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臺灣人 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看見臺灣 你所知道的臺灣 不知道的臺灣
這是一場有預謀的大型集會
■ ■ ■
中秋節是全球華人,以及亞洲多個國家特有的節日。每到中秋,除了傳統的圍坐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閩南地區還有傳統的博餅習俗。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臺灣最流行的中秋習俗卻是 全民烤肉!——聽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臺灣中秋節烤肉已有二三十年歷史,而且這股風氣歷久不衰。天氣好時可在公園、河濱,甚至自家門前蹲著烤;天氣不好也可以邀集三五好友上燒肉店圍爐烤。幾年前為了拼經濟,各級地方政府及小區紛紛推出大型烤肉活動,更使烤肉成了中秋節的全民運動。▼
由於野外燒烤最受歡迎,因此島內各地都會開放一些公園,作為露天烤肉場所,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相約在此,賞月吃肉。▼
臺灣中秋烤肉的習俗,最早始於臺灣中南部地區,流行於北部也就在最近一二十年。臺灣中秋烤肉的起源有多種版本解釋,其中一個版本是,秋收後農閒,臺灣民眾會把稻草架起來焚燒,順便扔幾個番薯烤烤,後來覺得沒意思,就乾脆疊石頭或用磚頭搭架子燒烤。▼
之後,有臺灣醬油製造商在中秋前夕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廣告,產品還隨贈一個小毛刷,直接將毛刷裝在瓶口上,倒著一拿,就可以直接塗肉了。這對酷愛烤肉的臺灣人來說,簡直是劃時代的發明。▼
而另一家萬家香醬油不甘示弱,也打出烤肉的廣告,經典廣告詞『一家烤肉萬家香』更是人人朗朗上口。就這樣,兩家廠商相互大打廣告戰,加上同時間各大賣場在中秋節前大辦烤肉器具、食材特賣會。於是,「中秋烤肉」走進臺灣千家萬戶,幾年下來形成了「過中秋、吃烤肉」的風潮。▼
儘管烤肉之風盛行臺灣,可是傳統的過節習俗在臺灣並未式微。每逢中秋,臺灣民眾會「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這就是傳統習俗的沿襲。▼
而在臺灣各地,也有一些特定的習俗:美濃的客家人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宜蘭地區除了月餅,還吃一種以麵粉製成,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的「菜餅」;南部地區也有在中秋節吃麻糬及火鍋的習俗。▼
只要中秋這個節還在延續,這些傳統文化就在延續,不會因為烤肉等時尚元素的興起,而衝淡傳統佳節的韻味。相反,各地的新舊習俗在頻繁交流中,相互滲透、彼此交融,讓傳統節日多了許多時尚、有趣的元素。比如,閩南地區的博餅已經開始流入金門及臺灣本島,並延伸至閩南以外的其他地區,許多年輕人也非常熱衷參與,增添了傳統節日的魅力。▼
不論過節的習俗如何演變,團圓的主題是永遠不變的。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民間的過節方式在悄然演變,但人們對過節的興致卻有增無減。不論是博餅,還是烤肉,人們渴望的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給生活增添一分色彩、一分情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