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是調養身體好時節,做好「一躲二養三暖四補」!

2020-12-24 李鵬醫生

今天是冬至了。陰陽中,達到了陰的極致頂峰,亦是新的平衡的開始。

今天,天最短,夜最長,隨後夜逐漸變短,天逐漸變長!

按照我國傳統,從冬至開始「數九」,冬至這一日為「一九」的頭一天,直至「九九」數盡,共八十一日。這個寒冷的季節叫做「數九」或「九九」,也稱為「數九寒天」。

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主收藏。冬季是我們人體吸取營養,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故極為重視冬至養生。

冬三月,對於人體來說是最好的調整身體時節。

冬至養生,注意「一躲二養三暖四補」!

一「躲」:躲寒

冬至時節,正是機體抵抗力差的時候,容易受寒和生病。因此,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冷」。

冬至時節,不建議過早外出,應早臥晚起,避免寒冷刺激。寒冷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建議中老年人日常鍛鍊應選擇午後進行。

二「養」:養心、養脾胃

養心,應做到心態平和,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

冬季養脾胃,不要一味大補特補。營養應均衡全面,避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

三「暖」:即頭暖、背暖和足暖。

頭暖:建議中老年人和小孩外出時,最好戴一頂合適的帽子,以防風寒侵襲。

背暖:中醫認為,背為陽。如背部受寒,會損傷人體陽氣,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可誘發多種疾病。

除了可穿上背心來保暖外,可以在中午時候,多曬曬背部。

足暖:冬季容易手腳冰涼,而足部有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腳部受涼就會引起許多臟腑不適,因此要做好足部保暖。日常多做踮腳運動,睡前泡泡腳,做足部按摩。

四「補」:主食、蔬菜、水果、水

冬季寒冷,飲食宜營養均衡,主食建議粗細搭配。

蔬菜類,冬季的大白菜、大蘿蔔、山藥等是冬季很好的補給菜。做餡熬湯、經濟又養生。

冬季,時候適量吃些柑橘、橙子類水果。但如果正在服用降壓藥、降脂藥,要注意少吃或不吃柚子。其他水果可以吃些獼猴桃、梨、蘋果等。

可適量多滋補類食物,如桂圓肉、荔枝、苡仁、赤豆、大棗、銀耳、木耳、黑棗、芝麻、黑豆等。

另外,就是一定記得喝溫水。避免乾燥缺水情況發生。

好了,冬至怎麼養生,朋友們都知道了嗎?今天記得吃餃子哦!

相關焦點

  • 冬至| 冬至養生,補對一天,身體健康一整年
    冬至習俗知多少 在古代,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過新年是相差無幾的。在這天,北方大部分地區有吃餃子、餛飩的習俗,而南方則吃米丸、糰子、湯圓。
  • 冬至吃什麼?補對這一天,學會「躲」著藏陽氣
    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補對這一天,健康一整年!一起來了解一下!糯米飯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粒粒」。廣式糯米飯必定要有臘肉、臘腸等經典配料,這兩樣配料也是整鍋糯米飯的靈魂所在。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健康】冬至補對一天,身體進步一整年!自學↓
    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 【清遠盛興中英文學校】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 | 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冬至不冷,夏至不熱。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
  • 冬至|羅醫生祝朋友們身體健康!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古代,冬至甚至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正是為了表示冬至的重要性。身處北方的人,正在經歷寒冬的低溫考驗,而南方的氣溫也逐漸下降……不管你身處哪裡,冬至都是傳統意義上養生的重要節點,此時精心調養、合理膳食、運動得當,可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冬至,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又逢天寒地凍之時,不好好吃怎能禦寒?而說到吃,冬至時節,一定要吃餃子。
  • 今年冬至竟這麼特殊!堅持「十個一」,來年無病痛!千萬別...
    這次「大合」是自1623年7月17日以來 最接近的一次, 下次再這麼近的「大合」 就要等到2080年3月15日了。
  • 冬至大如年
    古時冬至節】傳統節日。系陰節,舊時多於這天備酒祭奠祖先,上墳掛標壓土。徽俗重宗法,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屆時各名門望族備鼓樂開門祭祖,族長主祭,有名望者郎讀祭文,祭祀秩序肅然。這些融祀祭、飲食、娛樂於一爐的民俗活動的三要素中,又以食為重,這樣,便促使徽州山民們練就了菜餚、麵點、糕點等食品的烹飪與製作功夫。
  • 冬季正是養生的好時節,做好這4件事,提高免疫力,養出好身體
    因此,保護好自己的健康,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禦寒力,順利地過冬,是十分必要的。而冬季也正是養生好時節,做好這4件事,提高免疫力,助你養出好身體。1.注意要避陰寒入冬以後,早睡早起,多曬太陽是養生的重要方面。中醫理論認為,冬天在生活起居方面要保陽氣、蓄陰氣,特別是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
  • 冬至大如年,吃這6種傳統美食,寓意圓滿又安康,順應時節身體好
    冬至吃什麼?分享6種傳統美食,好吃又好做,溫暖滋補過冬天。從冬至開始,天氣越來越冷,意味著進入了長達81天的「數九寒天」。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很多地方有冬至吃傳統美食的習俗,寓意圓滿又安康,順應時節身體好。
  • 冬至後,開始「數九」,吃五果,食三蔬,做三事,遠離四個字!
    而冬至之後,雖然太陽逐漸北移但是地面因為得到的熱量很少,所以大氣的溫度會越來越低。老話說:「冬至壬戌數九」。冬至之後,每九天算一「九」,一年中最冷的天,就在三九和四九。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就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了。
  • 【節氣小講堂】冬至|擁有富足且通達的身心,你準備好了嗎?
    冬至是陽氣回升的開端,之後白天將越來越長,夜晚將越來越短,由此可見,冬至是陰陽交變的關鍵節點。自古以來,冬至被認為是大吉之日,其地位不亞於過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一陽生,代表了一個循環的開始,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被喻意為「新生命開始之日」。冬季的養生原則是「養藏」,但這個大的養生法則裡,也暗藏著「生發」的儲備與轉折。把握好冬至這段時間養生,決定著來年十二個月的走向和狀態好壞。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教您這樣吃,為來年身體打好基礎
    今年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 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 今日冬至,多吃三白、三黑、三肉,健康過冬天!
    一:冬季養生要藏陽氣,重點在「躲」。躲暴飲暴食、躲寒涼、躲是非等。二:冬至補陽,太陽是天下第一大補品!要曬後背䃼陽氣。三:冬至養生飲食不可過鹹,鹹傷腎。冬至後進補吃點啥好?給你推薦點身邊最普通的食物和最簡單的養生法。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飲食方」裡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
  • 今日冬至 | 願你三冬暖
    人們在這一天祭祖、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冬天天寒,容易凍著耳朵而餃子形如「耳朵」人們覺得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南方人喜歡在冬至這天闔家團聚、圍爐夜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其樂融融、團團圓圓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 冬至來臨,這些養生知識必須要知曉!
    冬至過後,氣溫驟降,寒冷加劇,在此氣候環境下,稍不注意,就會造成身體不適,甚至引起各類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高發。因此,冬至過後還沒有科學掌握養生知識的夥伴們,要看過來啦,小新來給你們一一划重點1、宜早睡遲起寒冬時節,萬物潛藏,我們的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大下功夫。
  • 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
    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冬至,意味著陽氣回升,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三九補一冬,來年去無病「,此時,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時期。冬至,飲一湯數九寒冬,喝點熱湯,滋補又驅寒。冬至時節,當歸黃芪羊肉湯,是很好的選擇。以羊肉、山藥、黃芪、當歸為食材的湯,補體虛,祛寒冷。
  • 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讓百官放假,皇家祭天,民間祭祖,文人消寒!
    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此時節,合家圍圓,劏雞宰羊祭祖,餃子湯團乞福。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或寒暄一壺酒,圍爐饋別舊歲。或安身靜體,做個羈旅獨眠人。無論如何,冬至可長歌,可醉飲,惟不可離去。 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 今日冬至|數九寒天重藏養,養陽秘精益脾腎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是冬至的「節令飯」。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我國傳統有從冬至開始「數九」的習俗。冬至這一日為「一九」的頭一天,直至「九九」數盡,共八十一日(其中三九最冷)。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民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所以,冬至又稱作「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中醫專家推出養生秘方
    三湘都市報12月2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羅運花)今天是冬至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北方"冬至大如年",有家家戶戶吃餃子的習慣。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羅運花副教授介紹,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緩慢。冬至養精蓄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