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缺少公務機飛行員嗎?

2020-12-11 中國航空新聞網

 

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主席艾德·博倫在今年亞洲商務航空展舉辦期間曾表示,中國商務航空市場已經進入平穩的發展階段,應該將更多目光投向一些相對缺乏的基本服務,如飛行員、機務人員以及航空管理等相關人才的培養。

目前,中國的公務機保有量已經超過250架,以每架飛機配備兩套雙人機組估算,現有機隊規模至少需要1000名飛行員。而據《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14年》的統計,我國135部(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航空公司僅有975本駕駛員執照。公務機飛行員供需缺口在我國商務航空市場上已經顯現。

公務機「偏愛」成熟機長

「再資深的民航客機飛行員在公務機面前都是新兵!」這是記者從多位商務航空運營商管理者口中得到的近乎一致的回答。商務航空區別於商業運輸航空和一般通用航空,飛行的任務屬性對飛行員有著特別的要求。

業內人士透露,國內公務機飛行員目前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從大型商務航空運營商或民航運輸航空公司聘用飛行員,二是公務機運營商自己培養,三是籤約自費學飛並已成熟的飛行員。

公務機

記者從漢華公務機航空有限公司了解到,他們的飛行員除自己培養和聘用民航運輸航空公司飛行員之外,還有退休機長和飛行學院教員。

那麼,商務航空為何「偏愛」成熟的「老機長」?

蓮航亞洲是一家專門從事外籍飛行員引進代理的公司,其市場負責人嶽千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務機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市場上特定型號公務機的機長處於「奇缺」狀態,如灣流機長、龐巴迪機長。國內培養出的飛行員大多針對民航客機和一般通航飛機,缺乏公務機駕駛經驗。

「除飛行操作外,公務機飛行對飛行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如航點選擇就考驗機長的決策能力」。嶽千荷舉了個例子,紐約周邊有多個機場,選擇在哪個機場降落能讓客戶儘快到達目的地,就需要機長考慮除飛行之外的很多因素,如地面交通、天氣等。

而在飛行過程中,飛行員也常常被要求與客戶面對面,提供私密、一對一的服務。「這對飛行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是全面的人才。」嶽千荷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公務機飛行員告訴記者,公務機飛行員遠沒有民航客機飛行員「舒服」。與民航客機飛行員只負責飛機駕駛工作相比,公務機飛行員在飛機落地後還需要帶領機組人員做一些其他工作,如地勤服務費繳納、配餐,甚至充當地勤人員,去加油、加水、排汙等。

公務機飛行員遠沒有民航客機飛行員「舒服」

高薪遭遇成長困境

公務機飛行員承擔了更多的任務,他們獲得的回報也相應豐厚一些。

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公務機飛行員實行兩種薪酬制:一種是年薪制,無小時費;一種是基本薪資制,外加小時費。部分企業對此進行了優化,飛到一定小時數,拿100%的年薪;飛不到,根據時間差額,折合成年薪的百分數發放。運營企業會根據飛行員的資歷制定相應的標準。總體來說,公務機飛行員普遍要比民航客機飛行員薪酬高。

然而,商務航空運營商開出高薪,卻不一定能招到合適的飛行員,他們從航空公司「挖」人面臨著不小的阻力。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民航飛行員都是航空公司以委培的方式培養出來的,他們與航空公司籤訂了服務協議,有的甚至是終身合同,跳槽並不輕鬆。

嶽千荷告訴記者,考慮到巨額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在國內商務航空運營商中,只有金鹿等為數不多的幾個運營商能夠自行培養飛行員。此外,由於自費學飛成本太高,自費學習駕駛公務機的飛行員為數不多。與重金培養飛行員相比,商務航空運營商更傾向於從航空公司聘用成熟的飛行員。

高薪對飛行員是很大的誘惑,但在待遇之外,職業發展也是他們考慮是否跳槽去駕駛公務機的重要因素。

職業發展是他們考慮是否跳槽去駕駛公務機的重要因素

在國內,飛行員的成長需要經歷飛行學員、副駕駛和機長3個階段,副駕駛需要用5年左右時間積累飛行小時數,以獲得考取機長資格的機會。民航客機由於航線航時固定,且飛行頻率高,有利於飛行員快速積累經驗。

相比之下,公務機的飛行頻率要低得多,而且不固定,不利於飛行員在短期內積累飛行小時數。一位商務航空運營商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務機飛行員的月飛行量在20小時~40小時,很少有超過60小時的。

 

外籍飛行員救急?

面對成熟飛行員的缺口,國內商務航空運營商不斷拓寬飛行員引進渠道,也將觸角伸向了國外。2014年6月,漢華公務機航空有限公司就為其挑戰者300公務機首次聘任了外籍機長。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外籍飛行員技術成熟且有語言優勢,便於公司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通過引進外籍飛行員,學習借鑑國外發達航空市場的運營經驗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嶽千荷從事飛行員代理引進工作已經有3年多的時間了。對於公司當初為何看好這個市場,她告訴記者,中國商務航空剛剛起步,對人員需求量較大;而在幾年前,世界經濟比較低迷,許多沒有穩定工作的國外飛行員都對來中國駕駛公務機抱有很高的熱情。

目前,包括金鹿、民生、中一等在內的多個國內商務航空運營商,都會通過專業的代理公司招聘飛行員。「 找到合適的飛行員並不容易。」嶽千荷坦言,「中國公務機市場還處在發展初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真正願意來中國的外籍機長數量有限。」

金鹿公務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及服務公司的外籍灣流G200機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中國的空中管制非常嚴格,公務機往往不能達到飛行高度,而且有些地方不能飛。

此外,適應中國的生活對外籍飛行員來說也是個挑戰。從語言到飲食等多方面的問題,也讓很多外籍飛行員「知難而退」。

「現在選擇來中國的飛行員比幾年前少多了」。嶽千荷告訴記者,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國外航空公司對飛行員的需求逐漸增加。美聯航在2013年曾一次性召回了近600名飛行員,這批飛行員是在2008年~2009年被暫時解僱的。

「在短期內,外籍飛行員可以作為填補國內商務航空飛行員缺口的有效手段,但不是長久之計」。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針對商務航空存在的飛行員缺口,最主要的是要完善國內飛行員的訓練機制。在他看來,國內飛行員訓練機制不夠系統化,尤其是對於如何管理公務機還不成熟,需要院校或者企業用飛公務機的思維來訓練自己的學員,而這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

同時,「人員的有序流動,也是填補飛行員缺口的有效方式」。上述專家認為,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都在培養飛行員,通過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有序流動,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最終實現飛行員資源的合理配置。

 

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主席艾德·博倫在今年亞洲商務航空展舉辦期間曾表示,中國商務航空市場已經進入平穩的發展階段,應該將更多目光投向一些相對缺乏的基本服務,如飛行員、機務人員以及航空管理等相關人才的培養。

目前,中國的公務機保有量已經超過250架,以每架飛機配備兩套雙人機組估算,現有機隊規模至少需要1000名飛行員。而據《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14年》的統計,我國135部(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航空公司僅有975本駕駛員執照。公務機飛行員供需缺口在我國商務航空市場上已經顯現。

公務機「偏愛」成熟機長

「再資深的民航客機飛行員在公務機面前都是新兵!」這是記者從多位商務航空運營商管理者口中得到的近乎一致的回答。商務航空區別於商業運輸航空和一般通用航空,飛行的任務屬性對飛行員有著特別的要求。

業內人士透露,國內公務機飛行員目前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從大型商務航空運營商或民航運輸航空公司聘用飛行員,二是公務機運營商自己培養,三是籤約自費學飛並已成熟的飛行員。

公務機

記者從漢華公務機航空有限公司了解到,他們的飛行員除自己培養和聘用民航運輸航空公司飛行員之外,還有退休機長和飛行學院教員。

那麼,商務航空為何「偏愛」成熟的「老機長」?

蓮航亞洲是一家專門從事外籍飛行員引進代理的公司,其市場負責人嶽千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務機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市場上特定型號公務機的機長處於「奇缺」狀態,如灣流機長、龐巴迪機長。國內培養出的飛行員大多針對民航客機和一般通航飛機,缺乏公務機駕駛經驗。

「除飛行操作外,公務機飛行對飛行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如航點選擇就考驗機長的決策能力」。嶽千荷舉了個例子,紐約周邊有多個機場,選擇在哪個機場降落能讓客戶儘快到達目的地,就需要機長考慮除飛行之外的很多因素,如地面交通、天氣等。

而在飛行過程中,飛行員也常常被要求與客戶面對面,提供私密、一對一的服務。「這對飛行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是全面的人才。」嶽千荷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公務機飛行員告訴記者,公務機飛行員遠沒有民航客機飛行員「舒服」。與民航客機飛行員只負責飛機駕駛工作相比,公務機飛行員在飛機落地後還需要帶領機組人員做一些其他工作,如地勤服務費繳納、配餐,甚至充當地勤人員,去加油、加水、排汙等。

公務機飛行員遠沒有民航客機飛行員「舒服」

高薪遭遇成長困境

公務機飛行員承擔了更多的任務,他們獲得的回報也相應豐厚一些。

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公務機飛行員實行兩種薪酬制:一種是年薪制,無小時費;一種是基本薪資制,外加小時費。部分企業對此進行了優化,飛到一定小時數,拿100%的年薪;飛不到,根據時間差額,折合成年薪的百分數發放。運營企業會根據飛行員的資歷制定相應的標準。總體來說,公務機飛行員普遍要比民航客機飛行員薪酬高。

然而,商務航空運營商開出高薪,卻不一定能招到合適的飛行員,他們從航空公司「挖」人面臨著不小的阻力。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多數民航飛行員都是航空公司以委培的方式培養出來的,他們與航空公司籤訂了服務協議,有的甚至是終身合同,跳槽並不輕鬆。

嶽千荷告訴記者,考慮到巨額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在國內商務航空運營商中,只有金鹿等為數不多的幾個運營商能夠自行培養飛行員。此外,由於自費學飛成本太高,自費學習駕駛公務機的飛行員為數不多。與重金培養飛行員相比,商務航空運營商更傾向於從航空公司聘用成熟的飛行員。

高薪對飛行員是很大的誘惑,但在待遇之外,職業發展也是他們考慮是否跳槽去駕駛公務機的重要因素。

職業發展是他們考慮是否跳槽去駕駛公務機的重要因素

在國內,飛行員的成長需要經歷飛行學員、副駕駛和機長3個階段,副駕駛需要用5年左右時間積累飛行小時數,以獲得考取機長資格的機會。民航客機由於航線航時固定,且飛行頻率高,有利於飛行員快速積累經驗。

相比之下,公務機的飛行頻率要低得多,而且不固定,不利於飛行員在短期內積累飛行小時數。一位商務航空運營商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務機飛行員的月飛行量在20小時~40小時,很少有超過60小時的。

 

外籍飛行員救急?

面對成熟飛行員的缺口,國內商務航空運營商不斷拓寬飛行員引進渠道,也將觸角伸向了國外。2014年6月,漢華公務機航空有限公司就為其挑戰者300公務機首次聘任了外籍機長。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外籍飛行員技術成熟且有語言優勢,便於公司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通過引進外籍飛行員,學習借鑑國外發達航空市場的運營經驗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嶽千荷從事飛行員代理引進工作已經有3年多的時間了。對於公司當初為何看好這個市場,她告訴記者,中國商務航空剛剛起步,對人員需求量較大;而在幾年前,世界經濟比較低迷,許多沒有穩定工作的國外飛行員都對來中國駕駛公務機抱有很高的熱情。

目前,包括金鹿、民生、中一等在內的多個國內商務航空運營商,都會通過專業的代理公司招聘飛行員。「 找到合適的飛行員並不容易。」嶽千荷坦言,「中國公務機市場還處在發展初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真正願意來中國的外籍機長數量有限。」

金鹿公務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及服務公司的外籍灣流G200機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中國的空中管制非常嚴格,公務機往往不能達到飛行高度,而且有些地方不能飛。

此外,適應中國的生活對外籍飛行員來說也是個挑戰。從語言到飲食等多方面的問題,也讓很多外籍飛行員「知難而退」。

「現在選擇來中國的飛行員比幾年前少多了」。嶽千荷告訴記者,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國外航空公司對飛行員的需求逐漸增加。美聯航在2013年曾一次性召回了近600名飛行員,這批飛行員是在2008年~2009年被暫時解僱的。

「在短期內,外籍飛行員可以作為填補國內商務航空飛行員缺口的有效手段,但不是長久之計」。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針對商務航空存在的飛行員缺口,最主要的是要完善國內飛行員的訓練機制。在他看來,國內飛行員訓練機制不夠系統化,尤其是對於如何管理公務機還不成熟,需要院校或者企業用飛公務機的思維來訓練自己的學員,而這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

同時,「人員的有序流動,也是填補飛行員缺口的有效方式」。上述專家認為,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都在培養飛行員,通過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有序流動,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最終實現飛行員資源的合理配置。

相關焦點

  • 中國缺公務機飛行員嗎?
    目前,中國的公務機保有量已經超過250架,以每架飛機配備兩套雙人機組估算,現有機隊規模至少需要1000名飛行員。而據《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2014年》的統計,我國135部(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航空公司僅有975本駕駛員執照。公務機飛行員供需缺口在我國商務航空市場上已經顯現。
  • 中國公務機飛行員:缺口多大?
    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主席艾德·博倫在2015年亞洲商務航空展期間曾表示,中國商務航空市場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應將更多目光投向一些基本服務,如飛行員、機務以及航空管理人才的培養。目前,中國的公務機保有量已超過250架,以每架飛機配備兩套雙人機組估算,現有機隊規模至少需要1000名飛行員。
  • 中國公務機飛行員:缺口多大?(2)
    嶽千荷告訴記者,考慮到高額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在國內公務機運營商中,只有金鹿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運營商能夠自行培養飛行員,而由於自費學飛成本太高,這類飛行員也不多。相比重金培養飛行員,公務機運營商更傾向於從航空公司聘用成熟飛行員。高薪是很大的誘惑。但在待遇之外,職業發展也是他們考慮是否跳槽去飛公務機的重要因素。
  • 東航進軍公務機飛行員培訓市場
    商報訊(記者 肖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動公務機市場井噴,但包括飛行員奇缺等因素依然制約行業發展。昨日,瞄準公務機飛行員培訓領域,東航引進國內首架公務機模擬機,欲搶佔市場先機。據介紹,此次,東航飛行培訓公司和加拿大CAE公司合作引進的灣流G450/550模擬機,是國內引進的第一架公務機模擬機。
  • 當公務機飛行員,是怎樣一種體驗?
    「這種光或許只有同為飛行員的人才看得到,讀得懂。」這個有著三十年駕齡的飛行員說,無論是否穿著機長制服,飛行員們彼此有著驚人的默契。  開著賽斯納獎狀公務機560跨越大洋,從美國威奇託飛抵中國上海,他還沒倒過時差,就笑容燦爛地與自己的「座駕」一同亮相。
  • 山東航空公司購買公務機飛行員關聯交易公告
    三、關聯交易標的基本情況  鑑於公司已將2架CL604公務機進行了處置,截至2006年4月30日,公務機公司全部CL604飛行員和部分CESSNA大篷車飛行員共16名已轉入公司訓練和改裝,其中CL604和大篷車各8名。
  • 商業航企競爭態勢加劇 公務機飛行員缺口擴大
    根據美國國家公務航空協會(NBAA)2017年的飛行員年薪調查數據,一名駕駛中型飛機(比如龐巴迪挑戰者350)的機長平均年薪約為13萬美元。而根據APA薪酬報表,2017年美航駕駛波音737或者空客A320窄體機的機長,年薪能達到26萬8千美元。  公務機管理與包機公司Jet Aviation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的分支。
  • 中國公務機市場價值萬億 飛行員短缺限制發展
    本刊記者了解到,在中國已註冊的私人飛機中,高空公務機佔了絕大多數的比例,低空直升機等相對較少。作為中國通用航空的享用者,是怎樣的一群人,擁有自己的飛機翱翔藍天呢?  公務機族群低調  國際上對公務機有嚴格定義:一是具備雙發以上渦輪發動機、9噸以下、乘坐4至30人的飛機;二是要由專業飛行員駕駛。
  • 戰略運輸機飛行員如何培養?美國用公務機和模擬器,中國可以借鑑
    培養一名空軍飛行員的難度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培養空軍飛行員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周期之長、難度之大、費用之高可謂有目共睹,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少關於培訓戰鬥機飛行員的報導介紹,使得大家對戰鬥機飛行員培養過程都有所耳聞,甚至能夠將各國情況對比批判一番。
  • 中國公務機在羽田機場險些撞上日本公務機,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之中
    據日本媒體的報導,近日一架在中國註冊的公務機在日本羽田機場險些與一架日本公務機發生相撞事故。幸好最後階段日本公務機成功進行了復飛躲過一劫。據了解,這架中國公司的灣流G650型公務機(註冊號B-3276)隸屬於中國的海瀾集團,在當地時間10月27日準備從羽田機場起飛時由於無視日本羽田機場調度的命令進入了B跑道,當時一架日本岡山航空公司的雙發噴氣式飛機塞斯納510型「獎狀野馬」(JA123F)正在按照調度的命令降落在B跑道,幸好在降落時及時發現了跑道上的灣流G650公務機,在空管的指揮下放棄了著陸進行了復飛從而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發生
  • 為何公務機「偏愛」老機長
    中國的公務機保有量已經超過250架,以每架飛機配備兩套雙人機組估算,現有機隊規模至少需要1000名飛行員。 業內人士透露,國內公務機飛行員目前主要有三個來源:一、從大型商務航空運營商或民航運輸航空公司聘用飛行員;二、公務機運營商自己培養;三、籤約自費學飛並已成熟的飛行員。那麼,商務航空為何「偏愛」成熟的「老機長」?
  • 揭秘:這家中國公務機企業是如何為國爭光的?
    由於評選相當嚴謹,在公務航空領域,WTA只設立了「世界最佳公務機公司」這唯一一個獎項,而且這也是全球公務航空領域唯一一個世界級獎項,競爭非常激烈。  12月2日,在2016年的WTA世界旅遊大獎頒獎典禮上,來自中國的「金鹿公務」航空繼2015年之後,再次獲得「世界最佳公務機公司」大獎,這是中國商務航空企業連續第二次位列世界公務航空品牌之顛。
  • 空客ACJ公務機 客艙為王
    GFM:空客公司如何看待正在上升的中國、印度以及俄羅斯市場?空客公務機(ACJ)在發展迅速的中國市場上的定位是怎樣的? 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是當前全球發展最為快速的市場。中國GDP年均增長高達7%甚至更高,在全球範圍內首屈一指。不過,相對來說,在公務機發展方面,中國目前還是一塊新市場。 空客在中國已建立起強大的業務與影響力,我們獲得了大約20份公務機合同。空客公司在北京和香港分別設有辦事處,且參加了該地區的一些重要展會,例如在上海舉辦的ABACE以及在三亞舉辦的海天盛宴。我們樂於展示自己的飛機,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在同一塊場地上時更能突顯空客公務機客艙的高大與寬敞。
  • 埃德·博倫先生對於中國公務機市場的看法
    ,雖然現在對小型公務機的需求在增加,但主要需求還是大中型公務機為主。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這麼看,因為中國公務航空一開始的初衷就是用於跨國和洲際的旅行,因此對大型公務機的需求較多,而且需要有經營大型噴氣式公務機經驗的企業來運作他們的機隊,這就是中國公務機以大型為主,且運營、租賃或託管公司也是以運營此類飛機的企業為主。
  • 公務機和民航客機 你會選擇誰?
    私人飛機進入中國已經不算是新鮮事,但由於種種限制,目前私人自駕飛行還不方便,倒是公務機,成為很多富人的首選。在民航客機上,每個人的使用空間非常小,乘客被「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時間長了會很不舒服。而公務機則為乘客提供了非常大的活動空間。由於公務機一般都比民航客機小,「小」飛機舒適嗎?回答是肯定的。
  • 高腳杯與香檳塔:國內公務機機型大小之淺見
    尤其是2009年之後,隨著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力量的迅速增長,這一特點更加明顯。資源限制除了上述的主觀消費習慣,筆者認為,造成國內公務機機隊分布呈「高腳杯」型的更深層次原因在於資源限制。其一,飛行員資源限制。
  • 【中國企業家】航空公務機之殤
    有關數據顯示,美國現有接近1.5萬架公務機,可用機場5000多座,而中國大陸地區只有200多架商務噴氣式公務機,民用機場也只有193座。巨大的市場差距似乎帶來了無限可能。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市場銷量起步,中國公務機市場正逐步形成一條龐大的產業鏈條。但是,在對業內企業做了細緻調研後,徐紹義發現想要介入這個市場沒有想像中容易。
  • 中一航空引進龐巴迪挑戰者650公務機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孟進、錢擘 報導:中一航空日前成功引進一架龐巴迪挑戰者650公務機,這是從在上海舉行的2019年亞洲商務航空大會及展覽會(ABACE2019)中一展臺傳出的信息。挑戰者650是龐巴迪著名的公務機機型,中一航空是目前國內擁有龐巴迪公務機及配套飛行員數量最多的公務機運營商,此次也是2018年年末引進龐巴迪環球6000公務機後,中一航空再次引進龐巴迪機型。來自龐巴迪、中航國際租賃等方面的相關人士,參加了中一航空的「喜迎新翼 共贏未來」接機儀式。
  • 霍尼韋爾為獎狀Hemisphere公務機提供駕駛艙技術
    中國航空報訊:11月29日,賽斯納飛機公司為其全新獎狀Hemisphere大型公務客機選擇了霍尼韋爾Primus Epic集成駕駛艙系統。賽斯納為獎狀Hemisphere公務機所配備的霍尼韋爾Primus Epic 駕駛艙技術能夠為飛行員提供艙外環境的三維等角視圖,在霧、雨、雪等惡劣天氣條件下有效提高飛行員的情景感知能力。此外,霍尼韋爾的互聯飛機解決方案還包含衛星通信、網絡通話以及駕駛艙、客艙、維護應用與服務。
  • 養一架公務機一年真的需要2000萬?
    早前看到一個數字,指出一架公務機的養機費用一年大概需要2000 萬元人民幣,這並不是信口開河。儘管有些小型公務機的管理費用並沒有這麼嚇人,但對於偏愛大型,超大型公務機的中國富豪來說,每年2000萬的管理費用不在話下。