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舒|能寫兩米見方擘窠隸書,被人尊稱為「中國隸書王」

2021-01-12 字體家

陳景舒,廣東省佛山市張槎人,字靖庵,別署凝碧樓主,原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廣東省書法藝術基金會會長。曾任廣東省第二屆書法家協會主席、廣東省第六屆政協委員、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常委。

陳景舒書法

早年師從嶺南大書法家昊子復,頗得昊門真傳。擅隸書,兼工楷書、行草書,旁及篆刻、國書、實用美術等。其書法藝術重傳統,力求創新。其適遍兩漢簡牘碑刻旁及歷代書跡,博取眾長,融會貫通,師古不泥於古。經長期不懈努力,形成出入於東漢隸書與西漢竹簡之間的個人隸書面目。秀麗中有陽剛之氣,用筆純樸,結構奇險。能寫兩米見方擘窠隸書,大字氣勢磅礴,小字樸茂風華,形成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陳景舒書法

其書法作品在全國及港澳臺、日本、東南亞等地多次展覽、刊登和出版。作品被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等三十多個單位收藏,並收入《中國新文藝大系》、《中國當代書畫選》、《中國當代名家書畫扇面集》等二十多部書畫專冊,收刻於翰園碑林等碑林、碑廊十多處。傳略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等。曾應邀去日本及美國、韓國、澳大利亞、臺灣等地交流文藝,1988年赴澳門講學。連獲1986和1988年廣東魯迅文藝獎。曾在廣州、佛山、韶關等地八次舉行個人書展和師生書展。著有《實用隸書字帖》、《隸書書寫門徑》、《四體楹聯》(合著)、《隸書入門》(日文版).。

陳景舒書法

2004年,陳景舒書法藝術館在他的家鄉禪城區張槎落戶,陳景舒從事書法研究四十多年,被別人尊稱為「中國隸書王」,有人評價陳景舒的書法已經形成了出入於漢隸和漢簡之間的隸書面目,為廣東書壇別開生面,對於種種的美譽,陳景舒顯得很謙虛,他說這是父老鄉親對他的厚愛跟鼓勵,自己實在不敢當,寫隸書只是一種心得。至今,在他家還保留著他的老師吳子復先生寫給他的一幅字,這幅字成為了他的人生座右銘。

(編輯:幀雨)

相關焦點

  • 當代誰寫的隸書最好 讓人賞心悅目的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五大字體之一。欣賞隸書,我們能透過其四平八穩的筆法布局,感受到一種歷史感,莊重感。自古至今,隸書以三大特點而著稱:1、厚重,即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2、樸拙,即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3、高古,即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
  • 現代隸書造詣的登峰字帖,劉炳森《百家姓》欣賞,學隸書的必修帖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 寫好隸書,你選擇對毛筆了嗎
    譬如,寫二王小今草,應該用小紫毫或小狼毫;寫康有為,應該用長鋒羊毫;寫于右任,應用中鋒羊毫;寫蘇軾,最好用中短鋒筆等。筆的性能不一樣,所表現的線條也不一樣,書者應仔細辨之。  市面上現代的筆工所作的筆,在原材料、做工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個暫且不提,就論不同的隸書宜選擇的毛筆。
  • 文徵明隸書《千字文》,其認為隸書太難了,勉為書之
    明朝的隸書比之元朝,風氣稍盛。可見的隸書墨跡有王民《唐人五言律詩二首》,是冊頁裝,現藏臺北故宮。王民作隸書,筆畫忽而肥濁,忽而纖細,筆法是「帖學」的一套路數,而結字欠缺整肅與漢隸古法隔膜著。王世貞《藝苑言》說豐道生(坊)「家蓄古碑刻甚寓,一一臨摹,自大小篆、古今隸、章草、草、行,無不明了」,但豐氏寫的隸書,現在看不到了。據王世貞說,雲間陳文東也善寫隸書,但王世貞只是耳聞,他也沒有見到過,還有太倉陸旅攜,妙得隸意,可惜三十而夭。王世貞最推崇文徵明的隸書,他說:獨文太史徵仲能究遺法於鍾、梁,一掃唐筆。乃子彭繼之,亦逢遵雅,少傷率易耳。……徵仲恆自負,隸法則不讓古人,而歉於篆。
  • 鄧石如所寫的隸書,是你喜歡的字體嗎?
    鄧石如所寫的隸書,是以篆筆入隸方圓渾厚隸書,代表作品有《至仁山銘》軸、《詠方子云案頭牡丹花詩》軸、《贈甸園二兄大人詞賦》軸、《贈張翰風顏氏家訓》軸、《贈見源禪友世慮全消》四條屏、《敖陶孫詩評》十條屏,等等。
  • 廈門硬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欣賞:王安石《梅花》寫得怎麼樣?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氣譙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
  • 古代書法名家隸書作品欣賞
    筆者翻閱史料,可找到有隸書墨跡傳世的是鍾繇和曹操。鍾繇(151-230),字元常,河南長葛(今為許昌市管轄的長葛市)人。鍾繇精通隸書、章草、楷書等書體,其中最擅楷書。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鍾繇為隸書向楷書演變過程中一個標誌性、最具影響力人物,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創寫楷書並取得大成的書法名家,被後人譽為「正書之祖」。
  • 寫隸書咋入展獲獎?評委解析了13件作品
    全國第四屆隸書作品展 因中國書協國展及單項展 取消「獲獎作品」 所以能被評為提名的作品 從某種程度上相當於「獲獎作品」 應該有一些過人之處
  • 劉炳森的隸書作品很好看,哪些人不能學?專家這樣說
    劉炳森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家,他也在中國書法家協會任過職,按照當時的書法水平來說,劉炳森的書法一度曾引起了廣大書法愛好者的極大熱情,一直到現在,仍有不少書法追隨者學習劉炳森的隸書作品。因為他的隸書書法,端莊寧靜,大氣沉著,在靜中變,在變中動,不僅字形美觀,而且筆法也很容易掌握,很快就能學到書寫的主要方法。
  • 隸書有什麼特點?一文了解隸書
    題主很有意思,問隸書有什麼特點,卻配了一張柳公權的楷書的圖片。隸書的形成和發展隸書和楷書一樣,都是中國書法五種書體之一,隸書形成於秦朝,也有的說形成於戰國時期,到了漢代是它的鼎盛時期,清朝隸書又得到了一次發展。
  • 【中國風】隸書大師的筆墨傳奇 曾為圓明園題寫園名
    【同期】  那時候的皇祇室還沒有對外開放,叫一個名字叫地壇文物陳列室,這牌子也是我自己寫的,我寫了 隸書幾個字,還在下面寫了一排英文,怕外國人看不懂。  【解說】  1985年,趙普調入地壇公園,主持地壇皇祇室的文物修復工作。  皇祇室是地壇核心建築,是供奉皇帝祇神牌位的地方,規制屬於最高級別。
  • 千姿百態的隸書碑刻,獨具特色,飛白書
    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東漢碑刻就有一百七十多種,這些碑刻風格多樣,千姿百態,任取一種都是絕妙佳品。被譽為「書中無上神品」的(禮器碑》歷來被人們公認為是漢碑中最典型的隸書。其書法用筆剛勁,筆畫瘦勁,富有彈性和韻律;字體方正,結構緊密又不失舒張。字勢莊重、嚴正、儀表堂堂。洋洋千餘字的《史晨碑》,可稱得上漢碑中的「大肚漢」了。
  • 解析隸書寫法技
    二、隸書的結構 隸書的結構是在線條橫向走勢的基礎上,以扁方取橫勢為基本特徵。 隸書的結構有以下幾個特點: 如何寫好隸書中的結構之法 1、因字立形 隸書的結構隨字的高、矮、大、小、斜、正而自然取勢,要因字而立形,不可強求一致。
  • 這13件隸書作品,評委告訴你為什麼能獲獎?
    全國第四屆隸書作品展共收到13825件投稿作品經過評委會嚴格評審共有234位作者入展其中提名作品13件因中國書協國展及單項展取消「獲獎作品」所以能被評為提名的作品從某種程度上相當於「獲獎作品」應該有一些過人之處
  • 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看當代書法家隸書創作
    ——易從網隸書書法作品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它所顯示的磅礴的表現力是無可比擬的,中國書法僅以黑白、點線為表現手段,成為「東方藝術美學的核心」、「中國文化核心中的核心」,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成功的訣竅在於書法的美學構成。本文整理了當代擅長寫隸書的三位書法家手寫書法作品,一起來欣賞吧!
  • 隸書臨摹的四大要點,值得收藏!
    ,所以有篆圓隸方的說法,而隸書是比較古老的字體,它的筆畫要寫得古樸、蒼老,給人一種滄桑殘缺美,方勁古拙道出了隸書的概貌。,寫波橫時先用逆鋒向左行筆,再往左下按筆,然後慢慢提起向右運行,這就是平出;最後寫挑腳時,筆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狀好似大雁之尾,一般為露鋒收筆。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隸書」由當時使用它的人多為「徒隸」(下級 胥吏)而得名。也有人稱它為「左書」,「左」即「佐助」的「佐」字,左書是佐助篆書的意思。隸書主要是在秦漢兩代使用,秦代使用的隸書稱為「秦隸」或「古隸」,漢代使用的隸書稱為「漢隸」或「今隸」。由於今隸的波磔(zhé)向左右分開,像個八字,因此又叫做「八分」或「八分書」。
  • 化繁為簡,化圓為方,化弧為直——解碼隸書
    四、左右舒展;隸書字形為扁方,上下緊縮,而左右的撇捺之筆儘量伸展,形成橫勢。五、上下精密;避免寫得過高過長,橫畫較多、字形高大的字,儘量寫細點、緊湊點。切記過分壓縮,須加強左右伸縮。六、重心平穩;每個字都有重心,重心筆畫,須落在字的分量較重位置、關鍵的中心點上。
  • 伊秉綬用顏體寫的隸書,被康有為、沙孟海所推崇,節臨《光孝寺》
    不知先生(語默)書法日課:節臨清代隸書《伊秉綬書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伊秉綬隸書的筆法淵源,嚴格上講並非來自於漢隸,而是取法於顏真卿楷書筆法。可以說,伊秉綬是學到顏真卿筆法精髓的第一人,不僅用顏體筆法寫隸書,還用隸書的運筆寫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