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度半,這不是衡量氣溫的刻度,不是那唯有杜康的純度,不是那數學裡兩線夾角的大小,這是中國陸地版圖上的最北端——神州北極的地理標識。北緯53°33′30″,常被人們戲稱為53度半,久而久之,這也就成了這裡的另一個代名詞。
漠河位於我國的最北端,也是我國唯一踏入北極圈的縣。在地圖上,中國的北極點位於「雞冠頂部」,地理坐標約為北緯53度33分,很多人習慣性地將這個緯度稱為北緯53度半。
相比於中國的最西、最南點,東和北兩點更容易到達,這兩者間最北點因那句「找不到北」的俗語而更加令人嚮往。於是,極行,一路向北!
【遊】北極村
告別北紅村,來到了 北極 村。北極村其實不是一個村莊,它是漠河市北極鄉政府的所在地。 北極 村總面積16平方公裡,大到每天來個幾千遊人也顯得星星點點。
我國大陸最北端這個的臨江小鎮,過去曾經是國防前哨,現在已是AAAA級旅遊風景區,村口即為景區的入口,冷冰冰的六十元門票,讓人在嚮往中顯得無奈,遊客的車輛一律得購買門票方可入村。上圖為北極 村口碩大的「村標」。
離村口不遠就是傳說中的我國最北郵局,木刻楞屋是大興安嶺地區就地取材的房屋特色,最北郵局也不例外。
極村也號稱是中國的聖誕村,所以,在郵局也模仿芬蘭的聖誕村,有三個郵筒,一個綠色的是室外露天的,另外兩個都是木頭的,在室內,一個是即時郵寄的。
這個長相有點滑稽的聖誕老人郵筒,是要等到聖誕節的時候郵寄用的。
在這裡什麼都被冠以最北,這裡號稱擁有最北的一切——中國最北的郵局、最北的哨所、最北的鄉政府、最北的學校、最北的衛生所、最北的地震觀察站、最北的派出所、最北的教堂、最北的供銷社,甚至還有最北廁所……仔細想想也是,可能你隨便拍個照,吃個飯,甚至睡個覺,都是你這輩子在中國的「最北」。
【遊】金雞之冠
我國的輪廓似金雞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北極 村就位於金雞的雞冠最頂處,金雞之冠廣場之名由此而來。廣場中的圓臺之上矗立著一座雕塑,為黑色的巖石底座上四根的方形柱子向上聚攏,託起一方龍鈕青銅印璽。
上端採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的造型面向南方,昂首翹尾,右前爪高舉,左前爪按一圓球,矯健有力,威嚴霸氣。印璽側面分別鐫刻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體現神佑中華, 江山 永固。下方的四根託舉方柱,柱腳為青銅海水紋,柱身為明黃色,表現了中華以黃為尊的神聖主權。
璽邊18尺,堪稱鏨印之王。「璽」文為陰刻篆體「金雞之冠」,與基礎部分朱紅色「璽」文相輝映,意喻此地為中國緯度最高點,是名副其實的「金雞之冠」。
圓臺背面立著四根刻有日月星辰、 江山海水、飛禽走獸、人物文字的方柱。
蜿蜒的木棧道將一個個人文景點串聯起來。我們沿著木棧道走向北極沙洲。因為當地人告訴我們,來北極村不到北極沙洲,不能算到了最北。
【遊】北極沙洲
莊嚴的138號界碑,被譽為中俄邊境線上的最美界碑。
站在神聖的界碑前留影,望著對岸原屬於我們的廣大土地不禁心潮澎湃,心緒萬千。
臨江立著一塊標有「神州北極」四個草書大字的景觀石,此石與號稱海南島天涯海角景區的「南天一柱」齊名,並與之一南一北遙相呼應。碑刻乃是愛新覺羅氏的書法。
江對岸的俄羅斯一邊江岸如翠屏橫立,恰似廣場的背景,大江蜿蜒東流,極有氣勢和畫面感。
【遊】北字廣場
三個背對的象形人字共同組合的篆字「北」的雕塑是北字廣場的標誌。
北字下面用墨線勾勒出中國的國土輪廓,長江黃河,各主要城市的位置名稱以及與中國北極點之間的距離。
站在這高大的北字下面,我知道自己是誰,來自何方,更清醒地知道,背靠黑龍江伸出雙臂,自己正在面對整個中國。
靜默地站在一旁的「北中之北」北望埡口廣場,我猜測這是它以前的名字,現在被「北字廣場」所替代。雖然如今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但它依然忠實地向人們宣告著腳下這塊土地的緯度與經度。
廣場東側放置了一塊景觀石,上面用紅五星和紅色小圓圈分別代表北京和漠河,上書「中國北極」四個紅字,被稱之為「北極祈福石」。
悠然地行走在神州的最北端,即使眼前沒有壯麗的景色,但最北的感覺總是讓你心潮難平。
在北字廣場漫無目的地閒逛時,突然有人在身後一聲大叫:「我找到北了!」尋聲望去,別看石頭普通,那句話卻真的很知名!
一群遊客正在此擺出各種姿勢留影,我笑笑,心想:看樣子,平時找不到北的人還真不少呢!
「找到北」蘊含了太多的哲理,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北,更多的是人生價值的北。多少人因為找不到「北」,而誤入歧途,又有多少人,因為找到了「北」,而取得了 成功 。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通過這次旅行而找到了北,也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
北字廣場周邊到處都是「北」,不僅有唐太宗的「北」,有毛澤東的「北」有米芾的「北」,有舒同的「北」……現代藝術造型的「北」。
走累了,坐在最北冷飲店的條凳上歇息,在四周各式各樣的北字中尋一個自己的最愛。
這裡的亭、廊都用原木製作,不事雕琢,原始樸素,且簡單實用。
北無處不在,就連長廊上的柱子也被塑造成了「北」。
【遊】北極定位廣場
北極定位廣場採用天圓地方的理念,以羅盤為造型,正中為司南,刻盤有」愛,財,智,壽,福,康 ,祿等祈福內容。
重溫童年的遊戲,坐於勺中,藉助外力推動勺炳轉動,根據勺炳指示方向,確定自己到神州北極所納的吉瑞福祉,樂趣多多。
【遊】最北一家
走過這個模樣依然淳樸的二吊橋便是傳說中的中國最北一家。
「中國最北一家」位於北極村最北部,號稱是居住在中國緯度最北的一戶人家,其實現在只能算北極 村最北的一家。
「中國最北一家」是「木揢楞」式的小木屋,面南背北,現在已經成為生意火爆的客棧,是北極村的一塊金字招牌。
最吸引我的是木刻楞牆上的淺藍窗框以及那串鮮紅的辣椒。
【獨白】
不管中國最北的地標是在從前的北極村,還是現在的北紅村,它們都在漠河的境內,都在53度半上。
來到53度半,都是為了來找北的,最北的旗幟指引著我們子,來到北紅村和北極村。當我踏上53度半的土地時才發現,原來找北竟然那麼容易。
對於所有找不著「北」的人來說,此生到過一次這裡,可以聊慰缺憾,因為,根本不用你找,一抬手一頓足,一放眼一凝神,你整個就被「北」圍裹著,盡情享受從未體驗過的幸福。因此,來到神州北極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當然就是找「北」啦。
我們來到53度半尋北,並找到了北。過去的北都是地理空間上的方位概念,今天的北卻是現實的北,是踏踏實實的北,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北,看在眼裡,溶在心裡的北。
如果你今生不到此地,是體會不到北的滋味,雖有北的概念,但還是永遠找不著北。這大概就是身臨其境和隔靴搔癢的天壤之別吧。
最北是53度半的噱頭,但卻不是它的唯一,據說,這裡是中國唯一能看到北極光的地方。可惜,我們去的不是時候,沒這個運氣。
其實,在這裡更為重要的是,我依然尋到了它原來的樣子,老式的木刻楞房子、手扶拖拉機、闖 關東 來的老爺子、一眼望不到頭的莊稼地……煙囪裡冒出的嫋嫋炊煙、院子裡的雞鳴狗叫,喚醒了53度半這塊土地!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穿越三極,追秋獵色(七)邂逅冷極》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