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灣過中秋:就是要烤肉!

2021-02-27 白鷺洲知政

    廈門中秋節滿城儘是骰子聲,臺灣則是大街小巷烤肉香。

    其實,在小編看來,烤肉的性質和博餅一個樣,因為中秋本來就是團聚的日子,烤肉活動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朋好友的情感交流。

    如今,中秋成了兩岸同胞大團圓的日子。有意思的是,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閩南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而在這邊打拼的臺胞們,也帶進烤肉這一時興活動,讓更多大陸好友參與進來,這也是一種兩岸融合。

    中秋節烤肉在臺灣,20多年前就開始流行了。演變到現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烤肉節」。雖然關於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有好幾種說法,但大家比較認同的是這一種——這都是醬油廣告「惹的禍」!

就是這部「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醬油廣告,裡面那句「有媽媽的味道」,到現在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呢?(via:京彩臺灣)

   看看廣告的畫質就知道,年代已經相當久遠,估計比看到這條微信的絕大多數人年紀要來得大。

   這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萬家香」醬油於中秋節前推出的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語相當洗腦,不僅讓銷量大大提升,也成功地把品牌嵌入到了烤肉這個符號當中。

   

   再往後,其競爭對手金蘭醬油也積極搶攻,推出烤肉醬廣告。連續好幾年,每當中秋臨近,這兩大品牌的在電視上上廣告就開始輪番轟炸,加上超市配合產品促銷,讓人們一說起中秋節就自然而然想到烤肉。

   除了「廣告說」帶動了臺灣人烤肉的風氣外。還有一種「烤爐說」。說是當年臺灣生產烤爐出口,後來因為外銷不景氣轉為內銷,廠商適時降價促銷,烤肉就成為臺灣人中秋節的「全民運動」。

  

   此外,還有人說「你想太多啦!中秋節烤肉其實是無意間出現的。」一開始是有一家人在中秋夜烤肉引起鄰居圍觀,因為實在太香,所以後來就在中秋夜舉辦社區烤肉活動,由此引發流行。

   不管是哪種說法,現在事實就是,每年到了中秋節前後,臺灣各地都會瀰漫一股烤肉香。小編2015年中秋在臺灣,就見證了家家戶戶烤肉的盛景。除了在自家門口、陽臺或庭院擺起烤肉架,社區中庭、河堤旁也滿是烤肉的人群。

  

   臺灣小夥伴們透露,烤肉除了最簡單的蔬菜豆乾、豬肉片外,也有雞腿、雞翅、雞肉串燒,海鮮更是大家的愛,大蝦、蛤蜊,蚵仔、花枝,魚丸等等,應有盡有。

 

   「在廈過中秋,一點不孤單。」對絕大多數在廈門打拼的臺胞來說,他們可以在這裡體驗博餅,還可以約臺灣的好友一起相約烤肉,更能夠動手來包月餅。

    取上特製錐慄餡和蛋黃,再裹上餅皮,然後模具一壓,抹油送進烤箱,20分鐘後,一個手工傳統慄子蓮蓉月餅就做好了。中秋節前,廈門嘉蓮街道友鄰活動中心喜氣洋洋,四五十位嘉蓮愛心義工在這裡親手包愛心月餅,其中包括嘉蓮愛心義工臺灣青創分隊的5位臺胞朋友。大家一起動手製作月餅,感受兩岸一家親。

    這是臺胞汪勳武第二次在廈門牽頭組織中秋做月餅活動,今年他還把20歲的兒子汪加升從臺東帶過來,一起參與。在汪勳武看來,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的民俗,更有傳承的意味,他希望在大陸工作生活能有個傳承,也希望兩岸同胞能更加親密地融合在一起。

   今年準備第一次留在大陸過中秋節的張錞顥表示,在臺灣過中秋就是烤肉,在廈門他體驗到有趣的博餅活動,還頭一次自己包月餅,雖然人在大陸無法與臺灣家人相聚,但月餅代表的是團圓,跟大家聚在一起親手製作月餅,也算一種團圓。

     

徵稿 啟事

如果你 有好文

好圖 好題

想要跟大家分享 歡迎給我們投稿

相關焦點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資料圖片)  新聞話題  時近中秋,閩南一帶進入了博餅狂歡季;而在海峽對岸,則盛行吃烤肉過中秋。臺灣為何會時興「吃烤肉、過中秋」呢?雖然吃烤肉過節,備受臺灣年輕人喜愛,但燒烤也增加了碳排放。該如何適度引導控制,避免節日裡油煙排放過量,造成空氣汙染?
  • 臺灣過中秋 千裡共烤肉
    兩個調料廣告搞火了臺灣的烤肉食品業,月餅廠家則是「萬家烤肉一家傷」了。對於不少民眾來說,中秋烤肉必不可少,月餅也就可有可無了。其實,在1987年這兩則廣告出現之前,臺灣過中秋和大陸沒有什麼兩樣,全家團圓聚餐,餐後出門吃著月餅賞月。
  • 怕叮也要烤 臺南民眾搭帳篷點蚊香烤肉過中秋(圖)
    登革熱肆虐,臺南市南區有民眾中秋烤肉怕被叮,拿出露營的防蚊帳篷,在防蚊帳內烤肉。(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人民網9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登革熱肆虐,臺南人昨度過不一樣的中秋,有家戶邊點蚊香邊烤肉,也有家戶躲在露營帳篷裡烤;意外的是,飯店烤肉生意「客滿」。 臺南南區文南裡、金華裡年年中秋都辦「團圓火鍋晚會」、「中秋節卡拉OK大賽」,今年兩裡登革熱病例數都超過120例,首度取消中秋晚會。
  • 中秋烤肉
    中秋烤肉   今年的中秋節剛好在星期一,所以我們有一個難得的三天連假。爸爸的兄弟姐妹決定星期日回奶奶家烤肉。   奶奶家很大,客廳可以讓二十個人坐著還很寬敞。   中秋烤肉,姑姑家、伯父家、我們家一同回到奶奶家,屋子裡馬上熱鬧起來。客廳裡,哥哥與姑丈在下棋,奶奶、姑姑、伯父等在聊天。房間裡,弟弟妹妹們在玩耍,電腦房裡大姐姐表哥表姐們在玩遊戲。廚房裡,二伯母、大伯母在切水果🥭🍉。院子裡,爸爸媽媽搬磚塊🧱來堆砌烤爐,二伯父在爬上爬下地拉彩燈。大房子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中秋團圓的歡聲笑語。
  • 臺灣人中秋節就是要烤肉?不玩燈籠要烤肉,這是什麼習俗?
    臺灣人中秋節不玩燈籠,在臺灣,中秋節不烤肉,就好像沒過中秋節一樣!不僅中秋節要烤肉,放假也要烤肉!為什麼臺灣人那麼愛烤肉,烤肉什麼時候變成了中秋節的習俗呢?有人說臺灣人的「中秋烤肉」習俗,其實是烤肉醬廣告害的?真的是這樣嗎?
  • 大陸人在臺灣:我在臺灣過中秋 入鄉隨俗烤肉去
    朋友告訴我,據父輩們回憶,當時烤肉很簡單簡陋,烤肉醃好,分類分成幾桶,帶上吐司麵包、黑松汽水、西瓜或當令水果與鐵網、木炭,就可以坐車出發了,烤肉架到溪邊找石頭現地取材搭建而成,也沒有品牌烤肉醬可用,一般是使用醬油或自調料酒、沙茶醬調合而成私家烤肉醬,長此以往,後來索性在家中庭院找磚頭烤起來。
  • 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 臺灣中秋為什麼要吃烤肉?最全的解釋都在這裡了
    吃月餅、吃柚子、賞月,這三樣應該屬於是全球華人過中秋佳節時的共同習俗。
  • 臺灣中秋吃烤肉!!
    等到真正中秋那幾天,臺灣大街小巷全都散布著烤肉的味道,在餐廳、後院、陽臺以及河岸,都有前來烤肉的人們。甚至有的人會一連烤上好幾天:單位一次、同學一次、朋友一次、家人一次……所以,每當中秋到來,臺灣的媒體總會說上一句感慨的話:今天中秋,無人抬頭欣賞吳剛在伐桂,全都低頭關心烤肉熟了沒。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烤肉過中秋 節日最"麻吉"
    烤肉,是臺灣民眾過中秋節最「麻吉」的方式,島內多家五星級飯店都在中秋節提供燒烤套餐或燒烤材料。鴻禧大溪別館中秋節晚上戶外池畔推出「拉丁燒烤?鴻禧奔樂節」中秋晚宴,包含有碳烤全雞、野兔串、鹽包烤鮭魚、南美辣味雞翅、魚露菠蘿草蝦串、南美智利鮑魚、碳烤明蝦串等,搭配主廚調製的各式醬料。
  • 臺灣人的北京中秋烤肉記
    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有各種習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變換法子引誘著人們發胖。 平分秋色一輪滿,大啖月餅津生甘。 皓魄當空寶鏡升,飽滿甜柚香又沉。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說是萬家生煙的中秋烤肉文化。十裡飄香,戶戶開窗。
  • 中秋|臺灣:烤肉、柚子與餿水油
    相較而言,「烤肉」無疑是晚近的新民俗。幾天前,還有臺灣友人討論起中秋烤肉的起源,結果眾說紛紜。最流行的說法是二三十年前,臺灣兩家烤肉醬廠商在中秋節打起「廣告戰」,沒想到竟培育出「中秋烤肉」的風潮。,但傳統並未式微。當年,先人背井離鄉,跨越「黑水溝」,落腳臺灣,墾殖開荒,中秋之際自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因此,臺灣民眾特別重視中秋節,許多習俗代代相傳。閩南話中,月亮被稱為「月娘」或「月娘媽」。每逢中秋,臺灣民眾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說到吃柚子,也是閩臺地區人民的中秋特色習俗。中秋恰逢柚子產季,吃完烤肉再品嘗解膩的柚子,似乎是再好不過的搭配。而柚子又有
  • 【遊學臺灣】——灣灣美食攻略之正餐篇
    不論是米其林星級餐廳鼎泰豐,還是連鎖式火鍋店鼎皇裡,小編的駐足留步更多是因為灣灣服務員臉上親切的微笑和輕言細語的問候。說到臺式經典,怎能不提紅遍大江南北的滷肉飯呢?肥而不膩的滷豬三層肉被切成一塊塊的,搭配淋上醬油滷汁的噴香白飯,一碗下肚,飽腹又滿足的很。來到臺灣如果不去臺中一嘗正宗滷肉飯,簡直就是一大遺憾。
  • 吃烤肉!臺灣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要到有月光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柚子、柿子等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除了賞圓月、食月餅,在臺灣地區還有一些有特色的習俗:臺灣和大陸過中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吃烤肉的習俗。節日晚上,公園、景區、河邊、運動場、學校操場,甚至街道兩旁以及大樓公寓的樓頂都在烤肉,千家萬戶,大街小巷到處飄溢著炭火烤肉的殊香。
  • 臺灣中秋新過法:戶外烤肉環保禁令擋不住萬眾熱焰
    在臺灣,每逢中秋,人們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廠商把烤肉打造成  中秋節重要活動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中秋佳節全臺瘋狂烤肉
    臺民眾用烤肉的方式慶祝中秋,真是「萬家烤肉萬家香」明月幾時有,轉眼又中秋。或闔家老小、或呼朋喚友在戶外一享炙肉之快在臺灣蔚然成風,中秋的臺灣可謂「萬家烤肉萬家香」。在臺灣每逢中秋,伴著天上皎皎明月,地上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烤肉風俗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而臺灣的中秋節較有特色而與大陸不盡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吃文旦,其次為烤肉。「文旦」其實就是一種臺灣當地的柚子,比大陸常見的柚子要小而精緻些,味道並無什麼特殊。由於生在閩南,我兒時的記憶似也有中秋吃柚子的場景,故並未感到很不解。  最令我新奇的是臺灣「中秋烤肉」的盛行,許多第一次在臺灣過中秋的大陸朋友也和我一樣發出過疑問:「為什麼中秋要烤肉呢?」
  • 博餅、秋祭、烤肉、吃柚子 閩臺中秋別有風味
    朱敘原廈門衛視駐臺記者在臺灣,中秋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文旦柚。不過現在就有臺灣業者新出妙招,把文旦柚跟月餅結合在一起,推出了這款天柚蛋黃酥。帶著對團圓的美好期盼,一年一度的中秋烤肉聚會也正式開始。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臺灣各地都會瀰漫一股烤肉香,家家戶戶搬出板凳,在自家門口擺起烤架,一邊烤肉一邊聊天。在臺灣,中秋烤肉已成為一種習俗。一片片肉,在烤網上滋滋作響,再加上新鮮的魚蝦和貝類,剛剛出爐,小朋友們就吃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