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民眾用烤肉的方式慶祝中秋,真是「萬家烤肉萬家香」
明月幾時有,轉眼又中秋。或闔家老小、或呼朋喚友在戶外一享炙肉之快在臺灣蔚然成風,中秋的臺灣可謂「萬家烤肉萬家香」。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在臺灣每逢中秋,伴著天上皎皎明月,地上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烤肉風俗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據考證,上世紀80年代,臺灣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幾年後競爭對手金蘭醬油又密集推出「中秋夜,烤肉夜」的烤肉醬電視廣告,兩家醬油廠商在電視上展開激烈的廣告攻勢。同時大型賣場又推波助瀾,在中秋節前夕辦起了烤肉相關用品與食材的特賣會。眾多廠商齊心合力,終於把烤肉打造成中秋節一項重要活動,與傳統習俗吃月餅分庭抗禮。
中秋烤肉的風俗近年來愈演愈烈。今年臺灣中秋節假期休息3天,全臺各地上演「瘋狂烤肉季」。臺灣幾大超市看好烤肉商機,備貨量均比去年增長兩至四成不等,全臺僅肉品3天假期的備貨量就有近千噸。10日、11日兩天,臺灣上下更掀起採買相關烤肉用品的高峰期。
據統計,梅花豬肉片今年1臺斤(等於600克,下同)達102元(新臺幣,下同),較去年上漲13%。烤肉明星產品牛肉、雞翅等漲幅高達兩成。
記者11日晚間來到臺北大佳河濱公園探訪「烤肉夜」。天尚未黑,這裡已經「安營紮寨」了一個個烤肉據點。一些民眾迫不及待地拿起噴槍「燒炭做飯」,豬牛羊雞各類肉食、大蝦扇貝魷魚各式海鮮、玉米蔬菜香菇和飲料……食材琳琅滿目,煙幕瀰漫,香氣四溢,讓路過的人也不禁食指大動。記者拍照時,不時有熱情的民眾邀請品嘗,「來吃一串肉串吧,剛烤好的很香哦」。
「烤肉是中秋最麻吉(閩南語,意為合適)的過法啦。」一位正在教小朋友烤肉的媽媽告訴記者,這個季節正適合全家戶外圍爐夜話,這種親力親為的方式也更能增進親友的感情,過路的朋友也會加入成為新朋友。
據當地媒體預估,11日晚僅湧入大佳河濱公園烤肉的人將逾萬,中秋夜將更多。此外,還有更多的人會在自家院內、樓頂、走廊烤肉。記者也了解到,大陸駐臺企業也大多入鄉隨俗,和在地的臺灣員工舉辦烤肉活動。
汙染環境
烤肉雖香,但帶來的副作用也令人頭痛。烤肉期間,公園綠地飽受蹂躪,街道髒亂,到處烏煙瘴氣,很不符合國際節能減碳、保護環境的大趨勢。臺灣環境保護部門在2007年對中秋節前後的空氣品質進行監測,發現當天懸浮的不良物質濃度大為增加,一氧化碳排放量更暴增三成,中秋節已經變成「環境災害日」。
今年,臺北市政府在中秋前夕宣布,共有11處河濱公園可以免費開放烤肉,其餘公園一律禁止,否則最高將處以6000元罰金;臺中市更連續3年推廣中秋不烤肉,並規定在公園綠地烤肉、野炊且勸導不聽者最高可罰6000元;新北市則不開放烤肉。
(新華社記者 李寒芳 李凱)
李寒芳、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