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我在臺灣過中秋 入鄉隨俗烤肉去

2021-02-27 直通臺灣

朋友告訴我,據父輩們回憶,當時烤肉很簡單簡陋,烤肉醃好,分類分成幾桶,帶上吐司麵包、黑松汽水、西瓜或當令水果與鐵網、木炭,就可以坐車出發了,烤肉架到溪邊找石頭現地取材搭建而成,也沒有品牌烤肉醬可用,一般是使用醬油或自調料酒、沙茶醬調合而成私家烤肉醬,長此以往,後來索性在家中庭院找磚頭烤起來。隨著烤肉香味的薰染,逐漸形成一種民間風俗,家家戶戶在中秋都烤起肉了,烤肉之時也回憶起昔日年輕曖昧的美好回憶。

至於中秋烤肉開始形成風氣應該是在1980年初前後,當年,一個醬油品牌「萬家香」推出了一支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之後,對手品牌金蘭醬油的烤肉醬隨罐附一個小毛刷,直接將毛刷裝在瓶口上,倒著一拿,就可以直接塗肉了。這兩間廠商為了搶佔烤肉醬的市場,連續好幾年在中秋節期間密集推出廣告,造就了「中秋烤肉」的風潮。

有故人南來,又恰逢中秋團圓,其心情自是不用多說。我領著朋友們在水源舍區附近的幾條街上「遊蕩」,一邊閒逛一邊把我了解到「中秋習俗」講給朋友們聽。聽上一番,總還是不過癮,還是要真真切切吃到嘴裡,才算過了中秋節。所幸,臺大附近最不缺的便是吃食。就說烤肉店,也有三四家,各有特色,都人氣爆滿。到了中秋前後非提前定位不可。

廣告創造新習俗

其中生意最旺的,當屬在思源街派出所斜對面的「韓江館銅盤烤肉」,沿著汀州路三段一路向東,在汀州郵局旁邊,還有瓦奇燒烤公館,可惜那一日這兩家都早早被預定完,反倒是水源旁邊日日經過的梅江韓國銅盤燒烤館,還有空位。朋友一行三人,再叫上東吳的駱君,在這家擁擠的燒烤店裡,依著「臺灣的習俗」,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

相關焦點

  •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而臺灣的中秋節較有特色而與大陸不盡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吃文旦,其次為烤肉。「文旦」其實就是一種臺灣當地的柚子,比大陸常見的柚子要小而精緻些,味道並無什麼特殊。由於生在閩南,我兒時的記憶似也有中秋吃柚子的場景,故並未感到很不解。  最令我新奇的是臺灣「中秋烤肉」的盛行,許多第一次在臺灣過中秋的大陸朋友也和我一樣發出過疑問:「為什麼中秋要烤肉呢?」
  • 臺灣過中秋 千裡共烤肉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兩個調料廣告搞火了臺灣的烤肉食品業,月餅廠家則是「萬家烤肉一家傷」了。對於不少民眾來說,中秋烤肉必不可少,月餅也就可有可無了。其實,在1987年這兩則廣告出現之前,臺灣過中秋和大陸沒有什麼兩樣,全家團圓聚餐,餐後出門吃著月餅賞月。
  • 臺灣中秋吃烤肉!!
    【來源:馬軍的公共帳號「今馬講」】原題:《舉頭望明月 千裡共烤肉》發表於《壹讀》051期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資料圖片)  新聞話題  時近中秋,閩南一帶進入了博餅狂歡季;而在海峽對岸,則盛行吃烤肉過中秋。臺灣為何會時興「吃烤肉、過中秋」呢?雖然吃烤肉過節,備受臺灣年輕人喜愛,但燒烤也增加了碳排放。該如何適度引導控制,避免節日裡油煙排放過量,造成空氣汙染?
  • 大陸學生臺灣感受別樣中秋 揭秘港式月餅背後的堅守
    最令我新奇的是臺灣「中秋烤肉」的盛行,許多第一次在臺灣過中秋的大陸朋友也和我一樣發出過疑問:「為什麼中秋要烤肉呢?」對此,社交網站上曾有過一張網友自製的「嫦娥烤肉圖」,畫面中女神嫦娥一邊烤著兔子,一邊說:「吃什麼月餅啊,這麼素!」記得我與朋友們剛看到這張圖的時候,可真是笑得嘴都合不攏了。~這當然是民間的一種「幽默解釋」,但確實給節日增添了一些時髦、有趣的元素。
  • 臺灣中秋新過法:戶外烤肉環保禁令擋不住萬眾熱焰
    在臺灣,每逢中秋,人們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廠商把烤肉打造成  中秋節重要活動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臺灣人的北京中秋烤肉記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說是萬家生煙的中秋烤肉文化。十裡飄香,戶戶開窗。自家頂樓、鄰裡巷口、河濱公園,以及各家烤肉店滿滿都是烤肉人潮,成為一道臺灣特有的熱絡中秋風景。 臺灣的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呢?記得之前聽過一個說法,就是中秋烤肉不用指望肉會熟!尤其如果不是上烤肉館子,而是自己用罐裝瓦斯來烤,往往香腸、魷魚等食材要等到全熟都天荒地老了,因此通常半生不熟時就被大家迫不及待地吞下肚,造成的結果就是隔天灰頭土臉的到醫院報到,為當年的中秋腹瀉人次多貢獻一個人頭。今年在北京過中秋節,問了一圈,想當然爾周遭朋友中,大家都沒有中秋烤肉的習俗,甚至北方人連柚子都不吃,只吃月餅。怎麼能夠沒有烤肉呢!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中秋,全世界中華兒女共同的節日,團圓的節日,雖然這個中秋,大陸和海峽對岸的臺灣仍未能「團圓」,但這一抹」鄉愁「似乎不久就要被」團圓的喜悅「替代了。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慣也都略有不同,相比於大陸,臺灣的中秋節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玩」法。秋暮夕月吃月餅中國自古就有賞月、拜月、祭月的習俗,比如《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唐宋時期世俗社會活力四濺,玩賞月亮、祭拜月亮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
  • 中秋|臺灣:烤肉、柚子與餿水油
    ,臺灣各處的烤肉店早被預訂一空。而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也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
  • 中秋在臺灣:你過月餅節,我有烤肉節!
    1今年中秋怎麼過的?交換生小魚 :和臺灣學伴一起去吃了自助 烤肉 ,為了不浪費我的500臺幣,把菜單上所有的肉都吃了一遍!(嗝!)交換生阿颯 :和舍友一起去附近農場租了輛露營車 看月亮 吃 烤肉 。
  • 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 臺灣的中秋節,竟然就是烤串節?(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講到中秋節要作啥,臺灣人首先想到的是烤肉!再來才是吃月餅。在臺灣,中秋節前約一周,各大超市,如家樂福啊,大潤發啊,都在全力促銷烤肉用具:烤肉架、烤肉夾、烤肉醬、刷子、煤炭、小瓦斯罐……成套成套的,都堆成了一座小山。當然,別忘了更重要的主角:各色待烤的牛豬魚肉、香腸、肉丸還有蔬菜……小至便利商店,甚至菜市場的小攤子,都在賣這些。大家好像忘了我們要過的是中秋節,還以為是夜烤節。
  • 吃烤肉!臺灣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在臺灣和大陸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臺灣同胞對月亮十分崇拜,習稱月亮為「月娘媽」。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要到有月光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柚子、柿子等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除了賞圓月、食月餅,在臺灣地區還有一些有特色的習俗:臺灣和大陸過中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吃烤肉的習俗。
  • 臺灣中秋變烤肉節? 月餅和月亮都不如烤肉受歡迎
    ­  講到中秋節要作啥,臺灣人首先想到的是烤肉!再來才是吃月餅。­  在臺灣,中秋節前約一周,各大超市,如家樂福啊,大潤發啊,都在全力促銷烤肉用具:烤肉架、烤肉夾、烤肉醬、刷子、煤炭、小瓦斯罐……成套成套的,都堆成了一座小山。
  • 臺灣中秋烤肉賞月共團圓
    9月28日,臺灣放假一天,歡度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和大陸一樣,一進入9月,各色月餅就開始在臺灣各大商場迤邐擺開。也和大陸一樣,高油高糖的月餅已經不受歡迎,商家們在月餅口味上都力求出新出異。除傳統蛋黃月餅,奶酪、五穀均能入味,甚至還有業者推出薰衣草味的夢幻月餅。  除了月餅之外,最近幾年,中秋節吃烤肉在臺灣也成為潮流,滿街烤肉香是中秋節的特別風景。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臺灣過中秋節,是一家烤肉萬家香!
    ,許多來臺自由行的大陸朋友們都會在臺灣過中秋節,那麼臺灣的中秋節有什麼不一樣的習俗呢?和大陸各地的習俗不同,對岸的同胞們過中秋,講究一股特別的煙火氣:烤肉,它可謂是臺灣地區在中秋佳節的「全民活動」。若用當地話形容,就一個字「夯」(念hāng 「流行」之意)甚至有部分臺灣人認為,烤肉比看月亮、吃月餅還重要!中秋節除了月餅,柚子還能吃些什麼?—— 烤肉!
  • 月餅、柚子、烤肉:臺灣中秋三大件
    新華網臺北9月10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10日是臺北中秋假期的第一天。佳節來臨之際,臺北的大街小巷總能聞到文旦(一種小型柚子)的清香,這種又名「團圓果」的應時水果為節日增添了幾分祥和氣息。
  • 臺灣中秋節:吃烤肉
    近日,記者採訪了幾位在京臺胞,聽他們講述了自己的中秋故事。見習記者  李寅峰            說起中秋節,在北京國際交流協會工作的臺灣人劉肇達最多的回憶,是臺灣的一些有別於大陸的中秋習俗。在臺灣,中秋節一天的假期中大家會做一些傳統的慶祝,比如敬神和祭祖,很多人家會擺放上神像和祖先的牌位,放些水果等供品祭拜。
  • 灣灣過中秋:就是要烤肉!
    其實,在小編看來,烤肉的性質和博餅一個樣,因為中秋本來就是團聚的日子,烤肉活動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朋好友的情感交流。    如今,中秋成了兩岸同胞大團圓的日子。有意思的是,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閩南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而在這邊打拼的臺胞們,也帶進烤肉這一時興活動,讓更多大陸好友參與進來,這也是一種兩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