱著一片巨大的開闊溼地,根河宛如一條青青的玉帶千迴百轉、靜靜流淌,給這原本磅礴壯觀的大寫意平添了柔美與婀娜。
這裡遠離都市喧囂,清澈的河流穿行在金色的草原和幽靜的白樺林中
根河像一條藍色的緞帶彎彎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流淌,而這河流的顏色完全取決於天空的色彩。
這裡地形平緩開闊,額爾古納河在這裡繪就了一個個動人的連續S灣
由於河流曲流的裁彎取直而形成了多處牛軛湖鑲嵌在大地上。
以其九曲十八灣的優美運行折線,勾畫出一個又一個漂亮的綠洲和令人心馳神往的曼妙小島。
馬蹄島更是惟妙惟肖。
馬蹄島是自然形成的牛軛湖,因其形狀似馬蹄而得名。相傳這是當年成吉思汗鐵騎留下的巨大蹄印。千百年來,無論是山洪爆發、河水泛濫等各種自然災害都無法改變其位置和形狀,這也是馬蹄島的神奇之所在。
根河的靈動畫筆在這裡又把溼地勾勒出一個惟妙惟肖的心形小島,引發了人們對於美好愛情的遐思,故謂之同心島。然而,遺憾的是,沒能拍攝出那顆愛心。
當地人告訴我,隨著所站立位置的變化,同心島的形狀也似乎千變萬化,不過還是在高處看到的更像,看來我站得不夠高呀!
在溼地邊坡地的下端,有成片成片的白樺林。由於十月的額爾古納已是深秋,在藍天的掩映下,白色的樹幹下灑滿了金色的葉片,構成一幅絢麗的油畫。
漫步在棧道上,猶如漫步於溼地頂端
美麗的秋天風光、宛若仙境的自然生態、蜿蜒曲折的河流流淌在溼地中央,天然景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線,是久居城市的人們心靈停靠休憩的港灣。
在溼地的盡頭可以看到拉布大林的倩影。城市就在溼地的旁邊,形成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從溼地望去,一代天驕故裡額爾古納市若隱若現,茫茫一片,這裡是一個遠在天邊、融入自然的淨土,是一個曾經轟轟烈烈而後歸於寂靜的聖地。
【獨白】
眼前這片富饒而神奇的土地,曾經是北方多個少數民族共同的發祥地,是心靈和精神的家園,人類從這裡走出密林,走出湖泊,走出沼澤,走出草甸,走向了現代文明。
而如今,高度發達社會中的人們早已煩膩了喧囂的城市,嚮往著原始天然。於是,人們又不辭辛苦來這靜謐的溼地湖泊、森林草原,為的是洗滌心靈,將養歇息。
這就像遠行的遊子,行之再遠也終有回家的一天,終將趨向出發的原點。即使負重不堪,即使身不由己,精神也要回歸自然的家園。
這是一個遠在天邊、融入自然的淨土,是一個曾經轟轟烈烈、而後歸於寂靜的聖地,是久居城市的人們心靈停靠休憩的港灣。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穿越三極,追秋獵色,(九)雞鳴聞三國》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