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人士:央行正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溝通協調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央行延續調控「姿勢」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

摘要

【央行主管金融時報:央行正在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溝通協調】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報導,記者從監管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的溝通協調、統籌推進。從近期市場的表現來看,過度的市場預期以及過快的調整,給市場帶來的流動性超調壓力已經有所緩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金融去槓桿」、資金「脫虛向實」導向告一段落,可能只是市場步伐趕超了監管步伐後短時期呈現出的緩衝。事實上,為應對監管的趨嚴和對未來同業等業務更加規範的要求,還有較多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業務配置需要進一步調整,往往調整初期對於市場的影響也是較大的,隨後則逐漸趨緩。(金融時報)

  5月5日至9日之間的3個交易日,央行未開展公開市場操作。5月10日,央行開展了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期、14天期、28天期分別為900億元、100億元和100億元。

  「央行此舉基本屬於意料之中。」交通銀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表示,由於在7天前央行運用大量逆回購對衝了市場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未續作可能帶來的衝擊,使得10日有近2000億元逆回購到期。10日,央行發放了不足500億元的抵押補充貸款(PSL),部分對衝了市場逆回購工具的到期,資金部分回籠。

  銀行間市場的表現維持了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相對平靜。交易所市場資金面方面,交銀交易所流動性壓力實時監測系統顯示的交易所市場加權利率午後2點時僅為2.86%,處於近一段時間以來相對低位的水平。陳冀表示,央行10日的操作對於對衝前期工具到期衝擊具有較為顯著的積極作用,也延續了貨幣當局維持市場流動性基本穩定的調控思路。按照當前央行調控「姿勢」推斷,下一次規模較大的逆回購操作可能在中下旬交接時點附近。

  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此前一系列已經出臺或正在醞釀的監管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市場猜測和預期,疊加季末考核等因素給市場流動性帶來了壓力。進入二季度以來,在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多日後,銀行間市場整體加權利率曾一度接近3.5%。然而,從交銀銀行間流動性指數(IBLI)觀測來看,二季度以來峰值僅為21.66,遠低於今年一季度的峰值129.45的水平。IBLI指數的波動率方面,一季度的52.7明顯高於二季度以來的34.7.

  「這也說明二季度以來,市場流動性壓力的起伏較一季度已經存在較大幅度的改善,市場流動性在貨幣當局各種工具綜合運用下,正朝著更加穩定的方向演變和發展。」陳冀說。

  陳冀表示,從近期市場的表現來看,過度的市場預期以及過快的調整,給市場帶來的流動性超調壓力已經有所緩和。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金融去槓桿」、資金「脫虛向實」導向告一段落,可能只是市場步伐趕超了監管步伐後短時期呈現出的緩衝。事實上,為應對監管的趨嚴和對未來同業等業務更加規範的要求,還有較多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業務配置需要進一步調整,往往調整初期對於市場的影響也是較大的,隨後則逐漸趨緩。

  市場利率方面,10日隔夜Shibor漲0.71個bp(基點)報2.8270%;7天期Shibor漲0.67個bp報2.9300%;14天期漲0.53個bp報3.3805%;1個月期漲0.22個bp報4.0463%。

  陳冀表示,市場利率小幅上移的趨勢不變,不過,短期內快速向上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從累計IBLI指數近3個月的走勢來看,雖整體有上移趨勢,但仍處於流動性壓力「正常」和「較強」之間的通道內上下起伏,並未出現流動性明顯趨緊甚至發生流動性風險的端倪,這也是多項金融業務監管趨嚴後,央行綜合調控的結果。

  「未來的監管政策變化與貨幣當局的流動性調控仍會相輔相成,既考量政策出臺對市場可能形成的衝擊、防範局部流動性風險誘發系統性風險,又使得金融監管不斷向前推進,打造更加穩健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體系。」陳冀表示,在金融去槓桿和資金「脫虛向實」過程中,部分非銀機構縮表以及銀行業機構增速放緩,市場資金價格逐漸小幅上行,都屬轉換行情中的正常市場現象。然而,過快去槓桿或監管加強則可能使得短期市場利率向上突破,這既是流動性壓力的表現,也可能是局部機構發生流動性風險的爆發點,為金融業的穩健發展帶來新的問題,這顯然不是監管層的初衷。記者從監管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會」加強監管政策的溝通協調、統籌推進。

  因此,陳冀預計,市場流動性的未來趨勢在很大概率上仍是保持基本穩定,不排除個別時點有所趨緊。市場利率在本輪金融去槓桿的過程中維持小幅上移態勢,短期銀行間市場整體加權利率突破3.7%甚至4.0%的概率較小。

  【一行三會防控金融風險】

  央行:

  央行整肅第三方支付機構:一年減15家 行業漸剩寡頭

  央行: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

  央行參事:政策傾向是以時間換空間 逐漸消除樓市泡沫

  銀監會:

  銀監會「補短板」 數十萬億抵質押貸款管理有據可依

  銀監會:深入排查銀行業各類風險 密切盯防重點領域風險

  銀監會:嚴禁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證監會:

  證監會啟動投資者保護活動 打牢資本市場發展「群眾基礎」

  證監會召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交流會 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證監會回應叫停資管資金池業務傳聞 稱並非新增要求

  證監會澄清IPO三大傳聞 財務門檻等雖未變但否決率已提高

  證監會: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重要位置 不放過一個風險隱患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證監會開啟天價罰單模式!

  保監會:

  保監會集中整治路線圖規劃出爐 「亮劍」八大亂象

  保監會: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防範風險跨行業傳遞

  保監會:研究保險資金投資金融產品的監管比例

  保監會:將著力整治產品不當創新 及時清退違規產品

  保監會重拳整治5類不當入資方式 「兩個穿透」將是重磅武器

  四大報齊發聲>>>

  四大報發聲:股市監管穩中求進思路不變 避免風險傳導

  專家觀點>>>

  管清友:沒想到金融監管如此嚴厲 要熬過這兩年

  李迅雷:金融監管趨嚴表明宏觀政策悄然轉向

  鄧海清:監管協調將為股市長期「健康牛」提供支撐

  葉檀:嚴厲監管動了誰的蛋糕

(責任編輯:DF010)

相關焦點

  • 五道口金融學院建言:金穩委應成「一行兩會」間協調的監管主體
    當下,中國金融監管格局已經從原來的「一行三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升級為「一委一行兩會」(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一委一行兩會」如何監管協調也受到廣泛關注。
  • 易郭搭檔,「一委一行兩會」探路中國式金融監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曾表示,金穩委應該在「一行三會」之上。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稱,央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作用。經過此輪機構改革,原來的「三會」只剩「兩會」。中共中央近日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 「三會」主席履歷高度相似 助力大金融監管時代
    「農行走出了三位『三會』一把手。」在劉士餘將出任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職務消息公布之後,有農行內部人士不無欣喜地說。劉士餘這一角色的轉變,使得現任三會主席都遵循了從央行,到農行,再到「三會」一把手的工作軌跡。
  • 從「大一統」 到 「一委一行兩會」 中國金融監管體系重塑成型
    不難看出,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進程,就是人民銀行的金融監管職能不斷細分、不斷剝離的過程。在之後長達15年的時間裡,「一行三會」的監管體制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分業監管制度不斷強化、運行慣性不斷增強。  「金融委」開啟統籌協調監管模式      自2003年「一行三會」金融監管體系建立以來,經受了2008年金融危機、2013年「錢荒」等危機的考驗,其對金融穩定發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隨著金融風險頻發,也促使人們對當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反思,迫使我國加強對自身金融發展的監管力度。
  • 「一委一行兩會」金融監管架構好在哪裡
    一行三會」。   以2018年兩會落幕為標誌,我國基本完成金融管理機構改革,金融監管架構變成「一委一行兩會」,有別於原先的「一行三會」。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金融管理結構?
  • 一委一行兩會,中國新金融監管格局會對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而宏觀與微觀之間,以及「一行兩會」與其他有關部門間的協調則由金穩委負責,共同構成「一委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體系。至此,醞釀已久的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告一段落。當然,我們也只能說是告一段落,因為金融監管體系永遠要伴隨金融業實踐不斷調整,沒有十全十美、一勞永逸的一天。 改革金融監管體系的呼聲由來已久,各界討論多時。
  • 新金融監管體系全解析:」一委一行兩會「和雙支柱
    而宏觀與微觀之間,以及「一行兩會」與其他有關部門間的協調則由金穩委負責,共同構成「一委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體系。2003年銀監會從人行分立之後,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格局持續了多年,人行負責貨幣政策,三個監管機構負責金融機構具體的審慎監管工作,實踐中三會還隱約負責所監管行業的發展規劃(監管與發展由同一部門負責,在利益上似乎存有矛盾)。這一格局有其成效,但也有其漏洞,在一開始便有質疑之聲,近年更是日益難適應金融業發展與監管的需要,宏觀與微觀之間不協調,微觀監管部門之間也不協調。
  • 今年將修改人民銀行法:宏觀審慎、監管協調等職責有望入法
    來源:網貸天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5日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報告。報告指出,今年要修改反洗錢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其中,人民銀行法的修改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 2021年金融如何監管?「一行兩會」如是說……
    「一行兩會」如是說……   近日,「一行兩會」黨委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透露了2021年金融監管的政策信號。
  • 央行發聲,加強信用評級行業監管,發揮債券市場「看門人...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進一步推動評級監管統一,真正發揮評級機構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為進一步規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12月11日,央行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會議由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主持。
  • 潘功勝談宏觀審慎監管 還有哪些政策呼之欲出?
    的不足,加強宏觀審慎政策應對,以防範系統性風險順周期積累以及跨機構、跨市場、跨部門和跨境傳染。  潘功勝說,2019年,央行設立宏觀審慎管理局,明確負責宏觀審慎管理職能,重點開展了建立我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推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開展重點領域宏觀審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 【深度觀察】從「一行三會」到「一委一行兩會」,內地金融監管與時...
    在改革開放40年間,從單一銀行業到日益複雜的混業金融,中國內地金融監管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逐漸完善的轉變。而從「一行三會」到「一委一行兩會」,監管頂層設計的分分合合體現出中國金融監管道路的任重道遠。
  • 曹紅輝:新監管框架下雙支柱政策的強化與創新
    貨幣政策則始終處於不斷調整的短暫平衡的狀態中,以求能協調地實現四大目標。宏觀審慎政策實現平衡,一要防止過度監管,導致效率損失;二要避免監管失位,造成系統性風險。央行的MPA包括七個方面,如通過資本和槓桿、資產負債、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業務風險、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等來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自我約束和自律管理。造成這種政策框架結構的內在缺陷可能是由於這些要求更多是針對金融機構,而較少地考慮金融功能的效率問題。  金融功能應優先於金融機構。只要能提高經濟系統的效率,金融功能就不會消失,消失的或者被淘汰的只是沒有效率的金融機構。
  • 「一委一行兩會」格局落定
    加上去年新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一行三會」成為了歷史,「一委一行兩會」的新格局就此形成。在行業壁壘逐漸消融的現狀下,金融機構間跨行業合作頻繁,行業亂象滋生,舊體制的弊端日益明顯。
  • 中共中央、國務院:強化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和金融監管協調
    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指出,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意見》提出,構建有效協調的宏觀調控新機制。加快建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政策體系、決策協調體系、監督考評體系和保障體系。健全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就業優先政策為主要手段,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 「一行三會」官員忙下海歐美監管者多從「海裡」來
    ­  據統計,2013年以來已有36位中國「一行三會」官員「離職下海」,涵蓋處長到副部級等各級別的官員,以司級和處級幹部居多。反觀歐美國家,眾多投行高管最終反而向美聯儲等監管層邁進。­  某歐系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歐美投行高管對職業生涯後半段的考量標準往往並不是金錢,而是個人理想抱負。「美國沒有級別之限,來去自由。業界高管後期會有興趣到政府部門,加大對政策的影響力」。­  高盛:監管層的「黃埔軍校」­  正如上所述,當今歐美不少中央銀行家皆出自頂級投行高盛。
  • 「看緊」債市「看門人」 央行將加強信用評級行業監管
    12月13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規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央行近日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認真總結了近年來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情況和有關問題,交流借鑑國際評級機構業務開展的經驗,研究討論了進一步規範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措施。
  • 山西監管局加強留抵退稅監管
    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是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的重大舉措,對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財政分配關係,有力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具有重要意義。財政部山西監管局積極落實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著力加強增值稅留抵退稅監管,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護航。
  • 國際監管動態:法國推進央行數字貨幣測試,韓國修訂P2P貸款市場監管...
    但全球穩定幣的建立和運營成本預計會很高,且目前無法量化;由於全球穩定幣安排主要基於尚待大規模測試的新技術,因此它們可能面臨重大運營風險,需要適當管理和緩解。但是,該行也提供了許多解決方案,據稱它們可以幫助實現全球穩定幣,如根據國際標準、國內法規和政策設計和實施全球穩定幣安排;實施國際協調的監管和監督方法;在所有司法管轄區的跨司法管轄區澄清法律待遇等。
  • 央行將加強信用評級行業監管
    宏觀數據 央行將加強信用評級行業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