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全臺瘋狂烤肉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臺民眾用烤肉的方式慶祝中秋,真是「萬家烤肉萬家香」

明月幾時有,轉眼又中秋。或闔家老小、或呼朋喚友在戶外一享炙肉之快在臺灣蔚然成風,中秋的臺灣可謂「萬家烤肉萬家香」。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在臺灣每逢中秋,伴著天上皎皎明月,地上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烤肉風俗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據考證,上世紀80年代,臺灣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幾年後競爭對手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中秋夜,烤肉夜」的烤肉醬電視廣告,兩家醬油廠商在電視上展開激烈的廣告攻勢。同時大型賣場又推波助瀾,在中秋節前夕辦起了烤肉相關用品與食材的特賣會。眾多廠商齊心合力,終於把烤肉打造成中秋節一項重要活動,與傳統習俗吃月餅分庭抗禮。

中秋烤肉的風俗近年來愈演愈烈。今年臺灣中秋節假期休息3天,全臺各地上演「瘋狂烤肉季」。臺灣幾大超市看好烤肉商機,備貨量均比去年增長兩至四成不等,全臺僅肉品3天假期的備貨量就有近千噸。10日、11日兩天,臺灣上下更掀起採買相關烤肉用品的高峰期。

據統計,梅花豬肉片今年1臺斤(等於600克,下同)達102元(新臺幣,下同),較去年上漲13%。烤肉明星產品牛肉、雞翅等漲幅高達兩成。

記者11日晚間來到臺北大佳河濱公園探訪「烤肉夜」。天尚未黑,這裡已經「安營紮寨」了一個個烤肉據點。一些民眾迫不及待地拿起噴槍「燒炭做飯」,豬牛羊雞各類肉食、大蝦扇貝魷魚各式海鮮、玉米蔬菜香菇和飲料……食材琳琅滿目,煙幕瀰漫,香氣四溢,讓路過的人也不禁食指大動。記者拍照時,不時有熱情的民眾邀請品嘗,「來吃一串肉串吧,剛烤好的很香哦」。

「烤肉是中秋最麻吉(閩南語,意為合適)的過法啦。」一位正在教小朋友烤肉的媽媽告訴記者,這個季節正適合全家戶外圍爐夜話,這種親力親為的方式也更能增進親友的感情,過路的朋友也會加入成為新朋友。

據當地媒體預估,11日晚僅湧入大佳河濱公園烤肉的人將逾萬,中秋夜將更多。此外,還有更多的人會在自家院內、樓頂、走廊烤肉。記者也了解到,大陸駐臺企業也大多入鄉隨俗,和在地的臺灣員工舉辦烤肉活動。

汙染環境

烤肉雖香,但帶來的副作用也令人頭痛。烤肉期間,公園綠地飽受蹂躪,街道髒亂,到處烏煙瘴氣,很不符合國際節能減碳、保護環境的大趨勢。臺灣環境保護部門在2007年對中秋節前後的空氣品質進行監測,發現當天懸浮的不良物質濃度大為增加,一氧化碳排放量更暴增三成,中秋節已經變成「環境災害日」。

今年,臺北市政府在中秋前夕宣布,共有11處河濱公園可以免費開放烤肉,其餘公園一律禁止,否則最高將處以6000元罰金;臺中市更連續3年推廣中秋不烤肉,並規定在公園綠地烤肉、野炊且勸導不聽者最高可罰6000元;新北市則不開放烤肉。

(新華社記者 李寒芳 李凱)

李寒芳、李凱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臺灣中秋為什麼要吃烤肉?最全的解釋都在這裡了
    吃月餅、吃柚子、賞月,這三樣應該屬於是全球華人過中秋佳節時的共同習俗。
  • 中秋|臺灣:烤肉、柚子與餿水油
    ,臺灣各處的烤肉店早被預訂一空。而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也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丁紹義的《東瀛識略》中就寫:「臺民皆徙自閩之漳州、泉州、粵之潮州、嘉應州。其起居、服食、祭祀、婚喪,悉本土風與內地無甚殊異「。那可不嘛,本來就是一家人,還能有啥不一樣!吃烤肉在臺灣在中秋節吃烤肉越來越流行,甚至逐漸變成了一種「習俗」,不過根據一些臺灣民俗學家的研究,中秋開始吃烤肉算起來越不過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 臺灣寫真:臺北中秋夜 烤肉香飄濃
    中新社臺北9月11日電 題:臺北中秋夜 烤肉香飄濃  中新社記者 陳靜 劉舒凌  月餅、文旦(柚子的別稱)、烤肉是臺灣中秋佳節必不可少「三大件」。相比於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品嘗月餅的民俗,近年來,臺灣民間對烤肉的熱情越來越高。  中秋月圓時,全臺各地空氣中總飄蕩著濃濃的烤肉香味。
  • 京臺連線慶佳節 「海澱·高雄中秋之夜」晚會圓滿舉辦
    (中國臺灣網 趙苗青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9日北京訊 (記者 趙苗青) 28日晚, 「登高看海——『京臺社區大舞臺』海澱·高雄中秋之夜」視頻晚會在北京海澱區成功舉行,海澱區各街道居民代表、在京臺灣學生等近百名觀眾歡聚一堂,共慶中秋佳節。同時在海峽對岸的高雄市前鎮區近300名民眾也藉助視頻連線感受到來自北京的問候和祝福。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傳統佳節又該如何過,才能既不失傳統韻味,又豐富有趣,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過個有意義的節日?這對酷愛烤肉的臺灣人來說,簡直是劃時代的發明。而另一家萬家香醬油不甘示弱,也打出烤肉的廣告。就這樣,兩家廠商相互大打廣告戰,加上同時間各大賣場在中秋節前大辦烤肉器具、食材特賣會。於是,「中秋烤肉」走進臺灣千家萬戶,幾年下來形成了「過中秋、吃烤肉」的風潮。
  • 臺灣中秋烤肉賞月共團圓
    9月28日,臺灣放假一天,歡度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和大陸一樣,一進入9月,各色月餅就開始在臺灣各大商場迤邐擺開。也和大陸一樣,高油高糖的月餅已經不受歡迎,商家們在月餅口味上都力求出新出異。除傳統蛋黃月餅,奶酪、五穀均能入味,甚至還有業者推出薰衣草味的夢幻月餅。  除了月餅之外,最近幾年,中秋節吃烤肉在臺灣也成為潮流,滿街烤肉香是中秋節的特別風景。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 臺灣中秋新過法:戶外烤肉環保禁令擋不住萬眾熱焰
    在臺灣,每逢中秋,人們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廠商把烤肉打造成  中秋節重要活動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中秋月圓人團圓 高雄舉行千人封街烤肉
    中秋月圓人團圓 高雄舉行千人封街烤肉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海峽對岸的臺灣,民眾喜歡在這一天和家人一起烤肉賞月慶佳節,也逐步演變成"中秋烤肉,戶戶飄香"的傳統活動。  中秋節到了,臺灣民眾最愛的就是圍爐烤肉慶團圓。
  • 臺灣「環保禁令」難擋萬人烤肉
    中秋烤肉為臺灣風俗 全臺各地上演「瘋狂烤肉季」———新華社電(記者 李寒芳 李凱)在臺灣每逢中秋,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大行烤肉。中秋烤肉的風俗近年來愈演愈烈。今年臺灣中秋節假期休息3天,全臺各地上演「瘋狂烤肉季」。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記者11日晚間來到臺北大佳河濱公園探訪「烤肉夜」。
  • 臺灣人的北京中秋烤肉記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說是萬家生煙的中秋烤肉文化。十裡飄香,戶戶開窗。自家頂樓、鄰裡巷口、河濱公園,以及各家烤肉店滿滿都是烤肉人潮,成為一道臺灣特有的熱絡中秋風景。 臺灣的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呢?據傳,其緣起自1980年代的醬油廣告,其中「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詞,搭配令人口齒生津的生動畫面,瞬間成為傳誦的經典,再加上多家量販店適時推出烤肉用具配套優惠,馬上興起一股中秋烤肉潮,漸漸地流傳至今,烤肉已經成為臺灣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 博餅、秋祭、烤肉、吃柚子 閩臺中秋別有風味
    好像是我們的家鄉我們姓黃的都一家人我覺得這段時間我很榮幸所以 我經常要回來林振明廈門衛視記者無論是將閩南傳統文化帶進校園,還是兩岸宗親同祭先人,都在中秋佳節裡面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朱敘原廈門衛視駐臺記者在臺灣,中秋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文旦柚。不過現在就有臺灣業者新出妙招,把文旦柚跟月餅結合在一起,推出了這款天柚蛋黃酥。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灣灣過中秋:就是要烤肉!
    其實,在小編看來,烤肉的性質和博餅一個樣,因為中秋本來就是團聚的日子,烤肉活動時間比較長,能大大促進親朋好友的情感交流。    如今,中秋成了兩岸同胞大團圓的日子。有意思的是,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閩南中秋博餅的習俗也在臺灣流行起來,而在這邊打拼的臺胞們,也帶進烤肉這一時興活動,讓更多大陸好友參與進來,這也是一種兩岸融合。
  • 中秋佳節的由來和發展歷史文化、習俗
    2020年的中秋快要到了,佳節的氣氛也多了起來,公司發月餅、中央電視舉辦隆重佳節晚會,與民同樂。講完中秋佳節的流傳來歷後,順便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中秋節習俗吧中秋佳節,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 首府師生喜迎中秋佳節
    白沙路學校飛揚中隊製作燈籠喜迎中秋節。丹桂飄香中秋至,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臨。連日來,為讓孩子們了解中秋傳統習俗,體驗我國傳統節日的氛圍,我市中小學師生紛紛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喜迎中秋佳節。師生齊參與 共同了解習俗南寧市濱湖路小學五象校區開展了慶中秋系列活動。同學們用樣式繁多、造型美觀的別致花燈裝點美麗的校園,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祝福祖國明天會更好。四五六年級參加了猜燈謎活動。
  • 月餅、柚子、烤肉:臺灣中秋三大件
    新華網臺北9月10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10日是臺北中秋假期的第一天。佳節來臨之際,臺北的大街小巷總能聞到文旦(一種小型柚子)的清香,這種又名「團圓果」的應時水果為節日增添了幾分祥和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