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系統上下3萬餘名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民航空管系統平穩走過了2014年。這一年,安全目標平穩實現,服務品質穩步提高,幹部職工人心穩定。這一年的空管發展關鍵詞,值得細細品味。
(一)關鍵詞:安全
安全是空管發展永恆的主題。2014年,空管系統加強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規章和管理手段,開展安全專項整治,穩步提高安全管理質量,確保安全形勢平穩。2014年1月~11月,空管系統保障各類飛行起降約772萬架次,同比增長7.19%。事故徵候萬架次率為0.0027,優於民航局規定的0.007的安全指標,各項專業安全指標均符合預期。
穩中有新 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既要講究平穩,又要積極創新。要在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面前確保持續安全,必須做到穩中有新。
確保安全要「穩」。安全工作事關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在空管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空管系統必須築牢根基。各類規章是否完善?運行程序是否合理?標準是否科學?……這些都是空管系統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要從制度上為安全發展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空管系統還要注重建設安全文化,使員工將各種安全規章制度真正內化於心,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
確保安全還要「新」。民航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對空管系統的發展提出了諸多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國空管系統應積極引進新技術和新的運行標準,提高安全運行裕度。2014年北京首都機場開始應用的平行跑道目視進近技術,就有利於充分發揮飛行員的主動性,同時有利於管制員集中精力,確保安全。
「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這一諸多空管運行單位張貼在牆上的口號,既體現了空管系統對安全的重視,也說明了安全工作的不易。在2014年安全運行的基礎上,空管系統將繼續穩中有新,朝著持續安全的目標堅定前行。
大事記:
1.出臺了《空管系統不安全事件差錯標準》《空管系統危險源管理辦法》,起草了《空管系統安全評估管理辦法》等指導材料,從制度上明確了相關標準和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2.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安全評估系統與空管實時運行風險管理系統項目,對空管安全信息系統和空管運行品質檢測系統進行升級,實現了空管運行品質檢測系統的區域性聯網,全面掌控區域性安全運行情況。
3.推廣目視間隔和目視進近。北京首都機場終端區開始實施平行跑道目視進近實驗運行,成都、重慶、昆明進近管制區相繼實施目視間隔運行。
4.完成132座機場的儀表程序修訂、800餘個進近程序修訂。目前,全國已經有195座機場的儀表程序可以實施連續下降最後進近(CDFA)。
(二)關鍵詞:品質
2014年,民航空管系統充分發揮協同運行優勢,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使各單位的聯動更加有效,服務品質、社會滿意度得以提高。
發揮協同優勢 讓公眾「點讚」
當社會公眾對航班運行品質日益關注時,空管這個一直在默默努力的系統終於走到了社會公眾的面前。2014年,社會公眾對空管滿意度的提高離不開空管系統的協同努力。
加強協同才能提高管制運行效率。一系列提高管制運行效率的舉措,都離不開各管制單位的高度協同。東部高空空域整合、縮小管制移交間隔,要求相關單位在設備擴容、管制協議、人員支援等方面予以協同配合;及時啟動MDRS(大面積航班延誤應急響應機制),需要氣象部門、管制部門、運行部門等有關部門進行信息提供和分析,並需要信息平臺及時發布預警。在空管一體化的背景下,各部門、各單位實現了高度協同,促進了管制運行效率的提高。
加強協同才能提高民航服務品質。作為民航運行的神經中樞,民航服務品質的提高離不開空管與航空公司、機場等業內單位的協同。2014年,在MDRS機制和CDM系統的配合下,空管系統積極與航空公司、機場聯動,及時公布大面積航班延誤預警信息,給出相對精確的起飛時間,方便航空公司和機場為旅客提供相應服務,減少了關艙門後的等待時間,從整體上提高了民航服務品質。
加強協同有助於獲得公眾支持。在航班量增加、客觀空域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僅靠空管內部的努力無法徹底解決航班延誤問題。但是,空管系統的協同努力卻可以盡最大可能地獲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2014年,空管系統通過協同聯動,更加積極主動公開信息。在數次天氣等引起的大面積航班延誤前,空管系統的信息公開獲得了公眾「點讚」。
在民航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空管系統要進一步加強內外協同,不斷提高運行品質,為業內發展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大事記:
1.縮小雷達管制移交間隔。實施雷達管制的區域管制單位間的雷達管制移交間隔由40公裡縮小至30公裡,使管制移交點單位時段內航班通行能力增強了約33%。
2.初步構建全國流量管理體系,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瀋陽、烏魯木齊7個管制中心成立流量管理室,在部分繁忙中低空、進近管制和塔臺進近管制單位設立流量管理崗位。
3.啟動了基於空中交通通行能力的MDRS,及時發布大面積航班延誤預警。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共發布大面積航班延誤預警82次。其中,紅色7次,橙色17次,黃色58次。經分析,大面積航班延誤的主要原因為軍事活動和複雜天氣。
4.空中交通信息平臺上線試運行,24小時實時更新運行限制、空中交通通行能力、無線電幹擾、全國飛行態勢和航空氣象等信息。信息平臺還及時配合MDRS,面向公眾及時發布延誤預警,加大信息溝通力度。
5.繼續推進高空空域整合,完成鄭州高空接管第三階段工作,實現了北上廣三大區管中心無縫銜接,減輕繁忙航路的運行壓力,提高管制運行效率。
6.民航氣象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運行,提供集中統一、方便快捷的氣象信息服務,還向社會公眾提供最新的航空氣象信息,方便旅客實時查詢機場和航路天氣。
7.對《民航航班正常統計辦法》進行修訂,每月一次面向民航系統和社會公眾提供權威的航班正常性數據。未來,將根據實際情況對《民航航班正常統計辦法》進行完善。
(三)關鍵詞:空域
伴隨著民航空管事業的發展,民航空域管理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在各方的不斷努力下,我國民航空域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運行管理環境也有所改善。但是隨著航班量的不斷增長和軍民航需求的日益變化,挑戰依然存在。
立足於內 目光向外
一方面是飛速增長的航班量,一方面是緩慢增長的空域資源。長期以來,為化解這一矛盾,空管系統不等不靠,立足於內,目光向外,儘可能地為民航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立足於內就是要在現有資源條件下,儘可能地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空域使用效率。近年來,民航空管系統內部挖潛,通過搭建空中立交橋、骨幹航路單向循環改造等方式,提高空域使用效率,進一步解決骨幹航路的擁堵問題,讓現有資源發揮出「1+1>2」的作用。
目光向外是要爭取空域管理部門更多的支持。如同地面交通一樣,空中之路也涉及「徵地拆遷」問題。近年來,軍民航協調不斷加強,已攜手走出了若干空域調整的「好棋」。在尋求民航空域擴大時,民航空管系統可以抓住關鍵點,在充分考量軍民雙方的需求後,以點帶面,降低協調難度,實現共同發展。比如,2014年推進的數條大通道建設、華北地區空域優化等工作就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資源開展的,降低了協調難度,實現了軍民航的協同發展。
空域資源不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民航空管系統發展的重要問題。空管系統只有做好內部努力,才能爭取外部支持,為民航發展爭取更大空間。
大事記:
1.總結完善京昆航路單向循環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了空中大容量通道設計理念,並推進更多骨幹航路單向循環改造,增強骨幹航路通行能力。目前,若干空中大通道方案已在協調落實中。
2.推進重點地區空域優化。在華北地區空域優化中,在首都飛行特區周邊新闢2條國際航線、3條國內航線和8個機動指揮區域。川渝黔地區的空域結構優化工作則實現了貴陽機場的北向進出分離,使貴陽管區4條主幹航路實現單向運行。推進大連、南京、青島等機場進離場航線分離,實現了南京機場全部4個進出方向的單向運行,理順了起降南京的37個城市對和飛越南京的53個城市對間的班機航線。在渤海地區增開了14條國際飛行航線,開通了4條國際骨幹航線,實現了渤海灣地區大連、青島等主要機場的起降航班以及高空飛越航班的單向運行。為助力國際旅遊島建設,海南地區在原有1條航線的基礎上新闢了3條航線,有效地解決了進出海南的航班擁堵問題。
3.出臺緊急迫降機場使用規定,會同國家空管委、空軍、公安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相關部委聯合下發了《境外航班使用緊急迫降機場實施暫行規定》,並正式將敦煌、嘉峪關、玉樹、吐魯番和庫車5座國內機場作為緊急迫降機場,提供給境外航班在遭遇突發情況下迫降使用,以全面提高西部地區空中飛行安全水平與經濟效益,有效確保空中絲綢之路運行順暢。
(四)關鍵詞:人才科技
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2014年,空管系統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廣新技術應用,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百年樹人 為發展儲備人才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曾指出,全面推進建設民航強國戰略,實施「科教興業」和「人才強業」是一項戰略性基礎工作。
人才隊伍建設對空管確保安全、提高運行品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空管系統每個崗位都是空管安全運行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崗位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空管安全工作開展的好壞。因此,空管系統著力提高關鍵崗位的專業人員素質,探索出統一招聘、統一培訓等人才培養模式,狠抓關鍵崗位人員的資質能力建設,逐步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
在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空管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也有了新的發展。2014年,空管系統繼續推進PBN(基於性能的導航)、AIDC(空中交通管制設施間數據通信)等技術的應用,對於提高空管運行效率、增強空管保障能力有著積極意義。
在建設民航強國的徵程中,空管系統要進一步創造人盡其才的環境,培養一支業務水平高、職業素養高的專業人才隊伍,推進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空管系統的發展儲備人才。
大事記:
1.提高管制員ICAO英語能力。2014年,3043人次參加了管制員ICAO英語測試,ICAO4級以上通過率為75%。
2.實施人員統一招聘,對管制、通導和氣象3個方向的技術人員進行統一筆試、分級面試、擇優錄取,組織開展招聘工作的抽查與自查。2014年統一招聘了管制方向634人、通導方向181人、氣象方向66人。
3.開展新進專業技術人員崗前統一培訓,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員工專業化水平,組織空管系統57名管制骨幹以及民航大學、民航飛行學院及南航大568名管制專業畢業生,舉辦了管制員崗前訓練營。
4.繼續推進PBN技術的研究應用,共完成了29座機場的PBN飛行程序設計任務,開展了16座機場的PBN飛行程序實施工作。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新疆全疆地區航路航線PBN運行,計劃2015年初正式實施。
5.大力推進AIDC管制移交技術的應用。廣州區管中心與臺北區管中心正式實施AIDC管制移交,上海區管中心與日本福岡區管中心、韓國仁川區管中心和大連區管中心的AIDC管制移交工作也在推進當中。
(五)關鍵詞:建設
2014年,空管系統加快戰略規劃,推進空管工程建設,抓好重大工程項目管理,為空管系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
適度超前 滿足發展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點要求,其中提到要提高城市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質量,構建適度超前、相互銜接、滿足未來需求的功能體系。同樣,空管系統要發展,也要注重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質量,適度超前,滿足未來發展需求。
近年來,空管系統發展十分迅速,保障航班量快速增長,扇區劃分越來越多,人員隊伍不斷壯大,對設施設備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空管單位不斷對原有設施設備進行升級擴容。北上廣三大區管中心在整合東部高空時,就對原有指揮系統進行了升級擴容;另一方面,空管單位還根據發展需求,推進新項目。正在推進中的瀋陽區管中心和烏魯木齊區管中心項目,未來可以滿足這兩個地區不斷增長的航班量需求。這些擴容和新項目,為空管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硬體條件。
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空管系統也要合理預估發展前景,適度超前。在民航業高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曾出現候機樓投入使用當年,旅客吞吐量就超過設計容量的情況。目前,部分地區的航班增長量年均超過20%。在此情況下,空管系統在建設設計之初,就要充分為日後發展留出餘地,讓指揮系統能擴容,保障場地有空間,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李芳芳)
大事記:
1.建成23座機場的運行協調決策系統(CDM)、空管設備運行保障基地等6個項目,推進瀋陽、烏魯木齊區管中心等8個大型項目建設。
2.首都新機場空管工程飛行區通信管道工程初步設計合同籤署,標誌著首都新機場配套空管工程全面啟動。
3.完成工程項目可研上報88項,總投資額為52.8億元。完成建設項目招投標216項,節約資金4.14億元。
4.加強前期設計、協調報批、工程能力建設,東北、西北空管局已成立設計部門,加大空管項目前期審批的協調力度,縮短項目審批周期,推動工程建設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