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書畫,令人心碎!

2020-12-12 藝直通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珍品以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同時,大英博物館也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其中就包括不少精品書畫,如顧愷之《女史箴圖》、敦煌壁畫等。

《女史箴圖》 局部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3段已佚散,現存僅剩9段

此畫根據晉代詩人張華於公元292年寫的《女史箴》所繪,用歷代賢妃的故事來告誡宮廷婦女需遵守婦德。

作為中國現存已知的最早繪畫長卷之一,《女史箴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它在清代時藏於宮廷,八國聯軍入侵時被盜,後來以25英鎊(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00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大英博物館。

乾隆就曾視《女史箴圖》為至寶,他在上面留下了大量賞玩的印記,畫卷引首就是乾隆所書「彤管芳」。

敦煌壁畫

大英博物館所藏2.3萬件中國藏品中,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藏經洞所出文物達1.37萬件之多。

20世紀初,一位名為斯坦因的英國籍匈牙利人進行了第二次中亞遠徵,在那次遠徵中,斯坦因一行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發掘了大量漢簡,又在莫高窟拍攝了大量石窟壁畫,並廉價購得藏經洞出土的敦煌寫本二十四箱,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皆為精品。

這一大批珍稀的經卷、絹畫等文物被帶到英國後,分別入藏大英博物館與大英圖書館。大英博物館在33號展廳外走廊的盡頭,特別開闢一間幾十平方米的「斯坦因密室」,珍藏這些來自敦煌的文物。

斯坦因密室

《釋迦牟尼靈鷲山說法圖》,是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經研究,這件巨幅刺繡畫被認定製作於八世紀左右,約在唐代。其高為241釐米、寬159釐米,是目前所見中國刺繡中最大的一幅。

《西山草堂》

《西山草堂》為「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字伯虎)所作,描繪了暮色朦朧中的山水風光,河岸青山連綿起伏。在畫面前方,一位老者坐在他的鄉村小屋裡,過著鄉村隱居生活。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這幅畫傳承有序,「印章達人」乾隆也曾擁有過,畫上有他在1751年的題字。在手卷的下方,還有後來的收藏者留下的十幾段文字,他們對畫作進行了評論。

《十竹齋書畫譜》竹鳥畫

明末書畫篆刻家胡正言所作的《十竹齋書畫譜》,是一套講授畫法、供人臨摹的書畫譜,由他首創的「拱花」技法印製,共8冊,歷時15年完成,是版畫史上劃時代的作品。

其中繪畫部分由胡正言及當時名家如吳彬、吳士冠、魏之克、米萬鍾、文震亨等所畫。除圖畫外,在對開頁上還附有對畫的解讀。

《十竹齋書畫譜》初印不多,傳世更是稀少,現行世的版本多為清代人翻刻。

大英博物館所藏的這套《十竹齋書畫譜》原版初印本,被認為是最早且最佳的版本,極具學術價值。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如何收集到三千件貴重中國書畫?收購和接受捐贈都有
    在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三千多件中國書畫中,有一千多件是19世紀廣東人繪製的外銷畫,主要是由雷納(Rneere)小姐在1877年捐給大英博物館。安德生是一位古董收藏家,從1842到1900年,他一共賣給大英博物館3500件文物,在其中的2400多幅繪畫裡146幅是中國畫。自1873年至1880年,他曾經是日本東京海軍醫院的院長,收藏大量的東方文物。在1910年2月17日,一個只留下姓氏韋格納(Wegener)的婦女將一百多件中國繪畫捐給大英博物館後,悄然而去,至今不知其名。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開始正式對公眾開放,位列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擁有800多萬件藏品,鎮館之寶是羅塞塔石碑和帕特農神廟石雕。大英博物館的藏品部分來自英帝國鼎盛時期全世界的掠奪,部分來自私人捐贈,這裡收藏著上下幾千年全人類文明的精華。
  • 大英博物館裡的那些中國頂級文物
    印象中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相信很多人有著相似的觀念 ,但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第33號展廳中國文物廳,你會發現我們的先人是在七千年前就開始創造文明,製造藝術品,目前在中國文物廳以年代劃分展品,從公元前5000年至新中國成立,它所展出的中國文物,跨越了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
  • 巧遊大英博物館 中國遊客的參觀建議
    與此同時,更多的人希望在「蓋印章」之餘,能在有限的參觀時間裡見識到更多的寶物,更有所得。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該博物館的電腦資料庫中現共登記了23579件中國文物藏品,包括平面(書畫、織品等)5224件、立體器物(石、玉、金屬等)18355件,囊括了中國的全部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等。
  • 含《女史箴圖》和中國書畫,大英博物館新增30萬張藝術品數據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身在中國,卻想一探大英博物館?別擔心,博物館這一舉措可能會讓你夢想成真。兩大鎮館之寶上線令人驚喜的是,此次上線的30萬張藝術品圖像中包括大英博物館兩大鎮館之寶:《女史箴圖》與》《羅塞塔石碑》。《女史箴圖》局部圖《女史箴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 在大英博物館看中國珍寶(圖)
    大英館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藝術的全部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從遠古時期的石器,半坡村紅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時期的青銅尊、鼎,秦漢時期的銅鏡、陶器、漆器、鐵劍,六朝時代的金銅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種金玉製品,甲骨文、竹簡、刻本古書和地圖、銅幣、絲綢、刺繡、書畫、琺瑯雕塑、景泰藍、漆器、竹編等等讓人應接不暇。標刻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大英博物館中國館都能見到。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玉器
    大英博物館以龐雜豐富的收藏傲立於世界頂級博物館中。近300年的歲月中,它收藏了來自全球數百萬件文物。
  • 你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館館藏中國古代書畫
    近代以來,列強從中國掠走了數目難以統計的文物,現主要收藏於歐洲、北美、日本的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中。據不完全統計,流散到世界各國的中國文物總數多達200萬件以上,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裡的極品中國文物,美到心痛!
    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東方書畫修復室裱畫師:讓世界看到更多中國古畫
    碰巧這個時候,英國著名的漢學家、敦煌學和中國藝術史學者韋陀教授正在上海訪問,得知邱錦仙來到了倫敦,立刻返回倫敦與她會面,並極力邀請她去自己的東家——大英博物館演示裱畫和修畫技藝。邱錦仙演示的是修復一幅傅抱石的畫,是韋陀教授買來的,據說是從火裡搶出來的作品。「當時那幅畫有好幾個大破洞,在英國專家看來是不可能修復的。」
  • 大英博物館中國展廳:25年後再「變臉」
    25年前,大英博物館33號廳經歷了一次大型整修,完工後,也是她來剪的彩。這些年裡,英國女王一共來過三次大英博物館,這也就是說,其中的兩次,她都是為中國館而來。剪彩之後,女王觀看了展廳中的中國玉器、瓷器、繪畫和絲綢之路文物。「她對我們展出的每一件藏品都非常感興趣。」大英博物館中國部門主任霍淑吉(Jessica Harrison-Hall)說。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擁有100多個展廳除英國本國收藏外該博物館還收藏了世界各地近800萬件的寶貴文物和書畫珍品囊括了古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文明古國的頂級文明>而作為大英博物館最吸引人的館藏品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多件是藏有中國頂級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領域中的超級國寶皆有收藏囊括了中國的整個藝術類別如中國各朝代的書畫
  • 國博發布新書,帶讀者「參觀」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大英博物館卷》今日在國家博物館首發。該書是目前刊布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文物藏品最多的一本書。資料圖 白繼開 攝《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劃出版的一套大型圖說叢書。
  • 「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邱大師工作了30多年的東方古書畫修復室,就坐落在一個靜謐的小花園中。開水洗舊畫初見邱錦仙女士,這位在大英博物館擔綱古玩修復第一師,也被稱為「天下無二,身懷絕技」的高手,是一位和藹慈祥、質樸的中國女性。她是上海人,若是走在上海街頭,你不會覺得她和那些普通的中國老太太有何兩樣。
  • 大英博物館中的十大中國青銅器
    商朝時,雖然中國南部借鑑中國北部的青銅鑄件技術和酒器製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裝飾形態和風格與北部迥然不同。這件寫真的酒器對象是當地品味和選擇的範例。 羊角自由彎曲的公羊比饕餮或怪物的臉部更為逼真和形象。大部分的中國古代器皿都是用公羊裝飾的。它的製作很可能是首先鑄造羊角,然後再將它插入用於鑄造器皿其餘部分的模具當中。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鈞瓷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中國很多珍品也被收藏在這裡,其中就有鈞瓷。
  • 我在大英博物館修文物
    對,就是那個擁有265年歷史,藏有800多萬件文物珍品,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那在這樣一個博物館裡修文物又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她說:「學校老師教會了我很多修復裝裱技巧,也花了很多精力來指導我的實際操作,讓我學會了傳承了千年的中國書畫裝裱技術,學會了如何修復。」而作為主攻中國書畫裝裱修複方面的她,還非常認真的學習中國繪畫技巧,這讓她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鑑定能力,另一方面也夯實了自己修復中補缺全色的基本功。
  • 多圖實拍:打卡大英博物館,裡頭的中國珍寶,美
    博物館,是最接地氣的藝術課堂。有統計稱如果大英博物館每年把展出的藏品更換一遍需要一百多年才能全部展完古希臘式主樓大英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四大博物館之一明亮的大中庭據統計,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所有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收藏全世界精品的大英博物館 「發跡史」令人詬病但保管手段很專業
    然而,爵士去世二百五十年後,英國公眾仍然感念著他,由於他慷慨遺贈的七萬餘件收藏品奠定了大英博物館的最初家底,全體民眾才能成為這筆文化財富的永久繼承人。作者:田小滿大英博物館 韓巖 攝 北晚新視覺供圖從1805年開始,大英博物館對公眾完全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