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珍品以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同時,大英博物館也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其中就包括不少精品書畫,如顧愷之《女史箴圖》、敦煌壁畫等。
《女史箴圖》 局部
《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3段已佚散,現存僅剩9段。
此畫根據晉代詩人張華於公元292年寫的《女史箴》所繪,用歷代賢妃的故事來告誡宮廷婦女需遵守婦德。
作為中國現存已知的最早繪畫長卷之一,《女史箴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它在清代時藏於宮廷,八國聯軍入侵時被盜,後來以25英鎊(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00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大英博物館。
乾隆就曾視《女史箴圖》為至寶,他在上面留下了大量賞玩的印記,畫卷引首就是乾隆所書「彤管芳」。
敦煌壁畫
大英博物館所藏2.3萬件中國藏品中,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藏經洞所出文物達1.37萬件之多。
20世紀初,一位名為斯坦因的英國籍匈牙利人進行了第二次中亞遠徵,在那次遠徵中,斯坦因一行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長城沿線發掘了大量漢簡,又在莫高窟拍攝了大量石窟壁畫,並廉價購得藏經洞出土的敦煌寫本二十四箱,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皆為精品。
這一大批珍稀的經卷、絹畫等文物被帶到英國後,分別入藏大英博物館與大英圖書館。大英博物館在33號展廳外走廊的盡頭,特別開闢一間幾十平方米的「斯坦因密室」,珍藏這些來自敦煌的文物。
《釋迦牟尼靈鷲山說法圖》,是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經研究,這件巨幅刺繡畫被認定製作於八世紀左右,約在唐代。其高為241釐米、寬159釐米,是目前所見中國刺繡中最大的一幅。
《西山草堂》
《西山草堂》為「明四家」之一的唐寅(字伯虎)所作,描繪了暮色朦朧中的山水風光,河岸青山連綿起伏。在畫面前方,一位老者坐在他的鄉村小屋裡,過著鄉村隱居生活。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這幅畫傳承有序,「印章達人」乾隆也曾擁有過,畫上有他在1751年的題字。在手卷的下方,還有後來的收藏者留下的十幾段文字,他們對畫作進行了評論。
《十竹齋書畫譜》竹鳥畫
明末書畫篆刻家胡正言所作的《十竹齋書畫譜》,是一套講授畫法、供人臨摹的書畫譜,由他首創的「拱花」技法印製,共8冊,歷時15年完成,是版畫史上劃時代的作品。
其中繪畫部分由胡正言及當時名家如吳彬、吳士冠、魏之克、米萬鍾、文震亨等所畫。除圖畫外,在對開頁上還附有對畫的解讀。
《十竹齋書畫譜》初印不多,傳世更是稀少,現行世的版本多為清代人翻刻。
大英博物館所藏的這套《十竹齋書畫譜》原版初印本,被認為是最早且最佳的版本,極具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