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中秋怎麼過的?
交換生小魚 :
和臺灣學伴一起去吃了自助 烤肉 ,為了不浪費我的500臺幣,把菜單上所有的肉都吃了一遍!(嗝!)
交換生阿颯 :
和舍友一起去附近農場租了輛露營車 看月亮 吃 烤肉 。
臺灣本地大學生小草 :
只放一天假,來不及回家,不過和同學去 烤肉 了。
臺灣某國中老師 :
節前一天,一下課就去超市買了燒烤工具,準備第二天和家裡人一起 烤肉 。
2
(吞口水)為什麼都是烤肉?!海峽對岸人民的中秋節辣麼重口的嗎?!
真的! 中秋節這邊店鋪都不開門的! 老闆們自己把燒烤架扛出來,坐在店門口喝啤酒、吃烤肉,都不做生意了,一整條便當街,只有一家自助烤肉還在營業的。
哈哈哈,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是每年中秋烤肉,也不太清楚具體的原因,但有烤肉,吃大家聚在一起很開心就足夠啦!
聽我的臺灣學伴說,好像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重口的,聽說是因為當初的一個烤肉醬廣告,什麼「一家烤肉萬家香」,然後引發烤肉風潮的。
對對對,就是那個廣告。最開始,烤肉只是作為賞月的餘興,只有在露營地區才會有比較多人烤肉,我們小時候(八九十年代),烤肉是露營的必要條件,露營者都烤肉,但中秋只是露營的充分條件,因為那時候烤肉成本比較高, 後來烤肉用具降價,「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帶動,中秋烤肉的風氣就漸漸起來了。
3
你們怎麼看「烤肉風潮」?跟傳統賞月、吃月餅的習俗相比呢?
臺灣某國中老師:
烤肉可以視為一種中華文化新格局。中秋不管是賞月還是烤肉,都脫離不了團圓的本意。
中國人講究家族和群體,烤肉講究的是動手與合作,可以學習團隊精神與紀律,其實也是相契合的。
烤肉更容易把現在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更熱鬧。但月餅、文旦我們也都會吃的啦。
4
咦,文旦?什麼是文旦?
就是柚子。我們叫文旦,是因為一個傳說啦。
臺灣南部有個地方叫麻豆,清朝的時候,那裡有個叫林旦的孝子。他媽媽很愛吃柚子,每年到柚子產季他都會買很多柚子孝敬母親。
有一年冬天,林旦的母親病倒了,請了很多大夫,病情都沒有好轉。
有一天他母親醒來跟他說,她很想吃柚子。林旦就跑出去找。但當時是冬天,哪有柚子?林旦就跪在柚子樹下,向老天爺請求生出一顆柚子給他。
然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當林旦的淚水滴到柚子樹下時,柚子樹居然結滿了果實。
林旦把柚子帶回家,母親吃了柚子,病情很快就好轉了。
後來這件事被當時的乾隆皇帝知道了,就派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來臺灣找柚子,嘉慶找到柚子之後,就用林旦名字中的旦字,給柚子取了「文旦」這個名字。
5
哇,原來還有這麼一回事啊!感覺臺灣好多東西背後都有故事,對傳統文化、傳統習俗的保留也做得很好,你們(指交換生)有沒有這種感受?
交換生阿颯:
有!我在這邊念的是國文系,系裡面很多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使用農曆日期和二十四節氣。
這邊還有很多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的課程,而且教得很細很深,像《詩經》、宋明理學,在我們原來的學校只是大課程的一小部分,但這邊都是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來修的。
交換生小魚:
嗯嗯,而且 老師和學生都挺重視傳統節日的,尤其是中秋節。
我有一節課是在中秋節前一天,本來是中午兩點下課的,但老師直接剪掉了一個小時,就是為了讓學生早點回家和家人過中秋。中秋節假期結束的第二天,也有不少老師推遲上課時間,給學生預留充足的返校時間。
對對對!就是那種全世界都在給中秋節讓路的感覺。中秋那天晚上從露營地回來,我本來只是想出去買瓶奶茶,結果除了7-11、全家這種24小時便利店之外,幾乎所有的店家都關門了。那種冷清的街道,在大陸,估計只有在大年三十才能見到。
除此之外, 一些看起來跟傳統節日不怎麼沾邊的店家,也會在節日期間做一些傳統節日的促銷兼科普。 比如我就在星巴克看到講中秋節由來和習俗的牌子。
6
哇!厲害了!海峽對岸的中秋是這樣的啊!漲知識了!謝謝你們!雖然有點晚了,還是要跟你們說月餅節快樂!
臺灣本地大學生小草:
哈哈哈哈烤肉節快樂!
- END -
文 | 張婷
編輯 | 青小鹿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