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2021-02-23 臺灣68海裡

中秋 臺灣人 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看見臺灣 你所知道的臺灣 不知道的臺灣

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大型集會

 ■    ■    ■

中秋節是全球華人,以及亞洲多個國家特有的節日。每到中秋,除了傳統的圍坐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閩南地區還有傳統的博餅習俗。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臺灣最流行的中秋習俗卻是 全民烤肉!——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臺灣中秋節烤肉已有二三十年歷史,而且這股風氣歷久不衰。天氣好時可在公園、河濱,甚至自家門前蹲著烤;天氣不好也可以邀集三五好友上燒肉店圍爐烤。幾年前為了拼經濟,各級地方政府及小區紛紛推出大型烤肉活動,更使烤肉成了中秋節的全民運動。▼


由於野外燒烤最受歡迎,因此島內各地都會開放一些公園,作為露天烤肉場所,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相約在此,賞月吃肉。▼


臺灣中秋烤肉的習俗,最早始於臺灣中南部地區,流行於北部也就在最近一二十年。臺灣中秋烤肉的起源有多種版本解釋,其中一個版本是,秋收後農閒,臺灣民眾會把稻草架起來焚燒,順便扔幾個番薯烤烤,後來覺得沒意思,就乾脆疊石頭或用磚頭搭架子燒烤。▼


之後,有臺灣醬油製造商在中秋前夕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廣告,產品還隨贈一個小毛刷,直接將毛刷裝在瓶口上,倒著一拿,就可以直接塗肉了。這對酷愛烤肉的臺灣人來說,簡直是劃時代的發明。▼

而另一家萬家香醬油不甘示弱,也打出烤肉的廣告,經典廣告詞『一家烤肉萬家香』更是人人朗朗上口。就這樣,兩家廠商相互大打廣告戰,加上同時間各大賣場在中秋節前大辦烤肉器具、食材特賣會。於是,「中秋烤肉」走進臺灣千家萬戶,幾年下來形成了「過中秋、吃烤肉」的風潮。▼


儘管烤肉之風盛行臺灣,可是傳統的過節習俗在臺灣並未式微。每逢中秋,臺灣民眾會「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這就是傳統習俗的沿襲。▼



而在臺灣各地,也有一些特定的習俗: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



只要中秋這個節還在延續,這些傳統文化就在延續,不會因為烤肉等時尚元素的興起,而衝淡傳統佳節的韻味。相反,各地的新舊習俗在頻繁交流中,相互滲透、彼此交融,讓傳統節日多了許多時尚、有趣的元素。比如,閩南地區的博餅已經開始流入金門及臺灣本島,並延伸至閩南以外的其他地區,許多年輕人也非常熱衷參與,增添了傳統節日的魅力。▼


不論過節的習俗如何演變,團圓的主題是永遠不變的。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民間的過節方式在悄然演變,但人們對過節的興致卻有增無減。不論是博餅,還是烤肉,人們渴望的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給生活增添一分色彩、一分情趣。

 ■    ■    ■

相關焦點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烤肉習俗起源探    中秋烤肉為何成為臺灣家家戶戶最主要的活動?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新聞話題  時近中秋,閩南一帶進入了博餅狂歡季;而在海峽對岸,則盛行吃烤肉過中秋。臺灣為何會時興「吃烤肉、過中秋」呢?雖然吃烤肉過節,備受臺灣年輕人喜愛,但燒烤也增加了碳排放。該如何適度引導控制,避免節日裡油煙排放過量,造成空氣汙染?
  •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而臺灣的中秋節較有特色而與大陸不盡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吃文旦,其次為烤肉。「文旦」其實就是一種臺灣當地的柚子,比大陸常見的柚子要小而精緻些,味道並無什麼特殊。由於生在閩南,我兒時的記憶似也有中秋吃柚子的場景,故並未感到很不解。  最令我新奇的是臺灣「中秋烤肉」的盛行,許多第一次在臺灣過中秋的大陸朋友也和我一樣發出過疑問:「為什麼中秋要烤肉呢?」
  • 盤點港臺中秋民俗傳統:臺灣盛行吃烤肉
    臺灣民眾中秋烤肉 比如廈門人中秋喜歡博餅,而臺灣人更多用烤肉的方式慶祝,說到香港,港式月餅那可是風靡大江南北。身處繁華都市中,港臺的中秋節,有人遵循習俗過得很傳統,也有人踏著生活的節奏過得很現代,從舊俗到新意的雜陳,可以窺見節日習俗嬗變的蛛絲馬跡。
  • 【中秋特稿 第五篇】臺灣人在蘇州,羅承浤:中秋圍爐烤肉訴衷情
    由江蘇省僑聯指導,金陵之聲廣播電臺、我蘇特稿、蘇州新聞廣播、南通新聞廣播、揚州新聞廣播聯合出品「中秋『家』年華 情濃月圓夜」,邀請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們共話中秋,世上最美的風景是團圓。   臺灣人在蘇州,羅承浤:中秋圍爐烤肉訴衷情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中秋,全世界中華兒女共同的節日,團圓的節日,雖然這個中秋,大陸和海峽對岸的臺灣仍未能「團圓」,但這一抹」鄉愁「似乎不久就要被」團圓的喜悅「替代了。吃烤肉在臺灣在中秋節吃烤肉越來越流行,甚至逐漸變成了一種「習俗」,不過根據一些臺灣民俗學家的研究,中秋開始吃烤肉算起來越不過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 臺灣民眾中秋最愛吃烤肉 原是醬油公司「惹的禍」
    中國臺灣網9月20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節日,節日吃月餅和柚子也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但事實上,臺灣中秋節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的高。 臺灣文史專家經過研究發現,臺灣中秋吃烤肉的習慣極可能源自臺灣早期一家醬油公司的廣告語「一家烤肉萬家香」。
  • 臺灣中秋節:吃烤肉
    近日,記者採訪了幾位在京臺胞,聽他們講述了自己的中秋故事。見習記者  李寅峰            說起中秋節,在北京國際交流協會工作的臺灣人劉肇達最多的回憶,是臺灣的一些有別於大陸的中秋習俗。在臺灣,中秋節一天的假期中大家會做一些傳統的慶祝,比如敬神和祭祖,很多人家會擺放上神像和祖先的牌位,放些水果等供品祭拜。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中秋|臺灣:烤肉、柚子與餿水油
    ,臺灣各處的烤肉店早被預訂一空。而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也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
  • 臺灣中秋吃烤肉!!
    【來源:馬軍的公共帳號「今馬講」】原題:《舉頭望明月 千裡共烤肉》發表於《壹讀》051期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
  • 臺灣地區衛生部門發布中秋烤肉注意事項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消息,中秋將至,今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公告,提醒民眾在中秋烤肉時應注意的食品安全問題。     臺食藥署建議民眾從食材、食器、烹調、衛生、健康五大關鍵因素,掌握食品衛生安全與健康的要點,讓烤肉也可以健康又安心。這5點如下:     1. 食材︰選用新鮮當令食材,認清標示,適當保存。     2. 食器︰使用外觀完整、標示清楚之食品容器具,並依材質特性正確使用。
  • 臺灣人的北京中秋烤肉記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說是萬家生煙的中秋烤肉文化。十裡飄香,戶戶開窗。自家頂樓、鄰裡巷口、河濱公園,以及各家烤肉店滿滿都是烤肉人潮,成為一道臺灣特有的熱絡中秋風景。 臺灣的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呢?據傳,其緣起自1980年代的醬油廣告,其中「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詞,搭配令人口齒生津的生動畫面,瞬間成為傳誦的經典,再加上多家量販店適時推出烤肉用具配套優惠,馬上興起一股中秋烤肉潮,漸漸地流傳至今,烤肉已經成為臺灣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烤肉習俗起源探    中秋烤肉為何成為臺灣家家戶戶最主要的活動?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賞月」?
    本周將迎來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吃柚子以外,臺灣地區民眾喜歡在中秋節時與家人、三五好友相約一塊「烤肉賞月」,某種程度上來說,烤肉活動在島內幾乎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於臺灣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網絡上主要說法有兩種,一是相傳在1970年代時,島內有家醬油公司推出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為標語的廣告;而另一家競爭對手也趁勢在電視上主打起自家的烤肉醬。在兩家醬油公司相互競爭的氛圍與各大超市中秋節前夕搭配的食材促銷活動下,幾十年下來,逐步演變成了「中秋烤肉,戶戶飄香」的傳統活動。
  • 灣灣過中秋:就是要烤肉!
    其實,在小編看來,烤肉的性質和博餅一個樣,因為中秋本來就是團聚的日子,烤肉活動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朋好友的情感交流。    如今,中秋成了兩岸同胞大團圓的日子。有意思的是,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閩南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而在這邊打拼的臺胞們,也帶進烤肉這一時興活動,讓更多大陸好友參與進來,這也是一種兩岸融合。
  • 臺灣「環保禁令」難擋萬人烤肉
    中秋烤肉為臺灣風俗 全臺各地上演「瘋狂烤肉季」———新華社電(記者 李寒芳 李凱)在臺灣每逢中秋,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大行烤肉。中秋烤肉的風俗近年來愈演愈烈。今年臺灣中秋節假期休息3天,全臺各地上演「瘋狂烤肉季」。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記者11日晚間來到臺北大佳河濱公園探訪「烤肉夜」。
  • 臺灣中秋三寶
    原標題:臺灣中秋三寶邰文欣《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9月10日 第 03 版)中秋節是臺灣重要的節日,無論聚餐、旅遊、還是返鄉,月餅、文旦、烤肉都不能少,可謂中秋三寶。每逢中秋,臺灣各地都為規劃烤肉地點而費心,雖說環保、消防重要,但誰也不敢下烤肉的禁令,因為烤肉賞月是民眾一大樂趣,特別是年輕人,早早就要跑到烤肉區去「圈地」。商家更是提前搶佔市場,從星級飯店到超市、便利店、網絡,各種烤肉方案提前一個月就吆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