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熱愛旅行,也不論你去過哪裡,有兩個地方你一定要去看看,一個是大海,一個是草原。
從中國的版圖看,內蒙古則成了草原的代名詞。金秋塞外,原來草原上不只是滿眼的草地,也有震撼的克什克騰石陣、頑強的沙地雲杉林,亦或是草原上的明珠達裡諾爾湖。
300萬年,對於人類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遙遠,可是對於有「中國北石林」之稱的克什克騰石陣(原阿斯哈圖石林)來說,不過是滄桑歲月的一聲嘆息。我們此段赤峰之行,尋的便是這草原上的石卷天書。
深秋時節,我們奔向克什克騰,邂逅夢中的「洪荒」石林。這時候,突然想起村上春樹的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原來,該相逢的,無論以何種方式都會向你撲來!
【遊】克什克騰石陣
阿斯哈圖是蒙語,漢譯為「險峻的巖石」。它處於大興安嶺餘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地帶,雖與雲南石林同名,性質卻完全不同。雲南的石林是石灰巖經自然腐蝕形成的,而這裡的石林卻是花崗巖——很堅硬的巖石——腐蝕而成的。
克什克騰石陣(原阿斯哈圖石林)也叫做冰石林,是世界上罕見的、形態和成因在全球都具有代表性,並且是目前世界上獨有的一種奇特地貌景觀。
這時我才知道「克什克騰石陣旅遊區」原來只是「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九個園區之一,而石林本身還分為五個景區,分別是——草原石林、草原天柱、草原鯤鵬、草原石城、草原石堡。
由於已經過了旅遊旺季,目前只有這樣的景區車專程來為我們服務了。是不是有點兒因「禍」得福的趕腳,特別是專車專人接送,超值!
10月中旬,這個被贊為金秋最美的時節, 內蒙古 已經悄悄進入初冬。吉普車在山上行駛,我感到一個字——冷。山上不僅還有積雪,而且山頂上吹著悽厲的風,即便是穿了抓絨衣、衝鋒衣,帽子、手套、圍巾一個也不少,但感覺還是冷。
【遊】草原石林
司機將我們送達的第一個景區是草原石林,據說是地質公園中最大的一個景區,遠遠地看到如同天外來客般矗立著一片奇特的石林。
剛一走進草原石林景區,就看到低矮狹長的石牆,被命名為:乘風破浪。石牆長32.7米,遠觀恰似一艘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巨輪。其前端層石互疊,似浪起潮湧,託起一艘遠航歸來的巨輪。
看介紹得知,阿斯哈圖石林主要是由冰蓋冰川的創蝕、掘蝕和冰川 融化時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衝蝕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林」,是舉世罕見的「冰石林」。
這就是由冰川作用使花崗巖形成低矮狹長的石牆,可惜「巨輪」太大,沒能照全船頭和船尾。
站在巨輪前觀望許久,猛一回身,只見與巨輪遙遙相望處恰似仙人對弈。中間處似一棋盤,兩邊各一老者在對弈,而右邊老者身後又有幾位觀棋者。
前行不久,便見眾羅漢面向北方,或坐或站或依,形成一個羅漢陣。
花崗巖上部垂直節理髮育,長期風化和重力崩塌是裂隙加大,形成彼此獨立的石柱。底部水平節理髮育,風化較弱,形成連為一體的石牆。石柱頂部表面風蝕作用強烈,成渾圓狀,遠觀似一群栩栩如生的羅漢,故名羅漢陣。
這隻匍匐著的雄獅虎視眈眈地看著什麼?總感覺它隨時都會撲出去。
原來如此,右邊巨石下,蹲坐一小獸,與之呼應的左側巨石如兇惡怪獸般的雄獅,張著血盆大口,虎視眈眈。場面兇險,栩栩如生。
沿著修建好的木棧道一路前行,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天光雲影,盡收眼底。
在山邊,我看到左邊是魚尾塔,中間是北京猿人,他們共同堅守著通往月亮城堡的路
遠遠地望見七仙女,以寫意手法,取其中間部分,左三右四,排列七個石柱,意為七仙女,相擁著的中間石柱有人說應該是董永。意趣橫生,讓人浮想聯翩。
7個石柱呈不同形狀,婀娜多姿、似仙女翩翩起舞。呵呵,燕瘦環肥,你喜歡哪個?
擎天雙柱,其垂直而立,在脊上閃開一道縫隙,形成彼此分離又相互依靠的石柱。
其形態巍峨,氣勢恢宏,給人以大氣磅礴,擔當重任之感。
當我利用側光或逆光進行拍攝時,石頭的邊緣會有獨特的光影,而自然中鮮豔濃厚的色彩配合陽光或雲層所形成的陰影,則將與石林中無數層次各異的山石形成映照。
繼續前行,前方出現一座石塔,上面體形寬大厚重,下面的底座卻顯得嬌小單薄。這是因為,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形成的菱形石柱,下部風化作用較強,又因重力作用垮塌,形成上大下小的形狀。據力學專家計算,雙方重達60多噸,不平衡著力不超過100噸,故稱之為「平衡石」。
阿斯哈圖石林形態多變,很少有雷同形狀,而且渾厚粗獷,在荒野中突兀而立,十分醒目。
石林千姿百態,氣勢磅礴,最奇特的是阿斯哈圖石林的巖石節理都是橫向排列整齊劃一,如千層餅似的
石林地處白樺林中
有「俄羅斯美少女」之稱的白樺樹,她們三三倆倆站在雪地上,嘻嘻哈哈地笑著,鬧著……
眼前的白樺樹已經被秋風蕩盡了金黃色的樹葉,只留下白色的樹幹,如果有機會,我會選擇九月再來一次,在金秋時節,傾聽白樺與石林百萬年的纏綿訴說……
【遊】草原天柱
第二個景區叫做草原天柱,可想而知這裡定是遍布著一根根石柱。
然而,出現在我眼前的卻是一個巨大的書架, 上面整齊地擺放著一本本巨著,一層一層猶如堆疊的「天書」,記載著石林的歷史和滄桑,令人嘆為觀止。
書山是規則石牆,全長有90米,高10米,書形逼真,扉頁規整,書頁清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實打實的「書山」。
既然是書山,真想翻開它的內容看一看,裡面是否記錄了它的來歷,它的變遷。不禁叩問,你經歷了怎樣浴火冰天的歷練?你又是如何變化成現在的模樣?
「臥駝峰」,惟妙惟肖,似一隻巨大駱駝俯臥著守候了幾千年,甚至上億年。
雙足寶鼎,角度選得不是很好,有點兒看不出來
三結義,顧名思義說的是三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啦,中間的是關羽,左邊是張飛,右邊是背著草鞋的劉備啦!
像一隻靴子形狀的就是拴馬樁,這可不是普通的拴馬樁,傳說是成吉思汗拴馬的地方。
拴馬樁,高26米,景區最高一座石峰,孤聳草原。
這個角度,更像是一根頂天立地的圖騰柱
這麼看則像是一隻引頸高歌的大鳥
一處石景,從不同的方位觀賞,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在不同的光照耀下,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想像,這時,你會為大自然的偉大和神奇感慨萬千。
看著這些巖峰,與周圍的環境毫無漸次逐進之感,凸兀嶙峋通天拔地,鶴立雞群的氣勢動人心魄。
【遊】草原鯤鵬
隨後抵達的是草原鯤鵬景區,遠遠地就看到一隻大鳥靜臥在那裡
鯤鵬展翅九萬裡,棲居草原不思歸。沒錯,這就是鯤鵬落草原。
看,那翅膀翹多麼逼真。翹首而臥的鯤鵬與藍天、草原相諧成趣,構成一幅優美的畫卷。
這邊還有一塊試劍石,似鬼斧神工般用刀切過的巨石,看,切口的邊緣不能再齊啦!
這裡的石峰千姿百態,它們匍匐在草原上,橫亙在天地間,歷久彌新接受人們的瞻仰,巍然大度傾聽人們的讚嘆。
獨立成柱的石林猶如蹲守在家門口,翹首等候主人歸來的一隻愛犬,與同樣孤僻的幾株白樺樹為鄰,在坡地上格外受到清風的憐愛。
仙人背簍採藥,形象逼真。
石陣在北大山山脊上,平地而起,崢嶸險峻,遠望鱗次櫛比,如遠古先人建築的城堡,如古人布下的戰陳森森可怖、令人生畏;側耳傾聽,風吹如訴,似向人們講述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不為人知的故事。
深秋時節,站在積雪初現的峰頂望去,遠山如黛,層層疊疊地一直延伸至遠方,逍遙徜徉在這裡,醉在這裡,如夢似幻。
【遊】草原石城
一看時間尚早,好心的司機又給我們開了個小灶,加了一站——草原石城。
從這裡出發,我們步入草原石城——一個空中的城市。
也許是自己的經歷不夠豐富,這塊被稱之為叉車石,我卻總覺得更像是一隊巨獸,翹首以盼地望向遠方,打頭的那個還偷偷地伸出了舌頭。
這就是傳說中的南天門,其鎮守著草原石城。
這裡的石景多方狀巨石,像一座座現代都市的高樓大廈,故取名城市風光。
怎麼看,都覺得這像是一張女巫的臉,她伸長了脖子眺望著什麼目標?也許是和那一隊巨獸一起警覺地觀望著四周的風吹草動吧。
這是上帝的一隻翅膀嗎?它屁護著這裡的山山水水,屁護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這裡的峰巖毫無例外都呈現出層疊紋理,我徘徊其間可以品咂其韻味兒,領略其天然,感悟其妙像,回味其造化。
一座座石柱昂首蒼穹,石灰巖被千年的風沙雕刻,突兀崢嶸,蔚為大觀。
叢林前,山石齒齒,千石百態,樸實自然,訴說著亙古的往事。
這裡的石林形態多變,石頭的紋理是橫向的,層層疊疊的有點像千層餅。或高或低,或寬或窄,或大或小,山山不同,峰峰各異,如詩如畫,令人拍案叫絕。
巖峰峻峭層疊而起,形態詭異巧奪天工。
石陣相對高5—30米,成組的石陣底部相連,呈方形或條狀,上邊卻分離出不同形態的石柱,有的狀如塔,塔座塔身分明,高聳入雲;有的酷似人,則形神兼備,呼之欲出;有的形似獸,則栩栩如生,趨之欲動······
人們常用花崗巖腦袋來形容墨守成規的人,然而,眼前這些多姿多彩的花崗巖石顯然並不頑固透頂。成片出現的石林猶如古城堡殘垣斷壁,巖縫裡伸出蒿柳或刺梅的枝葉,搖曳著生命的不屈。
我給它起名為「勝利石」,看這勝利的手勢,一比劃竟是好幾百萬年。
眼鏡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看到它正躲在石陣中,眯著雙眼,緊盯著獵物,舌尖上的信子還若隱若現呢。我真怕它猛地伸過來咬自己一口。
阿斯哈圖石林並非成片簇擁著,而是在每一條山脊上或排成一列,或許點狀散布,突兀挺拔,極具形狀,使人感到震懾,猶如走進了一個形象生動的科普講堂和天然博物館。
它無法連片,每處相隔幾十米或上千米,像牆,像城堡,像石像群、像獸、像鼎、像柱……繞過一個角度,回眼觀去又像一個什麼物事,全憑你在那裡海闊天空的遐想。
【獨白】
由於第四紀冰川長期的精雕細刻,造就了阿斯哈圖冰石林這一方神秘的獨特的自然風貌,具有華山之險峻,黃山之秀麗,泰山之雄奇。這裡山連著山,峰連著峰,山山各具特色,山山不同,峰峰各異。
走進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站在這北大山上,看著眼前阿斯哈圖石林這片第四紀冰川留下的遺蹟,感受著兩百萬年地質變動帶來的震撼。石陣的神奇,隱秘、幽深,不同凡響,無不給人以震撼,讓觀者驚心動魄。
石卷天書,得一頁一頁地寫;積澱,得一層一層地來,周圍的大地都下沉了,而這些巖峰在地質的嬗變中惟我獨尊傲立在蒼穹之間。原因必有出處,科學可以給出結論,那些乾巴巴的解說扯得太遠,這樣的奇幻場景分明就是凝固的滄海桑田。
在空曠草原之上,大興安嶺之巔,穿越上億年的時光,從冰川時代就屹立至今的阿斯哈圖石林,呈現出一種遠古的蒼涼美。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