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提問,如果建築公司沒有成本發票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沒有發票的公司情況不同,即使都是建築業,可能情況也各不相同。有些費用,是不需要成本發票來稅前列支的,比如自有員工的工資,有些費用,則需要取得發票來進行扣除,比如材料和機械租賃。所以,先要分清公司的具體情況,再判斷是在哪個環節上缺票。
1. 建築業的「人材機」
對於很多的建築企業來說,人工、材料和機械設備的租賃會佔到費用中的比較大比重。
(1)區分用工方式
人工費用要區分不同的用工方式,來看是否需要取得發票。比如,如果是公司自僱的員工,那麼就是造表發工資,並進行稅前的扣除;如果員工是通過勞務公司外包或者勞務派遣的,那麼就需要獲得發票來進行稅前扣除;如果是包工頭自己註冊了個體戶,那麼就由包工頭去開發票給到公司,所以,關鍵要把人員進行分類,看每一類人員的成本應該如何扣除。
(2)區別主料輔料
對於材料來說,要看是從哪裡進行採購的。一般來說,如果公司是一般納稅人,主要的材料集中採購,也會選擇在一般納稅人那裡採購,這時候一般能夠取得發票。對於一些需要零星採購的材料部分,比如磚瓦砂石、可能有時候是就地取材,有時候是在小規模那裡臨時採購,這個時候要對方開票,可能會碰到一些阻礙。比如對方不願意開具發票,或者是開票就要求加價。這個時候還是要測算好成本,不開票,那麼這部分不能稅前扣除,可能更加不划算。如果想到其他地方去「找票」,建築業本身就是重點監控的行業,風險很高。所以,還是儘量跟對方商談好價格的情況下,要求對方開具發票。
當然,也可以提前做好一些規劃,比如儘量把零星的採購合併,增加談判的條件,或者是選擇那些本身有稅收優惠的供應商,這樣開票的意願會更強。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自己將供應鏈延長,進行自己採購,並申請核定徵收,來降低綜合的稅負。
(3)租賃發票
對於機械租賃,本身稅率也是13%。這對於建築企業的進項抵扣來說,是很有好處的。所以,儘量找到合適的供應商,並要求開具相應稅率的發票才是上策。
2. 需要注意的問題
建築業營改增之後,或許發票抵扣一直都是一個問題。這一方面需要老闆們有相應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要提前做好規劃。其中有幾個點,需要特別關注:
(1) 找好供應商
不同的供應商,在提供發票的意願方面,稅率徵收率的方面,都會有差異,所以要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供應商的篩選。
(2) 稅收政策的運用
對於一些特殊的情況,本身進項就不多,那麼企業可以申請增值稅的簡易徵收,比如甲供工程、清包工,老項目等。而在企業所得稅上,雖然大部分企業的主體公司不能申請到核定徵收,但是如果是為了進行稅收籌劃而設立的小企業,或許是能夠享受這個政策的,搭配主體企業,進行綜合運用,或許能夠對降低企業的綜合稅負有所幫助。
雖然沒有成本票的問題,每家企業都各有不用。但是可以從意識上重視,從管理上改進,從「人、材、機」上進行一定的籌劃,將沒有發票的情況儘量減少,降低企業的綜合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