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秋為什麼要吃烤肉?最全的解釋都在這裡了

2021-02-08 臺灣投資移民
吃月餅、吃柚子、賞月,這三樣應該屬於是全球華人過中秋佳節時的共同習俗。

但是在海峽對岸,臺灣同胞過中秋還有一項比較獨特的新風俗,那就是烤燒烤、吃烤肉。這一天,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公園空地,幾乎都聚滿了烤燒烤的人。

以至於有人調侃,如果在中秋節當天來到臺灣,可能你一出機場就能聞到陣陣的燒烤味了。

但是,臺灣同胞為什麼要在中秋節這一天吃烤肉呢?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中秋節烤肉其實是一種被廣告「創造」出來的習俗。這就不得不提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一支廣告。

1986年,臺灣的一個醬油品牌「萬家香」率先瞄準了燒烤這塊市場,推出了一支時至今日仍被大家熱議的廣告。這支廣告中有一句相當「魔性」的廣告語:一家烤肉,萬家香。這支廣告一經推出,立即受到關注。

首先是這句廣告語朗朗上口,相當之「魔性」。既成功地把自己的品牌嵌入了烤肉這個符號當中,也包含了美好的寓意,符合民眾對於節日的想像和對生活的期待,由此這款品牌的醬油銷量節節高升。

作為「萬家香」最大的競爭對手,金蘭醬油自然是不希望一家獨大局面的出現,也想搶攻這市場,所以也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

在金蘭烤肉醬之前,大家烤肉通常是自己拿醬油和沙茶醬混合,拿著毛刷沾醬再塗在肉上,而金蘭烤肉醬一推出,它還隨罐附了一個小毛刷,直接將毛刷裝在瓶口上,倒著一拿,就可以直接塗肉了。對酷愛烤肉的臺灣人來說,這簡直是可以與四大發明並列的劃時代發明。

這兩間廠商為了搶佔烤肉醬的市場,連續好幾年在中秋節期間密集推出廣告,幾年下來,造就了臺灣「中秋烤肉」的風潮。現在看來,「一家烤肉,萬家香」簡直就是臺灣史上最成功的一支廣告,史上最成功的廣告標語,影響之大,竟然創造出一種新的習俗。

而隨著這種「習俗」的流行,政府也為民眾開放了越來越多的烤肉基地。如今,一到中秋節,各大超市甚至小便利店幾乎都在全力促銷烤肉用具。

看到這裡,筆者只能說這廣告做得666啊!

但是有專家學者去考證了,發現吃烤肉的習俗或許更早是來自於臺灣中南部的農村地區。

臺灣中南部的農民朋友們,在完成秋收後便賦閒下來,於是會把稻草架起來焚燒,沒事會往火堆裡扔上幾個番薯烤烤。但是光烤番薯又比較沒有意思,後來就發展成為用石頭或磚頭搭個架子烤烤肉、烤烤其他的東西。

本身秋高氣爽適合郊遊,而且大家喜歡露營,一家上下團圓在一起賞月。逐漸地在臺灣中南部,中秋就淪為了烤肉最盛的季節。1978年,《民生報》曾整理各地賞月活動,其中就有提到在臺南、高雄等地,中秋節露營烤肉活動已經漸成風氣。次年,《民生報》又提到:溪山道上摩託騎士多,溪床儘是烤肉、嬉水的人。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1982年,作為製造烤爐大本營的新竹市當年外銷不景氣,轉為內銷,因此烤肉活動的風俗也藉此機會北擴。

學者們得出結論認為,臺灣中秋烤肉,始於一種秋收農閒的打趣,期間恰逢烤肉用具的降價,最後面又有廣告商做推手,於是這種風俗便蔓延到全臺,成為臺灣中秋民俗的一部分。

不過,1990年以前的烤肉活動仍是以在風景區為主,一般烤肉仍不算太流行。

2007年曾有一位名為張新論的臺北市民投書報紙,宣稱將烤肉風俗由景區帶到街頭巷尾是自己無心插柳的結果。這個市民指出,1990年時他們家原本5月要舉辦烤肉活動因雨取消,到了中秋節前,兒子突然問可不可以烤肉,結果一家人就在臺北市市立圖書館後面的籃球場烤肉。

第二年中秋節前,他們家又在籃球場烤肉,因為香氣四溢,吸引了許多鄰居圍觀。他也順勢提議隔年中秋擴大舉辦社區烤肉,自此成為社區必辦的活動,之後擴大成為整個裡、甚至在當時尚未完工的大安森林公園周邊,都是烤肉人群。

其實,不管是廣告的帶動,還是由個人帶起來,或者是由農閒露營興起,如今一到中秋節臺灣到處可見的烤肉已然成為一道特有的風景。

但是燒烤能夠流行成節慶活動,還是跟它自身的特質有關:燒烤讓你想吃什麼就烤什麼,各取所需,還能與家人朋友相聚,與左鄰右舍交流一番,所以在中秋佳節裡,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著烤肉話家常,不僅能讓彼此距離更近,更是人生一大樂事。(延伸閱讀:道地臺灣端午民俗:不掛菖蒲掛榕樹枝 不喝雄黃酒喝午時水)

不過這幾年,臺灣開始重視露天燒烤可能造成的問題,倡導健康烤肉。比如,自製檸檬醬料,避免吃進過多熱量;探討怎麼烤才不會排放過多油煙,減少空氣汙染等等。

為了提倡節能減排,臺灣地方縣市已經較少舉辦大型烤肉晚會,還有多個縣市禁止在公園內燒烤,燒烤店生意反而因此火爆起來。

其實,不論過節的習俗如何演變,團圓的主題是永遠不變的。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民間的過節方式在悄然演變,但人們對過節的興致卻有增無減。不論是到哪裡烤肉,人們渴望的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給生活增添一分色彩、一分情趣。

                                         喜歡我就點下面「在看」

相關焦點

  • 過中秋,臺灣人為啥青睞吃烤肉?
    不過,在臺灣最流行的過節方式卻是烤肉。中秋之夜一家人圍坐在炭爐邊,邊吃邊聊,共享團聚之樂,好不快哉。各位能否描述一下島內烤肉過中秋的情景?如今,博餅、烤肉都已逐漸成為一種地方習俗。對於這種過中秋的方式,您怎麼看待?  張昱珍:在臺灣,每逢中秋節,外出遊子會紛紛回家過節。烤肉無非就是幫助人們,找到一個舉家團圓的理由罷了,讓大家一起來做件有趣好玩的事。
  • 臺灣中秋烤肉習俗
    ,事實上,在臺灣,吃月餅的比例反而不如吃烤肉來得受歡迎。但到底中秋節烤肉為何會風靡全島?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儘管臺當局全力推行節能減碳,但中秋節烤肉活動還是一樣受歡迎。不少小區甚至封街烤肉,借著中秋烤肉和街坊鄰居感情交流。而家人彼此間,也可借著烤肉,從準備食材、生火到燒烤,進而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也難怪有小學生會把中秋節和烤肉連結在一起,反而主角月餅和文旦(即柚子,編者注)並不是這麼受歡迎。
  •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家門口烤肉、吃文旦 大陸學生感受臺灣中秋 2015-09-27 11:24:02而臺灣的中秋節較有特色而與大陸不盡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吃文旦,其次為烤肉。「文旦」其實就是一種臺灣當地的柚子,比大陸常見的柚子要小而精緻些,味道並無什麼特殊。由於生在閩南,我兒時的記憶似也有中秋吃柚子的場景,故並未感到很不解。  最令我新奇的是臺灣「中秋烤肉」的盛行,許多第一次在臺灣過中秋的大陸朋友也和我一樣發出過疑問:「為什麼中秋要烤肉呢?」
  • 臺灣中秋吃烤肉!!
    【來源:馬軍的公共帳號「今馬講」】原題:《舉頭望明月 千裡共烤肉》發表於《壹讀》051期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
  • 臺灣中秋,全民烤肉.
    中秋 臺灣人 烤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中秋 臺灣人 烤肉肉肉
  • 中秋佳節全臺瘋狂烤肉
    臺民眾用烤肉的方式慶祝中秋,真是「萬家烤肉萬家香」明月幾時有,轉眼又中秋。或闔家老小、或呼朋喚友在戶外一享炙肉之快在臺灣蔚然成風,中秋的臺灣可謂「萬家烤肉萬家香」。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在臺灣每逢中秋,伴著天上皎皎明月,地上芸芸眾生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烤肉風俗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吃烤肉!臺灣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在臺灣和大陸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臺灣同胞對月亮十分崇拜,習稱月亮為「月娘媽」。每到中秋之夜,家家戶戶要到有月光的陽臺、庭院,擺上桌几,陳上各式各樣的月餅以及柚子、柿子等時令水果,敬奉「月娘媽」。除了賞圓月、食月餅,在臺灣地區還有一些有特色的習俗:臺灣和大陸過中秋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吃烤肉的習俗。
  • 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賞月」?
    本周將迎來中秋佳節,除了吃月餅、吃柚子以外,臺灣地區民眾喜歡在中秋節時與家人、三五好友相約一塊「烤肉賞月」,某種程度上來說,烤肉活動在島內幾乎成了中秋節最重要的一件事。關於臺灣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網絡上主要說法有兩種,一是相傳在1970年代時,島內有家醬油公司推出以「一家烤肉,萬家香」為標語的廣告;而另一家競爭對手也趁勢在電視上主打起自家的烤肉醬。在兩家醬油公司相互競爭的氛圍與各大超市中秋節前夕搭配的食材促銷活動下,幾十年下來,逐步演變成了「中秋烤肉,戶戶飄香」的傳統活動。
  • 臺灣中秋特有的有趣習俗--烤肉
    烤肉習俗起源探    中秋烤肉為何成為臺灣家家戶戶最主要的活動?中秋烤肉大約興起於十七、八年前,有一種說法是,19991年臺北市民張新論率先中秋烤肉,帶動社區風潮,後來傳至全臺。臺灣知名作家閻驊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中秋烤肉的興起,原來是兩家醬油廠商電視廣告競爭的結果。
  • 中秋|臺灣:烤肉、柚子與餿水油
    ,臺灣各處的烤肉店早被預訂一空。而街邊騎樓、森林公園、郊外溪邊,也都能見到人們架起爐子,點起炭火,動手烤肉的身影。在臺灣,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重要傳統節日。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的習俗,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百年。
  • 中秋烤肉——臺灣特有的有趣習俗
    每年中秋節全臺幾乎都陷入烤肉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近年來中秋節逐漸和烤肉畫上等號。即使現在「環保署」強調,烤肉會讓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飆高,但依舊不減民眾選擇在中秋夜烤肉賞月的興致。  臺灣人愛烤肉  到底臺灣民眾多愛烤肉?從大賣場的銷售數字可看出。
  • 臺灣人的北京中秋烤肉記
    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說是萬家生煙的中秋烤肉文化。十裡飄香,戶戶開窗。自家頂樓、鄰裡巷口、河濱公園,以及各家烤肉店滿滿都是烤肉人潮,成為一道臺灣特有的熱絡中秋風景。 臺灣的中秋烤肉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以前在臺灣念大學的時候,中秋烤肉是大伙兒最熱衷的社交活動之一,甚至整個中秋假期下來,跑了三四場以上的烤肉聚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灣灣過中秋:就是要烤肉!
    中秋節烤肉在臺灣,20多年前就開始流行了。演變到現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烤肉節」。雖然關於臺灣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有好幾種說法,但大家比較認同的是這一種——這都是醬油廣告「惹的禍」!就是這部「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醬油廣告,裡面那句「有媽媽的味道」,到現在是不是經常會聽到呢?
  • 臺灣中秋節:吃烤肉
    作為新興的中秋習俗,烤肉不知究竟起源於哪一年,也不知是有什麼由頭,總之,這一項目在臺灣風靡起來。到了中秋節,打開窗戶,到處都會瀰漫著烤肉的香味。屋簷下、公園、河邊,只要是露天的場合,只要不是被禁止燒烤的地方,總會出現烤肉的人們。    來到北京四年了,劉肇達每每到郊外發現山水勝處,第一反應都是「這地方在中秋節烤肉不錯」。
  • 臺灣寫真:臺北中秋夜 烤肉香飄濃
    中新社臺北9月11日電 題:臺北中秋夜 烤肉香飄濃  中新社記者 陳靜 劉舒凌  月餅、文旦(柚子的別稱)、烤肉是臺灣中秋佳節必不可少「三大件」。相比於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品嘗月餅的民俗,近年來,臺灣民間對烤肉的熱情越來越高。  中秋月圓時,全臺各地空氣中總飄蕩著濃濃的烤肉香味。
  • 博餅、秋祭、烤肉、吃柚子 閩臺中秋別有風味
    朱敘原廈門衛視駐臺記者在臺灣,中秋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文旦柚。不過現在就有臺灣業者新出妙招,把文旦柚跟月餅結合在一起,推出了這款天柚蛋黃酥。一般來講蛋黃酥烤下去正常都是圓的我們要把它設計成立體式的 高的其實在皮跟餡上面花了很多功夫充滿「柚」惑的外表,加上內餡的「柚」人滋味,吃一口滿滿的柚香充盈鼻腔,再加上松子、奶黃、白豆沙的傳統口感,一口咬下讓人感到輕盈細緻,毫不甜膩,曾幾度拿下金獎,成為臺灣中秋網紅伴手禮
  • 臺灣過中秋 千裡共烤肉
    一進入農曆八月,臺灣就算是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烤肉季:精明的商家擺滿了燒烤食材、連鎖大超市將碳和烤架擺在險要位置、家人和朋友們開始盤算烤肉地點、環保主義者們開始大聲疾呼——不要烤肉啦,愛護環境愛地球啦!等到真正中秋那幾天,臺灣大街小巷全都散布著烤肉的味道,在餐廳、後院、陽臺以及河岸,都有前來烤肉的人們。甚至有的人會一連烤上好幾天:單位一次、同學一次、朋友一次、家人一次……所以,每當中秋到來,臺灣的媒體總會說上一句感慨的話:今天中秋,無人抬頭欣賞吳剛在伐桂,全都低頭關心烤肉熟了沒。
  • 臺灣中秋新過法:戶外烤肉環保禁令擋不住萬眾熱焰
    在臺灣,每逢中秋,人們便在公園、綠地、河邊、騎樓、平臺大行烤肉,有些地方還由縣、市政府帶頭在河濱公園、鬧市封街舉辦「萬人烤肉」大會。  不過,這一臺灣特有的風俗正因對環境的汙染面臨著與戶外「禁令」的較量。  廠商把烤肉打造成  中秋節重要活動  臺灣何來中秋烤肉風俗?
  • 中秋「習俗」吃烤肉,同根同源,臺灣中秋和大陸卻略有不同
    吃個柚子求「祐子」臺灣的中秋還有個習慣,除了月餅還得吃個水果,那就是熱帶亞熱帶特產的水果柚子。柚子名字聽起來就挺好聽的,和「祐子」諧音,過節吃個柚子也算求個好彩頭。再加上中秋前後恰好是柚子成熟的時期,時令的水果吃起來總是那麼香甜。
  • 中秋節│臺灣中秋烤肉節
    ,更是非常的多元活潑,記得從小到大越接近中秋節時,各大商場就會開始擺出許多烤肉用品,成箱成堆的柚子也在這個季節開賣,因此臺灣的中秋節賞月不只吃月餅,最重要的也是臺灣一年一度的烤肉節,但為什麼這樣過中秋節的習俗只有臺灣有,大陸則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